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1.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 3.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了解常见的产业分类方法。掌握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掌握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掌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和方法。,基本要求:,1.1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1.2 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1.3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1.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相互比例;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方式。,1.1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产业划分,社会再生产过程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 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 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活动的各部门资源密集程度 社会部门的性质,1.社会再生产过程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生产资料生产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部类 农、轻、重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2.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第一次产业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部门农业;第二次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工业;第三次产业 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服务业。,我国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三次产业,(2011年),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四产业外的其他各业第四产业:信息产业,四次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五次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资源再利用业生态维护业,3.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产业 辅助产业(配套产业、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4.经济活动的各部门资源密集程度,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5.社会部门的性质,5.社会部门的性质,1.2.1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1.2.2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 1.2.3 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1.2 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1.2.1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社会消费 资源状况 科技水平 基础与传统 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1.2.2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充分利用区域资源 技术先进适用 内部协调 应变能力强 经济效益高,1.2.3 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配第克拉克定理1)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的收入(附加值)高;2)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劳动力的变化为:第一产业:稳步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中国一、二、三产业劳动力和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1.2.3 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库茨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霍利斯.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 罗斯托主导产业演替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1.2.4 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1.3.1 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作用:揭示产业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产业方向。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1.3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1.3.1 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区域产业增加量(Gij为产业部门增长量)在某一时刻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Gijbij,t bij,0 GijNij+Pij+Dij 全国增长份额分量Nij 结构效应分量Pij 竞争力份额分量Dij,rij(bij,t bij,0)/bij,0 Rj(Bj,t Bj,0)/Bj,0 bij=(bi,0 Bj,0)/B0 Nij bij Rj 全国增长份额Pij(bij,0-bij)Rj 产业结构效应Dij bij,0(rij-Rj)区域竞争力份额以上值均可算出结果,结果分析(一)总体分析G i 愈大,且L大于1,则区域增长快于全国增长;Pi 愈大,且W大于1,则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经济结构好,效益高的部门比重大,不必大规模调整;反之,区域衰退,夕阳部门比重过大,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D i 较大,且u大于1,则区域各产业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反之竞争力弱,地位下降。L(bt/b0)/(Bt/B0),结果分析(二)部门分析 bij 0,Rj0,则Nij0,j部门为全国性增长部门;bij 0,Rj 0,Rj0,则Pij0,j部门为全国性增长部门,且区域该部门在全国同部门中占较大比重;(bij,0-bij)0,Rj 0,j部门为全国性衰退部门,且区域内该部门在全国有少量盈余;(bij,0-bij)0,则Pij 0,j部门为全国性衰退部门,且区域内该部门在全国有亏空。,结果分析(二)部门分析3)bij,0 0,rij-Rj 0,则j部门在全国为相对增长部门;反之为相对下降部门。4)Pij 趋于无穷大,W 1,说明区域内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增长性部门在区域全部产业中占较大比重,进行结构调整的迫切性不高;Di 趋于无穷大,u 1,说明区域内有较多部门发展迅速,部门竞争力强,在全国的地位上升,反之则相反。,结果分析(三)分析图a.部门优势分析图。b.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Nij,部门增长优势图,PDij,1.3.2 结构效益分析法,计算一些反映经济效果的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对经济效益好坏的比较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劣。产业结构效益 结构影响指数 效益超越系数 弹性系数,2.1 主导产业的含义,2.2 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2.3 主导产业的选择,2.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2.1.1 主导产业的含义,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高于区域整体的增长速度,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2.1 主导产业的含义,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在当前经济总量中其产出占有一定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业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支柱产业严格来说仍属于优势产业的范畴,但优势产业不一定都能成长为支柱产业,因为它更强调某一产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指的是净产出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的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都能体现区域的经济特色,都要求有较高的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有较强的外部联系效果。,主导产业强调技术创新和扩散效应支柱产业强调特色资源和区域产值比重优势产业强调资源禀赋与现实经济的较好结合,(1)含义侧重不同,主导产业在全国地域分工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可能全国)优势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可能区域),(2)经济地位不同,主导产业幼稚期到发展期之间。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期的中后期或成熟期,甚至衰退期。处于或将处于鼎盛时期,已经或将要走下坡路。,(3)产业寿命周期不同,主导产业立足未来的发展优势和带动效应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立足于现实经济的效率和规模,(4)利益目标不同,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 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区域就业的作用 增加价值 出口潜力 环境影响,竞争能力,技术先进程度 产品质量水平 市场占有率 劳动生产率 利税效果,2.2 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2.3.1 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 2.3.2 主导产业选择的其他定量方法,2.3 主导产业的选择,2.3.1 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 区域比较优势基准 产业关联基准 筱原两基准,产业关联基准应该选择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或说选择具有扩散效应的部门作为主导产业。,筱原两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选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的产业为主导产业。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选择生产效率上升快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带动影响分析乘数分析,2.3.2 主导产业选择的其他定量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将待选择的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若干层(如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为确定下层元素对上层元素的贡献程度,由专家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的方法,对各层子元素对上层因素的重要性一一给予评分,构成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假定评价目标为A,评价因素集Ff1,f2,fn判断矩阵P(A-F),fij 为fi对fj的重要性数值 f11,f12,f1n P=f21,f22,f2n fn1,fn2,fnn,fij 的取值,根据判断矩阵,利用和积法或幂积法求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相量,对向量做归一化处理后,作为各因素的权重。权重与各因子分别相乘求和,再比较数值大小,大者可选为主导产业。,实例:判断矩阵及排序,设:f1,f2,f3分别代表石家庄的批发业、药业和旅游业,和积法:1.列归一化2.行求和3.和归一化(权重w,特征向量)4.判断矩阵乘权重5.排序,幂积法:1.行求积2.开n次方3.归一化(权重w,特征向量)4.判断矩阵乘权重5.排序,一致性检验特征向量即权重,最大特征根用max表示。1.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2.层次总排序,判断矩阵CI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R为矩阵平均的随机一致性比例。CI=(max-1)/(n-1)RI=CR=CI/RI0.10认为CR 0.10时结果令人满意(CR=0为完全一致性),否则需要对判断矩阵调整,直到一致性检验达到要求。,RI=,注:n为阶数,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乘数: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大于这笔投资数倍的国民收入,这个倍数即乘数。,回顾影响:对那些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前瞻影响: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和发现旁侧影响: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带动影响分析乘数分析,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1.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 3.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3.1 产业结构优化目标,3.2 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3.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1)充分发挥区域优势;(2)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3)产业结构的先进性。,3.1 产业结构优化目标,3.2.1 因子筛选,运用数量方法进行建模分析。,3.2.2 优化模型的建立,产出最大化目标 消耗最小化目标,3.2.3 计算结果及分析,选择既符合实际情况,又能使区域快速增长、社会协调发展的方案为最优方案。,3.1 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名词: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概念及区别。掌握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主导辅助基础产业;密集产业)掌握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影响因素、合理化条件和演化趋势;偏离-份额分析法)了解主导产业判定标准和选择基准及产业结构优化方法。,本章重点:,总结一、区域分析的内容包括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资源环境分析、社会经济分析和技术支持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与发展方向:区域整体水平、区域优势与区域投资环境、区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的评价分析方法有:1.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2.技术进步的测算(索洛余值法、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和肯德里克法)3.区域发展水平评价(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GDP、霍夫曼、恩格尔、基尼系数,人类发展指数),4.区域竞争力评价(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5.区域优势的确定方法(布局要求条件与区域条件对比法)6.投资环境评价(冷热国评价法、等级尺度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7.产业结构分析(偏离-份额法)8.主导产业的选择(层次分析法)9.主导产业的优化模型(投入产出-线性规划法),主要的理论有:1.区域发展阶段理论(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库兹涅茨理论、灰色关联分析法、霍夫曼、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等)2.区域分工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约翰-穆勒相互需求论、波特的竞争优势论等)3.区域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佩第-克拉克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