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章节堂教学效益问题.ppt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汤幸初,智慧的人决不会太劳碌,太劳碌的人也决不会成为智慧的人,所以最善于优游岁月的人便是最有智慧的人。林语堂,为何研究教学效益?,教学效益高,研究教学效益就是研究生活质量提高教学效益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教学效益,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如何评估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样的目标是明确的?,课堂效益通过目标达成度反映。达成度高则效益高。因此目标必须明确可测。,一、如何评估课堂教学效益,案例,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高效益,你知道什么是沮丧吗?那就是当你花了一生的时间爬梯子并最终到达顶端的时候,却发现梯子架的并不是你想上的那堵墙。约瑟夫坎贝尔,1.课程目标必须分解2.教学目标必须具体3.教学围绕目标进行*,启 示,“善问者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学记,例 通过有关例题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两例均非一堂课的目标,而且不可测,是虚幻的目标。*,例 通过电能与其它能的转化及守恒规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二、什么样的目标是明确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应该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 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 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行为条件 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二、什么样的目标是明确的?,链接,(物理)掌握动能定理能正确理解动能定理的基本内容;能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规范的教学目标举例(2-1),二、什么样的目标是明确的?,(语文)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的句子。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文章,能指出包含类比法的句子。*返回,规范的行为目标举例(2-2),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奥苏伯尔,学业基础不同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与具体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先前知识才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拉齐起点是提高大班教学课堂效益的关键对具体的一堂课而言,必备的起点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拉齐起点是可行的每节课都处理好起点问题,就能有效控制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返回,某老师上尊严一课,课前老师想创设一个“忍饥挨饿”的情境,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假如我们现在就是一群逃难人.生(打断):哇,我们怎么是逃难人呢?师:假想嘛。大家衣着破烂生(打断):我们的衣服好好的!(有的学生扯起衣服,有的学生抬起手臂.)师:几天都没有吃东西,(有的学生拍肚子,有的学生伸舌头)大家饿不饿?生:不饿!生:很舒服!生:一点儿也不饿!师:现在大家面前摆着一堆“麦当劳”,(学生“哇!”地喊起来,兴奋地敲桌子,继而又叫起来“没有啊!”“骗人!”)大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怎么样?生:没什么。老师本想让孩子们带着疑问、带着佩服之情进入文本。没想到这帮从来不知“饥饿”滋味的孩子,有意无意地与老师作对,使老师创设的情境,无“情”亦无“境”,还多次僵在那,好不尴尬。,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美国学生问“老师,世界在哪里?”欧洲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短缺?”非洲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粮食?”中国学生问“老师,什么是问题”美国学生以“我”为中心,哪里知道“世界”?欧洲学生非常富裕,怎么知道“短缺”?非洲学生饥寒交迫,连“粮食”都没见过中国学生忙着“装”知识,哪有什么“问题”?,返回,一、起点策略 1.如何关注起点 2.如何拉齐起点二、其它策略 1.练习与作业 2.反馈与评价 3.知识结构化 4.课堂时间管理案例,教学策略与教学效益,如何关注起点?,课中策略课前策略课后策略*,“亲其师而安其学,乐其友则信其道”礼记学记,如何拉齐起点,检测起点的方法(反馈方式)拉齐起点的方式(任务表现)*,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霍姆林斯基,练习与作业,以有限的类型应对无限的题海(学会减法)充分提供变式训练(在多种情境中辨别、使用类型)注意题目的似真性(如何考就如何练)注意难度,保证中高水平的成功率跟踪任务,即时反馈充分发挥作业的多种功能*,智力就是学习的能力,就是在不熟悉的情境中使用先前发现的模式和关系来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斯腾伯格,反馈与评价,没有反馈就没有高效的教学反馈应即时(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越快发生)教学反馈应以事实为依据,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觉(让学生在你的眼皮底下完成任务)注重集体反馈(公共时间解决公共问题)淡化反馈的甄别功能,关注其改进功能。为学生发展而评*,知识结构化,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教学单元之间的联系是使单元结果大于部分结果之和的保证每一章(或单元)开始时为学生呈现关系图,让学生明白目前的任务单元结束时回到关系图,为下一单元作好铺垫做好长计划,整体设计三年教学落实短打算,注重目标分解*,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山中的时候,看不到问题情境的整体性,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而当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才会突然间领略到问题情境整体性,看到了庐山的真面目,产生豁然开朗的顿悟感觉。,课堂时间管理,制定规则让学生满足个人和程序性需要,不必每次都得到老师许可正式上课前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精心设计过渡语言利用辅助设备提高信息密度用多种方式为新课准备前提性知识省去不必要的环节格式化常规工作*返回,高效课堂的评价维度一、教学目标(干什么)二、程序与策略(怎么干)三、训练与反馈(干得怎么样)四、教学特色(有无个性),目标是否恰当合理(为什么是这些?兼顾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目标是否明确可测(虚幻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比较*,一、教学目标干什么,能否将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状态案例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兼顾差异案例教的逻辑与学的逻辑是否协调案例方法手段是否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全过程是否以目标为导向*,二、程序与策略怎么干,是否使学生得到充分训练反馈是否以事实为依据反馈是否及时是否注重集体反馈是否关注反馈的改进功能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三、训练与反馈干得怎么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讲、拨、创、书、智、情等)是否体现教学风格(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体现艺术性)*返回,四、教学特色有无个性,对牛弹琴,古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琴弹得非常出色。一天,他带着琴出外游玩,看见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河边的景色很美,还不时传来牧童的笛声,他非常兴奋,就对着这头牛弹起琴来。琴声非常动听,可那头牛依旧埋头吃草,根本不理,就像没听见一样。公明仪看到这种情景非常生气,怪牛愚顽笨拙,其实不是牛“愚顽笨拙”,而是琴师不了解牛,牛需要的是嫩嫩的青草和拴在鼻子上粗粗的绳子,你弹什么琴呢?说话做事不看对象,不了解对象还自以为是,当然没有效益了,返回,两堂同样内容的公开课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全体教师观摩了路老师和王老师讲的同内容的课。课中,路老师为了讲清“一个工厂,3辆汽车运煤,运了9750千克,一共运了两次,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千克?”这道题,先出示一道例题:“一个工厂,3辆汽车运煤,一共运了9750千克,平均每辆汽车运了多少千克?”学生很快列出算式,写出答案。,接着,路老师将题目改成:“一个工厂,3辆汽车运煤,每辆运了3250千克,一共运了两次,每辆汽车每次运了多少千克?”学生也很快列出算式并写出答案。在此基础上,路老师方出示上述例题。路老师只让学生自读两遍题,之后就让他们试着做题。大约过了一分半钟,学生纷纷举手,老师点一名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这道题就过去了,接着讲起另一例题。,王老师在课上也讲了同一例题,和路老师相比,王老师缺少了铺垫的步骤,而是直接分析讲解,并且她的讲解思路清晰、表达准确、兴趣盎然。她那洋洋洒洒足有4种解法之多的一黑板板书,着实令所有听课的人钦羡。同学们“是”“对”等富有激情、整齐划一的应答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评课开始了,老师们对王老师的课大加赞赏。认为王老师讲得透彻,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气氛好。尤其是对她讲的4种方法赞叹不已,认为这样下去,学生将从王老师那里学到很多解题思路,很多数学知识,甚至有的还表扬王老师知识渊博,思路开阔等。而对路老师的课却不大接受,认为路老师一节课几乎没有讲什么,而且没把几种思路告诉学生,他们怎么能会呢?这样教下去岂不越来越差,把学生给耽误了吗?,结论轻易下不得 面对众说纷纭的评价,业务校长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决定评课暂停20分钟,现场来个小测验,让事实说话。随后便利用课间操时间对这两个班进行现场测试。所用题为“一个农场,5辆汽车运大米,运了7500千克,一共运了两次,求每辆汽车每次运了多少千克?”(该题目听起来不太合乎实际,但是比起原例题来说,计算上简单多了)。,两个班同时开始,同时收卷,并对学生提出同样要求:“能用几种算法就写几种算法,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0分种后的测试结果令人震惊:路老师的班63人,写对一种算法的20人,两种算法的17人,三种算法的3人,错误23人。王老师的班66人,写对一种算法的10人,两种算法的4人,错误52人。当我再次来到评课会场,把测试结果告诉大家时,教师们大都惊呆了。如果不是铁的事实摆在面前,他们绝对不肯相信。,一年级数学上册 0的认识,上课开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0”,问:小朋友们,知道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吗?学生急忙举手回答:“零”。老师似乎不满意其回答,暗示其坐下。启发道:谁再动动脑筋,“0”又像什么?生2:像轮胎。老师:你真会动脑筋,想得非常好。生3:“0”,像太阳。生4:“0”,像十五的月亮。生5:“0”,像西瓜。,与此同时,教室里的学生都是抡起手臂把桌子敲得震山响,纷纷抢着发言,各种想象应有尽有。(老师分别予以表扬,表扬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课堂气氛持续了将近20分钟。学生所描述的都是有关“0”,像什么。即将下课,老师进行着课堂小结。老师:小朋友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生1:我们学习了“0”,我知道“0”,像鸡蛋、像地球、还像学生还想说,老师马上暗示其坐下,让其他的学生回答。生2:我知道了“0”,像太阳。生3:我还知道“0”像车轮胎。连续叫了4个学生,学生的回答都是“0”,像什么。老师只能作罢,草草说了有关“0”的作用与意义,就宣布下课了。,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堂很热闹的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注重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启发,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这堂十分贴近生活的数学课虽然有以上优点,但是从最后的小结可以看出明显偏离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知识”几乎成了生活例子的附庸。这样的课不算有教学效益?,返回,鱼就是鱼,有一条鱼,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里呼吸而无法实现。小蝌蚪是鱼的好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之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了池塘,向鱼讲述了它所看到的情景和鸟、奶牛、人等。鱼根据青蛙对各种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各种图画,只不过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鱼人),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鱼牛),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鸟)。,童话中的鱼是重新组装自已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是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个人经验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返回,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曾说过,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小偷,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祖先是什么种族。行为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完全忽略学生的个人需求、个性特征,工业社会中教学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模式化制造、批量复制,人才培养属于流水线加工过程,班级授课制就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一名教师、一本教材、一个教室培养几十个学生,节约了教学成本,体现了共性要求,却很有可能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乘公共汽车变为乘出租车,更为关注顾客(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目标一定,但方式、路径更为多元,返回,克隆技术 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1)理解克隆的概念(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3)认识克隆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2能力训练目标 把克隆的知识与教学相关内容相联系,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及思辫的能力。3情感训练目标 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4德育培养目标 通过研究、讨论克隆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形成看待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一系列的问题:行为主体混乱;有些行为动词不明确;有些是目的而不是目标;目标分类不科学;简单问题复杂化。可以想象,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没有目标导向的,只能凭经验行事。,返回,美国小学生守则:,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助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写的请假条。11.惟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学都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正在手把手地教学生做事:路该这么走,书该这么读,人该这么做。,中国小学生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返回,相比之下,我国的中小学生守则,却显得模糊抽象,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符合要求,很多内容需要教师长期做认真的解释学生才能明白,是一种完美教育,但过于完美的要求有时候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听自己的课,听自己的课,一听自己的教学语言中的问题,如是否语调呆板、层次紊乱,抓不住要点;是否语速过快,使人无暇思索;是否声嘶力竭干喊,如同噪音而后进行一番“琢磨”,必有提高。二听驾驭课堂能力,一节课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前松后紧,还是前紧后松,做一点定量、定性分析,就能把握它们的科学性。,听自己的课,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监督。认真回顾一节课的得与失,及时发现教学中成功的地方和该纠正的问题,这会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很快得到提高。听自己的课应和自己的教案结合起来,一边听录音,一边查看教案,看教案的设计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好用的,好在什么地方,存在问题是什么,这样可以对教案再做一番修改,这本身就是一种总结和提高。听自己的课,在修改的基础上再重上,再录下来,反复听,看修改后的效果如何,这样反复就会使自己有较大的提高。以“学生”的角色听课 以“教师”角色听课以“指导者”角色听课 以“管理者”的角色听课,返回,有一个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世上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有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看见了他,并且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当然可以!”“那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认识自己,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一元钱罢了;在卖棕子的眼中,包成粽子后,它可卖出三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五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八元钱;在制酒厂家看来,它能酿成酒,勾兑后,卖四十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你自己。”,阿波罗神庙上刻着一句话“人啊,你要认识你自己。”,返回,这句让世界上数以千万计的人受益匪浅的至理名言,其要旨就是提醒人们:人的最大弱点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就像西方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所说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我们是谁,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于“愤悱”之时点拨,一个长方体木块,长2分米,沿横截面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表面积增加0.5平方分米,求这个长方体木块的体积乍一看题,学生无从下手,情绪低落。提示学生画图,同学们画着,讨论着,探索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但最后还是张着一双双渴求而迷茫的眼睛。老师顺手拿起两个粉笔盒拼上,又掰开,然后把多出来的两个面对着学生。学生茅塞顿开,一下子就明白了,增加的表面积就是两横截面的面积。,教师的点拨,首先要建立在学生具有积极求悟的心态的基础上。因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点拨外因只有通过学生求悟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否则会劳而无益。其次,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点拨,教师适时点拨,能收到“指点迷津”之效,于众说纷纭之时点拨,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苹果的体积。学生起初愣住了,接着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没学过计算苹果的体积;有的说:苹果的形状不规则。教师点拨:可不可以把这个不规则体积转化成规则体积呢?经过一番动脑,有的学生说:用橡皮泥捏一个苹果,再改捏成长(正)方体,就知道了;有的说:把苹果切成长方体;有的说:这都不精确。教师并没有直接判断,而是端来一个盛了一些水的长(正)方体容器,将苹果放入。学生一下子悟出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既方便又精确。这一设计不但帮助学生走出了困境,而且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可谓一石二鸟。,一堂课,有些学生常为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这往往说明学生遇到了思维障碍,产生了认知冲突。如果教师适时给予学生一些点拨,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便有“拨开云雾见明月”之效。,于似“通”实“未通”之时点拨,小红用了多少钱?学生都说18元钱。教师不动声色地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在括号里填上单位(钱),边填边说:如果问用了多少钱,就说18钱;如果问用了多少时间,就说18时间;如果问小红有多重,就说18重 此时,学生哄堂大笑,议论纷纷,很快指出了答案的错误。这位教师以丰富的经验洞察到学生没有实实在在建立起人民币的概念,才来这一招“自问自答”,不着痕迹地进行了点拨。,返回,什么是表面通实际未通的情况呢?一是部分好学生的正确答案起了迷惑作用,看起来人人都会说,就觉得学生都懂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云里雾里,没理清头绪;二是书上的答案起到迷惑作用,学生跟着教材照搬下来,而没有理解内在的深层含义。这两种现象都披着“正确答案”的外衣,所以,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看清学生对正确答案是否真理解。这时候,我们的点拨就应该是一种“主动出击”了。,“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与亲”,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情境创设中也存在形式化和喧宾夺主等误区和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我们要从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高度,创设体现学科特点和儿童年龄特征的既简洁有效又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师:“你们最崇拜谁?”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崇拜球星罗纳尔多,有的说崇拜影星赵薇,有的说崇拜棋圣聂卫平.学生交流结束后,老师反问学生“你们猜,我最崇拜谁?”话音刚落,学生们异口同声说“老师崇拜董存瑞。”一听这么整齐的回答,在坐着的近百名听课教师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乡愁,“如果有个人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时间一长,他开始想念自己的亲人,这叫做什么?”学生答道“多情。”“可能是我问得不对,也可能是你理解有误。好,我换个角度再问:这个人待在外乡的时间相当长,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叫做什么?”教师又问道。“月是故乡明。”学生很干脆地答道。“不该这样回答。”教师有点急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回答的语气显然不太自信了。他抬头一看,教师已是满脸阴云,连忙换了答案“月亮走我也走。”“我只要求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带月字。”教师继续启发道。“深情。”学生囔喃道。终于有学生在下面接口:“叫做乡愁。”教师才如释重负,“电灌”的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已经为广大教师所普通采纳,多媒体情境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在实践应用中也出现了负面的效应。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虽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形象认识,事实上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思维活动明显受到了多媒体课件的束缚,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被扼杀了,这也就是所谓的“电灌”。,返回,圆的认识,“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有人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这段话不仅感染了上课的每个学生,也感染了听课的每个老师,这是一种人文的激情,和谐中见真情,教出了学科的境界。,返回,“沉”下来学习,一天上课,达塔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5分钱一张。现在,大家拿钱来领纸,准备小测验。”教室里一片喧哗,孩子纷纷嚷嚷:“这不公平,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们?”“为什么要5分一张?商店里真的不是这价钱啊!”“我的钱,买了纸,就不够午饭了,怎么办?”“怎么别的老师不收我们的钱?”看着学生的各种表情,沮丧、吃惊、生气、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小脸都憋红的样子,老师低下头,一再说:“对不起,可是我不得不这样办。”,孩子们持续不安,老师坚持要收钱再发纸测验。一些平时的乖孩子,无可奈何地拿出零用钱,取了纸。接着又有一些孩子垂头丧气地说:“我会还钱,”也领了纸。一个叫艾米的女孩儿刚开始很坚决地表示:“我就不交钱。”到了这份上,也只好许诺以后还钱,领了纸。老师发了试题,学生们闷头做答。只见最后一题写道:“关于花钱买纸的事,不是真的。写出你当时的感受。”想让孩子们得到那种感受:当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返回,发问的十大技巧:,1讲解重点后再发问,或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上课的重点。2问题必须事先设计其顺序。3问题集中于上课的重点,先问问题再让学生回答问题。4给予每一位学生相等的机会。5不鼓励举手抢答。6不依照座号的次序或排列的顺序发问,利用姓名签筒,以抽签方式进行。7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至少三秒,等待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会影响学生参与的意愿。8不替学生回答问题。9依学生程度来发问。10答对的学生请赞美,答错的请鼓励并再给予机会,成功经验对学生学习成就有直接的关系。,返回,一定要服从于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不该讲的不讲,学生已懂的不讲;“讲”一定要选择好时机,相时而讲,在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阅读思考之后,教师再突显重点地选择出学生可能忽视,或理解还不够到位的地方作点睛式讲解;同时“讲”也要把握住深浅度,要有深度,但又不能过深。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讲,孔乙己最后一段话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全段只有18个字,绝无生宇词,而且“大约”和“的确”还明显矛盾,这里的“大约”和“的确”恰恰是当讲必讲之处。教师应该讲明“大约”是一种猜测,因为始终没有见到过孔乙己了。也许他远走他乡另谋生路去了,也许是死了。而“的确”是肯定的,看看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的情形:时间已深秋,将近初冬;自身双腿己断,黑而且瘦,靠双手爬来,已经不成样子;众人对他依旧是无情的取笑;掌柜除取笑之外,还催要他欠的十九个钱。,想一想:在这样一种境况中,会有人帮助孔乙己吗?他自己能爬到他乡自谋生路吗?加上这么久没有见到,也没有听到关于他的消息,孔乙己不死还会怎样呢?因此,“大约”与“的确”这两个词不仅不矛盾,而且引人深思,让读者更深地理解当时社会的冷漠、孔乙己的可怜可悲。这两个词教师是当讲的,而且应当重点讲解。,返回,两个和尚,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为了朋友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因此也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看望他,看看能帮什么忙。”等他看到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点儿也不像一个星期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朋友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但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了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返回,情境一:一位化学老师讲“分解反应”。,他说:“现在我们往器皿里倒水”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喊道:“老师,能不能往里加点排骨汤?”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这位化学老师很冷静地说:“请大家先不要笑,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恰到好处。”这时全班立即静了下来。接着他又严肃地说:“为什么呢?我们认真想一下,往盐酸里加排骨汤可不可以呢?显然不行,因为排骨汤里有杂质,会影响化学实验的精确度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是因为提醒我们,化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当然,这个问题问得也不好我希望以后同学们有问题先要考虑一下,是不是会影响课堂,影响他人”,情境二: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尾巴”一词口头造句。,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人是有尾巴的”。这位语文教师亲切地说:“你能积极发言,很好。你造的句子从语法上讲没有错误,然而从科学上讲,笼统地说人是有尾巴的,不够妥当,因为现代人没有尾巴。如果改为人类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就好了。”这位教师接着又说:“说人有尾巴也不能完全算错,我们平时不是也讲他有了点成绩就翘尾巴这样的话吗?大家可以想一想,这里的尾巴和我们说的人类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中的尾巴,是不是一个意思的呢?”返回,课堂教学案例:“扯野棉花”,某班的学生要求撤换数学老师的请求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上课喜欢扯野棉花”:批评一个同学要扯出一个班的同学;说一件事要扯出从前的一大堆事;他喜欢说自己的家务事,浪费了我们上课的时间,他就拖堂,拖堂又占用学生有限的休息时间。,案例分析:高效利用教学时间,研究表明,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最多只有二十分钟,并且在一节课开始的前二十分钟。教师在上课时要最大程度地指向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实施课堂管理并因此造成教学中断、偏离教学内容的闲扯都会占用、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造成教学的无效性,甚至造成严重的师生对立情绪。,大多数课堂师生心理情绪状态变化曲线,第一阶段:前20分钟。教师上升,学生下降。第二阶段:教师高原,学生低谷。第三阶段:教师下降,学生上升。,返回,有效课堂教学的12条基本原理,有效课堂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科学属性的特质决定了它有可供遵循的原理。这些原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被人深入领会,也只有付诸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下述12条有效课堂教学原理,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包括教材的组织与结构、激发学习动机、表彰与强化行为、教的技巧等。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特别强调学习的迁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所学与所用能结合起来。,1当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所学内容的框架脉络,且组织、结构完善,则学习进程必定加快,印象更加深刻标题醒目、条理清晰、上下连贯、及时小结或提问都有将有助于学得好而记得牢。2预知是学好的先决条件。所提供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必须以学习者自身特征为起点。教师应预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与现有程度,在教学中做到知已知彼,有的放矢。3必须激发学习动机。所组织的学习活动应考虑学生的意愿、需要、兴趣和激情。教师应熟悉并关注学生的要求和所想。有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必佳。在教师一方,应表现充分的热情,4学生通过参与设定目标和策划学习活动,可激发学习动机。备课本是教师份内的工作,但如能有选择地吸收学生参与,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尽量多地吸收学生的意见,重述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发言或演示。5成功(成就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教材难度分层次掌握,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时刻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致于因为学不会而丧失信心。对学生的进步充分肯定。6当学生承担的任务具有系列的挑战性,即成功看来不是唾手而得时,可激发学习动机。学习任务尽可能安排成台阶型,让学生分步去征服。目标设置不要太低,如果可一缴而成,毫无挑战,则学生兴致索然。,7当学生熟知自己的学习进程,则其行为表现将比应知而未知者为优。及时给学生反馈,让其对自己有正确评价。这样学生可从容做出自己学习的安排,不致掉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导或补课。8学生行为得到表彰(奖励),意味着更值得去学习。这是教育心理学中正强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运用。被表彰意味着被肯定,那么所学的东西就有价值,就值得记牢和应用。9行为的奖励(表彰)尽可能及时效果才最好,而且让学生明白无误。及时表彰意味着及时强化,这样才能在好行为与好结果之间建立明确的神经联系,才能让学生感受深刻。奖励和表彰应做得准确、恰到好处。,10指导下的学习比自发学习更有效。有效教学以学生学了多少为衡量标准,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弃教的责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明白学生是否学会所教的,是否达到目标期望值;教师应熟练地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及时评估学习的效果。提倡现场教学,以目标为导向。11应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而非处于“被教”地位,学习才达高效。教学中多提出问题可促进学生学习探究行为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活动才能改变行为。如果学生处于不明不白或似懂非懂境地,所获一定有限。所以教学目标的立足点应该是“学到什么”而非“教了什么”。教与学双方都应是主动的。12学生在实践中学得好。实践往往被认为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其实远远不止于此。实践对知识的领悟、对知识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做中学”实有至理在焉,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实现的一种策略。,返回,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五种关键行为,1清晰授课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行为具有以下特点:要点明确;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不良习惯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显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有效教学。,2多样化教学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在课堂上能够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多样化的提问,“提问”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一是表现在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研究表明,教室里的物品摆放、环境设置、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强教学的多样性,3任务导向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习内容。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教师必须予以回答的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有: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所有教师都要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但如果教师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准备上,那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接下来课堂上“师生互动”集中于思维核心的教学内容,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就可能更高。,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教师教授某个内容的时间不同。它是指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有时尽管教师可能在任务导向下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翔实的内容,但学生注意力分散,可能并没有真正投入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素材。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学生们跑下座位、谈话、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的时候,很显然就没有投入学习。学生们的不投入方式还可能更加隐蔽,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教学活动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可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纠正这种隐性类型的不投入非常困难,它需要改变任务本身的结构以及对学习者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发学生投入学习活动。,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已经成为任务导向和学生投入率相关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有如下三种难度水平: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误。中等成功率:学生部分理解任务,会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低成功率:学生基本上不理解任务。,返回,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五种辅助行为,1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这种行为是指教师通过认可、调整、应用、对比和总结学生的反应,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鼓励学生参与。2组织:教师为安排后继行为或总结先前行为所做的评论称为组织。3提问:提问是另一个重要的帮助行为。链接4探询:探询指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的或其他同学的答案。5教师的情绪:学生是教师行为所隐含的情绪的感受者,受此感染,他们往往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返回,效能型教师应该具有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负个人责任,并对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待。使教学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应,并随着成功率的提高调整难度。给学生提供实践新学概念的机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