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形式发展和货币产生.ppt
第三章 货币,主讲教师:罗艳芬,“不与富为邻”与“攀高枝”,英国广播公司有一个系列剧,叫做保住面子这部剧描述了一种人人皆知的现象,叫巴凯特现象。说的是,有个中产家庭的主妇叫做巴凯特,她老观察邻居有什么收获。每当发现邻居的财富或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她就会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而一到穷邻居面前,她又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感到自己非常幸福。在西方这种现象很普遍。这叫“不与富为邻”现象。结果富人就不张扬自己的富,挣多少钱都是隐私。,与富为邻,中国有句俗语:“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般来讲,富人是门庭若市,穷人门庭冷落。那么追求攀高枝的人也会认为,这样做是幸福的。结果呢,不富也要张扬自己富有。问题:你认为“不与富为邻”与“与富为邻”哪个人群更幸福?为什么?,传说清代的画家郑板桥一天到街市的茶馆饮茶,老板见来客是个小老头,就随便说了声“坐”,接着,又对伙计叫了声“茶”。郑板桥只管独自欣赏店里的字画,老板看到此景,估计这小老头准是个读书人,于是改口对郑说:“请坐”,对伙计说:“泡茶”。不久,店里来了个认识郑的人高声喊:“板桥先生”!店老板这才知道郑的身份,于是打躬作揖不停嘴地对郑说:“请上座”,又对伙计说:“泡好茶”。郑领了老板的情。临走时,郑板桥为店老板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茶 泡茶 泡好茶,坐 请坐 请上坐,思考: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对联,本章内容,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第四节 信用,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什么是价值形式,商品两个因素相应的具有使用价值表现形式和价值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即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价值形式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四个发展阶段。,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出现的。这是它们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们所以是商品又是价值承担者。因此,它们表现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每一个商品不管你怎样颠来倒去,它作为价值物总是不可捉摸的。,商品只有作为同一的社会单位即人类劳动的表现才具有价值对象性,因而它们的价值对象性纯粹是社会的,那末不用说,价值对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现在我们必须回到价值的这种表现形式。,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谜就会随之消失。,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 值,使用价值,自然形式,价值形式,通过商品交换体现,动画解说:价值形式的演变,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起源),简单的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与简单的、偶然的物物交换相适应的价值形式。,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 值,价值镜,等价形式,一个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往往不能明确地、完全地在相对价值量上如实反映出来。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与这个商品的相对价值的变化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在价值关系中起着主动的作用,是主动地在表现自己价值的商品。处于等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在价值关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以其自己的商品体反映另一商品的价值,起着价值镜的作用。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商品内部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间的外部对立,W,使用价值,价值,W,W,商品价值表现是不充分的,偶然交换,补充资料: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商品交换萌芽时期的价值表现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表现形式及其历史背景,简单的价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来表示:x量商品A=y量商品B,或1只羊=2把斧子。这是一种直接的物物交换。由于交换还只是偶然的行为,所以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也带有偶然性。这种偶然的直接物物交换,是最初的商品交换,是在原始公社之间进行的。在商品交换的这一阶段,被交换的劳动产品,并不是为交换的目的而生产的。当时,原始部落之间还没有社会分工,每一个部落都适应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从事自给自足的生产。随着劳动生产率的缓慢增长,一些原始部落开始在自给自足之余,偶或有一些多余的产品,就被拿去同邻近的部落交换。交换的对象也带有偶然性。只要是本部落所需要的东西,能换到什么就换什么。,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虽然是商品交换萌芽时期的价值表现形式,但是,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已隐藏在1只羊=2把斧子这一简单的价值关系中。因此,考察价值形式必须首先分析简单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1只羊2把斧子 这一简单的价值形式,反映了羊和斧子这两种商品的价值关系。羊和斧子分别处在等式的两极,在价值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这一等式中,羊起着主动的作用,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斧子只是作为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起着被动的作用。,羊作为商品,由于在它的生产过程中耗费了人类劳动,是有价值的。但是羊的价值在同其他商品交换之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旦它同斧子交换,它的价值就得到了证实,就从斧子身上表现了出来。所以,处于主动地位的羊,在这一价值关系中,是作为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出现的。但是,这一价值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只是羊的相对价值,即羊的价值同斧子的价值的相对量。所以羊是相对价值形式,或者说,是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上。在这一价值关系中,斧子这一商品是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是作为羊的等价物而存在的,所以它是等价形式,或者说,是处在等价形式的位置上。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关系中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不可分离的两个要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离开了它的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对立面,就只是孤立的商品,无法表现它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离开了它的处于相对形式上的对立面,也就丧失了作为等价物的作用。,或许有人认为,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区分纯粹是人为的,因为2只羊=1把斧子同1把斧子=2只羊,是同一的价值关系。就羊的持有人来说,他把羊换成斧子,是2只羊=1把斧子。而就斧子的持有人来说,他把斧子换成了羊,是1把斧子=2只羊。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当然,从价值表现的等式来看,2只羊=1把斧子必然包含着1把斧子=2只羊的相反关系。但是,在2只羊=1把斧子的等式中,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而斧子则是表现羊的价值的商品。而在1把斧子=2只羊的等式中,斧子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羊则成为表现斧子价值的商品。一个商品究竟是处在相对价值形式还是等价形式,完全取决于它在价值表现中的地位。一个商品在同一的价值表现中,不能同时具有两种形式,不能同时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所以,价值形式的两极,不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而且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不仅是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而且在一切价值形式中都存在着。简单价值形式所反映的,虽然仅仅是两种商品在偶然的交换中所发生的价值关系,但是商品价值的质和量,都通过它的交换价值而有所反映。同时,在羊和斧子这两种商品的交换关系中,羊的自然形态只体现使用价值,而斧子的自然形态却成为羊的价值的表现形式。这就是说,隐藏在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已通过两个商品的关系表现为外部的对立。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隐藏着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简单价值形式的特点,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不成熟的价值形式,只是价值形式的一种胚胎形式。在这里,交换只是偶然的行为。羊的价值只是通过偶然的交换在斧子上得到简单的表现。它还没有通过更广泛的交换而获得更复杂的表现。同样地,斧子也只在同羊的个别交换行为中取得了等价形式的地位,还没有在广泛的交换中成为许多商品的共同的等价物。所以,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相对价值形式只是简单的相对价值形式,而作为它的对立面的等价形式,也还只是个别的等价形式。当然,商品的价值形式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长期不变。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也就会从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形式发展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继而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并最后发展到货币形式。,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简单的价值形式发展为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2把斧子,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充分反映价值性质,1只羊,2把斧子,20斤粮食,1块布,10斤茶叶,1件上衣,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会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1只羊,2把斧子,1件上衣,?,会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1只羊,2把斧子,1件上衣,20斤米,?,?,会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1只羊,2把斧子,1件上衣,20斤米,10斤茶叶,1两黄金,?,?,?,?,评价,扩大的价值形式和简单的价值形式相比,商品价值表现得更加充分,真正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而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由于扩大的价值形式仍然是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上的价值形式,是简单的价值形式的扩大,它仍有缺点和局限性,即生产各种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还不能获得共同的统一表现形式,商品世界中还没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共同的等价物。,补充资料: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商品交换逐步扩大时期的价值表现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逐步分离,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一种商品可以同许多种商品相交换,它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一系列与之相交换的商品上。,表现形式及其两极,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可用如下等式来表示:2只羊1把斧子,或1担谷,或10斤茶叶,或1两金,或其他商品。也可以写成如下等式:,扩大的价值形式包含着一系列等式,就每一个等式看,它同简单的价值形式似乎并无区别。在这一系列等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是一系列不同的商品,但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却是同一商品。它表明,羊的价值现在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反映在某一种偶然与它交换的商品体上,而是扩大了范围,反映在斧子、谷物、茶叶、金等等一系列商品体上,所以,把这一系列等式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明显地呈现为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当然,扩大的价值形式并不只限于一种商品。在交换关系日益扩大的过程中,每一种商品都可以同一系列其他商品相交换,因此,不仅是羊,而且斧子、谷物、茶叶、金等等,都可以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而有自己的扩大的价值表现形式。,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表现为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和特殊的等价形式。羊的相对价值不再是在偶然的交换中得到简单的表现,而是在广泛的交换中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因此,它的相对价值表现为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斧子、谷物、茶叶、金等等商品,都是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是羊的“价值镜”,而其中每一种商品都不是羊的个别等价形式,而是羊的一系列等价形式中的一个特殊等价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表明,商品的价值同它借以表现的使用价值的特殊形式是毫无关系的。一种商品之所以能够同一系列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发生等价关系,只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价值实体是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这一本质,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得到了更清楚的证明。同时,在交换日益频繁和日益扩大的条件下,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的偶然性逐渐消失,等价交换的必然性则日益明显。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不是交换决定商品的价值,而是商品的价值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缺点,扩大的价值形式同简单价值形式相比,已使价值的表现有了很大发展。但它仍然是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上的价值形式,是一种有缺陷的、并不成熟的价值形式。因为,从相对价值形式来看,每一种商品都各有一系列五光十色的相对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从等价形式来看,每一种商品又都可以与其他许多商品并列成为特殊的等价物。这就是说,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还没有获得统一的表现形式,商品世界中还没有统一的等价物。,扩大的价值形式的这种缺点,可以明显地从商品交换的困难上表现出来。譬如说,有人要用羊换米,但有米的一方却不要羊而想用米换布,这样,虽然双方都有交换的需要,交易却做不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希望用羊换米的人,首先得找到一个有布要换羊的人,把羊换成了布,再用布去换米。如果他走遍集市而找不到需要用布换羊的人,那就只能下次再到集市上来找机会。商品交换的发展以及商品内在矛盾的增长,必然要克服这种缺陷,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