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会计环境(改).ppt
主讲:刘海生副教授江西财大会计学院,会计学原理,2,更不要睡觉!,不要走神!,知识就是财富!,基础影响大厦!,会计学原理,中财,高财,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3,会计学原理主要内容,会计学原理,会计及其产生发展,会计的性质,产生与发展,产生原因条件时间标志,发展阶段特征事件,主要影响因素,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概念、内容(分类)、意义,职能,目标,对象要素,前提,基础,质量要求,确认要求,程序,方法,等式,科目,账户,复式,凭证,账簿,清查,报表,循环,概念、内容(分类)、意义,4,讲授内容、课时安排(64课时),第一讲 12 课时 第二讲 8 课时第三讲 18 课时第四讲 2 课时第五讲 4 课时第六讲 4 课时第七讲 4 课时第八讲 6 课时第九讲 2 课时机 动 4 课时,总 论,账户与复式记账(方法),账户分类,账户与复式记账(方法)运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表,会计核算组织程序,5,会计学原理成绩构成,1、平时分占20%,以考勤、平时作业、课堂 讨论等为考察依据2、期末考试(闭卷)卷面分占80%。考试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计 算与编表、会计分录,主讲:刘海生副教授江西财大会计学院TEL:07912925168,第一章 总论,7,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学习本章,要求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目标,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基础、会计基本假设,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8,会计与会计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会计学及其分支,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9,一、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三、影响会计的主要环境因素,主要内容,第一节 会计与会计环境,10,会计的性质:会计是一种社会现象1、是社会活动一个门类/是社会一个系统,一.会计与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2、马克思:对经济活动的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基本含义:记账、算账、报账(核算),1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经 济获得 耗费资 源,经济活动,经济管理活动,政治活动,法律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科技活动,艺术活 动,宗教活动,政府财政活动,经营单位营利活动,信息(会计统计),决策指挥,8,2,2,9,2,6,7,3,3,1,8,18,5,9,6,5,1,7,1,8,3,6,7,5,6,15,4,3,8,7,20,4,4,9,22,10,3,5,5,22,5,3,6,6,(某一时点)有多少?,货币?,机器?,材料?,产品?,赚?(得-费),本?,欠?,13,经济主体,经济主体,各种资源,各种资源,(A)增 减 余(B)增 减 余 1月 10 9 1 8 4 4 2月 11 8 4 5 6 3,上月余+本月增-本月减=本月余(旧 管+新 收-开 除=实 在),(币)增 减 余(料)增 减 余(器)增 减 余,(本)增 减 余(债)增 减 余(利)增 减 余,股东投入2万机器,各种形态(有用),各种来源(权利),2,2,赊入材料6万,6,6,销售材料收款10万,销售发出材料4万,10,10,4,4,付还材料欠款3万,3,3,7,2,2,2,3,6,进(10)-缴(4)=存(7+2+2)-该(2+3),记录计算 报告-“会计”,审查记录、计算、报告-“审计”,会计,14,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1、会计环境:指影响并决定会计产生、发 展的社会客观条件。,2、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管理需要 环境影响:决定(促进、制约、引导)会 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法制;规定会计发展的规 模、速度、趋向和状态,15,(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产生 1、会计起源的标志(会计起源可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期)中国书契 古巴比伦粘土记录板 印度贝多罗树叶记录 埃及纸草文书,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6,2、會計命名的起源(“會計”命名起源于西周。,月计岁会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17,3、会计与数学、经济学、管理学 会计学是以数学,管理学,经济学为基础 的经济管理应用科学,是经济管理学的分支。会计学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18,(二)会计的发展: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单式簿记)(1)特点:官厅会计为主 实物计量 单式记账 综合性,19,(2)中国在会计领域的重要贡献:唐 宋:“四柱清册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明末清初:“龙门帐”。进(收入)缴(支出)存(全部资产)该(资本、负债)。通过“合龙门”从两方面验证盈亏。,20,2、近代会计(复式簿记20世纪50年代),特点:企业会计为主 货币计量为主 复式记账 会计循环方法和成本核算方法建立 对外报告 审计分立(民间审计产生),21,(2)近代会计实现的两个根本转变,单式簿记 复式簿记,簿记时代 会计时代,近代会计两大事件,1494年卢卡帕乔利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出版,复式记账法推广,1854年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成立,22,3、现代会计(会计20世纪50年代后),(1)特点:形成企业会计两大分支:,企 业会 计,财务会计(总结过去,对外),管理会计(策划未来,对内),23,审计体系建立理论体系、规范体系建立电算化、网络化,(2)面临新的挑战 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力资本在经营中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3)现代会计的社会体系,会计,财政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营利组织会计,审 计公共会计,财政总会计,单位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政府审计,民间审计,25,三、影响会计的主要环境因素,1、影响会计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1)社会经济水平(2)科学技术水平(3)文化与教育水平(4)政治与经济制度状况,26,2、影响会计发展的负面因素(1)经济危机(2)社会性危机(3)经济犯罪(4)通货膨胀,27,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基本假设与时间基础,主要内容,计与质会量确量计要认要信求及求息,28,一、会计职能,参与经济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监督),预测经济前景,评价经营业绩,反映经济活动(核算),基本职能,其他职能,1、概念: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2、内容:,29,(1)反映经济活动,主要是利用货币计价,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经济活动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的基础职能。其主要形式是记账算账报账,因此又称“核算”会计反映包括陈述过去和预测未来。会计反映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0,(2)控制(监督)经济活动,目的:保证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效 益性)、会计信息的质量性。形式: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核算程序与核算方法控制;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反映与控制的关系:反映是控制的基础,控 制是反映的保证和实现,31,二、会计目标,1、概念: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目的、标准。具体指为谁提供信息、提供作什么用的信息。2、内容(我国基本准则第11条):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32,3、会计目标、职能、环境的关系(1)目标受会计职能的制约,是会计职 能的具体化(2)会计职能相对稳定,目标会随环境 变化(3)目标的发展变化,会促进会计职能 的变化与发展4、当前目标下会计从信息的种类:(1)与决策有关的信息(2)说明受托责 任履行情况的信息(3)交税信息,33,三、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涵义 1.一般涵义:(1)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工作的客体。(2)即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价值或资金运动)2、资金运动 的内 容,需要报告的内容:,运动过程的内容:,资金运动的结果(静态),多环节运动循环(动态),8,2,2,9,2,6,7,3,3,1,8,18,5,9,6,5,1,7,1,8,3,6,7,5,6,15,4,3,8,7,20,4,4,9,22,10,3,5,5,22,5,3,6,6,(某一时点)有多少?,货币?,机器?,材料?,产品?,赚?(得-费),本?,欠?,静态(资金运动在某时点的结果):,35,资 金:以各种形态存在于本单位的资源(资产)来自不同渠道的本单位资源(来源或权益)资金运动:各种资金发生增加减少 静态表现:存在一定数量的各种资产、权益,100万,这些资金是不同形态的存在资金,这些资金是不同来源的权益资金,货币10,机器房屋车辆50,材料10,家具10,产品20,借或欠20,股东投入70,本期经营所赚10,债权人权 益,所有者权 益,负债,(各种)资产,利润,广义所有者权益,获得 30,耗费扣减20,收入,费用,36,供应过程,生产过程,生产 资金,货币 资金,储备资金,销售过程,产品 资金,固定资金,货币资 金,资金运用(周转),重新投入生产周转,资金退出,资金投入,动态(资金运动的环节、周转):,会计对象:各环节运动中各种资产和来源的变化,资金+存在-,货币资金,原材料,房、机、设,家具用器,在产品,产成品,资金+来源-,别人的(负债),企业主的(所有者权益),投.留.其他(所有者权益),企业本 年赚的,进,出,差,收入,费用,利润,股东A,股东B,银行,20万材料,100万货币,50万货币,80万货币,90万机器设备,在产品,10,10万,10万,产品,20万,10万,购买商,40万货币,资产变化,来源变化,货币,材料,设备,在产品,产品,负债(非企业主的部分),所有者权益(企业主的部分),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100,+50,+80,-10,+40,+20,-10,+90,-10,+10,+10,+10,-20,+20,-10,-90,+80,-20,+100,+50,费10,收40,40,38,收股东投入货 币10机器2,经济活动,资金各种存在形态+-,筹集资金,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 售,借入某银行3,用存款购料 2,赊入机器2,生产领料1,发工人工资1,机器折旧1 产品入库3,收销货款2,销出产品1,资产,资金各种来源(权益)+-,会计:记录+-计 报算 告结果,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分配,货币,原材料,固定资产,周转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所有者权益(狭义),利润,收入,费用,+10,+2,+12,+3,+3,-2,+2,+2,+2,-1,-1,-1,+3,-3,+3,+2,+2,-1,+1,+2,-2,-1,-1,-1,+1,39,(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报告项目),于 1、1.概括:两方面六项目 资产:总数、各类数(期末数)权益:负债:总数、各类数(期末数)所有者权益:总数、各类数(期末数)收入:总数、各类数(期间数)(成本)费用:总数、各类数(期间数)利润:利润及其构成数(期间数)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 会计还要提供进一步加工的比率性信息,40,广义成本:应从企业利润中扣减的资金耗费 偿债性、分配性耗费之外的资金耗费。包括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耗费、偶然损失。与本期收益有关的成本,从本期利润中扣减(记为“费用”);预期以后实现收益的成本,仍属资产,在实现收益期间确认费用。狭义成本:以后实现收益的成本,当前表现为某种资产的价值(对象化的资金耗费)为生产特定产品发生的耗费(产品成本)为获得特定材料、固定资产发生的耗费 费用:与本期收益有关、从本期利润中扣减的成本。,股东A,股东B,银行,20万材料,100万货币,50万货币,80万货币,90万机器设备,在产品,10,10万,10万,产品,20万,10万,购买商,40万货币,资产变化,来源变化,货币,材料,设备,在产品,产品,负债(非企业主的部分),所有者权益(企业主的部分),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100,+50,+80,-10,+40,+20,-10,+90,-10,+10,+10,+10,-20,+20,-10,-90,+80,-20,+100,+50,费10,收40,40,(广告、管理、税金.),1万,42,资产耗费,偿债性耗费,分配性耗费,成本性耗费,购入材料,购建设备,加工产品,广告推销,行政管理,贷款利息,交纳税费,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费用,收入,减除,减除,减除,资产,+,-,本期已销部分,损失性耗费,2、各要素的定义与内容再分类(1)资产:本企业当前实际存在的资金(以各种形态、形态寿命存在)概念: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 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特征:过去交易产生;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能带 回经济利益;能用货币计量。,内容构成 资 产,流动资 产,非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存货,结算资金,投资资产,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在途物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周转 材料,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45,资产分类,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预付账款,存货等,其他资产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46,资产的不同来源/权益构成: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狭义),利润,收入,费用,利润,47,负债:来自(归属)非投资者的资金 需要本企业在未来归还的资金 概念: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 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特征:过去交易形成;当前尚未偿还,必须 在未来某时偿还;偿还时一般需要付 出货币或劳务,48,内容构成 负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49,负债分类归纳,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应付账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应付债券,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利息等,应付利润,50,所有者权益:来自(归属)投资者的资金(广 概念:又称为净资产、股东权益。指企业总 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包括所 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特征:剩余权而非求偿权。正常经营时不需 归还,企业破产时最后偿还;拥有企 业决策权;享有企业经营成果,不含本年利润的投资者资金(狭,51,内容构成 所有者权益,资本及溢价增值、利得,留存收益,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52,所有者权益构成,投入资本,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指定用途),实收资本(或股本),未分配利润(未指定用途),资本公积,53,收入:企业经营过程所获得利润资金的增加。包括:日常交易所获价款、投资业务 所获利润、利息(收入);非日常交 易所获资金(利得)计入损益的部分。收入应按一定规则确认到具体某一 期间(年月),即计入某期间利润。,特征:一般与资产同时增加,也可能由负债 减少而增加,或兼有;是本期利润的 增加,最终会增加所有者权益,概念: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增加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狭义收入),54,收入,费用,(本年)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55,内容构成 收入(广义),收入(狭义),利得(营业外收入),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收入,56,收入分类,广义收入,狭义收入,营业外收入“利得”中计入利润部分,日常经营收入销售、劳务让渡资产,罚没收入捐赠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销售、劳务)其他业务收入(其他销售、其他 劳务;出租资产)投资收益 让渡资产,营业收入,57,费用:广义费用指经营性耗费应在本期利润中 扣除的部分。包括:日常生产经营中各环节各方面耗 费、投资损失的资金(费用);非日常 活动资金耗费(损失)应计入损益部分。,概念: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 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出(狭义费用)。特征:一般是资产减少,可能是负债增加,或 两者兼有;直接减少利润,最终导致所 有者权益减少;,58,收入,内容构成 费用(广义),费用(狭义),损失(营业外支出),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主营业务成本,59,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出产品所耗费的产品资金其他业务成本:本期销出材料所耗费的材料资金营业税金及附加:本期销售应交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所耗费资金。销售费用:本期广告推介、专门销售机构各种开支;由本公司承担的销售运杂费管理费用:管理部门本期各种开支;涉及全公司但 不分摊的开支(差旅、招待);公共开 支(科研、咨询、环保、财产税等)财务费用:本期应付借款利息等方面所耗费资金:资产减值损失:各种资产本年发生的贬值性耗费,60,费用分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厂部、行政,如办公费),销售费用(促销费用,如广告费),财务费用(筹资费用,如利息费),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狭义费用,营业外支出,广义费用,61,利润:企业在某一期间经营活动中赚取或亏损 的资金,即该期间收入费用的比较差额(收入-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概念: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 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特征:是广义所有者权益资金中的一个部分;是某期间收入费用在期末的比较总结;可能是利润也可能是负利润。,62,内容构成 利润,收入(广义),费用(广义),收入(狭义),利得(营业外收入),费用(狭义),损失(营业外支出),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净利润(税后利润),利润总额(税前利润),营业利润,63,按不同范围的收入与费用比较分类:收入-费用=利润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投资净收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 利 润,64,资 产,负债,利 润,费 用,收 入,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在途材料,其他货币资金,周转材料,原材料,预付账 款,短期投资,在产品,库存商品,工程物 资,在建工程,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固定资 产,无形资 产,短期借 款,所有 者权益,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利息,应交税 金,应付工 资,应付福利 费,其他应交 款,应付股利,长期借 款,长期应付款,实 收资 本,资 本公 积,盈 余公 积,未分配利润,主营业 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 入,投资收 益,货币资金,存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营业成本,期 间 费用,营业收入,所得税费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在途物资,应交税 费,应付职工薪酬,增-减(入-费),长期待摊费用,65,利 润,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余,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合计,资产合计,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利润,利润表,66,1、概念:是会计界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的设定。因此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特征:客观性(2)难以正面证明(3)独立性 3、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确认基础,(一)会计假设,67,(1)会计主体,概念:会计主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对会计主体业务范围作 出的设定,其意义在于明确会计人员立 场,界定会计对象空间范围,是首要的 会计前提条件。现行规定(基本准则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 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68,会计主体条件:有一定的资金;独立进行生产 经营活动;独立核算,编制自 已的会计报表,包括公司、分 公司或企业内部独立部门、独 资企业、合伙企业、集团企业(区分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纳税主体).要求:严格区分本主体与非本主体经济活动,69,(2)持续经营,概念:持续经营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 动能以当前规模和状态持续不断地进行。持续经营假设:以企业能持续经营 为条件选择会计方法程序(如果没有可 靠证据证明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 破产,就应以其能持续经营为条件选择 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企业破产时则应 采用清算前提下的原则)。,70,当前规定(基本准则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 营为前提。意义:设定会计主体资金运动时间长度,是资产和权 益计价的基础;引出了会计分期。从而为提 出了流动性分类,两种记账基础选择及一系列 会计原则和方法,71,(3)会计分期,概念:会计分期假设:(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 是分期的)将会计主体持续的经营过 程,人为划分为若干首尾相接间隔相 等的期间,以便分期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72,当前规定(基本准则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 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半年度、季度、月度;我国按公历日期算 意义:设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段落,是一系列原则、方法的基础。期间划分越长信息越真实,但 及时性越差。,73,(4)货币计量,概念:货币计量假设即规定会计对资金运动核 算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并假设币值 不变(一般不考虑币值变动,币值变动 明显时采用通货膨胀会计调整)。,74,当前规定(基本准则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本位币(收支以外币结算的企业可选定一种货币,境 外企业用所在国货币,但向国内有关部门的 报表折换为人民币)意义:规定计量手段和方法,币值不变假设为 历史成本计价提供了依据。,75,(二)会计确认(时间)基础,1、概念:确定一项收入、一项费用应归属哪个 期间所依据的标准。,会计要素,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投,借,营,+,+,-,-,+,+,-,-,+,+,-,+,会计分期,1月,2月,3月,应 实 收 收,应 实付 付,例:1月销货,价款1万。2月收上述款1 万。,以“应当”为依据:1月记资产+收入+,以“实际”为依据:2月记资产+收入+,1 1,1 2,2 1,+1,+1,+1,+1,例:1月预收货款2万。3月销给商品2万。,1月记资产+负债+3月记负债-收入+,1月记资产+收入+,+2,+2,-2,+2,+2,+2,例:1月应付利息1万。3月实付1月利息。,1月记费用+负债+3月记资产-负债-,+1,+1,-1,-1,3月记资产-费用+,-1,+1,2、两种不同的记账基础及现行规定,两种记账基础:A.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记制):一项收入的归属期按获得收款权时间确认。凡当期实现的,不管款项是否收到,都记为本期收入;不属于当期实现的,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记本期收入。一项费用的归属期按发生支付责任时间确认。凡当期发生(应由当期负担)的,不管款项是否支付,都记为本期费用;凡不属当期发生的,即使款项在当期支付,也不记为当期费用。,77,B.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一项收入的归属期按收到款项时间确认。凡本期已收款的,不管是否本期获得收款权,都记为本期收入。一项费用的归属期按支付款项时间确认。凡本期已支付的,不管是否本期发生支付责任,都记为本期费用。,78,规定(基本准则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政府会计目前采用收付实现制 遵循重要性要求,79,3、权责发生制下的特殊资产、负债项目资产项目:收款权资产-应收账款、应收 票据等 负债项目:欠费类负债-应付账款、应付 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预收性负债-预收账款,股东,银行存款,银行,原材料,固定资产,库存商品,在途物资,在建工程,在产品,息,管理,税,广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银行存款,短期借款,实收资本,1月,2月,3月,1月销货,价款2万,未收.,2月,收1月货款2万存银行.,+2,+2,应收账款,+2,-2,1月,预收A公司购货款5万元,已存银行。,2月,向A公司销售产品5万元。,+5,+5,-5,+5,预收账款,1月水电费1万元,未付。,2月,从银行支付1月水电款,+1,+1,-1,-1,应付账款,1月税金2万元,未付。,2月,从银行支付1月税款2万。,+2,+2,-2,-2,应交税费,1、2月借款利息各1万,未付。,3月,从银行付1、2月利息款共2万。,+1,+1,+1,+1,应付利息,-2,-2,1月,管理人员工资6万,未发。,2月,从银行发放1月工资款6万。,+6,+6,应付薪酬,-6,-6,81,五、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确认、计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客观性,可比性,确认要求,明晰性,及时性,相关性,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计量要求,确认、计量要求,82,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客观性 内容(基本准则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具体标准:真实、可靠(中立)、可验证。意义:最重要的质量要求,83,(2)相关性 内容(基本准则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他们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意义:客观性的约束条件。但不受“真实”性约束(如预计损失)。,84,内容(基本准则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意义:使会计信息可以横向、纵向比较,是有用性的重要补充;可防止人为信息操控。,(3)可比性,85,(4)及时性 内容(基本准则率十九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 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意义:(5)明晰性、内容(基本准则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清晰明了,便于财务 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86,(6)谨慎性(稳健性)内容(基本准则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 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 益、低估负债或费用。当收入、费用的发生存在两种情况时应按不高 估收入、算足费用的一种核算。折旧、贬值等 意义:控制风险,减轻企业资金压力。(7)重要性(全面性)内容(基本准则第十七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区别重要与非重要信息重要交易不遗漏,重要信息单独反映详细说明,非重要的一般反映。意义:会计自身成本效益的要求,87,(8)实质重于形式 内容(基本准则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 形式为依据。意义:区别会计要求与法律要求,2、会计确认与计量条件、要求 资产的确认条件:符合要素定义(特征),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成本(价值)能可靠计量。资产计量属性: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88,负债的确认条件:符合要素定义,经济利益很可能在未来流出企业,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可靠计量。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股东权益等于总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收入确认条件:符合要素定义(代收款不能确认为收入),权责发生制(已经实现),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89,费用确认:A.确认条件:符合定义(偿债性、分配性支出不能确认为费用),权责发生制(已经发生),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B.确认要求:与收入配比。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时,将已销售产品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非产品成本费用(不产生经济利益或不再符合资产条件的支出、交易或事项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利润确认:利润等于收入减费用,90,六.“会计”的定义和特点,(一)原始会计的含义:记账、算账、报账(核算)(二)现代会计的定义:1、管理工具论;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 2、艺 术 论:是一种文字与数字结合的应用艺术 3、管理活动论: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运用货币形式 并采用专门方法进行核算和监督的 一种经营管理活动。4、信息系统论: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 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 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91,(三)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3、提供连续、系统、完整的财务信息,92,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会计核算的方基本法,主要内容,2.程序: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确认:按标准确定一项经济业务数据是否接 收(依据法规制度计划)、应记为哪 些要素项目的增减(依据要素定义、项目划分和权责发生制),一、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1.概念:会计核算的一个循环过程(从接收原始 信息到输出信息)中会计人员的行为环 节及其次序,94,计量:对已确认项目确定金额的过程。主要是选择计量尺度(货币)、计量单位(名义货币/不变购买 力)、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 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 流量现值、公允价值),95,记录:将确认计量结果用特定工具(记账凭 证、账簿、会计报表)正式加予记录。报告:按规定报告项目整理输出数据填入报 表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再确认)。,96,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1、概念: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计算、报告(会计核算)所使用的工具或手段。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体系(会计核算、分析、检查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2、主要方法:,97,设置账户:在对要素内容设置分类记录项目基 础上,对每一项目设置记录增减并 计算结果的格式。复式记账:一笔业务引起的资金增减同时作两 方面记录(资产与来源)填制与审核凭证:一笔业务的原始信息、会计 确认计量的该业务的会计信息均采 用填制正式书面文件(会计凭证)方式记录。并经过审核程序。登记账簿:将凭证数据(单项信息)转换为账簿(账户体系的书面载体)记录的系统信息,98,成本计算:某(类、件)材料、设备、产品的成本 由多方面构成。采用成本计量时,为正确 确定其价值量,要分别各对象记录计算(归集、分配)成本。财产清查:账面记录的资产定期查验,对发生变动 的据实调整账面记录。编制报表:根据账簿数据按特定要求转换为报表数 据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99,3、会计核算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各种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方法体系:日常发生的业务要逐笔填制并审核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应根据规定的要素分类和复式记账方法;会计凭证应记入账薄;材料设备产品的增加应计算成本;对账簿记录应进行财产清查;应根据正确的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100,筹集资金,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计算分配,A股东投10,B股东投5,借银行5,购甲材料2,材料运费1,甲材料入库,购机器3,A产品用料1,A产品工资1,A产品耗机器0.1,A产品入库1.5,销A产品1,收存款2,收入转利润,费用转利润,利润转资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投入资产权益,利润,收入,费用,银行存款,在途材料,原材料,固定资产,在产品,库存商品,短期借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实收资本,盈余公积,主营收入,主营成本,银行存款增方10实收资本增方10,支票为证,发票,10,10,银行存款增方5短期借款增方5,5,5,会计报表,2,2,1,1,3,3,1,1,1,1,1,0.1,0.1,1.5,1.5,101,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设置分类记录项目和记录格式,使用复式记账方法,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业务活动,输出,图例,102,第四节 会计学及其分支,主要内容,会计学,会计学分支,103,一、会计学 1、定义是一门研究和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 科学,以及关于人们从事会计实践 活动的知识体系;也是一门同经济 管理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应用科学。2、研究内容:涉及会计的一切方面,如:会计的历史、本质属性、目标、对象、职能、程序、方法、组织、制度和原则等 重点会计信息系统的程序方 法、技术及由此生成的会计信息。,104,二、会计学的分支,按研究内容分,按会计主体分,按活动目的分,会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微观会计,宏观会计,社会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营利组织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105,三、会计理论、规范、实务的关系 1、概念:理论:对会计活动认识的理性总结,规范:社会以法律法规制度确定的规则 法律: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 法规:财务报告条例、现金管理条例 规章: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具体准则、实务:会计人员的会计实践活动 2、关系:理论指导规范约束实务产生理论 评价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