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技术导则.docx
-
资源ID:6398510
资源大小:137.72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技术导则.docx
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技术导则目录第I章总则1第2章术语2第3章基本规定3第4章评估与策划44.1 诊断评估44.2 改造策划64.3 优化目标7第5章能源需求分析105.1 一般规定IO5.2 能耗指标分析法IO5.3 负荷反推分析法12第6章能源资源潜力评估156.1 一般规定156.2 常规能源资源156.3 可再生能源166.4 其他能源资源18第7章能源技术优化207.1 一般规定207.2 冷热源方案207.3 分布式能源217.4 能源微网227.5 储能和充电设施25第8章能源智慧管控与评价278.1 一般规定278.2 能源智慧管控系统278.3 能源利用综合评估30附录A:既有工业区保留建筑的能耗指标要求35附录B:既有工业区新建建筑的能耗指标要求38引用标准名录错误!未定义书签。Content1 GenandPrnvkinns错误!未定义书签。2 Terms错误!未定义书签。3 BasicRequirements34 Evaluationandplanning44.1 Diagnosticevaluation44.2 Renovationplanning64.3 Optimizationgoals75 EnergyDemandAnalysis105.1 Generalrequirements105.2 Energyconsumptionindexanalysismethod错误!未定义书签。05.3 1.oadreverseanalysismethod错误!未定义书签。26 EnergyResourcePotentialAssessment错误!未定义书签。56.1 Generalprovisions错误!未定义书签。56.2 Conventionalenergyresources错误!未定义书签56.3 Renewableenergy166.4 Otherenergyresources187 Optimalconfigurationofenergyutilizationsystem错误!未定义书签。07.1 Generalregulations错误!未定义书签。07.2 Coolingandheatingsourcesolutions错误!未定义书签。07.3 Distributedenergy错误!未定义书签。17.4 Energymicrogrid错误!未定义书签。27.5 Energystorageandchargingfacilities错误!未定义书签。58 EnergySmartManagementandEvaluation278.1 Generalregulations278.2 Energysmart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278.3 Comprehensiveassessmentofenergyutilization错误!未定义书签。0Appendix A: Energyconsumptionindexrequirementsforretainedbuildingsinexistingindustrialzones36Appendix B: Energyconsumptionindexrequirementsfornewbuildingsinexistingindustrialzones1.istofquotedstandards_第1章总则1.0.1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碳的相关方针政策,推动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操作性,降低既有工业区改造后总体能耗和碳排放量,获得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指导既有工业区转型发展建筑能源高效利用,制定本导则。【条文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由于城市规划后土地功能方向的转变,原本位于城市中心的工业园区位置逐渐向郊区偏离。大量既有的工业区由于规划建设的起点不高,园区建筑功能规划不明,用地布局杂乱,阻碍了现代城市化进程,且与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环境健康要求相违背,因此既有城市工业区改造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为推进全国既有工业园区改造,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2014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以推进全国既有工业园区的规划改造。2020年国家正式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涉及碳减排的具体行动方案。为使既有工业区改造阶段就能合理制定节能减排目标及采用适宜能源技术体系,需要制定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方法与流程,指导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地。因此,通过制定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技术导则,从能源需求侧出发,通过优化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系统的配置和调整能源结构,达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满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措施,为全国既有城市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撑。1.02本导则适用于既有工业区民用化改造的能源利用优化。【条文说明】适用的民用化改造功能类型包括办公、商业、旅馆、展馆、教育培训及体育活动等。1.0.3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以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应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10.4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时,除应符合本导则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2章术语2.0.1既有工业区existingindustrialareas由聚集对工业建筑、构筑物、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所形成对整体区域。2.0.2能源利用优化energyutilizationoptimization分析能源利用现状及需求,依托工业区能源资源禀赋,按照多目标能源指标体系,对能源利用系统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和建设运维,提高能源利用整体绩效。2.0.3建筑能耗指标energyconsumptionindicatorofbuilding根据建筑用能性质,按照规范化的方法得到的归一化的能耗数值。2.0.4负荷反推分析法loadbackcastinganalysis能耗限额和碳排放总量控制的约束,通过设置建筑和系统参数,以整体方式优化围护结构和系统配置,反向推算出满足约束的建筑负荷。2.0.5能源微网energymicrogrid一种靠近用户侧的微型综合能源系统,涵盖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一次能源及电力二次能源,涉及电、热、气多种能源输配网络和负荷需求、储能、控制和保护设备及信息化平台,以电能为核心,通过多能互联、信息能量耦合及市场经济引导,实现多能“供需储”协调优化和自平衡。2.0.6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energyresources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2.0.7分散充电设施dispersalcharginginfrastructure结合用户居住地停车位、单位停车场、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路内临时停车位等配建的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设施,包括充电设备、供电系统、配套设施等。2.0.8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energysystems由供电、区域供热、供冷、供天然气及多种能源转换设备耦合构成的综合集成系统,能够影响一次能源在特定区域内完成生成、输送、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其中,一次能源是指煤、天然气或其他可再生能源。2.0.9碳排放管理绩效carbonemissionmanagementperformance碳排放单位在碳减排管理改进方面所取得的效果,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第3章基本规定3.0.1既有工业区改造如涉及用地及建筑性质变化,应取得政府许可。3.0.2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应涵盖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营阶段,并应根据运行条件的变化,制定优化能源利用方案。3.0.3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宜在满足改造后用能需求的基础上,提高项目的经济性,利用市场化机制解决能源系统改造优化难题,提高能源利用优化的可操作性。【条文说明】1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可有效保留过去能源系统中仍然可行的部分,用新系统取代过去不合理、不节能的部分,可在避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实现能源系统整体优化。2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是以解决用户需求、保障基本舒适度为前提的,综合考虑使用条件、使用时间和使用场合确定能源系统。3.0.4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流程应包括现状诊断评估与策划、能源需求分析、能源资源潜力评估、能源利用优化、能源智慧管控与评价等。【条文说明】既有工业区改造面临复杂性和范围多变因素不可控等问题。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优化具有动态性和时效性,将伴随整个改造周期。第4章评估与策划4.1 诊断评估4.1.1 在诊断评估之前,应开展既有城市工业区转型发展的规划文本分析,调研当地相关政策及既有工业区地理位置、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基本资料。【条文说明】在进行问题诊断之前,应充分获取既有工业区项目的相关信息,比如改造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改造模式、建筑信息、用能需求、能源设备现状、能源资源供给等。既有工业区的基本资料调研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业区所在行政区、城市等相关上位规划信息;2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特征等资料;3工业区总平面规划图、相关竣工图纸、既有能源系统及工艺设备的情况;4市政配套相关图纸;5历年建筑修缮及设备运营和改造记录;6其他相关资料。1.1.1 于功能改变的既有工业区改造模式,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应对既有能源系统诊断评估,识别存在的问题,明确适宜改造的对象。1.1.3 能源利用诊断与评估宜对既有工业区改造后的能源需求、能源供应、各类高效能源供应技术的匹配特性进行诊断和评估。既有工业区改造前能源利用的诊断与评估宜包括建筑性能分析、能源用量分析、能源资源分析、能源系统匹配和能源智慧管控。【条文说明】宜根据既有工业区整体建筑群层面或者局部单体建筑层面的诊断工作进行评估分析,明确既有工业区建筑是否要进行功能类型改造,然后给出具体的绿色改造建议。1宜对工业区既有建筑的功能与布局、建筑围护结构形式和耐久性、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进行诊断和评估。宜提供既有建筑的工程竣工图纸、相关技术文件、历年的建筑修缮记录等。当工业区既有建筑的建设年代久远,相关技术文件及图纸缺失或不全时,宜结合现场调查勘探方法,完善建筑图纸文件,为既有工业区的改造设计提供技术支撑。2根据项目的能耗账单,宜对既有建筑的能源消耗总量、能源供应结构、各类能源的消耗量和峰值进行诊断和评估。宜提供近23年的燃气、电、水、蒸汽等能源消费账单。3宜对既有工业区的常规能源供应总量、供应结构、供应效率进行诊断和评估;宜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进行诊断和评估。4宜从供需匹配性、政策条件、能源价格等方面对既有能源系统运行实效性进行诊断和评估。宜提供相关系统设备的技术参数、近23年的运行数据及历年的系统设备改造记录等。当工业区既有能源系统设备建设年代久远,相关技术文件及图纸缺失或不全时,宜结合现场调查勘探方法,完善能源系统设备的图纸文件。5宜对既有工业区的能耗管理系统及智能化系统现状进行诊断和评估。1.1.4 既有工业区改造的能源利用诊断与评估宜包括现场调研、资料查询、检测检验、软件仿真等方法。【条文说明】1现场调研是指通过现场观察既有工业区的产业分布、建筑运行规律、能源结构及供应、能源利用效率、人员工作环境舒适度等情况,获取工业区能源利用现状信息。2资料查询是指通过查找网络和各类数据库上的资料,查询并收集工业区的有效信息。3检测检验是指使用特定仪器于现场开展检测工作,或者采集数据后于专业实验室进行检验工作。4软件仿真是指基于既有工业区的典型用能情景,使用CAD软件、能耗模拟软件和区域能源规划软件进行全年及逐时的冷热负荷、能耗和资源结构计算分析。1.1.5 既有工业区能源利用现状的诊断与评估宜分为综合诊断和分项详细诊断,对能源系统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形成诊断评估报告。【条文说明】1综合诊断是指对既有工业区现状宏观层面的诊断工作,宜包括有关改造对象工业区的整体能源需求满足情况、能源结构合理性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诊断评估。2分项诊断是指通过文件审核、现场考察、现场问询、现场测试及数值分析等手段开展诊断工作,宜包括既有能源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实际运行状况下的系统性能参数、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及运行情况。分项诊断内容宜包括建筑外围护结构、区域供配电系统、供燃气系统、集中供暖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与设备、消防系统、特殊工艺设备系统、照明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综合诊断和分项诊断的具体诊断方法、诊断要素、改造判断依据宜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区需求侧能源规划实施指南中表14-6的内容。不同诊断内容宜满足相关专业的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宜符合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50163中供配电系统的规定、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中供燃气系统的规定、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GJJ34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集中供热、冷系统的规定、燃气供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GJJ145中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规定。工业区已建建筑的单体节能诊断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的有关规定。4.2 改造策划4.2.1 既有工业区的能源改造策划应包括建筑能源需求分析、能源资源潜力分析、能源技术优化分析、能源智慧管控与评价分析。【条文说明】建筑能源需求分析是既有工业区进行能源系统改造时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具体分析工作应按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进行。进行资源潜力分析时,应明确既有工业区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从资源的容量、品位、开发利用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等方面,确定各类可再生资源的适宜性。通过调研可再生资源的最大技术资源潜力、供需匹配资源潜力、实际应用资源潜力,进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潜力计算。具体分析工作应按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进行。能源技术优化分析是指在满足既有工业区改造的负荷平衡、能源系统运行条件及最大资源量的基础上,提出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益改造方案。具体分析工作应按本标准第7章的规定进行。4.2.2 根据既有工业区的属性和能源利用现状的主要问题,宜在工业区改造策划的基础上得到改造方案。【条文说明】为实现既有工业区的能源系统改造目标,具体改造关键技术宜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区需求侧能源规划实施指南中表14-7的内容,该技术体系宜关注的技术要点包括:源侧宜分析能源承载力(市政能源基础设施)、能源供应源(电源,燃气站,热源);网侧宜分析能源供应管网(工业区电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荷侧宜分析建筑终端用能设备(HVAC系统,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储侧宜分析储能设施规划;控侧宜分析运行管理与用能行为措施。423既有工业区能源利用的改造技术方案宜符合下列规定:1技术路线宜与政府或工业区业主规划路线、改造时序相匹配;2技术措施宜与技术路线相契合,应具有因地制宜的特性;3采用主要设备、设施、材料及如何淘汰老旧设备或系统宜与技术措施相匹配;4改造宜涉及安全性、健康性、功能性及可持续性内容。【条文说明】3既有工业区能源利用改造的策划方案宜利用已有设备或系统,在现有设备或系统不适宜继续使用时,再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改造更换。在保证工业区既有能源系统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宜尽可能延用既有建筑的设备及系统,根据设备及系统是否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是否正常运行等具体情况,确定对系统是否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改造更换。424既有工业区能源利用的改造策划阶段,宜形成改造方案可行性报告,并宜包括以下内容:1既有工业区现状评估概况;2既有工业区能源利用优化的必要性;3重点能源系统方案的论证分析;4不同能源系统改造方案节能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对比与分析;5结论与改造建议。【条文说明】既有工业区的现状评估宜基于诊断评估阶段的结论,全面研究分析能源利用优化的必要性,策划并分析适宜的能源系统改造技术方案,包括改造策划过程中的能源需求分析、资源潜力分析、能源技术优化分析,结合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要求,确定最优的改造方案并提出具体改造建议。4.3 优化目标4.3.1 既有工业区能源利用的改造目标宜包括建筑能耗指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指标、能源系统优化指标及碳排放指标。4.3.2 既有工业区能源利用改造时,宜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指标作为建筑能耗指标,其目标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或当地建筑能耗限额要求。既有工业区保留建筑和新建建筑的具体建筑能耗指标宜按本标准附录A及附录B的规定进行计算。【条文说明】建筑能耗指标与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直接相关。由于工业区改造后保留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往往不高,所以保留建筑宜改造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第3章有关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要求。新增建筑的建筑围护结构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中第6章第1节有关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要求。建筑能耗指标宜按本标准附录A及附录B的规定进行计算。4.3.3 既有工业区能源利用改造宜利用当地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障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于等于10%o4.3.4 既有工业区改造的能源系统优化指标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ZT51350中机电系统与设备的相关要求。选择冷热源机组时,其能效指标宜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机组效率宜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和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中规定的2级能效等级以上要求。同时,能源系统优化指标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给排水专业的规定、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暖通空调专业的规定、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中电气专业的规定。【条文说明】能源系统优化指标与能源设备与系统的效率直接相关。由于保留建筑的能源系统能效水平往往不高,所以保留的能源系统宜改造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第4章有关设备系统的要求,新增建筑的能源系统优化指标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中第6章第2节的相关要求。4.3.5 根据所在地区的节能减排要求,宜制定既有工业区改造能源利用的碳排放指标。【条文说明】既有工业区改造过程中的建筑能耗控制和能源结构优化工作将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于中国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能源综合改造方案的碳排放指标宜包括既有工业区改造后的碳排放指标总量、对比常规方案计算能源综合利用方案的减排率。碳排放因子是影响碳排放计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参数。随着各种研究的深入和影响因素综合考虑的不断完善,各种碳排放因子是不断变化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碳排放因子宜优先采用地区、城市、国家或国际公布的数据,其次采用文献研究公布的数据或最新公布的数据。计算建筑因电力消耗造成碳排放时,国家电网中电力的排放因子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最新版确定,也可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中区域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及电网边界的相关规定。第5章能源需求分析5.1 一般规定5.1.1 能源需求分析应在既有工业区总体用能规划和用能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区域电和燃气等不同类型能源的总消耗量与能源结构、建筑终端负荷峰值、强度、时间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合理推算与预测。5.1.2 根据改造进度,既有工业区的能源需求分析宜采用能耗指标法和负荷反推法相结合的方法。5.1.3 除了既有工业区建筑的用能需求评析,宜估算工业区范围内基础设施的用能需求。【条文说明】工业区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系统(道路照明、充电桩)、照明系统(景观照明)及能源系统(能源中心动力设备、热力设备及能源计量设施)。一般工业区基础设施还宜包括水系统(供水、排水及排污系统,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通讯系统(电话及网络系统)及安防系统(监控、门禁及报警系统)。其中工业区给排水系统宜采用节能等级的水泵及相关设备,通讯系统和安防系统宜采用高效节能设备。5.2 能耗指标分析法5.2.1 工业区改造前期的用能规划和系统设计阶段,应采用单位建筑面积指标法进行建筑冷热负荷估算,并选取同时使用系数以确定总设计冷热负荷。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的同时使用系数,应根据供能规模、建筑类型、使用特点等确定。522既有工业区改造过程中,保留建筑的建筑能耗指标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的相关要求。其中,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居住建筑和建筑地下空间能耗指标均宜满足约束值要求。既有工业区改造过程中,新建建筑的建筑能耗指标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中的相关要求。既有工业区保留建筑、新建建筑的具体建筑能耗指标,宜分别按本标准附录A、附录B的规定计算。523工业区建筑群的能耗指标确定方法宜符合下列规定:1通过设定建筑功能类型配比,宜确定工业区内建筑群中所有单栋建筑的各分项能耗指标限值,并根据建筑面积分别进行加权求和。在此基础上采用系数法对其进行修正,即可得到建筑群总能耗与各分项能耗指标限值。各分项能耗指标宜按本标准第5.3.1条第5款的规定计算得到。5.2.2 耗指标的修正因素宜包含建筑相互遮挡对采暖能耗的影响、建筑相互遮挡对供冷空调能耗的影响、建筑排热造成的热岛效应三个部分。由此得到建筑群能耗指标限值按下式计算。Qjc=(dprz=1Q+Qdxdx)(5.2,3)式中:qjc建筑群总能耗指标限值(GJ(m2a),kWh(m2a);Qi第i栋建筑总能耗指标限值(GJ(m2a)kWh(m2a);qdx建筑群地下空间能耗指标限值(GJ/(m2-a)kWh(m2a);A第i栋建筑面积(m2);Adr建筑群地下空间建筑面积(m2);A建筑群总建筑面积(m2);k一一规划区域建筑群中的建筑总数:3建筑遮挡对总能耗造成影响的修正系数。如r一一考虑建筑排热对总能耗造成影响的修正系数。3计算建筑群采暧耗热量指标限值时,遮挡修正系数宜取1.057.20。4计算建筑群空调用电量指标限值时,遮挡修正系数宜取0.85-0.95;计算建筑群总用电量指标限值时,遮挡修正系数折算宜取0.95-0.98o5计算建筑群空调用电量指标限值时,排热修正系数宜取1.10-1.20;计算建筑群总用电量指标限值时,遮挡修正系数折算宜取1.031.06。【条文说明】3在供热季,建筑间相互遮挡引起建筑空调热负荷上升,使得建筑采暖耗热量增加。4在供冷季,建筑间相互遮挡引起建筑空调冷负荷下降,使得建筑空调用电量降低。5建筑内空调系统在供冷季会向室外排热,在建筑群中形成热岛效应,使得建筑空调冷负荷上升,空调用电量增加。5.2.4 工业区基础设施需求的估算方法宜包括以下内容:1工业区道路照明能耗宜根据区域内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数量及占地面积进行估算。2工业区建筑物外立面的景观照明,宜根据夜景照明的单位面积功率密度35Wm建筑外立面的照明安装面积、以及照明时长进行估算。当改造区域内还包含有公园等设施的景观照明需求时,由于其照明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宜根据具体情况对该部分的能源需求量单独进行预估。3工业区宜规划公共和专用的充电设施。【条文说明】工业区道路照明、夜景照明设计宜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相关规定,且照明功率密度不得高于其中的规定值。同时,工业区市政道路与景观照明宜采用高光效的半导体光源、节能型电气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系统,宜根据所在地区的季节变化合理确定动态开/关灯时间,并采用光控和时控结合、分时分组的控制方式。1在估算过程中,各类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取值宜符合表5.2.4的规定。表5.2.4市政道路黑明的功率密度取值道路级别车道数功率密度Wm2主干路N60.7<60.85次干路240.6<40.7支路>20.4<20.453工业区的公共及专用充电设施宜采用“网-桩-车”的有序充电模式,并宜结合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设置光储充一体化充换电设施。快充、慢充形式的充电桩宜分别按照30klV直流/台、7kW交流/台的要求计算电力负荷。5.3 负荷反推分析法5.3.1 既有工业区能源需求预测宜采用负荷反推分析法,即能源系统的设计转型为性能结果导向型设计,本方法的具体流程宜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目标和边界;2设定参照系统情景,计算当量满负荷小时数;3根据能耗限额、当量小时数、参照系统反推得到负荷限额,并与负荷设计指标比较;4调整建筑设计方案、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和能源系统设置,以满足能耗限额要求;5采用建筑负荷及能耗计算软件,确定建筑各分项能耗限额。本标准所规定的能耗分项限额包括照明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其他用电及生活热水用气。6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7进行能耗及碳绩效评价,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条文说明】负荷反推的理念是基于“如果想达到某个能耗限额目标,必须采取什么措施”问题的反思,通过反推计算得到负荷限额;通过设置建筑和系统参数,从整体角度优化围护结构和系统配置,以满足负荷限额目标值。负荷反推分析法的流程详细解析如下:1宜明确工业区能源系统改造的建筑范围及改造方案;2参照系统情景宜结合工业区的初步改造方案,根据具体建筑功能配比,整理得到工业区各建筑单体的冷、热负荷设计指标及当量满负荷小时数;建筑冷负荷设计指标宜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中表19.4T3的要求取值。建筑采暖热指标、生活热水热指标及工业热负荷指标宜按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51074-2015中表4.3.3-1-3的要求取值。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与建筑物的功能、性质、空调系统的节能方式有关,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中表18.3T的要求取值,不同建筑类型的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宜根据表5.3.1的规定取值。*5.3.1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值建筑类型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h)TE3(夏季)TER(冬季)办公楼560480百货楼800340饮食店10001300剧场950850旅馆13001050学校0700医院5601260独立住宅860950共同住宅8609503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使用静态能耗分析方法,这是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具体计算方法宜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中第18章第3小节的要求确定,其中能源系统冷热源设备、输配系统及附属设备的耗电量计算宜按表18.3-2的要求取值。负荷反推法宜根据本标准第5章第2节提出的能耗限额,结合当量满负荷运行小时数、改造初设的能源系统配置,反推计算得到对应的负荷限额,并与负荷设计指标比较。4当反推得到的负荷限额小于建筑的冷(热)负荷设计指标时,证明改造方案的能源系统尚有优化提升空间,宜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能源系统配置方面调整方案。为避免围护结构性能节能效果过于薄弱,宜确定负荷计算的建筑热工性能的最低要求。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气候分区,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宜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第3章第3节的要求确定,并调整建筑本体的改造方案。公共建筑能源系统设置的参数宜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第4章第2、3、4节的要求确定,并调整建筑能源系统的改造方案。反之,当反推计算得到的负荷限额大于建筑的冷(热)负荷设计指标时,说明改造方案的建筑负荷宜按照负荷设计指标取值。5建筑负荷计算软件宜采用动态负荷计算方法,软件宜能够逐时设置人员密度、照明密度、设备功率、室内设计温度、供暖和空调系统运行时间。5.3.2采用可靠能源规划软件工具,进行工业区改造的建筑负荷反推分析工作。【条文说明】负荷反推法宜选用统一的计算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及软件,以减小软件差异对计算结果造成的偏差及对负荷预测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各个软件开发商的研发目标、研发背景和研发能力不同,不同软件的应用场景也有较大区别,宜从模拟目标、能源服务领域、分析对象的空间及时间尺度等角度,评估并使用适宜的软件工具。目前,行业常用的负荷及能耗模拟软件、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工具有约50多种,包括研究型的开源软件和商业软件。其中较为常用的负荷及能耗模拟软件有国内的DeST,美国eQuest、英国IESVE等软件,常用的能源规划软件有国内开发的DES-PSO分布式能源规划设计平台、瑞士NEPLAN区域能源规划优化软件、LEAP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Hevacomp英国能源模拟分析软件及H2RES软件等。第6章能源资源潜力评估6.1 一般规定6.1.1 能源资源潜力分析时应先对工业区范围内的各类能源基础条件和现状进行诊断,诊断内容包括供配电系统、供燃气系统、集中供暖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等。【条文说明】既有城市工业区在改造前,应对供配电系统、供燃气系统、集中供暖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等进行诊断分析,通过文件审查、现场观察、现场询问、现场测试等方法,诊断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系统供应量规模。6.1.2 对工业余热废热进行诊断和评价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余能资源评价方法GB/T1028的有关规定执行。【条文说明】工业余热废热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余能量、能量密度、品位、余热废热的资源等级,回收利用对环境的影响。6.2 常规能源资源6.2.1 在初步了解既有工业区的电力、燃气、市政热源等各类能源来源的基础上,应诊断常规能源的供给能力和外来供给的稳定性。622针对工业区民用化改造后的建筑功能和需求,应开展电力负荷预测。通过分析、预测改造后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应预测电力用户和负荷分布的地理位置、数量和时序,配变电所的选址的设计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2O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的规定执行,优先选择负荷功能要求的高效节能电器设备。623根据工业区改造后用气对象和用气指标,结合人口和经济发展,开展用气量预测,应与现有的燃气系统供应量进行对比,对适合保留使用的原有燃气系统进行再利用。【条文说明】燃气系统管网的规划、管网合适的位置和用地,管网压力和布局形式,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T50293进行综合评估。624当工业区内有市政蒸汽管网和热水管网时,在改造工作之前,应根据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GB/T50893对既有供热系统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查勘工作应包括查阅相关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技术资料、系统运行记录,并应实地查勘供热系统的配置、运行情况及节能检测情况等。【条文说明】由于向工业区提供热量的供热系统的设计年限不同,热源设备、系统的能效不同及供热企业管理的水平不同,影响各供热系统能耗高的关键问题可能有所不同。对市政蒸汽管网和热水管网进行勘察时,应根据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GB/T50893的要求进行查勘确认,对适合再利用的系统加以利用。当运行记录不能满足查勘评估要求时,应进行必要的供热系统节能检测。6.3 可再生能源6.3.1 既有工业区改造前,应初步估算可利用的屋顶及场地构筑物面积,评估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或太阳能光热系统的潜力,应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复核并满足安全性要求。【条文说明】工业区改造前先排除建筑屋顶和场地构筑物上,不适合安装太阳能系统的位置,估算具备安装条件的位置和面积,太阳能资源评估应参照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37526-2019<,6.3.2 太阳能光热利用应结合建筑使用需求和建筑可利用条件,进行太阳能系统设计和潜力分析。【条文说明】与常规建筑相比,工业厂房改造项目中太阳能热水应用的差异在于其特殊的建筑和屋面特征,因此其影响因素中,除考虑区域太阳能资源外,还应考虑其屋面的特征及类型。*6.3.2-1工业厂房的典型屋面类型表6.3.2-2工业厂房改造中的太阳能热水应用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变量区域太阳能资源I类/II类/HI类/W类屋面太阳遮挡无遮挡/部分遮挡屋面建筑形式平屋面/坡屋面/矩形天窗/锯齿形天窗屋面类型上人屋面/不上人屋面改造后功能类型办公/商业/酒店/展览/居住6.3.3 太阳能光伏利用应结合工业区建筑的屋顶资源等可利用条件,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设计和潜力评估。【条文说明】应充分利用工业区内厂房、办公楼等建筑物闲置屋顶来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太阳能光伏板的自重远低于太阳能热水集热器,因此对屋面的承重要求相对较低,通常即使是不上人工业厂房屋面的富余荷载也可满足结构要求;二是太阳能光伏板作为电气件,有火灾隐患,因此不适宜用在木结构中,如需使用要经过特殊处理。*6.3.3工业厂房改造中的太阳能光伏应用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变量区域太阳能资源I类/II类I11类/W类屋面太阳遮挡无遮挡/部分遮挡屋面建筑形式平屋面/坡屋面/矩形天窗/锯齿形天窗屋面结构类型混凝土结构/金属结构/木结构634利用地热能资源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对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条文说明】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及浅层地热能资源勘察的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相关规定。工程场地状况及浅层地热能资源条件好坏是能否应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基础。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调查及勘察情况,结合工程具体条件,选择采用地埋管、地下水或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热能资源勘察包括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及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影响土壤源热泵适宜性的核心要素是自然条件,包括土壤温度、所处的气候区。土壤温度会影响吸热和放热的效果,而所处的气候区则会影响建筑的负荷特征,从而影响冬、夏季的热平衡。另外,工业区改造后的功能类型,也决定了其负荷特征,工业厂房改造中的土壤源热泵应用影响因素如表6.3.4所示。表6.3.4工业厂房改造中的土壤源热泵应用的影晌因素影响因素变量土壤平均温度6tC10°C14*C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