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湖南省环保局.ppt

    • 资源ID:6389804       资源大小:1.58MB        全文页数:17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湖南省环保局.ppt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第一讲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1.1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1.2 各类标准之间的关系,3,国家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类及各自 的特点,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4,1.1.2 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 及其应用范围(1)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总则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声环境HJ/T2.4-1993(5)环境影响评价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7)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5,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6,1.2 各类标准之间的关系,一、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地方标准的制定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二、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严格,低功能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7,1.2 各类标准之间的关系,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四、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8,第二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9,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一、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编制影响评价大纲。(2)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3)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编制。,10,二、工作等级划分1、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主要按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划分。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如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以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11,2、环境影响评价不同等级评价的详细程度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依此类推。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各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相应的导则。一般情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一个以上的单项影响评价,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一定相同。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12,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的内容(一)总则A、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B、编制依据:a.项目建议书;b.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c.评价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d.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C、采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拟参照的国外有关标准(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二)建设项目概况A、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B、建设规模(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应附平面图)。C、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D、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E、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13,(三)工程分析 报告书应对建设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说明,并作出分析:A、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B、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C、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振动的特性及数值等。D、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E、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四)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A、地理位置(应附平面图)。B、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情况。C、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D、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E、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情况。F、社会经济情况,包括:现有工矿企业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农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交通运输情况及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情况。G、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情况。H、其它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资料。,14,(五)环境影响预测A、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B、预测范围。C、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D、预测结果及其分析和说明。(六)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C、如要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饺和分析。(七)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列表)(八)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九)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四、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2、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A、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B、所有建设项目均应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要分析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对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可将生产运行阶段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并分别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的划分应视具体工程特性而定。C、个别建设项目在建设阶段和服务期满后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对这类项目的这些阶段进行工程分析。D、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酿成的爆炸、火灾、中毒等后果十分严重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属风险事故。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应视工程性质、规模、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以及事故后果等因素确定,按风险评价导则要求,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或环境风险分析。,16,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一)工艺过程、物料消耗 通过对工艺过程各环节的分析及物料平衡,结合同类工程资料,了解各类影响的来源,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各种废物的治理、回收、利用措施及其运行与污染物排放间的关系等。(二)资源、能源的储运 通过对建设项目资源、能源、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掌握与这些环节有关的环境影响来源的各种情况。(三)交通运输 分析由于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四)厂地的开发利用 通过了解拟建项目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环境间的关系,以分析厂地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五)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漏泄等情况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这类排放的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六)其它情况。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 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简称不正常排放)。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是否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同类工程的调查与资料分析,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相互补充,17,成都刘一手毛肚火锅城 产物流程图,18,聚酯漆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框图,19,页岩砖生产工艺及产污位置图,房地产开发项目工艺及产污位置图,20,HCl尾气及粉尘处理工艺流程图,机械加工表面处理 废水处理流程图,21,22,23,五、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A、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B、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C、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参照导则环境现状的调查内容中所规定的内容,适当增删。,24,2、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一)地理位置 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线),并附平面图。(二)地质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岩层、断层及断裂等等)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评价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25,(三)地形地貌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即高低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等等)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发展情况。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四)气候与气象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天气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台、飓风)等。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需根据HJ/2.2-2008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26,(五)地面水环境 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地面水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简要说明地面水状况,即:地面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地面水各部分(河,湖库)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地面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面水的污染来源。如果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部分或全部内容简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等。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需根据HJ/T23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27,(六)地下水环境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恨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当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当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场采样分析。(七)大气环境质量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大气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应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及其来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需根据HJ/T2.2 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28,(八)土壤与水土流失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结构,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要附土壤图。(九)动、植物与生态 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当项目规模较大时,应根据现有资料简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覆盖度、生长情况),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及现状。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又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这一部分可不叙述。若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地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本地区主要的动、植物清单,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质循环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来源。,29,(十)噪声 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噪声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一般可不叙述环境噪声现状;如需进行此类评价时,应根据噪声影响预测的需要决定现状调查的内容。(十一)社会经济 主要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简要叙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A、人口 包括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B、工业与能源 包括建设项周围地区现有厂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结构,工业:产值及能源的供给与消耗方式等。,30,C、农业与土地利用 包括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若建设项目需进行土壤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则应附土地利用图。D、交通运输 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运输概况,以及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十二)文物与“珍贵”景观 文物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或具有历史、艺人,科学价值的占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珍贵”景观”一般指具有珍贵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温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等。,31,如不进行这方面的影响评价,则只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具有那些重要文物与珍贵景观;文或珍贵景观对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其基本情况以及国家或当地政府的保护政策和规定。如建设项目需进行文物或“珍贵”景观的影响评价,则除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步叙述文物或“珍贵”景观对人类活动敏感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有:它们易于受那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影响,目前有无已损害的迹象及其原因,主要的污染或其它影响的来源,景观外貌特点,自然保护区或风景游览区中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以及文物或“珍贵”景观的价值(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美学的、历史的、艺术的和科学的价值等)。,32,(十三)人群健康状况 当建设项目规模较大,且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进行一定的人群健康调查。调查时,应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将排放的污染物的特性选定指标。(十四)其它 根据当地环境情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决定电磁波、振动、地面下沉等项目是否调查。3、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与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细节,可参照相应的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33,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原则对于已确定的评价项目,都应预测建设项目对其产生的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保要求而定。同时应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2、常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特点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34,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类比调查法的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专业判断法则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如对文物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35,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环境影响时段A、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照此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三种,生产运行阶段可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B、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C、大型建设项目,当其建设阶段的噪声、振动、地面水、大气、土壤等的影响程度较重,且影响时间较长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的影响预测。D、矿山开发等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E、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情况,应该考虑两个时段,即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对污染来说就是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和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的时段。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36,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一)预测的范围A、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工程和环境的特性。一般情况,预测范围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其具体规定参阅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B、在预测范围内应布设适当的预测点,通过预测这些点所受的环境影响,由点及面反映该范围所受的环境影响。预测点的数量与布置,因工程和环境的特点、当地的环保要求及评价工作的等级而不同,请参见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37,(二)预测的内容 对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环境质量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参数,一类是特征参数。前者反映该评价项目的一般质量状况,后者反映该评价项目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况。各评价项目应预测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类别和数目,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和环境的特性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有关,请参见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5、单项评价方法的含义及其应用原则A、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的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时,评价时注意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B、在评价某个环境质量参数时,应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C、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与估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影响较轻的环境质量参数则可较为简略。,38,七、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的原则及要求1、编写原则报告书的结论就是全部评价工作结论,编写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2、编写要求编写结论与编写报告书其它部分一样,应该文字简洁、准确,同时最好分条叙述,以便阅读。,39,报告书结论应对项目建设背景情况及必要性、选址可行性、平面布局合理性、项目与产业政策相符性、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区域环境容量、项目产污排污情况、污染防治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达标排放可靠性、是否满足总量控制要求、是否满足区域环境规划要求有明确意见,应有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对于改扩项目还应有以新带老内容及要求,环评文件结论应全面完整。,40,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根据评价项目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参数、各污染物在简单平坦地形、全气象组合条件下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41,2、各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根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1)以排放源为中心,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2)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3)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42,二、大气环境状况调查1、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的确定及调查方法,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区的工业和民用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如建设项目将替代区域污染源时,则对替代的污染源要做详细的调查。若评价区域内有在建、拟建项目,则需对其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主要通过收集资料,必要时进行现场实测。,43,2、各等级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及要求,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A、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B、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查污染物排放量。C、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D、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原燃料中毒性较大成分含量波动,净化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的设备及管理事故等。除极少数要求较高的一级评价项目外,一般只对上述各项中排放量显著增加的非正常排放进行统计。E、污染物排放方式,44,F、点源调查统计内容a.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b.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c.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d.烟气出口速度(m/s);e.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f.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g.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45,G、面源调查统计内容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一般可取11(krn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无,可取其为网格单无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b.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c.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H、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I、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风面源”处理。应通过试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风速和扬尘量。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可参照一级评价项目进行,但适当从简。,46,3、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因子选择、监测布点原则与监测制度,(一)监测因子的选择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吕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即待评价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筛选。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 j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轭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选择当地国家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作为评价项目。(二)监测布点原则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47,(三)监测制度一级评价项目有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有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7天有效数据,每天不少于6次(北京时间02、07、10、14、16、19时,其中10、16时两次可按季节不同作适当调整)。对二、三级评价项目,全期至少监测5天,每天至少4次(北京时间02、07、14、19时,少数监测点02时实施确有困难者可酌情取消)。监测应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对于不需气象观测的三级评价项目应收集其附近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各监测时间的地面风向、风速资料。,48,4、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要点,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季日均浓度值,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等。,49,三、污染气象调查分析1、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台站现有常规气象资料 的采用原则,根据气象台(站)距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距离以及二者有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地理环境条件方面的差异确定该气象如(站)的气象资料的使用价值。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如果气象台(站)在评价区域内,且和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基本一致,则其大气稳定度和可能有的探空资料可直接使用,其它地面气象要素可作为该点的资料使用。如果气象台(站)不符合上述条例,则应进行气象现场观测。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直接使用建设项目所在地距离最近气象台(站)的资料。对于不能直接使用的气象台(站)资料,必须在与现场观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后方可考虑其使用价值。,50,2、对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气象台(站)气象调查时期的要求调查期间:对于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为最近三年;二、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为最近一年3、大气稳定度分级 请见大气导则附录BPS分级法:先由总云量/低云量、太阳高度角确定太阳辐射等级数(查表),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查表),51,4、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气象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一)地面气象资料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应至少包括以下各项:a.年、季(期)地面温度,露点温度及降雨量;b.年、季(期)风玫瑰图;c.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曲线图);d.季(期)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e.年、季(期)各风向,各风速段,各级大气稳定度的联合出现频率及年、季(期)的各级大气稳定度的出现频率;风速段可分为5档,即1.5m/s,1.53m/s,3.15m/s,5.17m/s,7m/s;段数可适当增减;稳定度可按标准中附录B或其它符合该建设项目实际际的方法划分。二、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进行b和 e 两项的调查。,52,风向频率玫瑰图,53,大气稳定度与烟流形状,54,(二)高空气象资历料的调查内容如果符合中所规定的气象台(站)有高空探空资料,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可酌情调查下述距该气象台(站)地面1500m高度以下的风和气温资料:a.规定时间的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b.年、季(期)的规定时间的逆温层(包括从地面算起第一层和其它各层逆温)及其也现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c.规定时间各级稳定度的混合层高度;d.是混合层最大高度及对应的大气稳定度。,55,四、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及要求一、二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A、一次(30min)和24小时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B、不利气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法纪合层高度等条件*也可称典型气象条件)。熏烟状态可按一次取样计算,其它典型气象条件可酌情按一次取样或按日均值计算。C、评价区域季(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D、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相应于1和3各项的浓度分布图。E、一级评价项目在必要时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进行1和3所规定的预测内容。,5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选用原则三级与一、二级分别要求,具体见大气导则7.3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的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 一级评价项目可按下述规定执行:(1)计算该建设项目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接受点上进行叠加。(2)对于必扩建项目,还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3)对于评价区的其它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区的高大点源,应尽可能叠加其地面浓度。如果难以获得上述污染源的调查资料或其浓度监测值远小于大气质量标准时,也可将其监测数据作为背景值进行叠加(对于改扩建项目,背景值可用从评价区现新状监测浓度中减去该项目现状计算浓度的方法估计)。二、三级评价项目可主要执行(1)和(2)。对于(3)可按以监测数据作为背景值对浓度进行叠加处理。,57,4、常用预测模式的适用条件一、二级评价项目,可采用正态模式(包括某些修正的正态模式)或平流扩散方程、随机游动等数值模式预测,预测中应估计到地形的影响及气象平均场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尽可能估计污染的迁移转化规津。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在可能出现背风涡以及下沉、下洗气流的复杂地形或高大建筑物附近,必要时,还应通过室内模拟(风洞、水槽)试验进行预测。三级评价项目,建议采用正态模式进行预测。有风时(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点源扩散模式,58,以排气简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方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c(mg/m3),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单位时间排放量,mg/s;Y该点与通过排气简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m;y_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z铅直扩散参数,m;U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h混合层厚度,m;He排气筒有效高度,m;,59,He按下式计算:He=H+H(5)式中:H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m;H烟气抬升高度,m,计算方法见7.6。无实测值时,U可按公式(2)计算,公式中的U1可取邻近气象台(站)距地面10m高度处的年平均风速U10,调查期间按执行。对于三级评价项目,风速高度指数P,建议按表3选取。一、二级评价项目,可取(4)式中的k=4;三级评价项目可取k=0,此时,,60,扩散参数y、z可表示为下式式中: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2 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2 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X 距排气筒下风方水平距离,m。无实测值时,上述各指数、系数的定值及稳定度等级划分方法见附录B。小风(1.5 m/s U100.5m/s)、静风(U100.5m/s),61,TSP日平均地面浓度分布图(mg/m3),62,TSP1小时平均地面浓度分布图(风速:2.0m/s,风向:SSW,稳定度:D),63,工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敏感区的影响(当敏感区位于下风向时)(风速:1.8m/s 稳定度:D)(新源排放量旧源),64,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要求(1)评价区内各环境功能是否满足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有容量。(2)建设项目的现有、在建、拟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是否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3)项目完成后,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能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4)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可行。从大气环境影响角度论证项目选址的可行性。,65,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1、评价等级掌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1)熟悉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2)熟悉不同评价等级各类水域的调查时期;(3)了解各类水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原则与内容;(4)熟悉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5)了解非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6)掌握水质调查水质参数的选择原则;(7)掌握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取样点的原则。,66,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3、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1)熟悉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时期及预测地面水环境影响时段的确定原则;(2)掌握拟预测水质参数筛选的原则;(3)熟悉各类地面水环境水体简化和污染源简化的有关要求;(4)掌握利用数学模式预测各类地面水体水质时,模式的选用原则。(5)了解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物理模型法、类别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的适用条件;(6)掌握河流、海域水质熟悉模式的适用条件;(7)熟悉其他水域(湖泊、水库、海湾)水质数学模式的适用条件。4、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1)熟悉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2)掌握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要求;(3)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种类及其适用范围。,67,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1、一般规定(1)了解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2)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3)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4)掌握环境噪声评价量及应用条件;(5)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2、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1)掌握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2)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3)掌握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设原则;(4)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5)掌握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68,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3、噪声预测(1)掌握噪声预测的基础资料要求;(2)熟悉噪声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原则;(3)了解噪声源噪声级数据获得的途径及要求;(4)熟悉简化声源的条件和方法;(5)熟悉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4、声环境影响评价(1)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2)掌握噪声防治对策应考虑的环节。,69,2.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1、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掌握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2)掌握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2、工程调查与分析(1)熟悉工程资料收集的要求;(2)熟悉工程分析的要求;(3)掌握对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的要求。3、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现状评价(1)掌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湖南省环保局.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