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保健ppt课件.ppt
哺乳期保健,1,今天的课程主要包括:,概 述泌乳生理及影响因素母乳喂养指导哺乳期保健哺乳期常见乳房问题与疾病,2,第一节 概 述,3,概述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母乳喂养的定义母乳成分母乳喂养的优越性母乳喂养的发展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爱婴医院,4,(一)母乳喂养的定义,5,198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按不同母乳喂养水平分为六类:,纯母乳喂养(全部母乳喂养)几乎纯母乳喂养高比例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中等比例母乳喂养低比例母乳喂养象征性母乳喂养,6,1全部母乳喂养,(1)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其他食物。(2)几乎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给婴儿吃维生素、水果汁,但每天不超过12次,每次不超过12口。,7,2部分母乳喂养,(1)高比例母乳喂养:母乳占婴儿全部食物80%以上的喂养。(2)中等比例母乳喂养:母乳占婴儿全部食物20%79%的喂养。(3)低比例母乳喂养:母乳占婴儿全部食物20%以下的喂养。(4)象征性母乳喂养:几乎不提供热量的母乳喂养。,8,(二)母乳成分,人乳分期:共分四期人乳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免疫成分,9,(二)母乳成分,1各期人乳(1)产后4天内乳汁称为初乳,量少色黄,比重较高,含较多蛋白质,主要为免疫球蛋白,含充满脂肪颗粒的巨噬细胞及其他免疫活性细胞的初乳小体,可增加新生儿的抗病能力。(2)产后510天为过渡乳(3)产后11天9个月为成熟乳(4)产后10个月以后为晚乳,10,2人乳主要成分,(1)蛋白质:人乳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为4:1,人乳遇胃酸形成的凝块小,易于消化。人乳中牛磺酸含量高,有利于婴儿神经系统发育。(2)脂肪:人乳中以长链脂肪酸为主,还含有脂肪酶,易于消化,而且含有较多的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有利的亚油酸。,11,2人乳主要成分,(3)糖类:人乳中含乳糖较多,以乙型乳糖为主,能抑制大肠杆菌生在,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生长。(4)维生素:人乳中含维生素A、C、D、E比牛乳多,但VD不够婴儿所需,VK仅为牛乳中1/4,婴儿在满月后易发生因VK缺乏的出血。(5)矿物质:人乳中矿物质量较牛乳中低对婴儿胃酸影响不大,其中钙、铁、锌比牛乳的吸收率高。,12,2人乳主要成分,(6)免疫成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初乳的含量最高。IgA主要是分泌型,可保护婴儿的消化道黏膜不受病原体侵害。细胞成分:人乳中细胞成分中巨噬细胞占90%,包括T和B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初乳细胞能抵抗婴儿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也能保护乳腺。淋巴细胞能产生干扰素及免疫球蛋白。,13,2人乳主要成分,乳铁蛋白:一种能和铁结合的蛋白质,可剥夺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铁,能抑制肠道中铁依赖细菌,防止发生腹泻。溶菌酶:能水解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的乙酰氨基多糖,使细菌死亡,也能增加抗体的杀菌作用。双歧因子:一种含氮多醣体,可促进婴儿肠道双岐乳酸杆菌生长,防止大肠杆菌过度生长。,14,(三)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对婴儿的好处对母亲的好处对医院、家庭、社区的益处,15,1.对婴儿的好处:,(1)营养素齐全,能全面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2)能激活并增强婴儿的免疫防御功能(3)吸吮运动有利于婴儿面部发育,尤其是牙齿发育。(4)有利于建立母婴感情联系(5)母乳温度、泌乳速度、乳量适宜,喂养简便、经济。,16,2对母亲的好处,(1)促进子宫复旧(2)母体内的蛋白质、铁等因产后闭经可以储存,有利于产后恢复。(3)有利于母体脂肪的消耗,促进体型恢复。(4)有利于延长生育间隔。(5)减少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生。(6)可使母亲心情愉悦,17,3对医院、家庭、社区的益处,可及节省婴儿喂养成本,增强婴儿体质,减少婴儿患病。,18,母乳喂养的发展,1.人乳喂养是传统习惯2.20世纪60年代奶制品动摇了传统信念3.20世纪80年代母乳免疫学对母乳重新评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出号召,要求把4个月以下婴儿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5%以上。4.1992年我国开始“爱婴医院”评选5.2002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儿童基金会联合制定“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提出:在生命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以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19,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儿童基金会发布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联合声明要求每个妇幼保健机构都应做到“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20,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1.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地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2.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实施这一政策。3.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孕妇。4.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21,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6.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7.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8.鼓励按需哺乳。,22,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做安慰物。10.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母亲转给这些组织。,23,爱婴医院,通过爱婴医院,执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在产前和产后为孕产妇提供学习、实践母乳喂养婴儿条件,促进母乳喂养成功。,24,第二节泌乳生理及影响因素,一、泌乳的生理机制二、影响泌乳的因素,25,一、泌乳的生理机制,26,图为:正常乳腺的矢状切面图示乳腺与胸壁和胸廓肋骨间的关系1乳腺组织 2乳腺后脂肪组织,分隔乳腺与胸肌筋膜3包绕乳腺的皮下脂肪层将乳腺与皮肤分隔 4固定乳腺和皮肤组织的叶间纤维间隔(Cooper氏韧带)5位于深筋膜下的脂肪和胸肌层,乳腺导管起于乳腺周围部分,然后逐渐膨大伸向乳头,当输乳管进入乳头之前,扩大形成壶腹。,27,泌乳及排乳的机制,乳腺是一个外分泌腺体,由腺泡及导管组成,成千个腺泡组成小叶。妊娠期雌、孕激素分泌量增多,促进乳腺导管及腺泡发育,为泌乳做准备。此时,虽垂体泌乳素分泌增多,但因雌、孕激素竞争腺泡壁上的受体,而不泌乳。分娩后血中雌、孕激素浓度迅速减少,对催乳素的抑制解除,乳汁开始分泌。,28,新生儿吸吮刺激乳头,通过神经反射达到垂体,促使分泌催乳素,并在血中维持较高水平,从而促进泌乳。同时吸吮刺激反射性引起神经垂体分泌缩宫素,促使腺泡及导管周围平滑肌收缩,将乳汁挤至导管及乳窦,从而自乳小孔射出,称为射乳反射,腺泡排空,泡内压力降低,有利于乳汁分泌。缩宫素还有利于子宫收缩。,29,二 影响泌乳的因素,生理因素乳母的用药营养与泌乳心理因素社会及环境因素,30,(一)生理因素,1.婴儿因素:婴儿有力吸吮乳头的刺激,对乳汁的分泌和排空均十分重要。2.哺乳期母亲的状况:休息、营养、心情舒畅是促使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3.乳母的衣着:分娩前后的妇女不要穿合成纤维衣料做的内衣和胸罩,也不要在胸罩外直接穿羊毛类服装。,31,(二)乳母的用药,避孕药含有睾酮、黄体酮和雌激素衍生物,进入母体可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减少;避孕药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生长发育。,32,(三)营养与泌乳,母乳来源的物质基础是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乳母营养和饮食成分对乳汁有明显影响,在营养不足时增加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能提高泌乳量;但当营养满足机体需要后,单纯增加营养不能增加泌乳量。,33,(四)心理因素,泌乳受腺垂体催乳素调控,同时又受下丘脑催乳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介质及性激素的反馈调节。排乳受缩宫素的调控。这种激素受母亲的心理、精神、环境因素影响,心理因素可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来影响催乳素及缩宫素的释放,哺乳妇女的心理状态影响乳汁的产生和排出。,34,1.哺乳早期及产褥期的心理问题,(1)缺乏自信。(2)焦虑、担忧:多见于新生儿有问题的产妇。(3)抑郁、情绪低落。,35,2哺乳后期的心理问题,(1)担心乳汁不足。(2)担心乳汁营养不足,36,3.孩子生病4.上班后精神紧张,体力疲劳使母亲失去继续母乳喂养的信心。,37,(五)社会及环境因素,1.乳母受教育程度高,母乳喂养率高2.乳母的社会经济地位3.母乳喂养的宣教指导4.乳母的居住环境,38,第三节 母乳喂养指导,39,一、产前泌乳准备,1.对孕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使孕妇接受母乳喂养知识,树立母乳喂养信心。2.是孕妇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为哺乳做准备。3.乳头准备:在孕7个月以后,每天用洁净毛巾擦洗乳头,并向外牵拉乳头,增加皮肤的韧性和顺应性。乳头内陷应及早纠正。,40,二、哺乳技术指导,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正确的哺乳方法及挤奶手法,41,(一)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具体做法如下:正常新生儿处理脐带后即抱放在产妇胸前行皮肤接触,不得少于30分钟,并协助新生儿吸吮乳头,观察觅食、吸吮、吞咽情况;剖宫产时可在术中行皮肤接触早吸吮。也可在当时行部分皮肤接触,在进入母婴同室,产妇有应答反应后30分钟内再次皮肤接触,早吸吮,持续至少30分钟。,42,(二)按需哺乳,1.根据婴儿的饥饿情况随时进行哺乳2母亲感到乳房胀满或孩子睡眠超过3小时,也应给予哺乳,43,(三)母婴同室,母婴同居一室,可以减少母亲的忧虑和担心,有利于泌乳,方便于按需哺乳。,44,休息时间到了,休息十分钟,45,(四)正确的哺乳方法及挤奶手法,哺乳前乳母洗净双手及乳头。哺乳时选择舒适的体位,卧位或坐位均可。一手抱住婴儿,另一手拇指置于乳晕上方,将乳头送入婴儿口中,让其吸住乳晕。此时婴儿吸吮动作缓慢有力,而乳母也不觉乳头疼痛,并有阵阵排乳感。,46,1.如何抱婴儿,(1)婴儿身体和头成一条直线。(2)婴儿身体贴近母亲。(3)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4)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下颏贴乳房。(5)新生儿应托住臀部。,47,2哺乳时如何托住母亲的乳房,(1)手贴在乳房下的胸壁上(2)食指托住乳房(3)拇指在上方(4)母亲的手指不要离乳头太近,48,3.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婴儿含接时应含住乳晕,能看到明显的吞咽动作,听到吞咽声音。,49,4.母亲的哺乳姿势:,50,51,52,注意:,(1)不要妨碍婴儿呼吸(2)每次哺乳约6-20分钟,以吃饱为度(3)哺乳完毕轻压婴儿下颏将乳头拔出,以免造成乳头破损。(4)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均匀涂抹于乳头上。(5)哺乳后将婴儿竖直抱起,头紧靠母亲肩上,轻拍背部,帮助其呃出胃里空气。婴儿放在床上时应先右侧卧。,53,5.挤奶手法,拇指、食指分别于乳晕的上下方,离乳头根部约2CM,向胸壁轻轻下压,手指固定,重复挤压、松弛,沿乳头依次挤压所有的乳窦。,54,三、特殊情况下母乳喂养,55,(一)母亲方面,1.心脏病:心功能、产妇可以哺乳,心功能、产妇不宜哺乳。2.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产后恢复不良不宜哺乳。3.高血压:应考虑药物对泌乳的影响及对婴儿的影响。,56,(1)利尿剂:抗精神病类药物噻嗪类利尿药可减少乳汁分泌。(2)甲基多巴:可减少乳汁分泌。(3)利血平:使婴儿鼻部充血而呼吸困难,应停止哺乳。(4)硫酸镁和肼苯哒嗪:可以哺乳。,57,4.糖尿病:产后血糖正常者,可以母乳喂养。5.病毒感染:(1)肝炎:甲肝:急性伴黄疸时不宜哺乳。乙肝:HbsAg阳性可以哺乳,HbeAg阳性不宜哺乳。(2)艾滋病:原则上不应哺乳。6.癫痫:不宜哺乳,58,7感染性疾病:上感、产褥感染等不需停母乳,但接触婴儿前应洗手。8甲状腺疾病:(1)甲亢:治疗期间提倡母乳喂养,应每2-4周复查婴儿甲功,如无复查条件者不宜母乳喂养。(2)甲减:治疗的前提下可以母乳喂养,但应除外婴儿是否有先天性甲低。,59,9结核:目前有争议。肺结核治疗1周后母婴可以接触。母亲接受三连治疗可给婴儿异烟肼预防治疗,30mg/bid,接种结合疫苗,可以母乳喂养。10.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可局部用药,有必要时可小剂量全身用药。用药时需考虑是否影响泌乳,是否影响婴儿吸吮能力。,60,11.其他情况:乳母发热时,乳汁浓缩,应将乳汁稀释再喂婴儿。母亲运动后应休息30分钟再喂奶。,61,(二)婴儿方面,62,1.早产儿的母乳喂养,(1)早产儿的母乳:早产儿母亲优于足月儿母亲的乳汁,其蛋白质比足月儿母乳中高80%,且为溶解状态的乳清蛋白,帮助消化的蛋白酶,其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乳糖、VE含量较高。(2)喂养:体重低于1600g的婴儿不能吸吮需鼻饲管喂养,一旦有吸吮能力尽量让早产儿吸吮母乳。,63,2.双胎的母乳喂养,母亲生理本能可以喂养双胎,乳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量泌乳,增加婴儿吸吮次数可以刺激母亲乳房泌乳。,64,3.患病儿的母乳喂养,(1)一般处理原则:对于患儿,特别是高危患儿应坚持母乳喂养。(2)半乳糖血症患儿:应立即停止母乳及普通奶制品喂养,给予不含乳糖的代乳品喂养。(3)氨基酸代谢性疾病患儿:如苯丙酮尿症和枫糖尿症,应给予低分支氨基酸膳食,另外注意喂食母乳要少量。,65,第四节 哺乳期保健,66,哺乳期保健包括以下内容:,哺乳期营养哺乳期用药哺乳期避孕哺乳期乳房保健措施哺乳期常见乳房问题与疾病,67,一、哺乳期营养,哺乳期营养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食品的多样化2粗细搭配3.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4.预防贫血5.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和海藻类,68,6.少吃盐、盐渍食品、刺激性大的食品、污染食品。7.注意烹调方法,以煮或烧为好,少用油炸。8.轻体力劳动妇女哺乳期应摄入3000Kcal的热能。应将优质食品均匀分散于哺乳期。9.补充微量元素。,69,二、哺乳期用药,70,(一)哺乳期用药需要考虑的问题,1.药物对乳汁分泌的影响(1)抑制泌乳的药物:溴隐亭、呋塞米、雌激素。(2)增加泌乳或促进乳房发育的药物:西咪替丁、氯丙嗪、舒必利2.药物透过血乳屏障的难易(1)大分子药物不易进入乳汁,小分子易进入乳汁。(2)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进入乳汁,蛋白结合率低和脂溶性较强的药物易进入乳汁。(3)有机碱类药物易进入乳汁,有机酸类药物不易进入乳汁。,71,(二)哺乳期可选药物,1.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2.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3.血管系统药物:受体阻滞药、甲基多巴肼屈嗪4.呼吸系统药:茶碱、沙丁胺醇(吸入)、泼尼松龙。5.抗凝血药:华法林、肝素6.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嗪(使用时要特别慎重),72,(三)哺乳期禁用药,1.抗生素:任意一种2.抗病毒药:多数抗病毒药3.抗凝血药:苯茚二酮4.阿片类:吗啡、美沙酮、可待因5.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氮卓6.解热镇痛抗炎药:吲哚美辛7.锂盐:碳酸锂,73,(三)哺乳期禁用药,8.抗甲状腺药9.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10.其他:西咪替丁(胃酸分泌减少,中枢兴奋),溴化物,麦角胺,烟酸,水杨酸类,抗肿瘤药及抗代谢药,74,三、哺乳期避孕,哺乳期妇女最早产后1个月就有排卵,到产后3个月以上,大多数卵巢功能恢复。如不避孕,则有怀孕可能,此时怀孕对母儿均有不利影响,因此产后第1次恢复性生活就应采取避孕措施。,75,(一)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1.不影响乳汁分泌2.适合妇女产后生理特点3.男方应多承担责任,以男用避孕法为主,76,(二)可选用的避孕方法,1.宫内节育器2.皮下埋植法:缓释药物避孕,对乳汁没有影响。3.狄波-普维拉长效避孕针:由孕激素制成,不含雌激素,不影响乳汁分泌和婴儿的发育。4.避孕套5.避孕栓及阴道泡腾片,77,(三)不宜用的避孕方法,1.自然避孕法2.复方避孕药(针)3.引导避孕药膜,78,四、哺乳期乳房保健措施,1.哺乳前:可轻揉乳房或用热毛巾敷乳房,有利于刺激排乳。哺乳前不能用肥皂、酒精等强刺激物擦乳头。2.哺乳时:将乳头及乳晕放入婴儿口中。如发现乳房有乳腺小结,应让婴儿多吸吮,促进乳汁排空。3.结束前:用食指轻按婴儿下颏,让婴儿自然吐出乳头,不可硬拽乳头。,79,四、哺乳期乳房保健措施,4.哺乳后:用少许乳汁涂抹在乳头上,可以保护乳头。5.胸罩:哺乳期应戴上合适的棉质胸罩,托起乳房改善乳房血液循环,减少乳房下垂。6.乳房的锻炼:哺乳期最好每天用温水洗乳房1-2次,坚持做俯卧撑、扩胸等运动。,80,五、哺乳期常见乳房问题与疾病,81,(一)母乳喂养中常见的几个问题,1.乳汁是否足够 哺乳时可听见婴儿吞咽声,哺乳后婴儿能安然入睡,每天有六块以上湿透的尿布,体重按正常速度增加,则表示母乳充足。母乳不足时,最有效增加母乳的方法是增加对乳头的吸吮刺激,应鼓励乳母树立信心,保持精神愉快,按需哺乳,合理营养和休息,不要给婴儿过早添加辅食。,82,(一)母乳喂养中常见的几个问题,2.乳头错觉 婴儿出生一个月之内,用奶瓶喂养婴儿,则婴儿可能不愿吸吮乳头。坚定母乳喂养的决心,必要时间可使用辅助喂奶器和喂杯,但避免使用奶瓶。,83,(一)母乳喂养中常见的几个问题,3.乳头平坦:在孕晚期进行乳头伸展性联系,每天2次,每次五分钟。哺乳前先热敷3-5分钟,按摩乳房刺激排乳反射,挤出一些乳汁,使乳晕变软,继而捻转乳头促进立乳反射。,84,(一)母乳喂养中常见的几个问题,4.母乳性黄疸综合症 如胆红素超过20mg/dl,则暂停母乳24-48小时,停乳期间应及时排出母乳。5.母乳喂养性黄疸 也称缺乏母乳的黄疸,多发生于产后3-4天,原因是哺乳次数少,胎粪排出延迟,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对此应增加哺乳次数,促进胎粪尽早排出。,85,(二)哺乳期常见乳房疾病的防治,1.乳头皲裂 做好乳房局部护理,以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要穿戴棉质宽松的胸罩。2.乳汁淤积穿戴舒适胸罩,哺乳前可先热敷3-5分钟,做乳房按摩,疏通硬块,增加哺乳次数,正确地挤奶。,86,(二)哺乳期常见乳房疾病的防治,3.乳腺管阻塞 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疏通淤积的乳汁。4.乳腺炎在没有发现乳腺脓肿前,吸出的乳汁可继续哺乳;如出现脓肿则吸出的乳汁应丢弃,并及时进行治疗。,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