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奖及获得者简介.ppt
第十五讲诺贝尔物理奖及获得者简介,阿尔弗莱德 诺贝尔,阿尔弗莱德 诺贝尔,诺贝尔物理学奖奖章,诺贝尔奖是根据A-B-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诺贝尔奖的由来,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及的颁奖机构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以及位于奥斯陆的、由挪威议会任命的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和平奖),瑞典科学院还监督经济学的颁奖事宜。为实行遗嘱的条款而设立的诺贝尔基金会,是基金的合法所有人和实际的管理者,并为颁奖机构的联合管理机构,但不参与奖的审议或决定,其审议完全由上述4个机构负责。每项奖包括一枚金质奖章、一张奖状和一笔奖金;奖金数字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经济学奖的授予方式和货币价值与此相同。,评选获奖人的工作是在颁奖的上一年的初秋开始的,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能力按照诺贝尔奖章程提出候选人的机构发出请柬。评选的基础是专业能力和国际名望;自己提名者无入选资格。候选人的提名必须在决定奖项那一年的2月1日前以书面通知有关的委员会。,从每年2月1日起,6个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一个奖项-根据提名开始评选工作。必要时委员会可邀请任何国家的有关专家参与评选,在9-10月初这段时间内,委员会将推荐书提交有关颁奖机构;只是在少有的情况下,才把问题搁置起来,颁奖单位必须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后决定。委员会的推荐,通常是要遵循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都是秘密进行的。奖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例外,也可以授予机构。候选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评出的奖,却可在死后授予,如D-哈马舍尔德的1961年和平奖和E-A-卡尔弗尔特的1931年文学奖。奖一经评定,即不能因有反对意见而予以推翻。对于某一候选人的官方支持,无论是外交上的或政治上的,均与评奖无关,因为该颁奖机构是与国家无关的。,一笔奖金,或者完全发给一个人,或者最多在两种成果之间平分,或者由两个或更多人(实际上从未多于三人)联合分享,有时一笔奖金要保留到下一年度颁发;如果下一年仍不颁发奖金,则退回基金会,当出现奖金既不颁发,也不保留的情况时,也要退回基金会。这样,在同一学术领域内,一年中能有两笔奖金,即上年留下来的奖金和本年的奖金。如果在规定日期以前获奖者拒受或未能领取奖金时,则奖金退回基金会。曾有过拒受奖金及政府禁止本国人领取诺贝尔奖的情况,然而获奖人仍被列入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中,注明“拒受奖金”字样,不接受奖的动机可能互不相同,但真正的理由大都是外界的压力;例如,希特勒于1937年颁布的法令,禁止德国人领取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1935年颁发给C-奥西埃茨基的和平奖是一种侮辱。不论何种原因过期不领,己拒受者在说明其情况并提出申请时,可领取诺贝尔金质奖章和奖状,但不能领取奖金,该奖金己退回基金会。,如果没有人能符合诺贝尔遗嘱中所要求的那些条件或世界局势有碍于收集评选资料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则将奖保留或停止颁奖。该奖对所有的人开放,不论其国籍、种族、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如何。同一获奖者可以多次获奖而不受限制。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经济学的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而和平奖的颁奖仪式则在奥斯陆举行,时间为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获奖者通常亲自去受奖。,支配奖项的总则已载于诺贝尔的遗嘱中。l900年,由遗嘱执行人、颁奖单位的代表及诺贝尔家族共同就解释和执行遗嘱的补充规定达成协议,并由瑞典国王在枢密会议上予以批准。这些规章大体上保持不变,仅在实际应用上有些修改;评议经济学奖的基础是科学的,即数学的或统计学的,而不是政治的或社会的。最早两名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弗里希和丁伯根,因他们在计量经济学方面的工作,即利用数学式进行的经济活动分析而被授予该奖。,科学奖和医学奖已证明很少引起争论;而文学奖与和平奖,则因其本身性质特殊,最易导致意见分歧。和平奖常常保留。,诺贝尔遗嘱全文,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这是我惟一存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诺贝尔小传,诺贝尔(Noble,Alfred Bernhard),瑞典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卒于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1842年随家去俄国圣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在美国J.埃里克森手下工作过4年。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1859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并于1867年获得专利。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六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于1876年获得专利,1887年诺贝尔发展了无烟炸药。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商都获有专利。,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他逝世时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的奖金,即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起,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提供资金。,诺贝尔奖的奇闻,诺贝尔遗产有多少钱诺贝尔到底有多少资产,这是连诺贝尔自己也不十分清楚的问题。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要把他的全部资产变成现金,这本身就是一个牵涉到多国经济和法律的巨大工程。经索尔曼等人数年在多国之间来回奔波,终于在1900年对诺贝尔遗产的清理有了一个 初步的轮廓。诺贝尔在各国资产变换为现金后的一个主要清单如下(这是一个在诺贝尔资产变换现金过程中已被大大地贬值和打了折扣的清单):,瑞典5,796,140.00挪威94,472.28德国6,152,250.95奥地利228,754.20法国7,280,817.23苏格兰3,913,938.67英格兰3,904,235.32意大利630,410.10俄国5,232,773.45总计:33,233,792.20瑞典克朗,遗产变换为现金的总额33,233,792瑞典克朗,约为920万美元。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诺贝尔的这笔遗产确实都是一笔巨额遗产。根据诺贝尔基金会评选章程规定,一项资金既可以完全由一人获得,也可以由两人或多人平均分享。其中,和平奖除了可以颁发给个人、两人或多人之外,还可以颁发给某一组织和机构。,按章程规定,获奖者每年除了可以获得当年颁发的那份数额可观的奖金之外,还可以获得一枚金质奖章和一份获奖证书。由于诺贝尔基金的主要基金每年是变化的,其基金所得纯收入也就每年有所不同,因此每年的每项奖金数额也就各不相同。例如,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每项奖金的数额约为15万瑞典克朗,约合4.2万美元。此后,由于在债券、股票、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获利,诺贝尔基金不断增值积累,其奖金金额也在逐年增长。80年代之后,每项奖金的数额增加到100多万瑞典克朗。到了90年代,每项奖金数额又有较大增长。例如,1993年每项奖金为670万瑞典克朗,当年的这一数额约合84万美元。又如,1996年的每项奖金已增加到740万瑞典克朗,当年的这一数额约合112万美元。,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并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实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诺贝尔奖的夫妇,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获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科里夫妇。,获诺贝尔奖的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布拉格父子。分别荣获1906年和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汤姆逊父子。分别荣获1929年和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奥伊勒父子。分别荣获1922年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玻尔父子。分别荣获1924年和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西格巴恩父子。,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崔琦。,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玛丽居里:1903年、1911年分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伊伦约里奥居里: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柯里:194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梅耶:196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霍奇金:196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雅洛:197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麦克林托克:198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莱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埃利昂:198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努斯莱因芙尔哈德:199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姗姗来迟的诺贝尔奖,如盖尔曼获得诺贝尔奖时,国际物理学界相继发表文章认为,这是等了6年多的事情。所以,1969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结果时,物理学家们没有表现出格外热情欢呼的姿态,因为6年来大家一直认为“今年的诺贝尔奖应该授予盖尔曼”。,等待五六年还算是比较短的。伦琴,1895年就发现了X射线,1901年才得奖;贝克勒耳,1896年发现天然放射性,1903年才得奖;1902年,卢瑟福发现一系列放射性元素,1908年才得奖;阿尔瓦雷斯,1960年发现基本粒子的共振现象,1968年才得奖;薛定锷,1926年建立了量子力学,1933年才得奖,等待十年八年的也比比皆是。如能托斯,1912年发现热力学第三定理,8年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玻尔,1913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轨道理论,直到1922年才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1931年制造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1939年才获奖;西博格,1941年证明钚的存在,1951年才得奖,等待十几年、二十几年乃至三十年的也不稀罕。如研究黄热病的南非科学家马克斯等待20余年,于1951年获得诺贝尔奖。对于物理学奖得主泡利来说,诺贝尔奖也是迟到的喜讯。从他发表获奖论文到获奖,间隔了不平常的21年;科赫从发现结核病菌到获奖等了23年;发现宇宙射线的赫斯,等待25年才获奖;贝斯久等29年,于1967年获得了物理学奖。相比之下,佛里斯更惨,等待了半个多世纪:1919年就发现了蜜蜂跳圆圈舞,1925年发现跳摇尾舞,直到1973年才获得诺贝尔奖;早在1931年,“热力学第四定理”的发现者拉路斯就发表了论文,但是直到40年代才被人接受。37年后即196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才授予他化学奖;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注。导致劳斯直到85岁才获奖。,兰德斯坦,23岁获得博士学位,33岁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那是1901年。直到1930年,即29年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才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兰德斯坦,此时他已经62岁。波恩早在28年前就发表了获奖论文(关于波函数的统计分析)。当他获奖时激动地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压倒多数的物理学家都承认我的波函数统计分析,但是也有不承认的,诸如像普郎克、爱因斯坦、薛定锷等著名科学家,因此,我的这项研究成果足足等待了28年才获得诺贝尔奖。”为了回避科学家之间的争论,诺贝尔奖委员会采取了延迟授奖的办法。1946年化学奖得主萨姆纳、1953年化学奖得主赫尔曼、1970年物理学奖得主阿尔芬等等都为此经历了超长的等待期。,影响我们生活的诺贝尔奖,1913年荷兰昂内斯,他在1908低温金属超导;1910年-1921年,索迪的同位素;1922年,苏格兰生理学家麦克劳德和加拿大医药学家班廷,同时发表了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1930年印度实验物理学家拉曼发现可见光的类似于康普顿效应的“拉曼效应”;1931年,尤里首先发现一氢的同位素重氢。重氢就是氘,而氘的氧化物也就是重水。重氢的发现对于核裂变反应和氢核聚变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1932年-1935年,卢琴福的学生和助手查德威克在实验中发现了穿透力很强的中性粒子,中子的发现;,1938年意大利实验物理学家费米在罗马大学改用中子进行人工核反应;1939年美国的劳伦斯,在1932年设计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1935年-1939年,多马克发表了有关药物的实验报告之后,立即引起了一系列磺胺类药物的发明。这样,磺胺类药物就成为人类征服链球菌感染的各类疾病的有效药物;1945年在磺胺类药物发明之前,青霉素早已在1928年由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1952年除了青霉素三元勋之外,另一位被人们永远怀念的抗菌素元勋是发现链霉素的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1948年-1954年,美国医学家恩德斯与他的两名助手韦勒和罗宾斯合作,成功地发明了在试管内培养小儿麻痹症病毒的简易方法。,1901诺贝尔物理学奖,W.C.伦琴(德国)发现伦琴射线(X射线),1902诺贝尔物理学奖,H.A.洛伦兹 荷兰塞曼效应的发现和研究,1902诺贝尔物理学奖,P.塞曼荷兰塞曼效应的发现和研究,1903诺贝尔物理学奖,H.A.贝克勒尔 法国发现天然铀元素的放射性,1903诺贝尔物理学奖,P.居里 法国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发现放射性元素钋与镭并发现钍也有放射性,1903诺贝尔物理学奖,M.居里 法国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发现放射性元素钋与镭并发现钍也有放射性,L.瑞利 英国在气体密度的研究中发现氩,1904诺贝尔物理学奖,P.勒钠德 德国阴极射线的研究,1905诺贝尔物理学奖,J.J汤姆孙英国通过气体电传导性的研究,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1906诺贝尔物理学奖,A.A迈克耳孙创造精密的光学仪器和用以进行光谱学度量学的研究,并精确测出光速,1907诺贝尔物理学奖,G.里普曼 发明应用干涉现象的天然彩色摄影技术,1908诺贝尔物理学奖,C.F.布劳恩 发明无线电极及其对发展无线电通讯的贡献,1909诺贝尔物理学奖,G.马可尼 发明无线电极及其对发展无线电通讯的贡献,1909诺贝尔物理学奖,J.D.范德瓦耳斯 对气体和液体状态方程的研究,1910诺贝尔物理学奖,W.维恩 热辐射定律的导出和研究,1911诺贝尔物理学奖,N.G.达伦 发明点燃航标灯和浮标灯的瓦斯自动调节器,1912诺贝尔物理学奖,H.K.昂尼斯 在低温下研究物质的性质并制成液态氦,1913诺贝尔物理学奖,M.V.劳厄 发现伦琴射线通过晶体时的衍射,决定了X射线波长,证明了晶体的原子点阵结构,1914诺贝尔物理学奖,W.L.布拉格 用伦琴射线分析晶体结构,1915诺贝尔物理学奖,W.H.布拉格 用伦琴射线分析晶体结构,1915诺贝尔物理学奖,C.G.巴克拉 发现标识元素的次级伦琴辐射,1917诺贝尔物理学奖,M.V.普朗克 研究辐射的量子理论,发现基本量子,提出能量量子化的假设,1918诺贝尔物理学奖,J.斯塔克发现阴极射线中的多普勒效应和原子光谱线在电场中的分裂,1919诺贝尔物理学奖,C.E.吉洛姆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性以及在精密仪器中的应用,1920诺贝尔物理学奖,A.爱因斯坦 对现物理方面的贡献,特别是阐明光电效应的定律,1921诺贝尔物理学奖,N.玻尔 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提出他的原子结构模型,1922诺贝尔物理学奖,R.A.密立根 研究元电荷和光电效应,通过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1923诺贝尔物理学奖,K.M.G.西格班 伦琴射线光谱学方面的发现和研究,1924诺贝尔物理学奖,J.弗兰克 发现电子撞击原子时出现的规律性,1925诺贝尔物理学奖,G.L.赫兹 发现电子撞击原子时出现的规律性,1925诺贝尔物理学奖,J.B.佩林 研究物质分裂结构,并发现沉积作用的平衡,1926诺贝尔物理学奖,A.H.康普顿 发现康普顿效应,1927诺贝尔物理学奖,C.T.R.威尔孙 发明用云雾室观察带电粒子,使带电粒子的轧迹变为可见,1927诺贝尔物理学奖,O.W.里查孙 热离子现象的研究,并发现里查孙定律,1928诺贝尔物理学奖,L.V.德布罗意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C.V.拉曼 研究光的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1930诺贝尔物理学奖,W.海森堡 创立量子力学,并导致氢的同素异形的发现,1932诺贝尔物理学奖,P.A.M.狄立克 量子力学的广泛发展,并预言正电子的存在,1933诺贝尔物理学奖,E.薛定谔 量子力学的广泛发展,1933诺贝尔物理学奖,J.查德威克 发现中子,1935诺贝尔物理学奖,V.F赫斯 发现宇宙射线,1936诺贝尔物理学奖,C.D.安德孙 发现正电子,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J.P.汤姆孙 通过实验发现受电子照射的晶体中的干涉现象,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C.J.戴维孙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E.费米 发现新放射性元素和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1938诺贝尔物理学奖,F.O.劳伦斯 研制回旋加速器以及利用它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1939诺贝尔物理学奖,O.斯特恩 测定质子磁矩,1943诺贝尔物理学奖,I.I.拉比 用共振方法测量原子核的磁性,1944诺贝尔物理学奖,W.泡利 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1945诺贝尔物理学奖,P.W.布里奇曼 研制高压装置并创立了高压物理,1946诺贝尔物理学奖,E.V.阿普顿 发现电离层中反射无线电波的阿普顿层,1947诺贝尔物理学奖,P.M.S.布莱克特改进威尔孙云雾室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发现,1948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川秀树 用数学方法预见介子的存在,1949诺贝尔物理学奖,C.F.鲍威尔 研究核过程的摄影法并发现介子,1950诺贝尔物理学奖,J.D.科克罗夫特 首先利用人工所加速的粒子开展原子核,1951诺贝尔物理学奖,E.T.S.瓦尔顿 蜕变的研究,1951诺贝尔物理学奖,F.布洛赫核磁精密测量新方法的发展及有关的发现,1952诺贝尔物理学奖,E.M.珀塞尔核磁精密测量新方法的发展及有关的发现,1952诺贝尔物理学奖,F.塞尔尼克 论证相衬法,特别是研制相差显微镜,1953诺贝尔物理学奖,M.玻恩 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解释,1954诺贝尔物理学奖,W.W.G.玻特 符合法的提出及分析宇宙辐射,1954诺贝尔物理学奖,P.库什 精密测定电子磁矩,1955诺贝尔物理学奖,W.E.拉姆 发现氢光谱的精细结构,1955诺贝尔物理学奖,J.巴丁 研究半导体并发明晶体管,1956诺贝尔物理学奖,W.H.布拉顿 研究半导体并发明晶体管,1956诺贝尔物理学奖,W.肖克莱 研究半导体并发明晶体管,1956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 否定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定律,使基本粒子研究获重大发现,1957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 否定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定律,使基本粒子研究获重大发现,1957诺贝尔物理学奖,P.A.切连柯夫 发现并解释切连柯夫效应,1958诺贝尔物理学奖,I.M.弗兰克发现并解释切连柯夫效应,1958诺贝尔物理学奖,I.Y.塔姆发现并解释切连柯夫效应,1958诺贝尔物理学奖,O.张伯伦 发现反质子,1959诺贝尔物理学奖,E.萨克雷 发现反质子,1959诺贝尔物理学奖,D.A.格拉塞尔 发明气泡室,1960诺贝尔物理学奖,R.霍夫斯塔特 由高能电子散射研究原子核的结构,1961诺贝尔物理学奖,R.L.穆斯堡 研究 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和发现穆斯堡效应,1961诺贝尔物理学奖,L.D.朗道 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理论,特别是液氦的研究,1962诺贝尔物理学奖,M.G.迈耶 发现原子核结构壳层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原子核长周期和其它幻数性质的问题,1963诺贝尔物理学奖,J.H.D.詹森发现原子核结构壳层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原子核长周期和其它幻数性质的问题,1963诺贝尔物理学奖,E.P.维格纳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发现和应用对称性基本原理方面的贡献,1963诺贝尔物理学奖,A.M.普洛霍罗夫 在量子电子学中的研究工作导致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制作,1964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 C.H.汤斯 在量子电子学的基础研究导致根据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原理构成振荡器和放大器,1964诺贝尔物理学奖,N.G.巴索夫 用于产生激光光束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工作,1964诺贝尔物理学奖,R.P.费曼 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包括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意义深远的结果,1965诺贝尔物理学奖,J.S.施温格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包括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意义深远的结果,1965诺贝尔物理学奖,朝永振一郎 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包括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意义深远的结果,1965诺贝尔物理学奖,1966 A.卡斯特莱发现并发展光学方法以研究原子的能级的贡献,1966诺贝尔物理学奖,H.A.贝特 恒星能量的产生方面的理论,1967诺贝尔物理学奖,L.W.阿尔瓦雷斯 对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的贡献,通过发展氢气泡室和数据分析技术发现共振态,1968诺贝尔物理学奖,M.盖尔曼关于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发现,提出“夸克”粒子理论,1969诺贝尔物理学奖,H.O.G.阿尔文 磁流体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并在等离子体物理中找到广泛应用,1970诺贝尔物理学奖,L.E.F.尼尔 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基本研究和发现,在固体物理中具有重要应用,1970诺贝尔物理学奖,D.加波 全息摄影术的发明及发展,1971诺贝尔物理学奖,J.巴丁 提出所谓BCS理论的超导性理论,1972诺贝尔物理学奖,L.N.库珀提出所谓BCS理论的超导性理论,1972诺贝尔物理学奖,J.R.斯莱弗 提出所谓BCS理论的超导性理论,1972诺贝尔物理学奖,江崎岭于奈从实验上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1973诺贝尔物理学奖,I.迦埃弗 从实验上发现超导体中的隧道效应,1973诺贝尔物理学奖,B.D.约瑟夫森 发现固体中隧道现象,理论上预言超导电流能够通过隧道阻挡层(即约瑟夫森效应),1973诺贝尔物理学奖,A.赫威斯 射电天文学方面先驱性研究,发现脉冲星起决定性作用,1974诺贝尔物理学奖,M.赖尔 研究射电天文学,尤其是孔径综合技术方面创造与发展,1974诺贝尔物理学奖,A.N.玻尔 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与粒子运动之间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原子核结构理论,1975诺贝尔物理学奖,B.R.莫特尔孙 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研究工作,1975诺贝尔物理学奖,L.J.雷恩瓦特 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研究工作,1975诺贝尔物理学奖,B.里克特 发现新粒子J/,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三倍,寿命比共振态的寿命长上万倍,1976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 发现新粒子J/,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三倍,寿命比共振态的寿命长上万倍,1976诺贝尔物理学奖,P.W.安德孙对晶态与非晶态固体电子结构的基本理论研究,提出“固态”物理理论,1977诺贝尔物理学奖,J.H.范弗莱克对磁性与不规则系统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研究,1977诺贝尔物理学奖,N.F.莫特 对磁性与不规则系统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研究,1977诺贝尔物理学奖,A.A.彭齐亚斯 3K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1978诺贝尔物理学奖,R.W.威尔孙 3K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1978诺贝尔物理学奖,P.L.卡皮查建成液化氮的新装置,证实氮亚超流低温物理学,1978诺贝尔物理学奖,S.L.格拉肖 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1979诺贝尔物理学奖,S.温伯格 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1979诺贝尔物理学奖,A.L.萨拉姆 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1979诺贝尔物理学奖,J.W.克罗宁 CP不对称性的发现,1980诺贝尔物理学奖,V.L.菲奇 CP不对称性的发现,1980诺贝尔物理学奖,N.布洛姆伯根 激光光谱学与非线性光学的研究,1981诺贝尔物理学奖,A.L.肖洛 激光光谱学与非线性光学的研究,1981诺贝尔物理学奖,K.M.瑟巴 高分辨电子能谱的研究,1981诺贝尔物理学奖,K.威尔孙 关于相变的临界现象,1982诺贝尔物理学奖,S.钱德拉塞卡尔恒星结构和演化方面的理论研究,1983诺贝尔物理学奖,W.福勒宇宙间化学元素形成方面的核反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1983诺贝尔物理学奖,C.鲁比亚由于他们的努力导致了中间玻色子的发现,1984诺贝尔物理学奖,S.范德梅尔由于他们的努力导致了中间玻色子的发现,1984诺贝尔物理学奖,K.V.克利青 量子霍耳效应,1985诺贝尔物理学奖,E.鲁斯卡电子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设计出世界上第1架电子显微镜,1986诺贝尔物理学奖,G.宾尼设计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1986诺贝尔物理学奖,H.罗雷尔 设计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1986诺贝尔物理学奖,J.G.柏诺兹 发现新的超导材料,1987诺贝尔物理学奖,K.A.穆勒发现新的超导材料,1987诺贝尔物理学奖,L.M.莱德曼 从事中微子波束工作及通过发现介子中微子从而对轻粒子对称结构进行论证,1988诺贝尔物理学奖,M.施瓦茨 从事中微子波束工作及通过发现介子中微子从而对轻粒子对称结构进行论证,1988诺贝尔物理学奖,J.斯坦伯格 从事中微子波束工作及通过发现介子中微子从而对轻粒子对称结构进行论证,1988诺贝尔物理学奖,N.F.拉姆齐 发明原子铯钟及提出氢微波激射技术,1989诺贝尔物理学奖,W.保罗 离创造捕集原子的方法以达到能极其精确地研究一个电子或子,1989诺贝尔物理学奖,H.G.德梅尔特 创造捕集原子方法,以达精确地研究一个电子或离子,1989诺贝尔物理学奖,J.杰罗姆 发现夸克存在的第一个实验证明,1990诺贝尔物理学奖,H.肯德尔 发现夸克存在的第一个实验证明,1990诺贝尔物理学奖,R.泰勒 发现夸克存在的第一个实验证明,1990诺贝尔物理学奖,P.G.德让纳液晶基础研究,1991诺贝尔物理学奖,J.夏帕克对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发展,1992诺贝尔物理学奖,J.泰勒 发现脉冲星,质量为两个太阳质量,而直径仅10-30km,引力场极强,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间接证据,1993诺贝尔物理学奖,L.赫尔斯发现脉冲星,质量为两个太阳质量,而直径仅10-30km,故引力场极强,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间接证据,1993诺贝尔物理学奖,C.沙尔 发展中子散射技术,1994诺贝尔物理学奖,B.布罗克豪斯发展中子散射技术,1994诺贝尔物理学奖,F.雷恩斯与C.考温首次成功地观察到电子反中微子,为建立轻子-夸克物质结构图像作出了重大贡献,1995诺贝尔物理学奖,M.L.珀尔发现轻子,为建立轻子-夸克物质结构图像作出了重大贡献,1995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 李(美国),1996诺贝尔物理学奖,奥谢罗夫,1996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1996诺贝尔物理学奖,R.C.里查森(美国),菲利浦斯原子冷却和陷俘方面的研究,1997诺贝尔物理学奖,朱隶文原子冷却和陷俘方面的研究,1997诺贝尔物理学奖,塔诺季原子冷却和陷俘方面的研究,1997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分数量子霍尔效应,1998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诺贝尔物理学奖,劳克林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斯特默分数量子霍尔效应,1998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诺贝尔物理学奖,H.霍夫特提出物理学中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1999诺贝尔物理学奖,M.韦尔特曼提出物理学中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2000诺贝尔物理学奖,泽罗斯阿尔费罗夫 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2000诺贝尔物理学奖,赫伯特克勒默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2000诺贝尔物理学奖,杰克基尔比 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2001诺贝尔物理学奖,艾里克A.科纳尔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001诺贝尔物理学奖,卡尔E.威依迈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001诺贝尔物理学奖,沃尔夫冈.凯特纳 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002诺贝尔物理学奖,雷蒙德戴维斯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2002诺贝尔物理学奖,小柴昌俊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2002诺贝尔物理学奖,里卡尔多贾科尼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阿列黑.A.阿布日科索夫对超导体和超导流体理论的解释,2003诺贝尔物理学奖,2003诺贝尔物理学奖,维塔利.L.金士伯格对超导体和超导流体理论的解释,2003诺贝尔物理学奖,安东尼.J.莱格特对超导体和超导流体理论的解释,2004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格罗斯(美国)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2004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波利策(美国)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2004诺贝尔物理学奖,弗兰克维尔切克(美国)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罗伊-J-格劳伯(美国)光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2005诺贝尔物理学奖,特奥多尔亨施(德国)光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2005诺贝尔物理学奖,2005诺贝尔物理学奖,约翰-L-霍尔(美国)光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2006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