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企业)ppt.ppt
环境应急,舟山市环境执法稽查支队包勇敏,目 录,一、环境污染事故(件)分类二、环境污染事故(件)分级三、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与原因分析四、我国应急体系建设重点五、我国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六、我国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基本框架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八、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主要区别九、当前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十一、环境危险源,十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中的机构与责任(一)我市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指挥机构及职责(二)我市环境污染事故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职责(三)环境监察机构职责十三、应急资源及能力评估十四、预警信息主要来源十五、事故报告与通报十六、应急响应十七、环境污染事故的恢复十八、宣传教育的培训十九、环境应急演习二十、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二十一、应急预案更新条件,一、环境污染事故(件)分类,根据污染对象分类1、水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物包括:氰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丙烯晴、亚硝胺类、酞酸酯类、农药等。2、气排放到大气里的有害物质可分成有毒有害气体类、金属尘埃、粉尘类、湿雾类、光化学烟雾等等。有毒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氰化氢、氯气、氨、硫化氢、光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氟化氢、酸雾、黄磷尾气、二硫化碳、有机气体、苯并(a)芘、二恶英类、重金属及化合物尘埃等。3、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及化合物,有毒有害有机物、危险废物等。无机物应该着重考虑的是重金属类污染物,对有机物应该着重考虑的是有毒有害并且是不易分解的污染物。4、噪声与振动由于铁路、公路、机场、娱乐场所、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场所等产生突然增加噪声或振动,严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严重的会导致听力失聪,发生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公众对噪声与振动(特别是噪声)污染事件举报数量,占有很高的比例。,松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硝基苯和苯胺,随着消防用水进入松花江。污染带于12月16日进入中俄界河。期间,沿江部分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受到影响,尤其是大型城市哈尔滨停水4天,在国内外造成巨大影响。,重庆天原化工氯气泄漏爆炸引发环境事件:2004年4月15日晚,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一个储存有13吨液氯的车间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重庆市区15万人大转移。,氯气泄漏事件爆炸现场,消防人员在事故核心区用水网稀释氯气,部队销毁液氯贮罐,公交车免费运送返家人员,山西省繁峙县煤焦油泄漏事故,湖北汉宜交通事故硫酸二甲酯污染事件,山西繁峙县煤焦油翻车事故:2006年6月12日山西省繁峙县神堂堡乡大寨口村北发生交通事故,约有40余吨煤焦油流入河道,煤焦油随水体流向下游,威胁阜平县饮用水源和北京市备用水源地王块水库。,汉宜高速交通事故导致硫酸二甲酯泄漏事故:2006年5月18日凌晨4时,汉宜高速公路245km处发生8车连环相撞的交通事故,一辆装载24吨硫酸二甲酯(液体、属高毒类化学物品)的罐车,因强烈撞击导致液体全部泄漏,导致事发区域环境空气和地表水体污染。当时,共有43人出现中毒症状,其中较重18人。,江苏省淮安液氯泄漏引发环境污染事件: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江苏省淮安段,一辆载有液氯的山东槽罐车与一辆山东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两车相撞后,肇事的槽罐车驾驶员逃逸,货车驾驶员死亡。该液氯泄漏事故造成28人死亡,350人中毒入院,当地近万名群众需要疏散。,农田全被液氯熏黄,起吊槽罐,武警战士从村民家里拉出耕牛,辽宁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辽宁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2005年12月24日,抚顺市自来水公司接到群众反映公园地区自来水有异味。经监测,浑河水质挥发酚浓度超标,主要原因是抚顺市勇鑫物资经贸有限公司和抚顺金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超标排污。浑河水质从2006年1月11日恢复正常,没有对抚顺、沈阳市沿线城镇群众饮用水造成影响。,松花江支流牤牛河污染事故:2006年8月20日午夜,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工人在槽车(16立方米)运输途中将约10立方米废液人为倾倒于距厂38公里处的东两家子(蛟河市吉顺桥)牤牛河内,造成松花江支流牤牛河二甲基苯胺超标。经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及时处置,基本将污染在牤牛河内,没有对松花江造成污染。,筑坝现场,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事件:2003年12月23日夜,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由川东石油钻探公司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富含硫化氢的 气体从钻井喷出达30米高程,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事故造成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疏散转移6万多人,9.3万多人受灾。,消防官兵在为遇难者整理服装,井口通过点火燃烧的方式排除毒气,事故现场,吉林省延边晨鸣纸业有限公司贮灰库垮塌事件:2006年6月5日,吉林省延边晨鸣纸业有限公司自备电厂贮灰库发生2次坍塌事故,累计泄漏的粉煤灰约10万吨,受污染农田约12公顷,粉煤灰经自然沟流入怀庆河进入国际界河图们江。,贵州省黔桂发电公司灰坝垮塌事件:2006年6月2日,贵州省六盘水市黔桂发电公司灰坝底部排水涵管挡板断裂,约有10万吨灰渣随坝内积水排入拖长江,造成红水河悬浮物超标,威胁下游广西部分县市的饮用水安全。,二、环境污染事故(件)分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死亡30人(含)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2、重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3、较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造成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4、一般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死亡3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一)、特点1、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总体呈现上升态势(高发期),直接经济损失不断增加。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直接调度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共161起,同比增加85起。2008 年135起。2008年我省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65起。2004年市环保局直接参与调处突发环境事件6起,2006年配合调处事故1起,2008年发生污染事件4起。2、单起突发环境事件的后果严重性增加,应急处理时间跨度和难度加大。(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现场应急工作长达3个多月、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一个多月)3、环境事件引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共接到8起因环境群体性事件报告(其中特别重大群体事件2起),比2004年上升6起。这些事件给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了不良影响,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如2005年浙江东阳“4.10”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达5000多人。)4、突发环境事件种类繁多,涉及地域面广,流域分布不均。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参与处理161起突发环境事件涉及了全国28个省。沿海发达地区化学品泄漏事故比较频繁;西部地区油气污染几率较高;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等流域水环境事件较为突出。5、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和生破坏性极大,后期修复工作极为艰巨。(2004年沱江水污染事件后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可能要花长达5到6年的时间。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次生、衍生影响以及污染物中长期迁移扩散与转化对中长期环境质量影响巨大。突发环境事件不仅对当地的环境和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并且会遗留下很多问题需要大量投资,长期整治和恢复。)6、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引发的环境事件是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原因。,三、环境污染事故特点与原因分析,(二)原因分析 1、安全生产事故而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分析(1)产业布局不合理,环境安全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由于流域、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许多沿江河湖海建设的工业园区和化工企业,忽视生态功能要求和环境承受能力,导致石化企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由于化工企业考虑到运输、取水方便,许多化工或危险化学品企业建在城市饮用水源上游,或紧邻居民区。这些企业一旦发生重特大污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2005年 12月9日-17日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的78家化工企业中有30家(占39%)处于环境敏感区域,其中9家位于饮用水源上游,21家处于市区或紧邻居民区。据统计,全国共有石化企业21326家。其中有9651家建在长江沿岸,占全国化工企业总数的45%;有3765家建在黄河沿岸,占全国化工企业总数的17.7%。在2万多家石化企业中,七大流域的重点排污企业有5379家,年排废水26亿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重点危险源有5600家以上,有2000多家化工企业位于居民区或者城市饮用水源的上游。全国化工行业排放的危险废物占全国总量的40,全国累计贮存的2600多万吨危险废物中,化工企业所占比重最大,仅铬盐化工企业堆存的铬渣总量就在450万吨左右。,(三)原因分析 1、安全生产事故而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分析(2)环境安全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平时对企业疏于管理,对环境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缺乏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工作不到位。加之一些地方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重事故灾害,忽视环境安全和生态破坏,生产安全事故的救援往往伴生次生环境灾害。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就是典型案例。督查组抽查的78家企业中,20家没有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31家应急预案不完善,12家企业缺少必要的应急设施,或危险化学品贮运不符合有关规定。(3)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潜在隐患多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的许多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装备水平低,污染防治设施简陋,环境应急处理设施几乎空白。经过20多年的高负荷运行,设备普遍严重老化,有的已过报废年限。,(三)原因分析 1、安全生产事故而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分析(4)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差一些老的大型化工企业设备陈旧,缺乏环境应急措施和装置,没有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防范工作。地方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差,缺少必要的应急设备、监测仪器和个人防护装备。如重庆开县井喷污染事故中,防护服是现从北京紧急调运到现场的,影响了污染控制工作的进行。(5)消防部门缺乏环境安全意识消防部门缺乏环境安全意识,或存在侥幸心理,处置不当导致污染范围扩大,造成更大危害。例如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中苯系物通过灭火消防水进入松花江,带来严重的次生污染。这样的事件已发生多起,如重庆垫江苯泄漏事故、江苏江都丙烯腈泄漏事故、上海浦东浓硫酸泄漏事故,都是由于消防部门处置不当,使污染物进入附近的水体,造成污染。,(三)原因分析 2、企业违法排污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分析(1)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企业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不具备环保和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强行生产,违法排污,导致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处罚力度弱,强制手段缺乏,对污染惩处的力度小,不能形成有效制约,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正常运转治理设施。原来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的最高处罚限额仅10万元,发生特大污染事故也只能处罚100万元。达标排放企业和违法排污企业站在不同的市场竞争起跑线上,其结果是一批有能力治污的企业也无视国家环保法律,明知故犯,超标排污,屡查屡犯。(2)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尚未全部建成,人工现场执法已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为加强污染源监管,预防突发环境事件事故,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2005年9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全国平均每两个监察人员现场执法140次,参与信访调查16次,解决污染纠纷2次。中西部地区环境监察人员更加缺乏,执法人员数量与工作量严重不匹配。环境监察力量严重不足,全国环境监察人员工作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企业的非法排污,玩起猫和老鼠的游戏,人工现场执法已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3)地方严重保护主义使企业的非法排污更加肆无忌惮,(三)原因分析 3、交通事故而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分析(1)运输单位和托运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意识不足是突发环境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事故发生后的信息通报和处理措施不当加重了污染损害(3)运输安全监督监管不到位放纵了事故发生(4)危险化学品准运通行证的发放机构不明确给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管理带来困难4、跨界污染纠纷导致突发性社会群体性事件 目前,由于缺乏流域区域整体监管体制,上下游之间、上下风向之间缺乏统一监管,各自为政。随着经济活动的加剧,资源开发强度的加大,城镇化的加快等,跨区域、跨流域污染纠纷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近年来,江浙边界、苏皖边界、苏鲁边界都出现了跨省污染纠纷。陕西汉中皂素污染汉江、渭河流域污染黄河、晋陕蒙宁交界地区大气污染等都出现了上下游、上下风向之间的污染纠纷。跨界污染纠纷缺乏科学和合理的监督和解决机制,难以统一协调。如江苏苏州吴江工业废水严重污染下游浙江嘉兴秀州水域,死鱼惨重,嘉兴数千群众沉船截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经国家环保总局的艰苦调解和连续40多天现场督办,才逐步化解。,四、我国应急体系建设重点,一案三制 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制,五、我国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基本情况,(一)环境应急机构建设基本情况1、国家环保总局于2002年6月正式组建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2、2003年正式组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察局职能机构,环境监察局、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简称环境应急中心)按照“两个机构、一套人马”的方式运行。3、2006年7月,印发环境监察局和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机构建设方案4、2006年7月,印发总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建方案,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督查中心。5、2008年国家环保部机构调整,环境监察局和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机构单设(按“两个机构、两套人马”方式运行)(二)环境应急队伍1、国家级、区域级和地方级 2、应急人员主要以环境监察、环境监测人员为主 至2008年底,全国环境监察机构人员58000多人(含新疆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人员49335人,全省环境监察人员2008年底(按标准化建设上报人数)有1715人,舟山72人,全省监测在编人员2087人,全市在编监测人员125人。,六、我国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基本框架,我国的预案体系 我国的预案体系包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企业(社区、学校)应急预案等五大部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规定了国务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于指导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1984年4月,国家环保局成立了“海上污染损害应急措施方案调查组”,1988年海上污染损害应急措施方案诞生,成为我国第一份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方案。,六、我国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基本框架,1988-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18个专门领域的应急预案,如黄河敏感河段水污染预警与应急预案、处置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核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淮河流域环境应急预案、海河流域敏感区域水环境应急预案等。2005年,国务院出台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法制、体制、机制,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制度保障。2005年5月24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作为国家25个专项应急预案之一,环境应急预案的颁布,对各级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制订和完善相关环境应急预案具有指导意义。2005年2月6日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9月30日舟山市政府出台了舟山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明确了34个专项应急预案。2006年1月10日浙江省政府颁布实施了浙江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9月5日舟山市政府颁布实施舟山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预案明确了环境事件的分级标准和颜色预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重大环境事件(级)、较大环境事件(级)和一般环境事件(级)四级。明确了预警颜色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级)、黄色(级)、橙色(级)和红色(级)。预案适用于应对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应对工作;跨省(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国务院或者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需要协调、指导的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事件。,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明确了预防和预警的工作内容。明确了信息监测的收集与传报;防范工作、预警与应对措施、预警技术支持等内容和要求。预案的重点是第四章应急响应。提出了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可控性,实行分级响应机制。规定了分级响应程序。明确了一级响应时,环保部和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指挥机构所采取应急响应程序和行动内容。预案对“信息报送与处理”作了重点叙述。规定了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报告方式与内容、特殊情况的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明确了事件的通报、信息发布的有关规定。,八、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主要区别,(1)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的地位不同。政府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构负责的是发生在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主要侧重于应急救援的整体实施的部署工作。政府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侧重于宏观方面,是具有指导性的预案。而企业负责的是本企业内部的事故应急救援,企业预案是针对具体事故所作的预案,即使在周围发生事故时参与其他单位的救援行动,也是在政府的协调下进行的具体行动,企业预案是微观方面的具体方案。(2)政府预案编写时只停留在应急程序阶段,不必编写具体应急作业的基层文件,但应对政府各部门编写相应预案做出要求。企业预案应从组织机构到具体应急方法都做出详细规定。,八、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主要区别,(3)政府预案是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的指导性文件。要开展污染源调查、区域应急资源、不同环境污染事故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以便为救援工作服务,地方政府的地域监控尤其重要。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本地域应急救援的管理和紧急动员体制是政府预案的一项任务。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主要联系在于:政府预案应以企业预案为基础,两者的应急资源与人员应共享,相互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九、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缺少全面调查研究并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缺少当地重大环境危险源基础数据,无环境风险评估。2、缺乏实用性:应急预案应充分反应当地危险源的真实情况及其特殊性,应急资源与能力,不同环境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3、缺乏系统性:各种应急预案相互独立,部门无联动、协调机制,无资源共享。4、缺乏有效地实施:要有相应组织机构、人力和物力资源、公众的应急知识、各种培训和训练、演习等来保障。5、缺乏评审与更新:得到多方的认可,才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调动各方的应急资源,应急预案应根据外部及内部因素的变化,应及时更新,才能保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内容,预防预防环境污染事故意在减少和降低环境危险,而引起的自然和人类的灾难。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对事故的响应和恢复仅部分有效。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比响应和恢复所需要的费用更少,更有效。国家有关法律,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制造、储存、使用、运输及处理等的预防措施作了相应的规定。预备预备是对事故的准备,即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行动,关键是提高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快速、高效的反应能力,以减少对人的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国家环保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工业企业和社区等一起,来确定潜在的环境风险、敏感的环境资源,提供如何处理事故的应急计划,培训个人来实施计划,对计划检查和演习,来提高其效率,保证其不断改进。同时,确定环境潜在危险,重要是知道泄漏可能发生地及其周围环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响应响应是指事故发生前及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目的是保护生命,使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减小到最小程度,并有利于恢复。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任何单个组织不能完成全部的工作。高效的应急响应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当地组织的队伍的共同参与。参与队伍应在无事故期间已形成。当事故发生时,应有一机构起主导作用,这取决于事故的类型和当地的情况。领头机构可以是国家、地方有关部门,专业应急组织或企业。恢复在事故发生后,对环境损害的清除和恢复是非常重要。环境损害是由于污染引起的,可能影响到生存、生长、再生产、生态过程、物理和化学遗传质量及结构。也可能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影响。对环境损害的评价和恢复,是恢复的两个重要方面。当环境污染事故和初步的处理结束后,环境污染事故通常对环境有中长期的影响。通过对损害的评估,来预测可能造成的中长期影响,设计恢复行动。来确定环境污染对自然资源、生态、社会、经济等伤害程度。一当环境损害评估完成,恢复立即启动。首先对最重要的区域优先安排预防(Prevention)、预备(Preparedness)、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有时是相互交叉的,但各自都有自己的单独目标,并且成为下阶段的一部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十一、环境危险源,固定源(1)生产、贮存、经营、使用危险化学物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物质)的企业、装置、设施和场所;(2)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装置、设施和场所;(3)企业污染治理设施;(4)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移动源(1)危险化学物质或危险废物在装卸、运输过程,因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贮存装置故障、装卸中违章作业等原因导致的燃烧、爆炸及泄漏等。(2)运输液体、气体的管道的破坏,导致大量泄漏等。(3)危险废弃物的随意丢弃,或未经安全处置或处置不当发生,对环境造成污染。,企业环境危险源调查主要内容,(1)原料: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数量,原料贮存地点、贮存量及贮存方式,运输方的名称及运输方式(包括运量、运地、行车路线);(2)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中间产品名称,数量及生产的工段,中间产品的贮存量及贮存方式;(3)最终产品:危险化学品的名称,产量,贮存量及贮存方式,运输方的名称及运输方式(包括运量、运地、行车路线);(4)危险废物:名称、产生量,转移情况,处置场所,运输方的名称及运输方式(包括运量、运地、行车路线);(5)污染物的产生量及产生的工段,排放量,污染物处理设施及其运行情况;(6)工艺流程说明。,企业环境保护目标的调查主要内容,1、企业的人数,正常上办人数,来往人数(原料供应商及客户等);2、周边企业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情况及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情况;3、周边企业企业的人数,正常上办人数,来往人数(原料供应商及客户等);4、环境敏感和保护目标情况:(1)周边区域人数、位置、联系方式;(2)环境敏感区和保护目标情况;(3)产生污水排放排放到的水体及执行标准;(4)下游水体水源保护区的情况、功能区说明,河流或海域名称、所属水系或海域;(5)下游供水设施及取水量,地点及距离;(6)区域空气质量执行标准;(7)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1)需特殊保护地区(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3)社会关注区,区域环境危险源调查的内容,(1)排入区域或海域的污水排放口;(2)跨过主要桥梁的位置与经过该桥梁的危险品;(3)化工厂;(4)炼油厂;(5)化学品、石油和液化石油气罐区、油库;(6)污水处理厂;(7)危险废物处理设施;(8)码头,特别是商业港口;(9)医院;(10)水上运输设施;(11)重点企业的地点、规模、生产状况、储运情况、主要的事故易发环节;(12)重点污染源和超标污染源的监测结果,工业企业污染源的分布。,区域保护目标的调查内容,(1)功能取划分情况,各级水源保护区的划分(2)各集中式生活供水厂的供水量、服务人口、吸水口分布以及各级水源保护区的划分。(3)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干流和支流的流量、流速;(5)常规监测断面,自动监测站;(6)饮用水取水口及自来水厂的监控情况;(7)调度闸情况;(8)水库的分布情况及功能。,十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中机构与责任,应急响应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环境污染事故企业环保部门内部(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一)、我市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指挥机构及职责,(1)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由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2)海洋污染、渔业污染和石油勘探开发海上溢油事件应急救援由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组织协调。(3)海上船舶污染事件,港口污染事件应急救援由舟山海事局负责组织协调。(4)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爆炸造成的污染事件应急救援由市安全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5)农(林)业生物灾害物种安全事件应急救援由市农林局组织协调。,(二)、我市环境污染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职责,(三)、环境监察机构职责,1、预案的编制、更新、实施2、事故的受理(12369)3、现场调查、取证 4、现场的协调5、与应急监测配合,确定污染物种类、范围、程度、可能危害的区域 6、协调有关部门,指导污染区域的警戒工作7、现场处置措施建议8、应急过程评价 9、污染事故损失调查,十三、应急资源及能力评估,应急资源:应急人员(数量、素质和可获得性);应急设施(备)(现场应急设备和场外应急设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内部应急能力、外部应急能力)人员(含专家)的技术、经验;接受的培训与训练等。工厂企业、运输方、区域和地方应急资源评估清单,工厂企业资源评估,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资源评估相关内容(1)工厂是否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名单?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控制技术、以及和其它化学药品相互作用情况。(2)工厂是否进行过环境危险分析,危险分析结果是否进行及时更新,是否向地方环保部门应急预案编制组提供危险分析结果。(3)工厂是否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排污许可证,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及记录。(4)日常环境监测台账,是否出现过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情况及结果。(5)工厂采取降低已确认风险的措施,对操作或工序的改进情况以降低泄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最大程度地减小其潜在的影响。(6)预防泄漏事故或减轻后果严重程度的系统、设备、措施如何。(7)是否制定了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预案是否进行当地环保部门评审、备案。(8)事故控制和防污染设备及供应情况:有什么专用工具和设备,在什么地方、有多少掘土设备、有什么类型的防污染设备和药剂(例如,中和剂)。,工厂企业资源评估,(9)工厂是否有环境监测系统,及化学实验室,是否能进行污染物质分析。(10)工厂如何确定泄漏物及排放物的浓度(周围是否有毒气探测仪、爆炸性气体浓度监测仪器、污水排放口各种污染物的监测仪等其他检测设备,及其安装的位置。)(11)工厂是否安装有风向指示仪来确定泄漏的扩散方向,及其安装位置。工厂是否有能力模拟大气扩散模型。(12)工程与当地环保部门采取何种通报系统告知现场紧急情况(如直接报警、电话报警、计算机联网报警)。2、其他应急资源评估相关内容(1)工厂环境应急预案与社区紧急预案是否一致;(2)工厂配备相应的现场应急设备(如消防设备、个体防护设备、通讯设备)情况,对现场初期应急响应人员的培训情况。(3)工厂可以从外部获得哪些设备(如自呼吸装置、防护服、无人火灾监视器、泡沫发生器等)。(4)工厂在何处、有多少和什么类型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自吸式呼吸器、防毒面具、防酸服)。,工厂企业资源评估,(5)工厂有什么类型的消防设备(消防车、消防梯、液压起重机)、有无消防水系统、有什么替代水源?。)(6)工厂发生事故泄漏时,如何向员工及周围的群众发出警报,工厂是否有紧急状态时对周围群众实施个体防护的处理措施,周围群众是否了解报警系统及各种报警的含义,工厂是否曾进行测试。(7)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和供应情况:现场是否有紧急医疗救护措施、当地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位置、装备、人员等。当地医院是否具备接受和护理该工厂化学品致伤人员的能力。(8)现场联系人的姓名、职位和24小时的联系电话,紧急事故时指挥系统如何启动。(9)工厂的员工疏散计划是否有效,员工是否经过相应的培训,紧急事故发生时如何使用这些计划。(10)紧急状态下工厂人员如何与当地政府及地方以及及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协调,是否避免职能交叉现象。,工厂企业资源评估,(11)工厂是否与其他企业签署互助协议以得到应急援助,何人签署。(12)工厂是否与泄漏物专家签订合同或已预先做好安排。泄漏物是否可以由工厂内部处理,清除专家需要多长时间参与应急响应。(13)工厂测试或更新应急预案的周期是多长,最后的一次是何时。(14)工厂是否参加化学品托运人和承包商之间的互助网络或当地政府的应急方案。工厂是否有能力和计划响应外部紧急状态,是否仅限公司内部。(15)对工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培训计划如何,是否对员工进行有关以及设备、个体防护设备使用以及详细应急处理程序的培训,培训的周期。与当地应急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协作的培训情况。(16)工厂应急演习的时间、周期,如何评估演习的结果以及由谁来评估。是否有地方其他机构参加。(17)工厂是否有应急设备和应急系统的检查计划及检查方法。(18)交通系统状况如何(有多少卡车和其他交通设备以便在紧急时运输和供应,有多少车辆可用来运输和疏散人员。,十四、预警信息主要来源,现象人:死亡、中毒、不适生物指示:鱼、虾等动物、植物大气:颜色(NOX)感官:视觉、嗅觉企业直接报警途经群众举报(12369、110、119)、污染纠纷重点污染源的监测与监控数据重点流域断面监测性数据发生急剧性变化大气监测站监测性数据发生急剧性变化突发性爆炸、火灾、泄漏(根据经验)一获得信息即可启动,预警值设计依据来源,大气居民区: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高允许浓度工厂企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功能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治理设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行业标准水饮用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功能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治理设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行业标准固体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十五、事故报告与通报,初报时限一般(级)突发环境事件,事发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市(区)、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除认为需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必要核实外,应当立即报告国家环境保护部。需要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核实的,原则上应在1小时内完成。特别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事发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依照本条前两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向国家环境保护部报告。续报时限:在应急过程中随时报告 处理结果报告:应急终止后上报 企业:凡影响或可能影响到城镇居民集中饮用水源的突发环境事件,不论事件等级大小,必须及时、准确上报环保部值班室 报告程序:企业及发现者-地方环保部门-本级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通报:受到或者可能受到单位和居民(企业)、政府,十六、应急响应,预警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 应急监测应急处置 抢险与救援 切断与控制污染源 控制和消除污染 减轻与消除污染,污染源排查对固定源(如生产、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产生、处置、贮存危险废物单位和工业污染源等),可通过采取对相关单位有关人员(如管理、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调查询问方式,对企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品等信息进行分析,对事故现场的遗留痕迹跟踪调查分析,以及采样对比分析方式,确定污染源等。对流动源(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运输)所引发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可通过对运输工具驾驶员、押运员的询问以及危险化学品的外包装、准运证、上岗证、驾驶证、车号等信息,确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数量、来源、生产或使用单位;也可通过污染事故现场的一些特征,如气味、挥发性、遇水的反应特性等,初步判断污染物质;通过采样分析,确定污染物质等。污染源排查的一般程序和内容:1、根据接报的有关情况,组织环境监察、监测人员携带执法文书、取证设备,以及有关快速监测设备,立即赶赴现场。2、根据现场污染的表观现象(包括颜色、气味以及生物指示),初步判定污染物的种类,利用快速监测设备确定特征污染因子以及其浓度。3、根据特征污染因子,初步确定流域、区域内可能导致污染的行业。4、根据污染因子的浓度、梯度关系,初步确定污染范围。5、根据造成污染的后果,确定污染物量的大小,在确定的范围内,立即排查行业内的有关企业。6、通过采用调阅运行记录等手段,检查企业排放口、污染处理设施及有关设备的运行状况,最终确定污染源。,切断与控制污染源通过采取停产、禁排、封堵、关闭等措施切断污染源,通过限产限排、加大治污效果等措施控制污染源。减轻与消除污染采用拦截、覆盖、稀释、冷却降温、吸附、吸收等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通过采取中和、固化、沉淀、降解、清理等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水污染应急处理相关技术,沿河筑建堤坝收集(主要针对堤坝发生的污染事故,沿河防止液体化学品扩散到水中)拦截、打捞(如油类、漂浮物)改道(将受污染的水体与干净的水体分开)桥梁防泄漏收集系统(主要针对在桥梁及跨河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翻车事故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围堤、稀释、中和(酸类或碱性污染物)氧化(如氰化物、氨氮(充氧)、有机物等)沉淀(重金属离子等)吸附和吸收(有机液体、油类等)消毒(微生物、寄生虫等),十七、环境污染事故的恢复,应急终止条件(现场已控制、条件已消除;已降至限值内;危害已经消除、无继发可能;无继续应急必要;公众免受危害,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应急终止的程序应急过程评价(级别;任务完成情况、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速度是否适应;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是否合理;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成功或教训等)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事故损失评估调查及责任认定,十八、宣传教育和培训,公众环境应急知识普及教育 企业员工环境应急知识普及、教育及培训企业法人及管理人员环境应急培训 环境监察应急培训 环境监测应急培训,企业员工环境应急培训,(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与内容;(2)工厂环境危险源的位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鉴别异常情况的危险辩识;(3)本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