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3-5章).ppt
第三章 国际分工,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1、含义(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国际分工 是劳动分工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2、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1)区别:形成时期不同 所受制约的价值规律不同 商品交换方式不同 二者交换所受限制不同(2)关系: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3、国际分工的类型:,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1、萌芽阶段(16C18C中)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特殊分工“三角贸易”2、形成阶段(18C中60 19C60)以英国为中心的“垂直式”的国际分工体系3、发展阶段(19C中二战前)(1)分工中心从英国一国变为一组国家(2)“水平式”,第二节 二战以来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一、时代特征(背景)1、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深入发展2、通讯设备、运输工具的革新促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3、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使国际分工迅速扩大4、殖民地国家的独立打破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5、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有助于国际分工的发展,二、国际分工的特征1、国际分工的形式有了很大改变(1)垂直型 水平型(2)产业间 产业内(3)有形W 服务W2、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变化3、区域性集团内部分工加强4、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了变化(1)发达国家之间仍然主导(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工形式发生变化(3)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三、国际分工的双重性 进步性和落后性第三节 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亚当斯密(1723-1790)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1772-1823)比较优势说,俄林(1899-1979)生产要素禀赋说,里昂惕夫(1906-)里昂惕夫之“谜”,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1、生平及代表作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2、基本思想,各国都要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绝对劣势的产品。合理的贸易分工使贸易双方均可获利。,表释,3、评价,进步性: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了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局限性: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种产品在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这个国家还能不能从国际贸易中得到好处呢?,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1、生平及代表作 大为李嘉图(Ricardo David 17721823)是十九世纪初叶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他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推向顶峰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基本思想,比较优势说是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两个国家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时代背景(1)谷物法的存废(2)货币制度问题,图表解释:,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单位)(人/年),2.2 220,1 1.125,3、评价,进步性:论证了各国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都可按“两利取重,两害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时代进步性,局限性 缺乏动态分析未能揭示支配国际交换的规律。,三、赫俄的“要素比例说”,1、生平及代表作:赫克歇尔(E.Heckscher)(18791952年)和俄林(B.Ohlin)(18991979)都是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吸取了赫克歇尔对外贸易对收益分配的影响一文的基本观点,形成的理论被称为“赫俄生产要素比例说”。俄林的主要代表作为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俄林,2、基本思想,理论体系:1、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主要假设,两国使用两种要素生产两种商品生产要素供给固定,同质各国同一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完全自由贸易无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不存在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状况不变,赫-俄模型逻辑顺序,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生产要素价格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国际分工,有关进出口商品的重要结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以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口以本国稀缺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流动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3、评价,进步性:生产诸要素的角度对“比较成本说”进一步阐述,比李嘉图更进一步揭示了国贸产生的原因。它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局限性:资源禀赋并非国际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强调静态结果,忽视了技术进步等许多实际情况;对需求因素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不完全符合当代工业国家间贸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 按赫-俄原理,一国(美国)拥有较多的资本,将会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的将会是在国内生产中需要较多使用国内比较稀少的要素(劳动力)的产品。,战后国际贸易理论,四、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1、生平 华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Leontief,19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因作为“唯一的,无以伦比的投入产出法的创造者”,而获得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2、基本思想,“谜”之内容:里昂惕夫利用他的投入产出法就美国进出口构成对赫-俄原理进行检验而得出反证,他发现美国这样一个资本相当充足,劳动力相对较少的国家,进口货物的资本密度高于出口货物,出口货物的劳动密度大于进口。,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要量,173.91,五、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熟练说要素密集度逆转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跨国公司现象,六、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它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力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其素质,从而影响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研究与开发(R&D)理论:它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研究与开发中投入的资金越多,其生产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度就越高。,六、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信息要素理论:它认为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占有信息便会产生贸易;信息本身同时又是可以交换的商品,且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占据信息意味着比较优势的改变,可以促进一国贸易格局的变化。,七、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技术差距理论是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技术差距理论的主要内容,先进国家利用对新产品的技术控制,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八、产品生命周期说,美国学者弗农和威而士将产品生命周期(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理论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他们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具有出口垄断、外国生产者开始生产、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进行竞争和美国进口四个阶段。这一理论成为二战后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著名理论。,T0-T1,新产品阶段。美国自己生产,自己消费。T1-T,产品成熟阶段。美国不仅供自己消费,并且开始出口出口量不断增长。T-T,产品标准化阶段。该产品的生产逐渐转移到欧洲,美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都不断下降,到T点美国的出口停止,产量也降止很小。T之后欧洲的产量不断扩大,在满足自身需要后开始向美国出口,美国生产日益萎缩,成为该产品的纯进口国。,九、需求偏好理论,代表人物:林德()主要观点:1、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 求的基础之上 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 似,贸易量就越大,十、产业内贸易理论,Question?,假设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资源禀赋相似,并都已建立自己完整而独立的经济结构,且各国在各自的产业上拥有相同的生产效率,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请问国际贸易还会发生吗?,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界定,一.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生产中有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只要符合以上两个标准,就可以称为同类商品,而一个国家同时进出口这种同类产品的现象就叫做产业内贸易。对这种产业内贸易的性质、特点、原因、影响等问题进行的研究就叫做产业内贸易理论。,十一、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由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也被称为波特的钻石理论。(Porters Diamond)主要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波特的钻石理论(),波特的钻石理论(),第四章 世界市场,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一、world market: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国间市场,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国国内市场,国际商品市场,国际劳务市场,国际信息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其他市场,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二、世界市场的萌芽与迅速发展1、萌芽:区域性 世界性、初级产品、商业资本2、迅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扩大原料来源城市化世界劳务市场技术基础世界价格逐步形成,大机器工业建立,三、世界市场的形成,1、多边贸易和多边支付体系的形成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3、经济规律制约国际市场4、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英国,不发达国家,西欧、北美,国际收支平衡,顺差,顺差,顺差,四、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一)国家构成:(二)订约人构成:公司、企业主联合会、政府授权进行外贸活动的国家机关(三)商品构成:有形(货物)、无形(服务)(四)商品市场构成:(有、无)固定组织形态(五)商品销售渠道(六)运输网络构成(七)信息网络构成,(四)商品市场构成,1、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1)交易所Commodity Exchange,实物交易,期货交易,现货,未来交货,投机交易,套期保值,买空,卖空,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实例,(2)拍卖(Auction)P106,品质难以标准化或难以储存;公开竞购的现货买卖;出价方式多样。,增加;减价(荷兰式拍卖);密封递价。,(3)展买 Fairs and Sales,博览会展览会,会展经济,2、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市场,(1)单纯的商品购销形式(2)补偿贸易 P111(3)加工贸易 P112(4)租赁贸易 P113(5)招标、投标 P107,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进料加工出料加工,(五)国际销售渠道类型,第二节 世界市场的开拓,一、开拓世界市场的准备(一)对市场环境进行调研(二)确定进入市场的目标(三)分析进入国家市场的动向,二、开拓市场的方法,(一)产品出口阶段(二)到国外生产阶段1、合资企业2、国际分包3、按照许可制造(三)跨国企业经营阶段,研发,注册,融资,生产,营销,废物,三、世界市场上交易的达成,交易磋商签定合同履行合同,询盘 发盘 接受 还盘 接受,约首:合同名称、号、订约日期、地点等正文:质、数、包、价、运、保、支付等约尾:合同文字效力、份数、双方签字等,货、证、船、款,第五章 世界市场价格,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的基础,世界市场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第一节 世界市场价格的基础 国际价值(International value),一、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一)国别价值是国际价值形成的基础1、国别价值国民价值、社会价值2、二者体现的商品发展阶段不同,(二)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质的同一性的量的差别性1、本质完全相同: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2、国别价值量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国际价值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指在世界经济现在的正常生产条件,按照世界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在价值的表现形式上不同,二、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各种因素,(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联系的广度和深度;(2)劳动生产率(反比);(3)劳动强度(正比);(4)贸易参与国的贸易量;,A*a+B*b+C*c a+b+c2*100+4*30+5*20100+30+20=2.8,第二节 世界市场价格的形成,一、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一)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国际生产价格=国际生产成本+国际平均利润成本=v+c v+c+m=商品价值 v+c+p=生产价格 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国际平均利润率,商品的国际价值也因此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二)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国际生产价格波动,二、世界市场价格的具体形成,(一)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世界市场价格1、市场供给扩大,需求不变,因生产过剩卖方竞相出售,商品价格趋跌;2、市场供给减少,需求不变,为取得供求平衡,价格趋涨;3、市场供给不变,需求扩大,价格会趋涨;4、市场供给不变,需求萎缩,价格趋跌;5、市场供给扩大,需求下降,价格急剧下跌;6、市场供给减少,需求扩大,价格上涨较快。,(二)影响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1、垄断2、经济发展周期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4、国际通用货币币值的变动5、商品的质量和包装及销售中的有关因素6、非经济因素: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及投机,三、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一)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二)世界“封闭市场”价格,定义:指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不会对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垄断价格,区域性经贸集团内部价格,协定价格,调拨价格,第三节 世界市场价格的作用,一、产生贸易利益二、调节国际分工三、促进生产和销售四、各国经贸决策的依据,五、加深了世界各国间的不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