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新大气导则培训班.ppt

    • 资源ID:6438237       资源大小:1.91MB        全文页数:26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大气导则培训班.ppt

    1,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研读(2009.1)东 华 大 学华东理工大学(兼)),施 介 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HJ2.2-2008(代替HJ/T2.2-93),3,发布:2008,12,31实施:2009,04,01,4,四 个 专 题 一.(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主要内容;二.(4)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三.(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四.(6)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一.主 要 内 容,6,0.前言,7,0.1 目的:指导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8,0.2 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 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要求。,9,0.3 是93版导则的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为:1)评价工作分级 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内容与要求。,10,3)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 与要求。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内容与要求。5)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等 2020,11,1.适用范围:1.1 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2 区域或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也可参照使用。2020,12,2.规范性引用文件:1)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总纲3)TJ36-79工业企业设计 卫生标准,13,3.术语和定义,14,3.1 环境空气敏感区评价范围内按GB3095规定划分为1)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2)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3)对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15,3.2.大气污染物分类3.2.1 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按大气中是否常见划分),16,1)常规污染物指GB3095所规定的 二氧化硫(SO2)颗粒物(TSP、PM10)氮氧化物(NO2)一氧化碳(CO),17,2)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外以外的特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18,3.2.2 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按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划分),1)气态:气态污染物2)固态:颗粒物污染物 当颗粒物的粒径小于15m 时,亦可划分为气态污染物。,19,3.3.大气污染源分类:3.3.1 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1)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 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排气筒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20,2)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3)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有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21,4)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22,3.3.2 非正常排放 指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工艺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下的排放。,23,3.4.地形 分成简单地形和复杂地形,24,1)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ht(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h时,定义为简单地形。(ht h)在此范围内地形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25,26,2)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ht(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h时,定义为复杂地形。(ht h)复杂地形中各参数:h:排气筒高度;ht:高地距排气筒基底高;d:高地到排气筒的水平距离。,27,28,3.5.推荐模式新大气导则附录A列出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推荐模式。推荐模式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内容包括模式的使用说明、执行文件、用户手册、技术文档、应用案例等。,29,1)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工作。估算模式利用预设的气象条件进行计算,通常其计算结果大于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浓度值。,30,2)进一步预测模式是几个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一、二级评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工作。可基于评价范围的气象特征及地形特征,模拟单个或多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不同平均时限内的浓度分布。,31,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有:AERMOD模式系统;ADMS模式系统;CALPUFF模式系统。不同的预测模式有其不同的数据要求及适用范围。,32,3)如果使用不在新导则附录推荐清单中的模式,需提供模式技术说明和验算结果。,33,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34,3.6 气象条件3.6.1 长期气象条件指达到一定时限及观测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一级评价项目:近五年内的至少连 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二级评价项目: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35,3.6.2 复杂风场指评价范围内存在局地风速、风向等因子不一致的风场。一般是由于地表的地理特征或土地利用不一致,形成局地风场或局地环流:如海边:海陆风、山谷:山谷风、城市:城市热岛环流。等,36,3.7.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37,4.总则,38,39,4.1.评价工作任务 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对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及建成后运营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范围和频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为项目的厂址选择、排污口设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制定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40,4.2.工作程序1)第一阶段:主要工作包括1.研究有关文件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3.初步工程分析 4.环境空气敏感区调查5.评价因子筛选 6.评价标准确定7.气象特征调查 8.地形特征调查9.编制工作方案 10.确定评价工作等级11.确定评价范围 等等,41,2)第二阶段:。主要工作包括1.污染源的调查与核实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3.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与分析 4.地形数据收集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等等,42,3)第三阶段。主要工作包括1.给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2.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 等等,43,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导则P4,图 3。,44,5.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主要修订内容之一),45,5.1.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主要为项目排放的常规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46,5.2 评价标准的确定确定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并说明采用标准的依据。,47,5.3.评价工作分级方法 5.3.1.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13 种主要污染物及它们的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 个污染物),及该 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48,Pi 的定义:,式中:Pi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49,Coi 1)一般选用GB3095 中1 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2)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如PM10等)3)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50,4)如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的相应值;5)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51,5.3.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按下页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按上列公式计算,如污染物数大于1,取Pi 值中最大者(Pmax),并取其对应的D10%。,52,表 评价工作等级,53,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 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2 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3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54,4 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5 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6 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55,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估算模式的计算参数和选项。2.一、二级评价应选择本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56,估算模式应用案例(应用手册:估算模式SCREEN3是一个单源高斯烟羽模式,可计算点源、火炬源、面源和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以及下洗和岸边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对于小于1小时的短期非正常排放,可采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57,输入数据(点源为例):1)项目名称2)源类型(P点源、F火炬源、A面源、V体源)3)源强排放速率(g/s)4)烟囱高度(m)5)烟囱内径(m)6)烟气排放速度(m/s),58,7)烟气排放温度(K)8)烟囱出口处的环境温度(K)9)计算点高度(m)10)城市 or 乡村?(城市=U 乡村=R)11)是否考虑建筑物下洗?(Y or)12)复杂地形吗?(Y or)13)地形高于烟囱基底的简单地形?(Y or),59,14)选择气象数据:选择全部的稳定度和风速组合115)是否使用计算点的自动间距?(Y or)16)烟囱底部的地形高度(m)17)最近和最远计算点的距离(一般10-50000m)(如排放量小、烟囱低,可视实际情况设置最远距离)18)要计算不同距离的计算点吗?(Y or)(可选N)19)要计算熏烟情况吗?(Y or)20)结果需要打印吗?(Y or),60,输出数据(点源为例):(针对简单地形、不考虑建筑物下洗和岸边熏烟情况)SOURCE TYPE=POINTEMISSION RATE(g/s)=100.000STACK HEIGHT(m)=80.0000STK INSIDE DIAM(m)=4.0000STK EXIT VELOCITY(m/s)=20.0000,61,STK GAS EXIT TEMP(K)=392.0000AMBIENT AIR TEMP(K)=293.0000RECEPTOR HEIGHT(m)=.0000URBAN/RURAL OPTION=RURAL BUILDING HEIGHT(m)=.0000MIN HORIZ BLDG DIM(m)=.0000MAX HORIZ BLDG DIM(m)=.0000,62,计算结果:DIST(m):距离CONC(g/m*3):浓度STAB:稳定度U10m(m/s):10米高风速USTK(m/s):烟囱高度风速MIX HT(m):混合层高度PLUME HT(m):烟羽高度SIGMA Y(m):ySIGMA Z(m):zDWASH:下洗情况,63,它会对10-50000米的计算结果列表,在其最后一行还会打印出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距离。所以从结果表中可以知道:1)最大浓度的数值及其出现距离;2)能大致看到D10%出现在 哪两个距离之间。,64,65,1)最大浓度的数值及其出现距离;Cm=133.7 g/m3,Pi=27%(假设污染物为SO2)2)D10%出现在5500m和6000m之间。3)所以,评价等级为二级。,66,5.4.评价范围的确定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 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 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 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 矩形区域。,67,3.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4.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 的范围。,68,对上例:因为,D10%出现在5500m和6000m之间,所以可取:1)半径6000m的圆;2)或边长12km的正方形。作为评价范围,69,5.5.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确定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环境空气敏感区:1.在图上标注,2.列表给出环境空气敏感区内主要保护 对象的名称、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级别、与项目的相对距离和方位。,70,6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见后续内容),71,7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主要修订内容之一)(见后续内容),72,8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主要修订内容之一),73,8.1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1)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还与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2)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74,3)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 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4)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三级项目不必),75,8.2 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8.2.1 基本要求分两种情况:1)评价范围50km: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补充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2)评价范围50km: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76,8.2.2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按照8.5 的内容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77,8.2.3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 内的格点气象资料。,78,8.3 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8.3.1 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8.3.2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按照8.5 的内容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79,8.3.3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 内的格点气象资料。,80,8.4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8.4.1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1)根据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类别,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2)观测资料的时次:收集每日实际逐次观测资料。3)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 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81,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把污染物吹到污染源的下风向。,1.风向的360度划分法:以北方为0度,顺时针旋转。2.风向的16方位划分法(注意英文符号的表示方法),82,83,指空气水平流动的速度。(如果风速小于仪器的最低阈值,则称为静风,记为C。)风速对污染物起输送、稀释作用,污染物浓度与风速的大小成反比:,m/s,风速:,84,Z,y,x,U,O,2m/s,85,Z,y,x,U,O,5m/s,86,云起对辐射的阻挡作用,影响空气的稳定程度,影响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云以其云底的高度分成高、中、低云,但它们的云顶却基本上都位于对流层顶的同一个高度上,因而低云就是厚云,它对辐射的阻挡作用最强烈,所以在调查总云量后,还要特别调查低云量。,87,4)根据不同评价等级预测精度要求及预测因子 特征,还可选择调查的观测资料的内容:湿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类型、海平面气压、观测站地面气压、云底高度、水平能见度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内容与单位汇总见下页。,88,89,90,露点温度(湿度):,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当空气中的水汽少时,露点温度就低。说明此时湿度低。,91,湿球温度(湿度):,温度表感应球处的水分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温度表显示的温度较低。当空气中的水汽少,比较干燥时,水分蒸发得多,湿球温度就低。说明此时湿度低。,92,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都是湿度指标。三者只要获得一个就可以计算得到另外两个。,93,t:温度();E:温度t时的饱和水汽压(hPa);E0:0 时的饱和水汽压(6.1078hPa)。,饱和水汽压公式:,94,td:露点温度();e:水汽压,也就是露点温度td 时的饱和水汽压(hPa)。,95,f:相对湿度(%)。,相对湿度:,96,(对不通风干湿计,湿球未结冰。)tW:湿球温度();EW:湿球温度下的饱和水汽 压(hPa);P:大气压(hPa)。,湿球温度下与水汽 压的关系:,97,例:观测得t=35;tW=25,P=1013 hPa,求:湿度的各要素值。解得:E=56.4 hPa;EW=31.8 hPa;e=23.7 hPa;f=42%;td=20.2,98,8.4.2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1)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1 次(北京时间08 点)2)调查距地面1500m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99,3)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时间(年、月、日、时)、探空数据层数、每层的气压、高度、气温、风速、风向(以角度或按16 个方位表示)导则表6中还有露点温度。,100,探空温度廓线示意图,102,含有水汽的湿空气在饱和后,水汽会发生凝结,在这同时放出热量,从而影响大气的热力过程,进而影响空气的运动过程。它与不发生水汽凝结、蒸发的干空气的运动规律有差异,所以需要了解空气中的水汽情况,需要一个湿度指标,取露点温度。,103,8.5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要求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 个月以上。,104,8.6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8.6.1 温度1)温度统计量统计每月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105,2)温廓线温廓线是指温度随高度的变化。(也称为:温度层结曲线)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作温廓线的分析,分析逆温层出现的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探空温度廓线示意图,107,温度层结(温度的垂直结构),指气温随高度变化、分布的情况。如温度随着高度减小,则称为递减;如温度随着高度增加,则称为逆温。逆温是强稳定的层结,不利于扩散。,108,8.6.2 风速1)风速统计量统计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并绘制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109,2)风廓线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作风廓线的分析,分析不同时间段大气边界层内的风速变化规律。,风廓线是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110,大气边界层风廓线:,由于地面的摩擦作用,越靠近地面风速越小。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称为风廓线。,111,8.6.3 风向、风频8.6.3.1 风频统计量统计各风向出现的频率,静风频率单独统计。分析各月、各季及全年各风向风频变化情况,,112,8.6.3.2 风向玫瑰图在极坐标中按各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绘制各季及年平均风向玫瑰图。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多年(20 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113,114,8.6.3.3 主导风向1)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风向角范围一般为22.5度到45度之间的夹角。(对此,2009年注册工程师考试参考教材予以进一步明确:风向角范围一般在连续45度左右,对于以十六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范围一般是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的范围。),115,2)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30%,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3)在没有主导风向的地区,应考虑项目对全方位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116,(主要修订内容之一)(见后续章节),9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7,10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10.1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方法1)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118,2)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3)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119,10.2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参数选择1)采用的评价标准应遵循前述的相关规定。2)有场界排放浓度标准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排放标准。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120,10.3 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 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121,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1.1 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评价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建议及方案。11.2 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比较污染源的不同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包括排气筒高度)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建议。,122,11.3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必须保证污染源的排放符合:排放标准,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对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给出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优化调整的建议及方案。,123,11.4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若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内存在长期居住的人群,应给出相应的搬迁建议或优化调整项目布局的建议。,124,11.5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评价项目完成后污染物排放总量能否满足环境管理要求,并明确总量控制指标的来源。,125,11.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考虑:1)项目选址、2)污染源的排放强度3)排放方式、4)大气污染控制措施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6)总量控制综合进行评价,明确给出大气环境影响可行性的结论。,126,附录A 推荐模式清单(略),127,附录B 估算模式所需参数及说明,128,1)点源参数a)点源排放速率(g/s);b)排气筒几何高度(m);c)排气筒出口内径(m);d)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放速度(m/s);e)排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K)。,129,2)面源参数a)面源排放速率(g/(s.m2);b)排放高度(m);c)长度(m)(矩形面源较长的一边),宽度(m)(矩形面源较短的一边)。,130,3)体源参数a)体源排放速率(g/s);b)排放高度(m);c)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体源初始扩散参数的估算见污染源调查章节。,131,4)地形参数如评价范围属复杂地形,需提供地形参数:a)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源基底的相对高度(m);b)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距源中心距离(m)。,132,5)建筑物下洗参数如周围建筑物可能导致污染物下洗,需要提供建筑物参数:a)建筑物高度(m);b)建筑物宽度(m);c)建筑物长度(m)。)。,133,6)岸边熏烟参数如项目污染源位于海岸或宽阔水体岸边可能导致岸边熏烟,需提供参数:排放源到岸边的最近距离(m)。,134,7)其他参数a)计算点的离地高度(m);b)风速计的测风高度(m),135,附录C报告书附图、表及附件要求,136,C.1 基本附图要求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包括:评价范围底图、评价范围、项目污染源、评价范围内其他污染源、主要环境空气敏感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地面气象台站、探空气象台站、环境监测点等。,137,2)基本气象分析图:包括年、季风向玫瑰图等。3)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包括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温廓线、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风廓线图等。4)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138,5)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包括: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小时平均浓度浓度等值线分布图,日平均浓度浓度等值线分布图以及长期气象条件下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6)不同评价等级基本附图要求见下页表,139,140,C.2 基本附表要求C.2.1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需列出:各污染源的下风向各距离处的预测浓度及其占标率;下风向最大浓度;以及浓度占标准10%的距源最远距离。,141,C.2.2 污染源调查清单表。1)污染源周期性排放系数统计表,2)点源参数调查清单,3)矩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4)多边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5)近圆形面源调查清单,6)体源参数调查清单,7)线源参数调查清单,8)颗粒物粒径分布调查清单,142,C.2.3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1)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2)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3)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4)年均风频的月变化,5)年均风频的季变化及年均风频,143,C.2.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C.2.5 预测点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与达标分析。C.2.6 不同评价等级基本附表要求见下页表,144,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145,C.3 基本附件要求1)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电子版或文本复印件)。2)气象观测资料文件(电子版),并注明气象观测数据来源及气象观测站类别。,146,3)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电子版)。应包括:气象输入文件、地形输入文件、程序主控文件、预测浓度输出文件等。附件中应说明各文件意义及原始数据来源。4)不同评价等级基本附件要求见下页表。,147,148,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49,6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6.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6.1.1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1)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2)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3)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4)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150,6.1.2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151,6.2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1)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2)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3)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 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4)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152,6.2.2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方法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153,6.3 污染源调查内容6.3.1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154,6.3.1.1 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a)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b)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c)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d)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155,6.3.1.2 点源调查内容a)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b)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c)烟气出口速度(m/s);d)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e)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f)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156,6.3.1.3 面源调查内容面源起始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 海拔高度(m);b)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c)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157,d)矩形面源:初始点坐标,面源的长度(m),面源的宽度(m),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见导则P8 图 4 矩形面源示意图)e)多边形面源:多边形面源的顶点数或 边数(320)以及各顶点坐标。(见P8 图 5 多边形面源示意图),158,f)近圆形面源:中心点坐标,近圆形的半径(m),近圆形顶点数或边数。(见P9 图 6 近圆形面源示意图),159,6.3.1.4 体源调查内容体源中心点坐标,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体源高度(m);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160,g)体源的边长(m)(把体源划分为多个正方形的边长,见导则P10图 7、图8 中的W);h)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体源初始扩散参数的估算见下两页。i)体源参数调查清单参见附录C表 C.6。,161,体源初始横向扩散参数的估算源类型 初始横向扩散参数单个源 y0=边长/4.3连续划分的体源 y0=边长/2.15(见P10图 7)间隔划分的体源 y0=两个相邻间隔(见P10图 8)中心点的距离/2.15,162,(对单个源),(对连续划分的体源),163,(对间隔划分的体源),2W指:两个相邻间隔 中心点的距离,164,体源初始垂直扩散参数的估算源位置 初始垂直扩散参数源基底处地形高度H00 z0=源的高度/2.15如 H00源基底在建筑物上的,或邻近建筑物 z0=建筑物高度/2.15源基底不在建筑物上,或不邻近建筑物 z0=源的高度/4.3,165,6.3.1.5 线源调查内容,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m),道路宽度(m),街道街谷高度(m);b)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c)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166,6.3.1.6 其他需调查的内容1)建筑物下洗参数:在考虑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而导致地面局部高浓度的现象时,需调查建筑物下洗参数。建筑物下洗参数应根据所选预测模式的需要,按相应要求内容进行调查。,167,2)颗粒物的粒径分布:颗粒物粒径分级(最多不超过20 级),颗粒物的分级粒径(m)、各级颗粒物的质量密度(g/cm3)、各级颗粒物所占的质量比(01)。,168,6.3.2 二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二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参照一级评价项目执行,可适当从简。,169,6.3.3 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排污概况,并对估算模式中的污染源参数进行核实。,170,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调查与评价,171,7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主要修订内容之一),172,7.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原则7.1.1 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三种途径:环境资料: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2)项目资料: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3)现场监测。,可视不同评价等级对数据的要求结合进行。,173,7.1.2 监测资料统计内容与要求凡涉及GB3095 中污染物的各类监测资料的统计内容与要求,均应满足该标准中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174,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175,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176,7.1.3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满足项目的监测目的,并注意其适用范围、检出限、有效检测范围等监测要求。首先选用国家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标准监测方法。对尚未制定环境标准的非常规大气污染物,应参考ISO 等国际组织和国内外相应的监测方法,在环评文件中详细列出监测方法、适用性及其引用依据,并报请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对GB3095 中所含各项污染物,应符合GB3095 对 分析方法的规定。,177,7.2 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1)对照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达标情况:长期浓度(年均浓度、季均浓度、月均浓度)短期浓度(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2)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 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超标原因。3)分析评价范围内的 污染水平、变化趋势。,178,7.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7.3.1 监测因子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 为监测因子。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 量标准的、或者在TJ36 中有居住区大气中有害 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但属于 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 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 值和出处。,179,7.3.2 监测制度7.3.2.1 监测期数:1)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2)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3)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180,7.3.2.2 每期监测时间1)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 天有效数据,2)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3)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 目,可减少监测天数。,181,7.3.2.3 监测时间的安排和采用的监测手段,1)应能同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污染源资料验证、预测模式的需要。2)监测时应使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可容易满足资料时间有效性的要求),182,3)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A)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一级评价项目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5,08,11,14,17,20,23 时八个小时浓度值,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 时四个小时浓度值。B)日平均浓度监测值应符合GB3095 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183,7.3.2.4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监测时间须满足所用评价标准值的取值时间要求。,184,7.3.3 监测布点7.3.3.1 监测点设置7.3.3.1.1 原则: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评价的等级,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185,7.3.3.1.2 监测点位数:1)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 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 个;2)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 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 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186,3)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 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 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 个监测点。4)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 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187

    注意事项

    本文(新大气导则培训班.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