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设施.ppt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第五章 城市道路的交叉,本章主要讲述:,城市道路交通的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停车场地及公共交通停靠站、加油站、城市道路照明以及城市交通管理设施等内容。,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停车场作为提供服务的基本设施之一,其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的管理及经济效益。随着汽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大城市中,更加明显。在一座城市内部,如果没有固定的车辆停放地点,或停车场不够用,势必造成车辆沿路任意停放,既影响交通运输,又妨碍市容美观,而且往往容易产生交通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而城市道路资源有限增加,如何以静制动是现今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课题。,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停车场的设计内容:包括根据停车方式确定停车带和通道宽度及其布置形式、场内路面结构、绿化、照明、排水、竖向设计等内容。,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一、城市中停车场的类型,(一)按车辆的性质分 1、机动车停车场 2、非机动车停车场,(二)按使用对象分类 1、居住地停车 2、工作地停车、3、路内停车 4、路外公共停车。,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三)按服务类型分类 1社会停车场 社会停车场也称为公共停车场,是为从事各种活动的出行者提供泊车服务的停车场所,大多分布在城市商业区、城市出入口以及换乘枢纽附近,如地铁出入口。2配建停车场 配建停车场是指与大型公用设施、公共建筑物或住宅配套的停车场,主要为与该设施业务活动相关的出行者以及居民提供泊车服务。3专用停车场 专用停车场则足指专业运输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停车场所。仅供单位内部车辆的停放,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二、汽车停车场的设计,(一)汽车停车场的设计原则(P165-166五点),(二)车辆的停放方式,平行式,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垂直式,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斜放式,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1)平行式:平行式特点是占用停车宽度最小,但占用长度最大,车辆驶出方便迅速,但停车面积大。多用于车行道较宽或交通量较少,且停车不多、时间较短的情况;还用于狭长的停车场地或作为集个驶出的停车场的和置,也适于停放不同类型车辆(当车长不同时,可不画车位),更适用于车辆零来整走。例如,体育场、影剧院等停车场。,(2)垂直式。垂直式特点是在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但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一般7m),且在停放倒车时需占两个车道,但用地紧凑且进出方便。适用于停车数量多的港湾式停车场,(3)斜放式。斜放式持点是停车道宽度随车长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约为457m),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三)多层停车楼(多层车库),多层停车楼按车辆进库就位停放的不同情况,可分为机械化停车库和坡道式停车库两类:机械化停车床是采用电梯(升降机)将车辆上下运送(亦有用电梯兼作水平运行的)。坡道式停车库可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1直坡道式车库,2螺旋坡道式车库,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3斜坡楼板式停车库,4错层式停车库,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四)地下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是将停车场修建于花园、广场或楼房之下,也可利用建筑物的地下室作为停车库。由于建造地下式的停车库造价高,且通风、排水、照明和机械设备复杂,适用于用地受到限制又需存放大量汽车的市中心地区:我国很多城市已修建大量的地下防空洞。可以改建为地下停车场,这类地厂停车场的出入口纵坡不宜大于10,出入通道宽度不能小于5.5m,地下停车场现广泛建于住宅小区内,以及新建公共建筑物内。,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1、车型的确定,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五)停车带和通道宽度的确定,与停车带宽度确定有关的因素,设计是选定的车型车辆进入停车位置和发车状况车辆的性能司机的驾驶技能和熟练程度,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2、车辆停发方式,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3、确定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P172,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六)单位停车面积的确定P173-175,(七)停车场其他设计,1停车场出入口,一般倩况下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且两个出入口间的净距应大于10m。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当停车场的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置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以910m为宜。,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2停车场坪的路面铺装,3停车场的竖向设计和排水,4停车场的照明,5停车场的附属设施,6停车场的绿化,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三、自行车停车场设计,(一)自行车停车场的种类,1、固定的、经常性的专用停车场2、临时性的停车场3、街道边停车场4、分隔带上的停车场,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二)自行车停车场的设计,1、原则(P176六点),2、设计数据,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四、停靠站的布置,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合理规划布置站点应在对客流的流向、流量的调查分析基础上作出。首末站的布置要考虑车辆调头回车的场地、部分车辆停歇及加水、清洁、保养和小修工作的用地。枢纽站一般设有若干条公交线路,上、下车及换乘的乘客较多,在布置上应注意保护乘客、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尽量避免使换车乘客穿越车行道,同时使换乘步行距离最短。中间停靠站是提供给沿线公交乘客定点上、下车的道路交通设施,在具体安排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一是停靠站的间距;二是停靠站台的布置形式。,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市中心区客流密集,线路两侧客流集散点较多,乘客上下车频繁,站距宜小些;城市边远地区,站距可大些;而郊区可更大些。通常市区以500800m为宜;郊区为1000m左右。在交叉口附近设站时,为了不影响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通行能力,一般应离开交叉口50m左右。交通量较少的道路,站位距交叉口不得小于30m。,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停靠站台的布置形式,停靠站台在道路平面上的布置形式主要有沿路侧带边设置和沿两侧分隔带边设置两种。,(1)沿路侧带边设置,这种方式布置简单,一般只需在路侧带上辟出一段用地作为站台以供乘客上下车即可,站台宜高出路面30cm,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单幅路和双幅路。,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2)沿两侧分隔带边设置,对于这种布置方式,停靠的公交车站与非机动车道上的车辆无相互影响,但上下车的乘客需横穿非机动车道,给二者带来不便。此形式适用于三幅路和四幅路,。采用这种方式布置站台的分隔带宽度应不小于2m。,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及停靠站,第二节 城市道路上的加油站,大致以11.5公里的服务半径来分散布置,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道路照明系统能使夜间路上障碍物轮廓及路面具有足够亮度,以保证夜间行车的效率和安全。有关统计表明,夜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比例较大,约占各类事故总数的3040。通常夜间行车,驾驶员要有预见性地对随机事件采取必要的处理。,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视觉感观,视觉感观是安全行车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夜间的高速行车:中距离小型物体远距离大型物体 在安全停车距离内准确判断前方障碍,以利于驾驶员及时作出正确反映。,感觉、判断、反映,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合理照明效果统计,部分交通发达国家夜间重大事故减少率:,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一)照明效果,科学、合理的照明系统设计能对行车产生积极的效果,否则将适得其反。1、诱导效果 增加可视距离,改善行车条件,提高车辆夜间行驶的效率和安全性。2、分流作用 照明效果良好的道路能大量地吸引夜间行车,削减白天交通高峰。,一、城市道路照明的要求和照度标准,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3、美化环境,和谐的照明效果和美观的灯具布置,构成市区市道路、快速路的一道风景,能有效美化环境,对行车人产生积极的效果。,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城市道路照明系统,冷色光,驱虫钠光,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4、照明的负影响,照明所采用的方式、灯具类型、设置方位等都会直接影响照明后果,处理不当要造成局部的眩光,干扰正常行车。,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二)、照明基本要求,技术、节能、环境等方面,主要考虑:车行道亮度达到设计车速的要求亮度均匀、路面无光斑控制眩光,减少照明负作用良好的视觉诱导性采用新型节能灯具,节 约能源照明设施便于维护管理道路环境协调美观性,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三)、照明设计参数及名词定义,1、光通量 在单位时间内,光源向四周发散出使人产生光感觉的能量。光通量单位:lm(流明)定义:每瓦特的功完全转化成波长为0.555微米的光波时,其光通量为683(lm),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2、发光强度(也称光强密度,针对光源),光源沿某一方向照射时,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即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常用单位cd(坎德拉)1cd1(lm/1sr),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3、表面照度B,单位被照面积上的光通强度。照度单位lx(勒克司):1(lx)1(lm/m2)照度是道路照明设计中的重要数据,表明了被照射物体(路面、障碍物等)表面被光源照射到的程度,是人的视觉反映速度的标准。,视觉反映,障碍物照度,反射率,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照度对人体视觉影响:,人眼的视觉取决于物体上反射光线在眼底成像的强弱,与照度、反射率有关。正常情况下与照度的关系:看清静物0.1(lx)一般场合2030(lx)最佳亮度200(lx)行车速度越高,对照度的要求越大,照明设计时按机动车道路的设计速度差异,路面照度应达到525(lx)。,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4、亮度E(发光体或反光体),发光表面在一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与该方向的投影面积之比。亮度单位:cd(坎德拉)/m2 即(1cd/1m2)被照表面的光通量有一部分反射回来,反映到人眼即出现了物体的像,单位面积反射的光通量越大,引起视觉效果越好。,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亮度与照度的关系:,被观测物体属被动发光体,其亮度与被照面表面光的反射率相关,不同物体的折射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亮度与照度的关系:BE/其中:B照度(lx)E亮度(cd/m2)反射率 圆周率 视觉反应速度顺序:发光体(光源);特殊反射材料(设施);一般物体,快,慢,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5、平均照度与平均亮度,由于路面、障碍等被照射物表面的不均匀性,评定路面照明效果时,还应计算路面被照射和反射的均匀性。照度均匀度 路面照度最小值与照度平均值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如快速路照度均匀度不低于40)亮度均匀度 路面亮度最小值与亮度平均值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如快速路亮度均匀度不低于40),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二、照明系统的布置及选择,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照明器的配光特性,获得夜间行车必须的路面亮度和均匀度,减少眩光。照明布局受到道路等级、使用性质、交通量、设计车速、路宽、电灯高度、电灯功率、地下管线、环境绿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一)照明布置,现代照明灯具构造、性能的进步为照明布置提供了选择。在满足技术条件的前提下,灯具布置方案主要需考虑美观、经济。,高杆式,中心对称式,双侧对称式排列,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1、布灯方式,立柱式照明 立柱式设置是最常见的布置形式,根据环境具体需求,灯具按其安装不同,见平面图。,单侧布置,双侧交错布置,双侧对称布置,横向悬索布置,中心对称布置,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高杆式照明,高杆式照明用于大型立交、广场,一般设置于道路之外,能提供较大面积的照明。,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悬索式照明,悬索式照明源于交通发达国家,灯具可设置于道路轴线垂直上方,相对立柱、高杆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施工要求较高。,轴心,高度1520米,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栏杆式照明,沿道路轴线两侧(或单侧)在护栏、防撞墙等设施上离地面0.81.0米高处设置照明器。用于城市景观要求高的局部、高速路、机场附近道路等场合。注意的问题:成本高、维护难、眩光控制吸顶式照明 主要用于隧道、涵洞、高架(立交)腹部。,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二)不同路段照明布置,直线区域布置,单侧布置,双侧交错布置,双侧对称布置,横向悬索布置,中心对称布置,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十字形交叉路口,十字形交叉路口的照明可视交叉道路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线性布置的各种形式。对于面积较大的大型交叉路口,必要时可在适当地点另行安装附加灯杆、灯具。有较大的交通岛时,可在岛上设灯,必要时也可采用高杆照明。,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十字交叉典型平面布局,根据需要,交叉路口照明可采用与交叉道路上照明完全不同的设计。如光色、外形不同的灯具;安装高度、布灯方式不同的格局。,有照明与无照明交叉,双有照明(或双无)交叉,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T字形交叉路口,右图:有照明的两条道路T形交叉典型布局。,左图:平交环岛典型布局,有必要时增加岛上照明和高杆照明。,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曲线路段照明布局,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大于1000m的曲线路 段,可按直线路段处理;半径小于1000m的曲线路段,单侧布置时灯具 应沿曲线外侧布置并应减小灯具的间距(见 图),半径越小间距也应该越小。,路面较宽时宜采用双侧对称布置弯道,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曲线照明注意的问题,间距一般控制为直路段的0.50.75倍,悬挑长度也应该缩短;发生视线障碍时可在曲线外侧增设附加灯具;急转弯处安装的灯具应能给车辆、缘石、护栏以及周围环境提供充足照明。转弯处的灯具不得安装在直线路段灯具的延长线上(见图)。,错误,正确,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三)照明器的横向布置,灯杆竖立在侧石外0.51.0米处照明器在道路上方的悬挑长度一般为24米,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四)照明器的安装高度和纵向间距,1、常用光源 白织灯 价格低廉,显色性好,寿命短,用于城市简易道路、胡同、小巷等环境。低压气体放电灯 低压钠灯、荧光灯等,低温下启动较为困难,常用于隧道、地铁等室内场合。高强气体放电灯 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目前广泛使用的光源),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2、灯具及其构造,带有光源、反射折射装置、灯座、接线柱、外壳等元器件的光源组件简称灯具。根据光源照射的发散角分为三类。截光灯:光线立体分布角为060,便于控 制眩光,用于主要干线照明。半截光灯:光线分布角070,可以控制眩 光,照射范围较大,用于城市道路。非截光灯:光线分布角080,照射角大,不易控制眩光,用于城市胡同、小巷照 明,投资小。,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3、灯具安装高度,灯具的合理安装高度与许多因素有关,选用时主要考虑控制眩光。,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4、灯具安装间距L,灯具的安装高度H与间距L比值是保证离灯最远处路面照度的关键。为获得一定的照度(亮度)均匀度,我国道路照明的L/H取值为14。为保证路面亮度(照度)均匀度和将眩光限制在容许范围内,灯具的纵向间距L、安装高度H和路面有效宽度W之间的关系,应符合表规定。,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P185最后一段话,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五)照明器的布置与城市绿化的关系见书P186,一般灯杆两侧58米内不宜植树,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一、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一)交通标志,分为四类: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 指路标志,1.警告标志,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及应采取措施的标志.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警告标志共有42种(个).,警告标志分别设置在距危险地点前20-250位置。,注意危险,事故易发路段,村庄,路口标志,弯路标志,陡坡、变窄标志,落石、傍山险路、堤坝路标志,双向交通等标志,易滑.村庄.隧道.渡口.驼峰桥等标志,铁道路口标志,斜杠符合 分别表示距无人看守道口50米、100米、150米,绕行.过水路面.事故易发路段等标志,非机动车.施工.注意危险标志,2.禁令标志,禁令标志是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为保障交通安全而对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加以禁止或限制的标志.形状为圆形或顶角朝下的等边三角形,颜色为白底、红圈、红斜杠、黑图案、图案压杠,个别除外.禁令标志共有42种(个).,禁行.禁停.禁鸣标志,禁止机动车通行标志,禁止非机动车通行标志,禁止转弯.直行.掉头.超车标志,限宽.高.质.重.速标志,停车检查.让行标志,3.指示标志,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和行人按规定方向、地点行进的标志.形状为圆形和矩形,颜色为蓝底、白图案.指示标志共有29种(个).,指示方向标志,立交桥.环岛.单行路等指示标志,先行.人行.机.非行驶.掉头指示标志,车道指示标志,4.指路标志,指路标志是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形状为矩形,颜色为蓝底、白图案;高速公路为绿底、白图案.指路标志共有62种(个).,十字交叉路口,指路标志,交叉路口预告,入口预告,绕行标志,十字交叉路口,指路标志,两侧通行,左侧通行,右侧通行,出口预告,此路不通,国道编号,红底白图案,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二)交通指挥信号,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三)路面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的概念 道路交通标线是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所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它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可以与交通标志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人行横道预告标示,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1.指示标线指示标线是指示车行道、行车方向、路面边缘、人行道等设施的标线.如图示.,车行道边缘线,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双向两车道路面中心线,车行道分界线,人行横道(正交),港湾式停靠站,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人行横道(信号灯路口),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车距确认线,人行横道预告提示线,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收费岛地面标线,平行式停车位标线,倾斜式停车位标线,垂直式停车位标线,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2.禁止标线,禁止标线是指告示道路交通的遵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规定,车辆驾驶人及行人需严格遵守的标线.如图示.,禁止超车线,禁止掉头标记,禁止路边长时停放车辆,停车让行线,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中心黄色虚实线,三车道标线,禁止变换车道线,禁止路边临时或长时停放车辆线,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减速让行线,中心圈,简化网状线,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非机动车禁行区标线,信号灯路口停车线,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复杂行驶条件丁字路口导流线,不规则路口导流线,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专用车道线,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3.警告标线,警告标线是促使车辆驾驶人及行人了解道路上的特殊情况,提高警觉,准备防范应变措施的标线.如图所示.,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接近路面障碍物标线,立面标记,四车道中间有障碍,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四车道缩减为两车道,双向两车道改变为双向四车道,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护栏,隔离墩,隔离栅,(四)其他设施,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防护网,视线诱导设施,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减速带,反光镜,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