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复习提纲.ppt

    • 资源ID:6409084       资源大小:320.49KB        全文页数:14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复习提纲.ppt

    第一专题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定义一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个褒义词,体现积极的、好的、有价值的、有益的;而教唆、摧残、侮辱 等伤害人身心发展的言行均不属于教育。,定义:教育就是由教育者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二 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它要回答一些基本问题:教育是什么,比如教育的理想、功能是什么,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是怎样的关系;教育为什么,比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为谁教育,即教育的对象是谁;由谁来办教育;教什么,如课程、内容;怎么教,包括教育的形式、途径、方法等。二 学校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 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当地球上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广义的教育。但生产力的很大发展,社会分工扩大造成体脑分离,国家机器的出现和文字的产生,是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二)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其同哲学、政治、伦理、文学、宗教等思想混合在一起。2、教育学开始从其他领域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这本教育著作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继夸氏之后,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后人的影响也很大。其在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批评当时流行成人化的儿童教育,并提出了一些新观念:教育适应儿童的观念;儿童中心的观念;在实践中学习的观念;实用主义的观念;发现的观念。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三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曾经对前苏联和50年代的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具有如下特点:崇尚书本,忽视实际;强调划一,忽视多样化;重视讲授,忽视应用;不适当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3、现代社会中教育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期,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不断冲击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杜威也提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三中心”,即“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两者比较,各有特色。“以书本为中心”,主张根据各科的逻辑体系编写教材,实行分科教学;“以经验为中心”则主张从人的心理系统出发,根据儿童兴趣组织教学活动,前者重视人类的间接知识,后者重视个人的直接经验。“以课堂为中心”,是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比个别教学,在提高效率上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照顾个别差异方面受到局限;“以活动为中心”采用自由活动的教学方式,如编班和升留级采取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课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学以教师为主,否定学生的主动性;而“以儿童为中心”则提倡教学必须从儿童兴趣出发,教师要围着学生转。,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适应和适应人的发展。第二专题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受社会所制约,教育反作用于社会。一、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一社会经济制约着教育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文盲率、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直接相关。因为办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办多少学校,招多少学生,只能根据客观的物质基础所提供的条件来确定,教育的发展是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均证明这点。尽管全球文盲的比例在下降,但是1990年仍有948亿成人属于文盲,其中23是妇女,其中9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成人文盲人数占948亿的72,而印度和中国两国就分别占到总数的 30和23;功能性文盲(意味着一个人所掌握的书面文字和一般基础知识还明显地不足以使其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行使功能”)已成为包括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所有国家的严重问题;,据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每1000名在业人口中,农业劳动力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有0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为54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14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716人,文盲和半文盲为359人。目前世界上15岁以上的文盲有884亿,其中我国占2,2亿。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我国文盲则占世界丈盲的14。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还有文盲半文 盲18亿左右,小学文化程度4。2亿左右,初中文化程度26亿左 右;全国每10万人中仅有大学文化程度1422人。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事业就是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得以运行的就是发展经济。2、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发展和更新。14世纪前,学校教育的自然科学课程,只有算术、几何、天文等学科;1416世纪,课程中增加了地理、力学;17世纪后,增加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原子物理、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激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也纳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表现为如物理、化学的实验、幻灯、电影的演示教学、广播电视教学的出现、教学中电子计算计的应用等等。,二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 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指教育在经济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就是“教育能够干什么”。“功能”是事物内含的、可能实现的有效作用。教师是教育功能的重要实现者,所以要认识当代学校教育应具备的功能,形成科学的教育功能观。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为再生产劳动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因素。但这里所说的人,是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当人还没有任何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时,他只是一种可能的劳动者,要把这种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就需要依靠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对生产的作用是“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2教育把一般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的劳动者。普通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所培养的劳动者只是一般的劳动者,而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培养专门性劳动者方面作用很突出。3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行、换岗、转业等职业的转换,需要教育的培训才能实现。这里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所进行的劳动者再生产,不是生产“现成”的劳动者,主要还是打基础。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2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是教育的另一重要职能,主要指高校。高校是学者专家高度集中的地方,如美国有60%以上的高级人员集中在大学,日本各大学的科研人员占全国40%以上。从科研情况看,如前苏联,不仅教师参加科研,大学生也参加,每年约有100万大学生参加,10万人参加生产没计。我国高校的科研也硕果累累。如198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成果570项,已经得到推广应用的有349项,应用项目中,单项年经济效益在百万元以上的有90项。这些说明教育发展科学,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是很大的。,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教育不但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而且,这种制约作用波及到教育的一切方面。教育的领导权、享受权、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教育的总目标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具体目标,从国家教育制度到学校管理制度,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无不反映出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政府、执政党往往对教育机构从组织上进行领导。组织上的控制还表现在对教育者的培养和委任方面。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在政治方面扮演的角色是政府的利益、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内的具体贯彻者。2、政治对教育制约是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体现出来。其中包括总的方针、政策,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等等。3、政治通过法律对教育实行制约。法律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能起到方针、政策所不能起的作用,近现代社会都比较重视教育立法。4、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二教育的政治功能即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1、通过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使学生形成拥护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直接推动社会政治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斗争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积累参加政治活动的经验。这对培养合格的公民无疑是有用的。3、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三、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1、间接性。教育社会功能的间接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培养人而间接实现的。教育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素质并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才能真正作用于社会,实现其社会功能。2、隐含性。教育社会功能的隐含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比较隐蔽,不易为人所认识。3、迟效性。即指教育的社会功能要经过漫长的人才培养周期之后才得以实现。故有“百年树人”之说。4、超前性。即指教育的社会功能能适度地超越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第三专题 教育与人的关系 人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制约着教育。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但它不能决定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前途。遗传素质是指由上代继承下来的个体先天性的遗传特性。如人的体型、五官、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作用:1遗传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某种可能。首先在于人具备了人的遗传素质,其中人的大脑尤为重要,它是思维的器官。但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并不等于具备了现实性。,2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年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又如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尔门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21年到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3遗传素质的差异是个体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我们强调遗传的作用,但又不能过分夸大,否则就变为“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2、社会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即强调环境的重要。社会环境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小环境对人的作用是直接的,所以影响更大,尤其在人的幼年时期。不过,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其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又主动选择和改变环境。忽视这点,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变为“遗传决定论”,也是错误的。,3、主观努力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动性主要表现为自觉、自愿、自动、自主、自控。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态度。,二 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1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2、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1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2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教育不可能对人所有方面都起主导作用。3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是有条件的。,二、教育的人的制约性即人的发展对教育的限制 所谓教育的人的制约性,就是指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身心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一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即指人的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如婴儿身体发展活动的顺序: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心理发展的顺序:思维由具体到抽象;记忆由机械记忆发展到理解记忆;情感由与生俱来的喜怒哀乐发展到理智感、道德感;意志由受控发展到自控。道德意识的发展由无律、他律到自律。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二人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 所谓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和发展特性。如儿童从出生到基本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分为六个相互连续又相互区别的时期,也就是六个阶段:乳儿期:出生1周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3岁一一5、6岁;童早期(又称学龄初期):6、7岁ll、12岁;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l4、15岁17、18岁。,又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观念发展可经历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时间的迟早的不均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身心发展的同一方向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不平衡。如身高方面,青少年从出生到成熟并不是每年匀速地发展,而是经历发展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婴儿出生的第一年。在这一 年内,婴儿身高增长25厘米左右,体重增加7公斤左右。然后就缓慢下来,每年平均身高增长23厘米,体重增加23公斤。第二次高潮是六七岁。,这个时期身高体重的发展不那么显著,而明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和心理上。6岁儿童的大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脑重量(平均1400克)的90以上,儿童的生理、心理状况已经为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三次高潮是青春发育期,即少年期。女孩子大约在十二三岁,男孩子大约在十四五岁。这个时期身高每年增长78厘米,体重增加56公斤。,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时间在早迟上的不平衡的特点。如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美国的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个人的智力成熟从出生到 4岁发展到40,4到8岁再发展30,8岁以后发展剩下的 30如果儿童在这非常重要的早期岁月中得不到理智的刺激,他们的学习能量就受到严重的妨碍。”个体发展的时间也有早迟差别,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对于早熟者,教育的措施要跟上,对于晚熟者,也不能丧失信心和急于求成。,人的发展的这一特性,要求教育要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实施最佳的教育。四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相互补偿的特性。在机体机能和心理方面都具有互补的作用,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互补,近年来盛行的EQ理论,也很能说明这一问题。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要注意“扬长避短”,也可“用其之短,使短变长”。,五 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所具有的相互牵连、相互制约的特性。身心一体不仅表现为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大致是协调的、同步的,还表现为生理和心理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如忧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等等。人的发展的这一特性,要求教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人的整体、和谐的发展。,六 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 造成个别差异有两个因素:先天气质和后天生活环境与教育。先天气质的类型如下:胆汁质:热情主动、精力旺盛、易激动、行为易改变 多血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善交际、兴趣注意易转移。粘液汁:冷静、稳定、情感不外露、反应慢、不灵活 抑郁质:细心谨慎、多愁善感、反应慢、优柔寡断。性格很大程度是由先天气质造成的,胆汁质和多血质属外向型性格,粘液质和抑郁质属内向型性格。人发展的个别差异,要求教育要注意因材施教。,第四专题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要解决“教育应该干什么”的问题。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层次 1、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2、意义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方向、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工作要根据教育目的来计划安排,也要根据教育目的来验收。它不但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目标的依据,而且对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起制约作用。,3、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材的总要求,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它们还得有各自的培养目标,需要把目的分层次。,学校教育目的 1、教育目标(国家或思想家理想中的)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3、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通和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对所有的受教育者而提的,而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不同的教育对象而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学生达到的要求。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日常的、大量的教学、教育工作来完成,必须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行。,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这一学说是从社会分工出发来论述人如何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社会发展甚至以大多数人的片面发展为代价;只有当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和人的闲暇时间极其充,并彻底消灭了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制度,才真正有普遍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学说为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正确处理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之间关系的理论依据。,二“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这是教育目的的理论上较有重大影响的两派理论。一派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决定,教育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个人本位论”,另一派认为,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主张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这就是“社会本位论”。两派争论的焦点是一个人应当为他自己而受教育,还是为服务于社会而受教育。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需要与人的心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应当反映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历史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各执一端,21世纪的教育要求两者融合。因为科学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的应用方向。人文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应该是什么”不等于“事实是什么”。故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应共生互动,和而不同,才能培养出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价值的人。,三、我国中小学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一)坚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德是灵魂,关涉做人的方向问题,“人生三大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为先。智力是主体,知识和智慧的获得都得凭借智力。身体是基础,“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三者缺一不可。,二重视学生多方面活动能力的培养 1 阅读、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2、动手操作能力,包括基本的劳动能力,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处理日常工作能力。3、准确、生动的口头表达语言和书面表达语言能力。4、社会交往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5 调控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三创造条件,使学生身心得到比较充分、自由的发展。,第五专题 教师 一、教师的专业及专业发展 专业,指区别于一般职业并具有不可替代性。一种职业如果它的不可替代性越强,那么专业化程度就越高,社会地位也就越高。专业化程度又意味着要长期的专门训练,工作上具有权威性。一教师是否属于专业人员?世界各国大致有两种观点:(1)半专业人员;(2)专业人员。,二教师的专业要求 1、专业意识:对教师工作的意义的认识。2、专业态度:对教育、对学生、对同事、对自己的态度.3、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教 育心理科学知识。4、专业技能:从事教学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5、专业品质:教师应具有教育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如 热爱学生、自制、有创新精神,容忍压力、适应性强。,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经历4个阶段:求生期 巩固期、更新期,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 1、教师劳动的对象的多样性和能动性。2、教学和德育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巧性。3、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 识、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二示范性 1、示范性是教师工作的本质规定。“师者,人之模范”。示范性要求教师不仅要以理服人(知识的力量),更要以德服人(人格的力量)。2、示范性,是由青少年善于模仿这一特点所决定。,三创造性。1、表现为因材施教。2、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选择和处理。3、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情境1:一天,我教孩子们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小柳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课文里多了一个字。”“多了一个字?”我听了,感到有些疑惑,便追问说,“多了一个什么字?”“多了一个铁字,”他很自信地说,“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班长斩钉截铁地说班长名叫钉截,后面不是多了个铁字吗?”他的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学生笑得前俯后仰。小柳见大家这么一笑,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十分尴尬。当时我却火上加油,也冲了他一句:“哦,你的意思是班长姓斩,名叫钉截?”经我这么一说,大家笑得更是厉害了。这时,小柳羞愧得无地自容。从此,他再也不愿举手发言了。,情境2: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的严肃气氛顿时化为乌有。怎么办呢?但见这位教师神态自若,她从容不迫地问:“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经她这么一说,教室里静了下来。她接着说:“还有后来人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意思是还有人接班”。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又亲切地说:“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他所以念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这种不应该的差错了。我们请他再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学生们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那位站着的学生情绪更加激昂地读了起来。,三、教师的角色期望 从社会心理学来看,人是个体,也是角色。教师扮演的最重要是教师角色,这就要有教师的角色行为。希望教师具有什么样的角色行为,这就是角色期待的问题。教师角色是一种“实际”的存在,角色期待是一种“应该”的存在,两者不一定是一致的。,(一)教师角色期待分类 社会期待、学生期待、自我期待。社会期待的特点是理想化、学识高、品德高。学生期待的特点是复杂化。教师自我期待特点是多样化。有道德中心型、教学中 心型、学术中心型。(二)教师角色期待的效果 正效果表现为教师自我期待、社会期待和学生期待相吻合。,教师角色期待的负效果是三方期待相矛盾,即“角色冲突”,其中最突出的是“社会角色规定的人格和真实的人格的矛盾。(三)角色协调是解决“角色冲突”和缩小“角色距离”的必要措施。1、调整期待,使期待和实际尽可能一致 2、减少角色承担(即不要教师充当过多的角色)。,三、新时期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终身学习的观念 1、为人:知识更新快,教师需要新知识。2、为己:自我完善需要。(二)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 1、丰富的知识基础。2、突破思维的定势。思维的惰性会妨碍思想的发展,故要学会变换思维角度。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动态思维(是一种运动的、不断调整并不断优化的思维活动)、模糊思维(与精确相对,是指事物所固有的不确定性,越是复杂的事物,模糊性越大。模糊思维不追求条理清晰地反映事物,而着眼于事物本质和整体特征。),(三)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有学者提出,要改善教师的素质,不仅使他们具有大学文凭,而且需要提倡教师的研究精神。(魏书生)(四)健康的心理素质 1、“悦纳”自己的教师身份,是心健康的标准之一,如不认同,心理学称为职业自居心理欠缺。身份认知不健康,可归纳:(1)教育价值观认知缺陷;(2)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3)对劣势估计不足。,2、“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心活动背景。一个教师如果心理环境不良(如具有教育偏见,缺乏教育信心,具有紧张感等),他们的情绪、认知,甚至个性都 出现异常。3、抗焦虑能力。塑造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较大的决心和耐心,沉着冷净,排除干扰,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4、自我激励。自励是成功的动力之一。敢于直面失败,如排名次。5、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容纳,学会欣赏。,第六专题 道德与道德教育 一、有关道德的几个问题(一)道德是什么?道德是社会外部的要求,是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二)道德学家的道德观 1、道德是可以使自己获利避害的工具。功利主义的道德观 2、道德不是获利的工具,而是人们内心的要求,实现道德便获得最大的价值。道德是个体内心要求说 3、道德即人们之间订的契约,人人都要遵守,以保证各个人的利益不受损失。道德契约说,问题:a、讲道德是否意味着“舍己”?b、讲道德是否要计算成本?大学生张华舍身救一位70多岁的老农,到底值不值?(三)道德与法律的功能 道德是人发自内心的约束,是一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积极力量,而法律则是对侵犯别人利益行为的消极制裁。法律是刚性的,而道德有时是软弱的。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指望人们的良心发现有时是不可靠的,因此,追求高水平的道德,应该借助于经济手段和法律制约。,(四)如何推行道德推行道德关键在社会和学校中营造一个尊道贵德的氛围,通过舆论甚至是利益机制,使有德者有福,缺德者吃亏,这样道德的价值才会凸显。,二。道德层次与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镜花缘里的故事:小说的第十一回里描写一名隶卒买物的情况: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低价,教小弟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卖货人答道:“即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老兄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两人如此这般地争执,互不相让,后来路旁走过两个老翁,作好作歹,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成交。问题:a、损己利他的行为有价值吗?b、推行损己利他的行为,是否可以解决社会存在的利益矛盾问题?,(一)关于道德建设层次的划分 1、传统道德建设的二分法:大公无私、自私自利。(公私对立,道德与个人利益对立)2、现代道德建设的三分法:纯粹利他(提倡的)、利己利他(允许的)、单纯利己(反对的)(见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二)道德教育的层次 道德教育包含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原则教育、道德规则教育三个层次。1、道德理想教育即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如舍己为人、公而忘私、先人后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2、道德原则教育即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形式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道德原则所声明的是学校认为学生可以而且应当达到的要求,如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关心集体与他人、勤奋学习等。,3、道德规则教育即运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道德规则属于不可违反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在执行中几乎没有变通的余地,具体内容如不可损人利已、破坏公物、赌博打架等等。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倘若形式与内容错位,会导致教育功能丧失。,三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1、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即教育者通过运用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学生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感恩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增强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2、诚信教育。即使受教育者了解诚信的含义,培育诚信意识、信念,并化外为行为的活动。诚信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立身之本。在现代社会,诚信是私德,也是公德。即我们不仅对亲朋好友要信守诺言,对法律、规则、契约也不妄自破坏和违背。实施诚信教育主要坚持诚信意识教育与规则约束相结合。不诚实记录跟你一辈子,美国人心目中诚信的价值。,3、气节情操的教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正道直行的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正义感是非心和浩然正气。人需要有一点精神。培养学生养成自尊自守的独立人格,首先要引导学生向历史上一些不丧志辱身的志士学习;其次要发挥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著名作家梁晓声在给北大学生作报告时大声疾呼:“中国青年都应像孙天帅那样站直了,别趴下”。,第七专题 品德与品德发展 一、品德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指人们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品德的特征:伦理性、稳定性、行动性,伦理性,指动机和行为均符合道德。稳定性,指长期日积月累而形成的行为习惯。行动性,指把道德意图付诸于实践并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二品德的构成 1、品德构成的四因素:知、情、意、行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道德认识是情感、意志、行为产生的基础,也是判断是非的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体验,具体表现为同情心、羞耻感、神圣感、自豪感、荣誉感等。德情感的作用:a、调节作用。即对行为的调节,情感的体验影响着人对行为的选择,或坚持或放弃。b、动机作用。情感和认识结合便产生内部的驱动力,即动机。,a、c、享受作用。指自慰、快乐、满足、心安理得、自我肯定等精神享受。所谓“知之不如乐之,乐之不如好之”便是指这种情况。,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为实现某种道德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毅力。意志的作用:A、发动。推动人去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行动。B、抑制。抑制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行即道德行为,指按照一定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行动。,2、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 道德认识是情感、意志、行为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必要条件。,道德意志可使行为具有自觉性和坚持性。道德行为的养成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行为必须是理性、情感、意志的参与配合。,三评价一个人的德行是重动机还是动结果?“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原心世上无好人”。,对有价值的东西,只要承认它、接受它,追求它,即使力不能及,也不失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对于罪恶,只要识别它,警觉它,抑制它,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欲望,但只要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就是一个有操守的人。对于恶,采用结果论的方式,论迹不论心,抵制“恶迹”,但不苛求“恶意”;对于善,采取非结果的方式,原心不原迹,追求“善心”,但不苛求“善迹”。分析“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的行为。,一、品德发展的阶段一品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1、无律。无律有两层含义:1是指道德认识上的“零规范”,“零规范”是 没有道德意识可言。,2指道德认识上的“无规范”,即道德认识上规范、价值的混乱,反社会性的。这种无律,是个人意志作出选择的结果,因此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2、他律。表现特征为产生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是受外部因素或价值制约,行为本身不是目的,只是达到外在目的的工具。他律的道德行为多数是为了保护个人利益、为了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3、自律。道德特征表现为个体的道德认识、判断等从理性自觉信念出发,是无条件的,为行善而行善的。,“心中无妓”的故事。程明道、程伊川兄弟俩应邀参加一个朋友家的宴会,酒席中,有几个歌妓正在给客人劝酒,伊川看不惯,拂衣而起走开了;明道却若无其事,尽欢而散。第二天,伊川跑到明道的书房里,余怒未息,责怪兄长甘于同流合污。明道说:“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无妓;今日斋中无妓,汝心中却有妓。”伊川听了自愧修养远在老兄之下。心志坚定的人,可以达到出污泥而不染的境界,这便是自律的境界。,二品德发展中他律、自律的关系 品德意识和行为的发展即由无律到他律到自律。他律是自律形成的必经阶段。“自律的殿堂,必经他律的大门”。但另一方面,任何的自律的道德活动都包含着他律的成分。,第八专题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应牢记的“三件大事”一任务:1、向全体学生负责。2、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二工作的追求:“让学生感到幸福”。,(三)搞好工作的条件:1、常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2、多一点热爱、理解、尊重、宽容,少一些厌烦、苛求、指责、惩罚。,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集体是什么?集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其形成的标志是:,1、有核心领导。2 有共同奋斗目标。3 有正确的集体舆论。舆论是以议论或褒贬的形式,肯定或否定学生的言语行为,其具有感染、约束作用。4 有严格的制度纪律。,二后进生的教育 1、学习后进生是如何形成的?一个孩子由“上游”滑向“下游”的经历。张远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语文数学的期末考试都得了100分。第二个学期出现了问题,因为写字不够认真,作业经常被罚,错一个字罚写30遍,30个同样的字,29个对了,有一个字漏了一点,再罚50遍痛苦的童年开始了,经常被罚到深夜十一二点才能睡觉。后来老师向家长反映张远毛病越来越多,如上课打瞌睡、做事磨蹭、考试答不完卷于是罚面壁、罚扫地、罚“独处”成了家常便饭慢慢地,“厌学”在他的精神深处被“培养”起来。,学习的重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自信,于是就了步入了一个“负螺旋状态”,即下降的状态,这就产生失败的学生。,2、使学生进入“正螺旋状态”是防止学习继续下滑的关键。进入“正螺旋状态”的条件:1 成功感。新西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蛋糕题”的启示。成功的体验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获得高分。就学习方面而言,应该是自己和自己比。(2)自信心。自信心很难通过高高在上的表扬使学生获得,只有设身处地,学会理解他的困难和痛苦,才可能找到帮助他的有效办法。,“成功感”是“自信心”的基础。而“求知欲”是“成功感”和“自信心”的深层要素,失去自信心和成功感,就会损伤到求知欲,求知欲受损的表现就是厌学。因此,关注学生处在哪种状态,比盯住成绩更重要,厌学就是步入负螺旋,应停止施压,否则就“没戏”了。,2 思想后进生的教育。吉林第二实验中学魏国珍老师与她的学生的故事。魏老师的经验:接纳、真爱、挚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三学生热点问题的教育 1、如何学会与人相处 1掌握与人相处之道。a善待他人。b设身处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己立立人,己达达人。,2学习调和人际矛盾 引起人际关系矛盾的主要因素:利益之争,是非之争 对利益之争,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要学会放弃不属己之利。“三尺巷”的故事:“来书只为一堵墙,让它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对是非之争,大是大非要认真,小是小非可糊涂。学习王蒙的生活态度-追求安祥。,3人际关系危机的处理 克制冲动、寻求帮助,2、性教育 青少年性困惑聚焦十大问题 男生篇1为何我天天“梦遗”?(2)遇到漂亮女生害羞怎么办?(3)我很喜欢穿紧身牛仔裤,对生殖器有影响吗?,女生篇(1)避孕是两个人的事吗?(2)我怎么样才知道自己怀孕了?(3)如果去面对性骚扰?(4)怎样避免意外受孕?(5)紧急避孕药可以长期服用吗?,另类篇:(1)为什么男生不能怀孕生小孩?(2)如果遇到同性恋,我该怎么办?,4、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标准:a、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b、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c、情绪反应适度,情感稳定 d、具有人格的统一和完整,2情绪困扰的辅导:消极情绪的表现:焦虑、气愤、嫉妒、沮丧、忧郁等等 解除消极情绪的困扰就要利用理性情绪辅导法。理性情绪辅导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所创立。该理论认为,消极情绪的产生是由观念引起而并非事件。,艾丽斯指出,同样一件事对两个人可引发不同的后果,这是因为人的思想不同,使他们对事情产生不同的想法,于是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和感受。焦虑、气愤、沮丧等情绪困扰,是由于自己非理性的观念造成的。,因此,一个人要减少情绪困扰,就必须注意观念是如何对一人造成影响的,并且要对这种不合理观念进行挑战、质问,使之放弃,建立起合理的思想。,当下中学生不合理的观念:a、绝对化要求b、夸大或缩小事实。c、以偏概全,把偶然当成必然。d、“完人”的价值观。,辅导步骤:a、了解:向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他们事后的感受、行为结果。b、剖析观念。想学生说明之所以有困扰是因为他们坚持用不合理的观念思考的结果。,c、争辩:通过与学生争辩,让他逐

    注意事项

    本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复习提纲.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