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ppt
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01:夯实两大基础点,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01:夯实两大基础点,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一、东、中西差异及中西部发展,一、综合分析能力,一、区域发展差异,二、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二、影响类问题的分析能力,二、区域经济联系,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三、区域产业转移,01:夯实两大基础点,1、东、中、西差异,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进程快,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发展慢,产值低,传统工业为主,水平高,经济实力强,水平低,经济实力弱,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程度低,吸纳外资能力弱,01:夯实两大基础点,2、南方与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丰富,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人地关系日趋紧张,01:夯实两大基础点,3、西部大开发,(1)范围:,(2)目的:,(3)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4)意义:,包括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共12个省级行政单位,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不足:,优惠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01:夯实两大基础点,1、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1)合作方式:,(2)意义:,招商引资与对口帮扶,东部地区为西部提供人才、资金、信息、管理、技术等,东部:拓展了市场,扩大了资源、能源的供应范围,西部: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地 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 理利用,01:夯实两大基础点,2、南水北调工程,(1)基本概况:,扬州,天津、山东半岛,可利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可自流,三峡提水至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基本自流,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黄河上游,需开凿隧洞,基本自流,2、南水北调工程,优点:可利用现有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工期短;可调水量大,缺点: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运营费用高;水质条件较差,优点: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水源地水质好,缺点:需挖输水渠道,工程量较大,优点:线路长度最短,缺点:地形复杂、起伏大,工程难度最大,(2)三条线路的优缺点:,01:夯实两大基础点,01:夯实两大基础点,(1)地形区:盆地盆地盆地走廊高原平原,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河西,黄土,长江三角洲,(2)西气东输工程 的气源地、等,鄂尔多斯,新疆,中亚,(3)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市场、等,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3、西气东输工程,01:夯实两大基础点,(4)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次跨(越)黄河,次跨(越)长江。,三,一,(5)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市):新疆、宁夏、河南、上海。,甘肃,陕西,江苏,山西,安徽,(6)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不利的自然条件是:,生态环境脆弱,跨越高山峻岭、大江、大河,线路较长,3、西气东输:,4、西电东送工程,01:夯实两大基础点,5、产业转移,01:夯实两大基础点,(1)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2)环境影响:,(3)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加重转入地区的环境污染;减轻转出区的环境污染。,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迁移,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1、东部地带和中西部地带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沿海地区,便利的海运;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利于开发,距海较远,环境闭塞;多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不利,工业基础好;生产力水平高,产业结构较优;对外开放早,工业基础差;生产力水平低,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对外开放晚,2、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分析,(1)地域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2)有广阔的天然林场和天然牧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3)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4)沿边贸易优势突出。,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3、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重点措施,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条件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一些加快发展的经验;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潜力大;西部地区的人民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依据;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开发的动力,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典例剖析,分析:,(1)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2)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_。对江苏的影响:_,第(1)题,主要考查对统计图的判读能力。,既要比较第一产业的比重,又要比较每一省区三次产业的比重。,每一省内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所以是产业相同点。,答案(1)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典例剖析,分析:,(1)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2)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_。对江苏的影响:_,第(2)题,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但能源与矿产资源贫乏,答案(1)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新疆深居内陆,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虽然有丰富的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得不到有效开发,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答案(2)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脸;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有资源储量和生产丰富地区,也有资源储量和生产不足的地区。,(2)经济水平和经济发展区域平衡,所以对资源的消费量有区域差异。,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区域不匹配。,2、解决某地资源短缺的途径,(1)开源,主要有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2)节流,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调配产业结构等,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3、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1)南水北调工程,调出区:,调入区:,水源区径流量减小;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中线工程需大量移民,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和地面下沉状况;东线方案易造成灌溉区土壤次生盐渍化,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3、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2)西气东输工程,调出区:,调入区:,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天然气为原料的工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工程建设区造成荒漠化,水土流失压力,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结构调整;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3、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3)西电东送工程,调出区:,调入区:,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下图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6月30日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全线投产,它是我国第一条引入境外(中亚)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典例剖析,(1)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分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可以判断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可以从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描述其地表特征。众多的水系和各种地质灾害会为管道的铺设带来困难。,答案: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间多河谷,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铺设管道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下图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典例剖析,(2)为解决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分析:,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广东的人均能源储备很低,且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较快。解决广东省所面临的能源问题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答案: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跨地域输入能源,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1、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4)国家政策调整:,(5)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6)原生产地区位因素的变化:,数量、质量、价格,工业联系;接受服务管理;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开辟国际市场;避开各限制;市场变化,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严重污染,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先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后转移 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下表二战后 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2)最可能转移的是衰退期和成熟期的产业,(3)先转移产品加工环节的,再转移设计、营销环节的,(4)一般从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转入地区:,(2)对转出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区域景观变化,大量产业移入,就业机会增加,缓解就业压力,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 组织营销。,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变化,随着产业移出,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典例剖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分工、区域地理环境、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分析。,答案: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左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右图是美国加利福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材料二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分析:,第(1)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特点。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往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因此气候特征要从降水量方面比较;调水耗能的多少与输水线路的地势有关。,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小,大,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分析:,第(2)题,可持续发展即从生态、经济、社会方面分析。,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答案: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这是一道高考题,从答案中可以看出是有利影响,当然我们可以再补充不利影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根本目的是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经济、社会方面分析。,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分析:,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1)题,根据图中M地2008年相对1998年的信息的变化可得出答案。,(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 的影响。,答案:(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第(2)题,地理环境从地理要素、地理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分析。,(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影响类问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再者注意设问的中心词,这决定思路的方向,如本题的“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