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的自然资源.ppt
湖南省的自然资源,一、国土自然二、森林资源 三、水资源 四、矿产资源,一、国土资源,湖南的土地资源丰富,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23.01万公顷,湖南的国土资源特点之一:山多平原少,林业用地广,垦殖指数低,为发展农牧、渔业,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多种土地资源。特点之二:岭谷相间,丘陵盆地交错,本省境内山岭与河谷具有相间分布的特点。湘、资、沅、澧四水分别贯穿一些盆地。湘江流域盆地最多,规模一般也较大,重要的有零陵祁阳盆地、衡阳盆地、株洲盆地、湘潭湘乡盆地、长沙盆地、醴陵盆地、茶陵永兴盆地等。资水流域有邵阳隆回盆地。沅水流域有溆浦丘陵盆地、黔阳盆地。澧水流域以大庸盆地较大。这些盆地多数耕地较为集中,而水运一般又较便利。,二、森林资源,湖南位于中亚热带中部,湖南森林既有亚热带森林的典型特征,又有其地方特点。湖南森林的基本特点有:森林植物区系丰富,起源古老,珍稀树种多,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湖南维管束植物已知246科、1231属、4263种(含321变种),估计约有5000种。湖南木本植物有113科、500属、1997种和220变种(及变型),约占全国8000种的25%。湖南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华夏植物区系成为现代湖南植物区系的渊源。湖南有水杉、水松、鹅掌楸、连香树、水青树、杜仲等活化石。还有莲座蕨、紫萁、海金 沙、里白、芒萁、双扇蕨、金毛狗等古老的蕨类植物,其同类化石多发现于二迭纪至三迭纪地层,有的可追溯至石炭纪。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如木兰科、八角科、三白草科、毛莨科、金粟兰科、小檗科等在本地大量分布。,由于湖南具有第三纪古热带的历史渊源,热带性的科属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湖南位于亚热带位置,地处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且地形复杂,境内多山,所以亚热带区系、温带区系植物均占有相当的比重,表现为较显著的混合和过渡性质。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湖南还拥有较丰富的东亚特有、中国特有、和东亚-北美特有区系成分,这些特有成分无疑构成了湖南植物区系的精华部分,以水杉、银杉、水松、白豆杉、银杏、金钱松、珙桐、杜仲、钟萼木、香果树、金钱槭、喜树、银鹊树之乡著名于世。,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地带,湖南地带性森林是发育较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距海洋较近,降水充沛,常绿阔叶林特征发育更为典型。湖南地处中国东南部,常绿阔叶林发育旺盛,林分组成和结构复杂,上层乔木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杜英科、冬青科等为主组成。在山地垂直地带上,还分布有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含铁杉类)及山顶阔叶矮林。竹林是具有东亚特色的森林,在湖南森林类型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林,经济林木多,生长迅速,是中国南方重要林区之一,湖南用材林、经济林、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丰富,优良种类多,土特产多,用材林有杉木、马尾松、毛竹等,共占用材林面积的86.9%。据1998年统计,湖南森林覆盖率51.73%;林业用地面积1209.8万公顷(18147万亩);有林地面积919.8万公顷(1379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7497.9万立方米;活立木总生长量2296.7万立方米;活立木总消耗量1286.4万立方米。经济林、果木林有油茶(面积居全国第一)、油桐(面积居全国第二)、漆树、乌桕、棕榈、五倍子、山苍子、杜仲、厚朴、黄柏、栓皮、白蜡;以及柑桔、柿、枣、板栗、核桃、猕猴桃、刺梨、杨梅等。还有林副产品,丰富的纤维、淀粉、油科、香精、药用植物,以及多种山地和林地野生动物,这些都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森林生物资源。,湖南水热条件优越,林木生长迅速,生物生产力和生物产量均高,天然更新力强,不论人工造林、飞机播种、封山育林,只要做到保证技术质量,可获预期的成效。一般速生林20年即可采伐。,湖南多山,坡陡土浅,雨季集中,森林对于国土保安至关重要,湖南山地和丘陵占土地总面积66.62%(含山原),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5%。年降水量1300-1700mm,山地降水量一般高于平地。地表径流量大,且河流密集,全省有大小河流5300余条,形成密集的网状水系。同时雨季较集中,4-6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且多暴雨。全省山区年暴雨日(日降水150mm以上)为4-6天,日最高降水量可达423mm(安化),一次连续降雨过程可达300-450mm,最大为563mm(阮陵)。因此,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山洪发生,甚至有泥石流为患。,此外,从地质条件看,湖南东部(湘江水系)花冈岩山地覆盖面积大,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岩性易崩碎,粘胶性弱,植被破坏后,最易导致水土流失,常成为本省水土流失的重点区。还有红土丘陵,尤其是紫色页岩,岩性松软,风化迅速,也是流失的重点地区。大面积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要认真保护好森林植被,加强防护林建设。所以湖南必须加强林业建设,增加森林覆盖率。,湖南山坡草原资源也很丰富,湖南牧场面积为我国南方最多。,综上所述,湖南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本底较好,森林植物种类丰富,拥有多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量大,农林生产政策失误和多变,以及林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以致造林保存率偏低。而现有的森林又被过度采伐,森林生长量低于采伐量,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条件趋于恶化。,因此,湖南必须振兴林业,重视生态林业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使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总之,湖南应以生态林业、综合多功能的林业、立体开发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加强各林种的建设,即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及特用林按合理的结构全面发展,为实现林业建设现代化作出贡献。,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年由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国家级。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系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副处级事业单位。保护区由斗蓬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区组成,总面积2.3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0万立方米。,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82年,1994年升为国家级,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该区位于湖南西北石门县境内,处于北纬2958-3008,东经11029-11059之间,北与湖北省的五峰和鹤峰两县相连,属武陵山系,总面积6.66万ha。区内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26座,以壶瓶山(2098.7m)和顶坪山(1860m)为主峰,从山脚到山顶相对高差极大,一般在1000-1800m之间。本区属于亚热带山地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霜雪、全年降水充沛、湿度较大的气候特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建于1982年,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组织,1994年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江段南测,地处湖南省东北部。管理范围北起长江湘鄂两省主航道分界线、南至磊石山,介于2859-2938N、11243-11315E之间,总面积19万ha。辖区按土地权属分为社区共管区和辖权管理区两个圈层,分别按不同的水平管理。其中社区共管区面积12.46万ha,由保护区负责自然资源管理,并参与当地社区对自然环境进行规划和保护;辖权区面积6.54万,由保护区独立实行管理。全区共设6个管理站和6个保护点。,湖南自然保护区一览表,序号 名称 通讯地址 级别 批建时间 地土权属 与国有林场是否重叠 主要保护对象,1 八大公山 张家界市桑植县 国家级 1986年 核心区国有 部分 重叠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2 壶瓶山 常德市石门县 国家级 1994年 集体 否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3 莽山 郴州市宜章县莽山林管局 国家级 1994年 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4 东洞庭湖 岳阳市 国家级 1994年 国有,集体 否 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5 八面山 郴州市桂东县宋坪林场 省级 1982年 集体 否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6 舜皇山 永州市东安县 省级 1982年 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7 千家洞 永州市道县月岩林场 省级 1982 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8 大远源口 永州市江永县 省级 1982 一半以上 国有 部分重叠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9 阳明山 永州市双牌县 省级 1982 集体 否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10 九疑山 永州市宁远县 省级 1982 集体 否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11 紫云万峰山 邵阳市新宁县紫云山林场 省级 1982 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12 黄桑 邵阳市绥宁县 省级 1982 集体 否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13 云山 邵阳市武冈市武冈林场 省级 1982 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14 桃源洞 株洲市炎陵县 省级 1982 1/3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15 大围山 长沙市浏阳市 省级 1982 64%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16 索溪峪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省级 1982 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17 张家界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省级 1982 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18 洛塔 湘西自治州龙山县 省级 1982 集体 否 古水杉 19 南岳 衡阳市南岳县 省级 1984 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20江口鸟洲 衡阳市衡南县 省级 1984 集体 否 候鸟及其栖息地,21 天子山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省级 1984 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22 小溪 湘西自治州永顺县 省级 1984 集体 否 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23 舜皇山 邵阳市新宁县 省级 1984 国有 是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24 康龙 怀化市中方县 省级 1996 集体 否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25 南洞庭湖 益阳市林业局(沅江市)省级 1997 国有 否 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 26 目平湖 常德市汉寿县林业局 省级 1998 国有 否 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 27 顶寮 郴州市资兴市 市级 1985 银杉群落 28 天门山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县级 1985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29 沙角洞 邵阳市城步县 县级 1985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30 米粮洞 怀化市溆浦县 县级 1985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31 两头羊 湘西自治州凤凰县 县级 1985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32 板塘 永州市兰山县 县级 1986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33 仙姑山 岳阳市平江县 县级 1985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34 秀峰岭 永州市新田县 县级 1987 国有 否 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35 湖里 株洲市茶陵县 县级 1996 湿地及珍稀水生植物,湖南省森林公园一览表,国家级公园名称 建园时间 总面积 风景区面积 建设单位 00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1982.09 5000.00 3000.00 国有张家界林场 002 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 1992.07 10000.00 8288.00 国有炎陵县桃源洞林场 003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 1992.07 19833.00 7311.00 郴州莽山林管局,004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 1992.07 370300 1592.20 国有中南林学院大围山实验林场 005 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1992.07 827010 689.00 国有武冈县武冈林场 006 九疑山国家森林公园 1992.07 822670 7555.90 国有宁远九疑山林场 007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1992.07 11267.90 5030.60 国有双牌阳明山林场,三、水资源,(一)蕴藏量湖南水资源丰富,构成全省水资源的地表水径流量大,地下水资源充足。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博水2082.8亿立方米(本境水资源1620亿立方米,外省流入的客水资源46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57亿立方米。地表水年际间变化较大,富水年的水量为枯水年水量的2-2.5倍。径流量与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4-7月,这4个月的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量的50-70。由外省流入的客水资源,多年平均水量为全省境负们水量的28.6。在地表水资源总量中,稳定的基流只占13,其余的87属汛期洪水径流。地下水资源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雨季地下水资源丰富,枯水季节地下水资源不足。,(二)降水量湖南是全国多雨的省份之一,年平均降雨日140-1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700毫米,占全国降水量的5左右。(三)地下水湖南地下水资源,年总储量457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的18,年可开采量43亿立方米,占总储量的9.5,其中年孔隙承压水38.7亿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89.6。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湘西北的龙山、桑植、永顺、大庸及石门北部,以及湘中南的涟源、邵阳、隆回、祁阳、永州、耒阳、桂阳、道县及其邻近各市县。(四)外来水外省流入的客水天然径流量为462.8亿立方米(不包括长江水系洞庭湖调蓄的汛期水量),其中流入湘水的径流量94.65亿立方米,占客水径流量的20.5;流入资水的径流量18.3亿立方米,占4;流入沅水的径流量286.65亿立方米,占61.9;流入澧水的径流量35.3亿立方米,占7.6;流入洞庭湖及入湖各河的径汉量27.9亿立方米,占6。,(五)水能资源湖南河网密布,雨量丰沛,由于地势高低不平,河流落差较大,故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全省水力蕴藏量1532.45万千瓦,其中湘江流域470.70万千瓦,占全省水力蕴藏量的30.7;资水流域201.03万千瓦,占13.1;沅江流域537.51万千瓦,占35.1;澧水流域152.46万千瓦,占9.9。在全省水力蕴藏量中,可开发利用的为1083.84万千瓦,占全省水力蕴藏量的70.7,其中湘江流域318.29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量的29.4;资水流域147.71万千瓦,占13.6;沅江流域460.21万千瓦,占42.5;澧水流域137.11万千瓦,占12.7。在全省可开发量中,1987年村及村以上已建和在建的水电装机容量401.41万千瓦,其中已建成投产的238.41万千瓦;在建163万千瓦。到1987年底止水能开发利用率为22.0。,四、矿产资源,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这里地质构造独特、复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系发育,地层出露齐全,三大岩系多期次侵入,形成了特殊的成矿条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具有“矿种多、分布面广”的特点,是全国矿产品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钨、锑、铋、独居石、莹石、重晶石、长石、铅、锌、钼、锡、铍、雄黄、铀、锰、锂、钽、硫铁、磷、砷、汞、高岭土、石墨矿、金刚石的储量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是长江以南较多的省份之一。此外,大理石、花岗石、芒硝、硅灰石、石膏、膨润土等也探明了储量,均有开采价值。郴州柿竹园矿区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锡矿山的锑矿已开采90余年,一直保持“世界锑都”地位。浏阳市境内海泡石的发现,填补了我国矿产资源的一项空白。丰富的矿产资源,使湖南成为国家发展有色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的重要基地和江南黑色能源的产地之一。,锑-冷水江 钨-柿竹园 铅锌矿-水口山 萤石-瑶岗仙 重晶-石贡溪,1988年全省发现各类矿产134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2.7%,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5种,有色及贵金属14种,稀土金属26种,非金属矿产65种。已探明储量的91种,其中57种居全国前4位。39种居全国前3位,25种居全国前2位。钨、锑、铋、独居石等7种居全国首位。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产地849处,有一大批高品位的大型矿山,如锡矿山锑矿、石门界牌峪雄黄矿、水口山铅锌矿、衡阳茶山坳盐矿、新晃贡溪重晶石矿、郴县鲁塘石墨矿、柿竹园钨钼铋多金属矿、湘西金矿、衡南双江口萤石矿、醴陵马颈坳高岭土矿等等。在己探明储量的矿产中,以有色金属矿居多,非金属矿次之。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二、矿产资源的特点,优势矿种多:如钨、锑、铋、萤石、锰、高岭土、石墨等。多共生伴生矿:单一矿种的矿区,只占20%左右。贫矿多,富矿少:如铁矿、磷矿等。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选冶性能差的矿产资源较多。,郴州柿竹园矿区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锡矿山的锑矿已开采90余年,一直保持“世界锑都”地位。浏阳市境内海泡石的发现,填补了我国矿产资源的一项空白。丰富的矿产资源,使湖南成为国家发展有色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的重要基地和江南黑色能源的产地之一。,三、矿产资源种类,1.有色金属已探明储量的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位于冷水江锡矿山,是世界著名的“锑都”。钨、铋、独居石居全国首位;钒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色金属的年产量占全国的1/4。,锑矿:据1988年资料,湖南锑矿的保有储量(金属量)59.48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工业储量35.73万吨,约占全省保有储量的61%。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分布在娄底、益阳、常德3地区。主要矿区有锡矿山、沃溪、符竹溪、渣滓溪、西村、曾家溪、东岗山、吊马垄、高挂山、罗城、新开、龙山及寒婆坳等矿区。主要产于泥盆系,其次是前震旦系。锑矿床类型,主要为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和热液充填型矿床。湖南锑矿在国仙外享有盛名,主要来自新化锡矿山,锡矿山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储量丰富,历年累计探明储量为91.27万吨,保有储量(金属量)有35.11万吨,其中工业储量占保有储量的75.2%,有世界锑都之称。,钨矿:湖南钨矿资源丰富,在全国各省居第一位,据1998年资源,保有储量(WO3含量)为151.03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1.99万吨,以白钨为主。全省已知钨产地139处,探明储量的矿床37处,其中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12处,小型矿床19处。集中分布在湘南郴县、宜章、汝城、临武等县,湘东的茶陵、衡东和湘西的沅陵等县亦有分布。主要矿床类型有云英岩一矽卡岩型钨、锡、铋、钼矿床,矽卡岩型白钨矿床、高温热泪盈眶液脉动状袭隙充填型黑钨矿床及少见的沅陵钨、锑、金矿床。主要矿区有柿竹园、瑶岗仙、汝城、川口、湘东等。郴县柿竹园为一特大型锑矿,该矿区钨矿保有储量为74.48万吨。现有国营钨矿山10个,年采矿石128万吨,产钨精矿约占全国的1/3左右。,铋矿:铋矿资源丰富,铋的储量占全国总量60%,居全国第一位。已发现含铋矿产地24处,主要分布在湘南,如江永、汝城、资兴、郴县、桂阳、桂东及常宁等县。据1988年资料,铋矿保有储量(金属量)为29.60万吨,其中工业储量约22万吨。主要矿床类型为:云英岩矽卡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高至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具有共生或伴生特性。主要矿区有柿竹园矿区、新田岭矿区、黄河坪矿区、铜山岭矿区等。其中柿竹园矿区为大型矿床,属钨锡铋钼矿区。铋矿资源探勘程度比较高,但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尚未利用的储量占92.63%,产量偏低,综合回收能力较差,大部分作为钨矿副产品予以回收。,铅锌矿:湖南铅锌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铅矿保有储量(金属量)为264.94万吨,其中工业储量约100万吨,锌矿保有储量(金属量)为490.79万吨,其中工业储量约170万吨,铅锌矿工业储量分别占全省铅锌矿总保有储量的32.8%和33.7%。铅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锌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6位。主要矿床类型有岩浆热液型、沉积热液再造矿床和风化淋溶矿床。大型矿床有黄沙坪、桃林、水口山、后江桥、董家河和白云铺矿区,已知产地多达653处。铅锌矿资源不仅利用程度高,开发量大,而且开采历史悠久,铅矿产品年产量稳居全国前三强。截止1988年底列入湖南省矿产储量平衡表的61个矿区,正在开采和基建的34个,占55.73%,已利用的储量占50.82%、已发明物详勘矿区16个,初勘矿区10个。,金矿:湖南黄金资源比较丰富,至1988年,探明储量(金属量)为88.04吨,保有储量73.48吨,其中工业储量22.85吨,占全省黄金保有储量的31.1%,保有储量在全国排名第9位。在黄金保有储量中有脉金45.7吨,砂金2.22吨、伴生金25.56吨。主要矿床类型有: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矿区有沅陵县沃溪、鱼儿山、平江县黄金洞,会同县漠滨和常德市仓浪铺等金矿区),有色金属矿伴生矿床(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区)和砂金矿床(益阳市谢林港、隆回县金潭等矿区)。金矿分布范围广,遍及各地区,矿点多,有矿区或矿点272处。金矿资源利用程度高,开采历史悠久。,银矿:湖南银矿资源较丰富,至1988年累计探明储量(金属量)为2350.7吨,保有储量(金属量)2239.5吨,其中工业储量仅占全省保有储量的8.3%。保有储量在全国排名第7位。已知产地116处,并有探明一定储量的矿区47处,主要分布在湘南、湘中和湘东北。主要矿床类型为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和矽卡岩矿床。为有色金属伴生矿产,特别是铅锌矿中的伴生银,铅锌矿中银储量约占银储量的80%。主要银矿有:江永县铜山岭铅锌矿区、常宁县水口山铅锌矿区、新邵县白云铺铅锌矿区、桃林铅锌矿区、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区、桂阳县大坊银铅锌矿区、道县后江桥矿区及衡东吊马垄铅锌矿区等。银品位大于100克/吨的有铜山岭矿区。,钼矿:湖南钼矿资源比较丰富,据1988年资料,钼矿保有储量(金属量)为17.49万吨,保有储量在全国排名第13位。现有钼矿区40处,其中大型矿床一处(柿竹园)。主要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如桂阳县宝山铜矿和郴县新田岭钨钼铋矿),云英岩一矽卡岩矿钨、锡、铋、钼矿床(如柿竹园矿区),高一中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汝城县汝城矿区和衡南县川口矿区),沉积镍钼矿床(慈利县大浒、大庸市天门山一带)。矿产多系伴生矿产,开发有一定难度,尚未利用的储量占81.70%,钼矿资源开发潜力大,特别是沉积型钼矿资源潜力很大,远景可观。截止1988年,开采钼矿的矿山有桂阳宝山铜钼矿、汝城钨矿、川口钨矿、柿竹园多金属矿、郴县新田岭有色矿。,黄铁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城步、常宁、耒阳、郴县、江永、新化、双峰、安化、桃江、益阳、沅陵、溆浦、及古丈等县市。至1988年底,保有储量(矿石量)为9076万吨,居全国第11位。矿石质量较佳,保有储量中矿石品位(S)大于35%的有706.2万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7.6%。大型黄铁矿矿床有浏阳七宝山、新化洪水坪、常宁水口山、及沅陵董家河等矿区。浏阳七宝山矿区保有储量(矿石量)为4044.6万吨,其中工业储量3418.3万吨,占全矿区保有储量的84.5%,保有储量中矿石品位(S)大于40%有520.3万吨,矿石类型主要是含铜黄铁矿石,其次是磁铁铜矿石,含铜含锌黄铁矿石,含铜方铅闪锌矿石。,2.非金属已探明储量的有30余种。在全国占第一位的有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雄黄。,萤石:湖南萤石矿产资源丰富,至1988年,保有储量5212万吨,居全国首位。全省发现萤石矿床(点)32处,已探明储量的产地13处。大型矿床5处,中、小型各4处。主要分布于临湘、醴陵、茶陵、衡南、衡东、郴县、桂阳、临武炎陵、桑植等县(市)。主要矿床类型以金属矿产共生或伴生为主,占全省萤石保有储量的95.38%。主要矿区有临湘桃林铅锌矿区、醴陵市潘家冲铅锌矿、桂阳县黄沙坪铁钨铋钼矿、郴县柿竹园多金属矿区、临武县香花铺深坑里白钨矿区、衡东县银矿冲铅锌矿区,这些矿区都地大型矿,与钨铅锌共生或伴生,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较低,(aF2)只含1331.04%,但矿石易选,可综合回收。单独的萤石保有储量(aF2)为253万吨,占全省萤石保有储量的4.62%。大型矿床有衡南县双江口萤石矿区。据统计至1988年末,省内共生产萤石精矿208万吨(酸级),冶金级萤石46.9万吨,除供本省需要外,还可供外省和外贸出口。,3.黑金属 铁、锰已探明铁矿储量10.03亿吨;锰矿石总储量1.09亿吨,其中工业储量3359.5万吨,居全国第二。铁矿:南铁矿分布面积广,据1995年资料,保有储量8.82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84亿吨。矿石类型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主,分别占总储量的57.7%和25.7%,其余为少量的褐铁矿、菱铁矿和混合铁矿。铁矿床类型有5种,以沉积型铁矿床和受变质沉积铁矿床储量最大,分别占总储量的51.4%和44.4%。经勘查的矿区共有105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17处,其余均为小型或矿点。湘东、湘北、湘南、湘中、湘西5大区及各地市都有分布,以湘南区(衡阳、郴州、永州)最多,保有储量占全省的53.98%,其次是湘东(长沙、株洲、湘潭)和湘北(常德、岳阳、益阳),储量分别占全省的16.6%和14.83%,湘中(邵阳、娄底)和湘西(怀化、自治州、大庸)分别占7%左右。储量大于亿吨的矿区有祁东铁矿和汝城大坪铁矿。铁矿资源虽较多,但贫矿多富矿少,品位低,一般在2832%,无平炉富矿,高炉富矿仅882.5万吨,仅占总储量的0.91%,同时矿石有害组分多,难以充当主矿使用。,锰矿:矿资源丰富。据1988年资料,锰矿石累计探明储量11073万吨,初步探明:保有储量11000万吨,约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8%,仅次于广西居第2位,其中富锰矿石亦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共1012.6万吨,占全省锰矿石总量的10.44%,占全国富锰矿的37.22%,仅次于云南居第2位。湖南省锰矿石主要有碳酸锰、铁锰矿和氧化锰3种类型,储量分别占总量的62.3%、25.3%和12.4%,铁锰矿可综合回收铁、锰、铅、锌等。湖南省锰矿的特点是:成矿地质时代多;分布广,不均匀;工业类型多,含磷高。大型锰矿有花垣民乐和道县后江桥,保有储量分别为2942万吨和2467万吨,分别约占全省的30%和25.5%。其它大型矿区有湘潭锰矿、棠甘山锰矿、桃江锰矿、金石锰矿、玛瑙山锰矿等,年开采能力均在万吨以上。,湖南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湖南的资兴市、冷水江市、耒阳市为三个主要的资源枯竭型城市。1.矿区裸露的岩石和干涸的河道,破旧不堪的棚户区,因长期运煤而被压坏的道路。2.必须进行社会经济转型。3.德国的鲁尔区、法国洛林、英国威尔士都是经济转型的成功案例。,民生问题:失业,资兴市,经过几年的关闭和资源整合,资兴市小煤窑从2003年以前的68家减少到现在只剩下25家,预计到2011年年底只剩下12家。2004年,原资兴矿务局破产改制,陆续向三都镇移交了1.6万人。冷水江市,由于资源枯竭,不少矿山企业破产关闭,裁决人员数不断减少,国有采掘企业从业人员数从2005年到2007年间减少了6100人。从业人员数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61.7下降到2008年的45.71。2008年,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亏损2亿元,冷钢集团亏损3亿元,大唐华银金竹山发电分公司亏损4.5亿元。2008年全市失业人数3.78万人,失业率29.5。,生态与环境破坏,大面积的采矿沉陷区,采矿沉陷区分布范围广、造成的损失大,而且采空区面积呈逐年扩大之势。资兴市部分矿区地面沉陷十分沉重。煤炭生产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给矿区周边的空气、水流和植被带来很大污染,矿区植被、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冷水江市,采矿沉陷区面积57.4平方公里,其中采煤沉陷区47.7平方公里,采锑沉陷区9.7平方公里,沉陷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采矿使地面建筑和公共设施受损严重。早在2002年,沉陷区内房屋受损房屋面积147.13万平方米;文教卫生机构受损面积18.38万平方米;受损公路7条,长度24.09公里;供电线路、蔬菜地等也受到了损害。冷水江锡矿山宝大兴地区是锑矿开采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有较大的塌陷点19处,仅靠几根保安柱支撑,顶板距地表最近处仅0.60.8米。该区域流动人口近2万人,区域内有学校、医院、乡政府办公楼、农贸市场、居民住宅等设施。“三废”污染排放严重,市区特别是矿区烟气、粉尘污染问题十分突出。锡矿山采锑生产堆积的废渣经长年累月雨水冲刷,含锑废水流入资江,饮用水源遭到污染,锑含量严重超标。,耒阳市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导致地表大范围的沉陷、开裂、山体滑坡和地下水位下降。2005年,相关机构对白沙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进行了评估,原白沙矿务局耒阳境内的白沙、永耒矿区采空面积为16.25平方公里,沉陷区面积34.73公里。随着煤炭开采活动的继续,沉陷区将继续扩大。经过几十年的规模开采,部分生产矿井转入中深部开采,由于下部开采直接影响上部开采影响区,部分稳定区将活化为非稳定区。在长期的煤炭资源开采、加工及转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废水、废气等矿山“三废”,矿区乃至全市生态环境收到了严重的污染或破坏,对矿区及周边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难以走出传统产业模式,资兴市煤炭行业企业减少了三分之二,在供需平衡即将被打破之际,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财政增收来源减少、矿区人居环境恶化等诸多突出问题和矛盾等待解决。资兴市煤炭行业在市财政收入中比重也逐年下降,与煤炭相关联的资兴矿业集团、资兴焦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受到影响,相关的火力发电、物流等行业也受市转型目前只是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尚未触及城市转型的核心要害,实施城市转型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城市在转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冷水江市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城市建设、环境治理、民生改善等公共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城东新区建设和行政中心搬迁,省政府已经批准3年,由于资金短缺而进展缓慢。由于市区面积窄、城市道路少、道路等级低、出境能力弱、环境污染重、居住条件差,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大不如前。而不稳定的市场因素也使得冷水江市较为单一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冷水江市的初级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仍然占据了较大比重。,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形势下,煤炭对耒阳市经济的推力也在弱化。在耒阳市的产业结构中,目前还没有形成有力的接续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还较为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而且还存在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社会服务不全,生态环境恶化及工矿区塌陷,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