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护理文件解读ppt课件.ppt
吉林大学医务处 宋丽华,卫生部加强基础护理相关文件 解 析,一、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文件 解读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解读三、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解读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文件解读,主要内容,学习-指导原则(试行),着眼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要求 着眼于患者对护理需求的增长 着眼于我国临床护理实践现状 着眼于我国与国际护理的差异,分级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根据病人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概 念,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对临床护理和管理起到规范、指导作用分级护理制度明确各级护理级别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它能够反映护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护理要求对临床护理以及管理工作起着规范性与指导性的作用依据护理工作量,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意 义,我国分级护理制度的沿革,创立于解放初期解放初期,除一些设备优良、人才集中、水平较高的医院外,大部分医院护理落后,护理程序相对混乱,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无从谈起 张开秀、黎秀芳于1954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根据病人病情分轻、重、危“三级护理”的分级护理制度,1956年分级护理制度在全国得到推广 1957年引起国外护理界学者的重视分级护理制度的贡献差错事故明显减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人力利用趋向合理工作秩序有条不紊,分级护理制度受到重视,1982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将分级护理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医院管理制度,并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分级护理制度,按照病人病情轻重缓急,护理级别分为特级和一、二、三级,特级护理要求最高,三级护理要求最低不同护理等级对应护士应当执行的护理措施,以明确工作重点,分清主次缓急,2009年5月卫生部印发了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文件,自2009年7月1日施行。各综合医院已经逐步开始执行。,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文件,卫医政发200949号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九年五月二十二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第二条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第三条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第四条 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第五条 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第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第七条 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第二章 分级护理原则,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患者;重症监护患者;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第九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第十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第十一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第三章分级护理要点,第十二条 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二)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三)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第十三条 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五)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六)实施床旁交接班。,第十四条 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第十五条 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第十六条 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一)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第十七条 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第四章 质量管理,第十八条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士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第十九条 医院应当及时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处理,不断改进护理工作。,第四章 质量管理,第二十条 医院应当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及时调查分析,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第二十一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医院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第五章 附 则,第二十二条 本指导原则自2009年7月1日施行。,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的产生,新颁布的指导原则(试行)与1982版的分级护理制度相比较延续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四个级别在护理级别确定的原则、依据、护理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动和突破,确定护理级别原则,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新颁布的 指导原则(试行)明确规定:“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即确定病人的护理级别,不仅要依据病人的病情,而且要依据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的变化对护理级别进行调整。,分级护理工作要点,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中,明确规定: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针对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护理的患者,规定了护士巡视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的频次,以及协助治疗、照顾患者和健康指导的基本要点。,世界卫生组织对护士要求,照顾患者方面:护士应当为患者提供帮助 护理具有照顾的本质,在照顾患者时,护士应当协助患者执行他无法自己完成的活动许多照顾患者的护理活动是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护士还应当协助患者和家属克服压力和焦虑 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2000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对护士要求,协助治疗方面:护士应当根据医嘱并协助医师执行患者的诊疗计划,并对患者病情和治疗后的反应进行观察,及时与医师沟通 健康指导方面:护士应给予患者健康指导 包括教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疾病和并发症,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等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2000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对护士要求,在协调方面:护士应当与医师、技师等专业人员联络沟通有关患者的情况,对于患者,护理是24小时持续性的服务,护士是联络与患者有关医疗活动的协调者 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2000世界卫生组织,病人分类有几种方法,一种是原型分类方法,另一种是因素分类方法。原型分类方法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病人的护理依赖程度等特征,将病人分为若干类别。护理人员在评估病人的基础上,确定病人的护理类别因素分类方法是利用客观的测量工具,将病人需要的所有护理项目按照其占用护理时间的多少、技术难度等要素进行量化,评估并计算出病人的护理点数,护理点数越高者需要的直接护理越多。因素分类方法比原型分类方法更客观、精细,但对护理人员掌握并熟练应用的技术要求较高,新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采用了原型分类方法。,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情的稳定性、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日常活动自理能力,将病人的护理级别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护理指导原则(试行)指导思想,新颁布的护理指导原则(试行)规定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细化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落实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明确了分级护理制定标准 规范了各级护理工作内涵 强调了落实患者安全措施 提出了患者健康教育要求,2009年11月11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讨论会 会上医政司护理管理处郭燕红处长强调当前抓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并下发文件: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2010年1月2728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2010年3月4-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工作会议,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为全面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现就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二一年一月十九日,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我部组织制定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1.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2.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 3.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经研究,我部决定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现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有关情况及时报我部医政司。联 系 人:卫生部医政司 王曼莉、孟莉联系电话:、68792208传 真:电子邮箱: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要求 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几项主要措施:对患者公开分级护理的服务项目 倡导住院患者“无陪护”管理 改变临床现行的护理分工方式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垂直管理体系 简化护理文件书写,促进护士贴近患者,对患者公开分级护理的服务项目,“要让患者知道护士该为他做什么”保护了患者的知情权引入患者参与评价和监督的机制以促进护理工作。,倡导住院患者“无陪护”管理,扭转由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住院患者的“无陪护”不是绝对不允许家属或护工陪护,而是家属或护工在与不在时,患者都能得到护士的照顾要求护士先把自己应做的基础护理工作做好,改变临床现行的护理分工方式,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现在部分医院按任务分工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护理管理者应将全院的护理岗位清晰地列出按照岗位的工作内容、强度、技术含量以及护士的能力、工作质量来定薪酬,取 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垂直管理体系,护理部的责、权、利和对护理部主任的能力要求护理管理部门要与临床科室建立落实基础护理的责任制护理管理人员要直接负责临床护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考核要求医院要建立扁平化的护理管理体制,精简护理行政层级,提高管理效率,简化护理文件书写,促进护士贴近患者,要保证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病人提供直接护理服务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促进医患和谐简化护理病历书写格式,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解读,定义:基础护理是研究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专科护理的基础。,基础护理内容包括:观察病情,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和生理信息,满足病人身心需要,危重病人抢救,基本诊疗技术,消毒隔离,病区护理管理。基础护理又称为床边护理,台湾学者赵可式博士将护士在病人床边的护理定义为“临在”,即始终守护在病人床边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及专科护理。,实施基础护理的意义: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基础护理是护士的职责基础护理是护患沟通的平台基础护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包括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状:患者的生活护理靠家属或护工 全面履行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职责,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问题,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加强基础护理是护士的职责,根据护士条例和护士守则的规定,实施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需求是护士的基本职责 生活护理是医疗安全的一部分,直接涉及到患者的安全和转归 实施护士的分层级管理,所有的护士都要做基础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是护患沟通的平台,护士不做基础护理,就不能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密切的护患关系。护士给患者做了一分,患者就会感受到一分,就会感激护士,与护士建立和谐的关系。在这种和谐关系的基础上,患者才会跟护士说心理话,才谈得上心理护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患者是否满意。患者满意与否,技术是一个要素,另一个要素是患者对服务的感受。患者对护理质量的理解不仅包括技术,还有服务态度、人性化等。,基础护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基础护理涉及到患者安全和并发症的及时发现,是观察病情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是帮助患者解决生活护理的问题基础护理是本源,专科护理是内涵只有提高基础护理,才能提高专业护理。,文件规定了1 7项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如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和梳头、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的项目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同都是为患者解决最基本的需要:如:清洁的需要、舒适的需要不同的是护士为患者做基础护理,蕴含了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等,在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中,每个项目具体要求都有规定。文件中不仅规定了操作技术要领,还规定了应该给予患者的指导、帮助。如口服给药不只是护士简单地完成给药动作,还要告诉患者吃的是什么药,吃这些药要注意什么,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输完液后,护士给患者拔针时,应嘱咐患者按压5分钟以防出血;帮患者翻身时要考虑到患者的安全、病情变化等。所以基础护理不是简简单单的服务项目,整体护理要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以及知识的需要。,一、活动实施的背景,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解读,(一)护理服务很重要“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三分治,七分养”1980 年,美国护理协会:“护理是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诊断和处理”。临床护理:观察病情、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和生理信息、采集临床检查标本、辅助进行各种诊疗处置、进行消毒隔离、照料病人的饮食和排泄、保持病人清洁、舒适和安全,保持病室环境、病床设施和医疗设备的整洁齐备,卫生保健和住院指导等。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是患者最可依托和信赖的人。护理服务:协助诊疗、救治生命、促进康复、减轻痛苦、增进医患和谐。,(一)护理服务很重要 护理服务的地位与作用:完成医疗任务的保障。医院良好管理的保障。确保医疗安全的保障。教学科研防保的保障。护理服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护理服务与诊治的结合;科学性与服务性的结合;技术性与人性化的结合;连续性与项目性的结合;临床性与社会性的结合。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护理事业是医疗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二)护理事业发展快 护理队伍不断壮大。护理服务不断改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士待遇不断改善。护理管理不断强化。护理技术不断提升。,(三)护理服务待改善 护士配备很不到位;基础护理很不到位;护患沟通很不到位;护理管理很不到位;护理模式很不到位。,(四)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 需求所迫医改所需事业所要,态度改善了,看病方便了,质量保证了,费用控制了。,人民群众,二、活动主题与目标,(一)活动主题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主要内容关键措施,主要目标核心要求,(二)活动目标,自2010年起利用2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30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60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1 3 6示范工程),(二)活动目标 患者满意:群众性要求社会满意:社会性要求政府满意:政治性要求,三、活动范围与原则,(一)活动范围 各级各类医院:所有设病房的医疗机构都可以开展,重点是二、三级医院。要理解,这项工作不是试点性质的。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全面推开。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全面推开。重点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和主体地位。-公立医院护理服务亟待改善。,(二)活动原则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相结合:-是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自查、行政督导和社会评价相结合:-自查:知晓不足,明确重点,提高针对性。-行政督导:加强指导,推进工作。-社会评价:患者和社会评价是活动成效的晴雨表。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短期内要见到成效。-在制度建设上做文章,重视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四、活动的主要内容,(一)配足人力,满足临床所需重要性: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基本要求: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临床岗位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基本做法:分层级管理;弹性护士人力调配。,(二)落实责任,实行护士责任制重要性:最重要的原则,最核心的制度。基本内涵:每一个患者都有自己的责任护士,每一个护士都有自己负责到底的患者。即患者“包干”,责任到人。基本要求:责任护士为“自己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密切护患关系。不要护工、不要家属提供应当由护士提供的服务。基本做法:配齐护理人力;建立责任制;规范服务内容、标准;加强考核、评价。基本评价:-患者:知道(护士、服务)、满意;-护士:知道(患者、服务)、规范;-护工:使用情况的变化;-家属:陪护的变化。,(三)规范服务,落实基础护理重要性:最重要的服务规范要求。基本内涵: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分级护理原则。基本要求:-明确基础护理服务内容和规范、标准要求;-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提供与分级护理原则相适应规范的基础护理服务;-实行院务分开,患者知晓;-规范护理服务行为。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基本评价:-患者:知道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服务。-医院:护士提供的基础护理服务规范与否(内容、方式等)。-社会:服务态度、护患关系、家庭负担等。,(四)改革模式,提供人性化服务重要性:患者最重要的心灵体验,护理服务最需改进的方面,是改善护理服务的至高境界。基本内涵: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病人的身心健康。基本要求:人文关怀,护患沟通(多沟通、善沟通,与患者交朋友),全程化、无缝隙,达到“三贴近”。基本评价:-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影响疾病的社会、家庭及心理因素);与患者交上朋友,得到患者信任程度。-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熟悉和信任程度。-社会:护士是技术服务人员,也是社会问题的关注者。,(五)节约劳动,把时间还给护士重要性:是落实基础护理,减轻护士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最现实的措施。基本内涵:简化书写,减少输液,减少护士送标本等与护理服务无关的不必要劳动时间。基本要求: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鼓励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临床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书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小时;住院病人能不输液的,不应输液,能少输液的就少输液;不属于护士的工作任务不应安排给护士。基本评价:-护士:用于护理文书书写的日平均时间;用于执行治疗措施、特别是用于病人输液的时间;每日与患者沟通的次数;根据分级护理原则,落实护理服务项目的情况等。-患者:护士床边巡视、沟通交流的日均次数;与护士沟通的情况;对护士提供生活护理等基础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六)健全制度,促进长效机制建设 重要性:规范服务,护理服务是提供健康重要保障。基本内涵: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护理规范,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和责任制等。基本要求:每项工作都有规章制度可循,每项服务都有相对应内容、规范、标准要求,每个护理岗位职责明确。基本评价:每一位临床一线护士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护理服务项目、内容、规范、标准要明确,(七)保障到位,为活动创造条件重要性:活动实施基础条件,基本保障要到位。基本要求:加强领导,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大投入,提高待遇,倾斜一线,同工同酬,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护理管理体制扁平、顺畅,护理部有责有权;基本评价:-领导重视程度(活动的部署领导掌握情况);-部门配合程度(部门职责分工情况及其落实情况等);-医护协作程度(医护协作程度);-技护协作程度(技护协作程度);-护理服务设施改善情况;-护士,特别是临床一线护士工资、福利待遇;-护士同工同酬情况;-护士对工作条件、环境和自身待遇等方面的满意度;-护理管理体制情况;护理部要对护理人力资源、奖金分配有调配能力。,(八)检查考核,持续改进质量重要性:落实活动各项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基本要求:-突出效率、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内容,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细化考核指标,以此落实护理 服务,让患者得到实惠;-建立落实基础护理责任制,按层级建立质量考核制度;-开展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基本评价:-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完善:评价护士。-护理质量考核:护理服务;指标体系的完善性、导向性;考核方法 的科学性;考核落实情况。-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质量考核制度科学完善:管理人员和护士。完善性、导向性;结果 应用。,五、活动的实施步骤筹备启动阶段:2010 年 1 月。已经完成。组织实施阶段:2010 年 2 月11 月。重点。卫生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确定 40-45所重点联系医院,开展 改善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并进 行指导。总结交流阶段:2010 年 12月。,六、活动的工作要求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前提。认真贯彻落实,扎实稳步推进:关键。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保证。,护患之间心的距离有多远?护士真诚地付出是开启患者心门的密码!,护理工作是平凡的,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南丁格尔,谢 谢!,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