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ppt
第一节 城市道路上公共交通停靠站的布置 第二节 城市道路上停车场地的布置 第三节 城市道路上的公共加油站第四节 城市道路照明第五节 城市管线的布置,第八章 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一、公共交通路线的布置原则 1、以公共交通“安全、服务、节约”的方针为指导,合理布置市内和市郊的公共交通路线、使乘客上、下车和换车方便,节约乘车出行时间;2、所有干道应布置公共交通路线;3、市区的公共交通路线应组成闭合的公共交通路线网,便于乘客换乘车辆;4、人流主要集散地点,应设置从各个地区直达或路过的公共交通路线,集散点之间应设置公共交通路线;,第一节 城市道路上公共交通停靠站的布置,第一节 交通信号设备,5、公共交通路线应按主要人流方向设置,使人流能按最短捷的路线到达目的地;6、同一条公共交通路线上的客运量宜均衡,以发挥公共交通车辆的客运效率;7、在高峰人流特别多的路段上,除行驶正常的路线外,宜增设区间公共交通路线(专线);8、不同线路之间要很好衔接,便于乘客就近迅速换乘车辆。,第一节 交通信号设备,二、公共交通停靠站的布置(一)基本原则 1、停靠站包括首末站和中途停靠站,特别注意中途停靠站点的布置,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方便、车辆的运营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2、首末站设置要考虑车辆掉头、待发停放场地及司售人员休息室;3、公共交通停靠站主要布置在客流集散点,还要考虑地形、特殊的治安要求等;4、调查和分析客流的流向、流量,合理设置中途停靠站。,第二节 交通标志,(二)具体布置要求 1、停靠站的间距:市区500m左右,郊区1000m左右;2、停靠站设点:一般在交叉口附近,布置有对称布置和不对称布置两种,做到不阻挡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车辆和行人的视线,不影响停车线前车辆的停车候驶和通行能力,不影响站点本身的行车秩序和通行能力等;,一、停车场地在道路上的布置形式 1、沿缘石线停车:通常布置在与主要干道相交的次要道路上;2、港湾式的路边停车:在道路一侧或两侧有足够宽度的绿化带内做成港湾式的停车场;3、利用分隔带停车: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较宽的分隔带时,可利用其他位置布置停车道;4、道路外的港湾式停车场。,第二节 城市道路上停车场地的布置,第二节 交通标志,二、在停车场地上的停车方式 停车方式按汽车与通道的夹角关系,规范规定有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三种,一般根据停车场地面积、形状、进出口位置、停车容量和管理等因素选择停车方式。1、平行式:特点是占用的停车道宽度最小,但占用长度最大,车辆驶出方便迅速,但停车面积大。2、垂直式:特点是在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但占用车道宽度最大,且在停放倒车时需占两个车道,用地紧凑且进出便利;3、斜列式:特点是停车道宽度随车长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目随交角的增大而增多,车辆出入方便,且出入时占用车行道宽度最小。,第二节 交通标志,三、自行车停车场地 自行车停放场地位置的选择应根据道路、广场及公共建筑布置,以中、小型为主分散就近布置;对于大型集会、大量人流集中的文化娱乐、商业贸易等场所自行车停车场应在其四周调协固定的专用自行车停车场,并应根据其容纳人数估计其存放率。自行车的外廓尺寸,规范采用28型作为设计标准尺,总长1.93m,总宽0.60m,总高2.25m;停放方式有垂直式和斜列式,根据场地条件采用单排或双排两种方式。,一、城市公共加油站布置的一般要求 城市公共加油站应根据交通发展的实际需要均衡分布,达到合理、方便的要求,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加油服务网,服务半径宜为0.91.2km,尽量缩短汽车空驶里程。在大型汽车停车、城市出入口、主要干道及车辆经过或汇集较多的地方应设置加油站。加油站布置需符合交通安全、流畅、卫生和防火等要求,要求醒目,出入口最好布置在支路或次要道路上,并保证有良好通风以及与周围建筑物一定的安全距离。,第三节 城市道路上的公共加油站,第三节 交通标线,二、城市道路上加油站的布置形式 有两种形式,一种布置在交叉口附近的用地上,称路口式,优点是各方来往车辆加油比较方便,出入口也较通畅,但对交叉口交通影响较大,甚至会造成堵塞,引起交通事故。另一种是布置在道路旁弯进去的专门用地上,称路段式,特点是车辆出入口均在一条道路上,对交通影响较前式小,加油方便。,第三节 交通标线,三、加油站的主要设备 加油站的主要设备包括:加油柱(油泵)、地下储油罐、站房,以及管理室、小修室等。地下储油罐为油罐槽形式,位置确定要考虑油槽车卸油时不影响加油业务又不能超过油泵的吸力,并做接地设备,防止静电作用。,一、城市道路照明的任务和设计原则 1、照明任务:保证来往车辆和行人夜间通行安全,为驾驶员或行人创造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障碍物,防止和减少交通事故;其次美化市容,满足夜间景观要求;2、设计原则:确保路密那具有符合标准要求的照明数量和质量,投资低耗电少,运行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管理。,第四节 城市道路照明,第三节 交通标线,二、城市道路照明的标准:1、采用照度标准,通常用规定路面的平均水平照度值和不均匀度表示。照度单位:勒克司(1m2照射面上,均匀分布一个流明lm的光通量)路面亮度值:尼特(1m2表面积上沿着法线方向产生1烛光的发光强度)2、道路照明要求:满足平均亮度(照度)、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以及良好的诱导性,具体查表选择。3、道路照明用光源要求:寿命长、光效高、可靠性、一致性好,显色性和色表符合照明路线或场所的要求。,第三节 交通标线,三、城市道路照明的布局:指照明器的布置方式、照明器的横向位置、照明器安装高度和纵向间距、路面宽度的配合等。1、布置方式:1)沿道路单侧布置:诱导性好、造价低但两侧路面照明效果不同;2)沿道路两侧交错布置:亮度均匀度较好,但亮度纵向均匀度较差、诱导性差;3)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均匀度和诱导性均较好,可用于美化路容,第三节 交通标线,4)横向悬索布置:用于树木较多,遮光严重的道路,或用于楼群区难以安装灯杆的狭乍街道;5)中心对称布置:适用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多幅路上,特别是车道多、人行道宽的城市干道。2、照明器的横向位置:人行道的绿化带或分隔带的边上,灯杆在缘石外0.51.0m位置 3、照明器的安装高度和纵向间距、路面宽度的配合,第三节 交通标线,四、高杆灯照明:高度大于或等于20m的照明,应用于主要道路、汇合点大型公共场所等;1、优点:达到高亮度和高照度;被照路面的亮度和照度均匀度好,减弱或避免眩光,照明质量好,灯柱少,对交叉口及城市道路的干扰少;驾驶员可见度好;2、缺点:建造费高;能耗大;维护困难;夜间对周围百姓影响很大;,第三节 交通标线,3、设计高杆照明的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高杆顶部灯架或灯杆的结构形式;2)合理选择灯具的配备方案;3)处理好功能和美化之间的关系;4)正确选择杆位;5)合理选择灯具和光源;6)合理确定灯具的投光角度和杆具;7)合理确定照明标准;8)要进行科学设计等。,一、城市管线与城市道路的关系:管线布置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城市道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的发挥,因此,对于城市道路和管线事先同一规划、综合设计、联合施工才可以达到合理的要求;规划中,注意水平垂直位置上综合设计,并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和标高系统。二、城市道路地上杆线的类型和布置(一)城市道路地上杆线的类型:1、电力(强电)杆线:照明电力线和工业生活用各种电力线;2、电讯(弱电)杆线:包括市内电话线、长途电话、无线电广播以及其他信号设备的电缆;,第五节 城市管线的布置,第三节 交通标线,3、电车杆线:专供电车用的直流电缆。(二)城市道路地上杆线的布置:一般设置在人行道或分隔带上;布置时要满足以下要求:1、电讯杆线与电力杆线,一般应分别架设在道路的两侧,与同类的地下电缆位于道路的同侧;2、架空电线应与路面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当线缆的垂度最大时,沿路架设或横越道路架设的最小净空应满足规定要求;3、架空电线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三、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类型和布置(一)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类型:包括过境干管以及为两旁建筑服务的支管或户线 1、电缆 2、管道:下水道(排水管道)、上水道(给水管道)、煤气管道、热力管道(二)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布置:根据埋设方式分为采用综合管道集中埋设和分散埋设,分散埋设注意事项:1、地下管线应尽可能布置在绿化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下面,不得已才考虑将维修次数最少和埋设较深的管道(如污水、雨水等)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2、地下管线应与道路中线或建筑红线平行敷设,并尽量避免横穿道路,必须横穿时应尽量与道路正交;3、地下管线应敷设在支管多的一边;,4、一般不应埋设任何地下管线的范围是在缘石靠车道一边1m和缘石背面0.4m之内,乔木树干左右1m之内,距建筑物边缘0.51.0m之内,路灯杆基础之下;5、地下管线的布置次序:从建筑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电力电缆、煤气管道或热力管道、给水管道或排水管道、污水管道,依据是管线的性质和埋设深度要求,凡可燃、易燃会损坏对房屋有危害的管道应原离建筑红线,埋设深度越大,离红线越远;6、地下管线之间及地下管线与建筑物、绿带之间应保持最小的水平净距;7、地下管线埋设深度应大于各种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主要考虑冰冻深度和荷载等要求)。,(三)埋设地下管线出现矛盾的处理 1、各种管线地下发生交叉时标高的处理:先考虑排水管道的标高,然后在满足路面上的荷载对管道强度要求条件下,其它管线从上通过;2、当管线在平面或立面上发生冲突,一般处理原则:新建管线迁就已建管线,有压管线迁就自流管线,弱电管线迁就强电管线,小口径管线迁就大口径管线,能弯曲的迁就不能弯曲的管线,临时性管线迁就永久性管线,工程量小的应迁就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迁就检修次数多所谓不方便的等;3、改建道路保证路床距管线顶面的最小安全深度要求。,(四)综合管道的作用及埋设条件 1、埋设条件:规范规定下列情况下埋设综合管道 2、敷设规定 1)热力管线不应与电力、通讯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2)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低;3)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其他管线;4)有火灾危险性气体、毒性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5)凡有可能产生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3、敷设效果 1)防止和减少开挖道路的情况,可节约道路维护的经费,并且占地较少;2)结合公用设施的需要,比较容易容纳所需管线;3)检查人员可入沟进行维护,比较方便;4)提高了公用设施的安全性,并有防灾作用;5)保证了道路结构的安全稳定,并对城市景观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