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培训.ppt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项目计划处二一二年九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与规范,目 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国发201047号:大力推进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整治。,一、提出任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任务,2010年1号文件: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011年中央1号文件: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任务,2012年中央1号文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任务,2011年7月20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2011年8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会:“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分解到31个省(区、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总体思路,统领-科学发展观;平台-农村土地整治;抓手-重大工程、示范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二、总体思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总体思路,一要坚持规划引导、计划管控。二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三要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四要坚持完善机制、明确责任。五要坚持分类指导、差别管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工作机制,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三、工作机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相关规划,四、相关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质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相关规划,四、相关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主要目标:与有关规划衔接,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2666.7万公顷(4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与技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相关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主要任务: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组织实施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耕地:按土地利用方式分为水田、水浇地、旱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含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等。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标准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基本农田整备区:指通过土地整治活动,逐步形成的集中连片、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规划期间区域内的耕地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包括农用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地区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主要是一定区域的耕地),五、相关概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定位、特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1.与保障粮食安全需要相适应2.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3.与改善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相适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征,1.集中连片;2.设施配套;3.高产稳产;4.生态良好;5.抗灾能力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作用,定位:为农业生产提供平台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2.是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和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3.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保障;4.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编制基本情况简介,编制总体思路相关数据的主要来源及说明,编制总体思路,建设标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体现了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并要求充分运用土地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最新数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进行了规范。,相关数据的主要来源及说明,相关数据的主要来源及说明,主要参考的标准规范(10项)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3-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等同时参考了全国31个省(市、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和编制成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基本要求,建设目标总则建设条件建设程序公众参与土地权属调整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绩效评价,建设目标,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2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3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5加强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利用的监测监管,确保好地好用。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总则,1.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2.坚持规划引导;3.坚持因地制宜;4.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5.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6.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发挥项目建设长期效益。,建设条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具备的基础条件如下:,(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务院国土资源、农业、水利、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符合土地利用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2)水资源有保障,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规定;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3)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4)具备建设所必需的水利、交通、电力等骨干工程设施。(5)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积极性高。,建设区域: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全国农用地分等确定的优、高等、中等耕地集中分布区域。,重点区域,建设区域: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严重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区域,限制区域,在限制区域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提供相关部门论证同意的证明材料。,建设区域: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地面坡度大于25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等;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禁止区域,建设程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程序,公众参与,该规范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和程序化:公众听证制度、公示公告制度、社会监督制度等。全程参与:尊重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地农民参与实施:对施工单位的综合评标条件之一。-(国土资发201263号)参与监督: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土地权属调整,土地权属调整是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与节约集约利用,针对项目实施中的地块、地类、面积、位置等变化,对项目区内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等权属关系进行调整的行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前、中、后土地权属调整的基本要求:,应在查清土地权属现状基础上,调查了解土地权利人权属调整意愿,及时解决土地权属争议。,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土权属调整的工作程序,1)坚持依法依规原则。2)坚持公众参与原则。3)坚持民主协商原则。4)坚持利益不减少原则。5)坚持土地适度集中原则。,土地权属调整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应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完善定期报备制度,统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实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管理;应建立信息统计制度,定期进行信息的统计、分析、汇总和上报;可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应及时将记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的有关管理、技术等文件,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资料进行立卷归档,确保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应明确档案管理要求,严格档案管理。,绩效评价总体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全过程应开展绩效评价,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该标准从绩效评价主要内容、遵循的原则、评价形式以及技术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1.绩效评价:建设过程评价和项目后评价2.评价内容:建设任务完成评价 实施管理评价 实施效果评价等;3.建成后1年-3年内应开展项目后评价。,绩效评价遵循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绩效评价工作应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进行评价。2.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按照规范的评价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准确地确定评价结果。,绩效评价工作程序,1.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2.确定被评价的项目和评价的内容;3.对评价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分析和确认;4.撰写绩效评价报告;5.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术语与定义,1.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地区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活动。2.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3.高标准基本农田: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规范要求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4.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5.基本农田整备区:指通过土地整治活动,逐步形成的集中连片、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规划期间区域内的耕地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6.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建设内容,土地整治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和平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当前一个时期土地整治的重点建设任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土地整治关系,一级主要按类型划分,共分为5项;二级主要按建设用途进行划分,一般能够独立发挥一个专业层面的作用来划分,共分14项;三级主要是对二级建设项的细化,共分37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土地整治工程体系,技术要求,通过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1.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2.注重节约集约用地,规定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3.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达到所在县的较高等级;4.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具体规定如下:,1.应合理规划田块、提高田块的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2.应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作物种类等综合确定耕作田块规模;3.应实现田面平整,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5cm;4.耕作层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的规定;5.地面坡度为525的坡耕地宜修建梯田,梯田化率不应低于90%;6.田坎应有配套工程措施进行保护,宜因地制宜地采用土坎、石坎、土石混合坎或植物坎等保护方式。,技术要求,灌溉与排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指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具体规定如下:,1.水资源利用应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2.水源配置应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水源特点等因素,宜采用蓄、引、提、集相结合的方式;3.应根据灌溉规模、地形条件、田间道路、耕作方式等要求,合理布置各级输配水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的规定;4.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种类、灌溉规模、灌水方式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应参照下表及地方用水定额标准确定;5.排涝标准应满足农田积水不超过作物最大耐淹水深和耐淹时间,应由设计暴雨重现期、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确定;6.地下水位较高和土壤盐碱化地区,排水标准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的规定。,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指为满足农业物资运输、农业耕作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具体规定如下:,1.合理确定田间道路密度,满足农业机械化和生产生活便利的需要;2.田间道的路面宽度宜为3m-6m,生产路的路面宽度宜为3m以下。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田间道的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3.田间道路通达度指集中连片田块中,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率。平原区应达到100%,丘陵区不应低于90%。,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指为保障土地利用活动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态条件,防止或减少污染、自然灾害等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具体规定如下:,1.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应与田、路、渠、沟等有机结合;2.农田防洪标准应采用以乡村为主的防护区防洪标准,重现期应为1020年一遇;3.农田防护面积比例指通过各类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受防护的农田面积占建设区农田总面积的比例。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应低于90%。,国土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 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依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和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计划,结合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基本农田划定,应用 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及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摸清 已建成和通过不同整治措施能够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要求的各类基本农田面积,制订年度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原则:“相对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63号文要求,具体要求:1.要落实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2.要明确通过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及各种途径能够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面积;3.要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及具体建设任务,并对资金需求进行合理测算,提出具体保障措施。,实施方案编制要点,1.编制目的;2.编制依据;3.实施方案基本框架;4.编制程序;5.编制要求;6.成果要求。,实施方案编制要点实施方案基本框架,1.基本农田现状;2.主要建设任务或年度任务;3.建设内容;4.资金估算;5.保障措施;6.附件或附表。,实施方案编制要点,(一)准备工作(二)开展论证(三)审核上报,编制程序,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要求,(一)基本农田现状 包括耕地、基本农田面积、优、高、中、低等基本农田所占比例、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包括2011年底前未验收、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改造、需要全面整治等4种情况)。,(二)目标任务 按照2012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分解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任务,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及建设任务、万亩以上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量及其他相关建设目标。,(三)建设任务 按照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状况划分,确定“已列入年度任务并具备高标准条件但尚未验收的、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等4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模、布局、内容、标准、实施步骤、实施期限等分别进行说明。按照建设部门划分:国土部门(在建及拟安排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示范省建设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其他土地整治项目)、其他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组织农民或使用者开展整治预计能够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情况等三种情况进行说明。上述两种分类方法各自的统计之和应相等,且不低于各省确定的2012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四)资金估算 1投资估算。根据确定的建设任务,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等不同类型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分别测算相应的投资强度,结合计划开展的相关基础建设工作所需经费,测算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投资估算。2资金筹措。对年度建设资金来源分中央和地方筹措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案编制要点,成果要求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实施方案编制成果应包括实施方案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图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