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学立场和人格精神.ppt
品 读 鲁 迅,中文系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宗旨:品读鲁迅其人其文,由研读而学习本课程学习方法:1、阅读鲁迅原著,提倡朗读、旁批、仿写、写读后感等多种途径来学习;2、大量阅读相关参考书;3、提倡讨论与合作、探究式学习;4、提倡写小论文。,参考书目1、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2、鲁迅批判,李长之著,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3、走进当代的鲁迅,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4、鲁迅作品十五讲,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5、鲁迅九讲,钱理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6、鲁迅其书、鲁迅其人,张杰、杨燕丽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3月,7、“回望鲁迅”书系(一套22本),孙郁、黄乔生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8、“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一套4本),林贤治著,复旦大学出版社9、21世纪:鲁迅和我们,一土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3月10、鲁迅与我七十年,周海婴著,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9月11、鲁迅诗词解析,张恩和编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10月12、鲁迅诗歌注,周振甫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观看视频:1、八集纪录片:先生鲁迅 2、百家讲坛:孔庆东讲鲁迅 3、电影纪录片:鲁迅传 4、名人堂:鲁迅是谁 5、子午书简:品读鲁迅 6、凤凰大视野:鲁迅与梅兰芳,第一讲 鲁迅的文学立场与人格精神,前言: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1、鲁迅形象的演变 留学生教师公务员文化名人左翼斗士(1)“神化”:“方向”,“主将”,“导师”(2)“俗化”:“父亲”,“丈夫”,“儿子”(3)“颂鲁”与“反鲁”:,2、追问:真正的鲁迅是怎样的?钱理群: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鲁迅对于现代中国,对于我们民族的特殊的,仅仅属于他的,非他莫有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1)他不是神,是人,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鲁迅又和我们,和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他是一个特别,因而稀有的人。因此,我们才需要他。,(2)而且,鲁迅还向一切公理、公意、共见、定论.提出质疑和挑战。画家陈丹青按胡塞尔的定义:“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断定“不管哪个朝代”,鲁迅“恐怕都是坏公民”,这是确乎如此的:鲁迅就是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和“坏的公民”。(3)我们应该到鲁迅那里去听他“随便谈谈”,他的特别的思想会给我们以启迪。是“思想的启迪”,和我们一起“寻路”;而非“行动的指导”,给我们“指路”,这才是鲁迅对我们的意义。(4)不是主将,不是方向,不是导师,就可以看出,鲁迅在整个现代中国思想文化体系、话语结构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始终是少数和异数。,(5)他和以充当“导师”、“国师”为追求的知识分子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他从不看重(甚至藐视)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学术的中心位置,他也不接受体制的收编,他愿意“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他就是要在体制外的批判中寻求相对的思想的独立与自由。(6)能否容忍鲁迅,这是对当代,以及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宽容度、健康度的一个检验。,(7)而鲁迅同时又质疑他自己,也就是说,他的怀疑精神最终是指向自身的,这是他思想的彻底之处,特别之处,是其他知识分子很难达到的一个境界。(8)他期待,并帮助我们成长为一个有自由思想的,独立创造的人这就是鲁迅对我们的主要意义。(9)而鲁迅思想与文学的独立自主性,无以归类性,由此决定的他的思想与文学的超时代性,也就使得我们今天面对我们自己时代的问题,并试图寻求新的解决时,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或许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和重视的精神资源。,(10)更难能可贵的是,鲁迅同时又是一个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追求变为实践的知识分子。他的前述边缘的,异类的,反体制的思想立场,注定了他在现实社会结构中,必然站在社会底层的“被侮辱和被损害者”这一边,为他们“悲哀、叫喊和战斗”:这正是鲁迅文学的本质。(11)同时,他又怀着立人的理想,对一切方面,一切形式的对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侵犯,对人的奴役,进行永不休止的批判,因此,他是永远不满足现状的,因而是永远的批判者:这也正是鲁迅思想的核心。,(12)早在20年代,他就提倡“泥土”精神,提出“不要怕做小事业”。直到1936年去世之前,他还呼吁“中国正需要做苦工的人”。他自己就是文化事业上的“苦工,仅1936年生命最后一段历程,他就以重病之身,编校了自己的杂文集花边文学、小说集故事新编,翻译死魂灵第二部,编辑出版亡友瞿秋白的海上述林,编印城与年插图本、死魂灵百图、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还参与编辑海燕、译文等杂志。(13)鲁迅经常把他的工作,比做是农夫耕田,泥匠打墙,这正是表明了鲁迅精神本性上的平民性。这是鲁迅的平凡之处,也是他的伟大之处。在我们今天这个浮躁、浮华的,空谈的时代,或许我们正需要鲁迅这样的文化苦工。,3、余杰:鲁迅思想的当代性(1)在我看来,鲁迅来自传统中国最黑暗的深渊,故能从内部反戈一击,击中东方专制主义的要害。他以笔为枪,以笔为旗,像伟大的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和耶稣为救人类走向十字架那样,“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他深爱自己的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鲁迅把现实感和使命感灌注到写作之中,不像今天的某些“码字”的工匠,把文学“手艺化”了。,(2)鲁迅是坚定的文化启蒙者,也是现实社会勇锐的批判者。正如鲁迅的好朋友郁达夫在鲁迅逝世之后所说:“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别无途径。”这句评价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3)鲁迅为我们树立了现代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典范。(4)鲁迅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在形而上层面忽略了宗教信仰的资源,二是在形而下层面忽略了近代欧美的民主宪政制度,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可以弥补和超越的。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缺陷,使得鲁迅终生与黑暗战斗,却没有看到丝毫的光明;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缺陷,使得鲁迅对苏联的极权主义体制产生了幻想;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缺陷,使得鲁迅晚年的杂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产生了大幅度的退步。,(5)在我看来,鲁迅思想中最可宝贵的地方就是对国民性的批判,鲁迅的国民性批判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流氓精神的批判,第二个方面是对戏子文化的批判,第三个方面是对奴隶状态的批判。(6)鲁迅在他的几篇杂文中反复强调,整个中国实际上就是一个大舞台、就是一个大戏场,在这个戏场中每个人都有双重身份、双重角色。一方面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另一方面又坐在下面看表演。表演和看表演的两种身份、两种角色,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时刻发生着转化。每一个人的优孟人生最后便缔造出了一个庞大的“谎言帝国”,“表演”和“说谎”成为多数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7)鲁迅明确提出了奴隶和奴才的区别。奴隶对自己的生存境遇、生存状况没有一种自知,他们非常麻木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而奴才是奴隶中极其聪明的一个小群体,他对自己奴隶的身份有很明确的认知,而为了成为奴隶中的“高等奴隶”,他不惜帮助主人更加残酷地迫害别的奴隶。在奴隶和奴才这两种生存方式中,奴才更值得谴责、更值得批判。鲁迅说,所谓的奴才可以用四个字来内容,也就是“奴在心者”,就是在内心深处自觉地把自己当做高等奴隶的人,他们还通过种种的努力,使“奴隶”和“主人”的二元格局更加牢固。,(8)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奴隶的生活状态呢?那就是“立人”。他说:“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而要“立人”,就得把个人从国家主义、集体主义的牢笼里释放出来。在恪守民主自由原则的公民社会,个人权利、公共权利和人类普遍权利是鼎足而立、不可分割的,这是公平、正义和尊严之所系。(9)“立人”是鲁迅思想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观念,这在他早期的论文文化偏至论中就已经明确提出来了。鲁迅强调说,“立国必先立人”,翻译成今天的说法,就是“人权高于主权”。没有人权的主权是虚幻的主权、是少数统治者的主权。一个国家要真正实现强大,每一个人都得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民主的、有公民责任感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人、个体。只有先立人,这个国家才能立起来。,(10)鲁迅认为,中国人从来就没有知道过做人的资格,中国人一直都挣扎在想做奴隶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两种生活不断地交替。同时中国人不是被外国的侵略者所蹂躏,就是被本国的奴隶者所奴役,不是被强盗抢夺就是被官兵杀戮。而鲁迅先生本人则从良知和理性那里领来了一份责任,他执意要揭穿专制的本质,鲁迅用他充满血泪的文字来表明:中华民族要成为一个有尊严的民族,中国人要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必须进行深刻的、全民族的文化批判和心灵忏悔,以获得文化精神与国民性格的“凤凰涅槃”。,(11)鲁迅与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此后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峙。鲁迅矢志不渝地拒绝各种“主义”和各类政权的招安及戕害。鲁迅是他那个时代的黑暗的最尖锐的控诉者,也是对中国的历史及未来的明察秋毫的批判者。他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12)学者林贤治在鲁迅的最后十年一书的最后写过这么一段话:“可以肯定的是,在亿万奴隶中间加进一个鲁迅,中国整个主权文化的构成格局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比重很大的异类。他的特殊的品质,使许多观念性的东西在他那里凝聚为极端的思想,有力的思想,击破严密的历史和秩序之幕而使真实敞开。于是,人们从中有了许多发现,而最大的发现,就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境遇,以及改变这境遇的战士态度。在他那里,一切神圣之物都在可毁坏之列,惟独保持的,是人类的自由,平等,独立与尊严。一部鲁迅全集,恰如现代中国的普罗米休斯之火。周围的世界,从来未曾因它的蔓延而发生燎原大火;它是属于灵魂的,光和热直接转化为个体的实践性而非群体的事件性。时间的迁流可以改变和抹杀世间的许多事物,但是,在人性深部点燃的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只是燃烧,燃烧,一次又一次地从覆盖中升腾起来,在黑暗和深寒中显示出初始的意义。”,(13)我想,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今天站在新世纪之交,必须重新整理、重新面对鲁迅的思想遗产。只有把鲁迅的思想精华发掘出来进行吸收、消化,才能在此基础之上创建真正意义上的新文明,才能实现中国文化在新世纪的“文艺复兴”,才可让我们的同胞真正过上民主的、自由的、有尊严的生活。这就是鲁迅思想的当代性所在。,一、鲁迅的文学立场(一)鲁迅何以走上文学道路?1、科举考试?2、商人或幕友?3、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学堂学理工4、日本学医,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进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去进了学堂了,鲁迅:呐喊 自序,5、走向文学道路的必然(1)童年的文学趣味(2)个人的文学爱好(3)晚清以来对文学启发民智的提倡与重视A、夫说部之兴,其入人之深,行世之远,几几出于经史上。而天下之人心风俗,遂不免为说部所持。且闻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而本原之地,宗旨所存,则在乎使民开化。严复: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B、在昔欧洲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经历,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于小说。于是彼中辍学之子,黉hng塾之暇,手之口之,下而兵丁、而市侩、而农氓、而工匠、而车夫马卒、而妇女、而童孺,靡不手之口之。往往每一书出,而全国之议论为之一变。彼美、英、德、法、奥、意、日本各国政界之日进,则政治小说,为功最高焉。英名士某君曰:“小说为国民之魂。”岂不然哉!岂不然哉!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录自1898年12月清议报,C、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 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 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录自新小说1902年第一卷第一期D、吾以为吾侪今日,不欲救国者则已;今日诚欲救国,不可不自小说始,不可不自改良小说始。王钟麒: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录自月月小说1907年第九号,(4)传统文人的“立言”观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谓:“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三不朽”中,“立德”有赖于见仁见智、众口难调的外界评价,“立功”需要挤身垄断性和风险性极强的官场,这些往往非一介书生的能力所及;于是,文人每以“立言”为第一要务,以求不朽,这诚如曹丕典论论文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胡适曾将“三不朽”称为“三W主义”。“三W”即指英文“Worth”、“Work”、“Words”,这三个词的涵义与“立德、立功、立言”相近。,(5)日本留学时的思想变化鲁迅在弘文学院的时候,常常和我讨论下列三个相关的大问题:一 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 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 它的病根何在?他对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毕生孜孜不懈,后来所以毅然决然放弃学医而从事于文艺运动,其目标之一,就是想解决这些问题因之,办杂志、译小说,主旨重在此;后半生的创作数百万言,主旨也重在此。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美】亚瑟史密斯 中国人德行(支那人气质)1894年美国出版,1896年日译本 1、面子 2、节俭 3、勤劳 4、礼节 5、缺乏时间观念 6、忽视精确 7、误解的才能 8、欺瞒的才能 9、柔顺的顽固性 10、智力混沌 11、麻木不仁 12、轻视外国人 13、缺乏公共精神 14、守旧 15、不讲究舒适和方便 16、生命力 17、忍耐与坚韧 18、知足常乐 19、孝心 20、仁慈 21、缺乏同情心 22、社会台风 23、连坐受法 互相牵连 24、互相猜疑 25、缺乏信 26、多神论 泛神论 无神论 27、现实环境和目前需要,其实,中国人是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譬如病人,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妄想既久,时而自己也觉得好像肥胖,并非浮肿;即使还是浮肿,也是一种特别的好浮肿,与众不同。如果有人,当面指明:这非肥胖,而是浮肿,且并不“好”,病而已矣。那么,他就失望,含羞,于是成怒,骂指明者,以为昏妄。然而还想吓他,骗他,又希望他畏惧主人的愤怒和骂詈,惴惴的再看一遍,细寻佳处,改口说这的确是肥胖。于是他得到安慰,高高兴兴,放心的浮肿着了。,不看“辱华影片”,于自己是并无益处的,不过自己不看见,闭了眼睛浮肿着而已。但看了而不反省,却也并无益处。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翻出斯密斯的支那人气质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鲁迅:“立此存照”(三),鲁迅在留学时期研究过国民性问题。根据许寿裳的回忆,他探索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些都和中国人德行有关。以后他写小说,以及将近二百万字的短小的杂文,几乎每一篇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在写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史家 唐弢鲁迅如果没有留学日本的经历,没有看过中国人德行的涩江保译本,是不会形成“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中国也不会出现鲁迅这样的对本民族的精神进行深刻反思的伟大思想家。鲁迅研究专家 张梦阳,(6)新文化运动氛围的刺激“五四”的探索精神“五四”的思想革命“五四”的启蒙精神 民主,科学,自由,个性主义,改良与革命,古今东西文化,社会公正,妇女问题,教育问题,,(二)鲁迅的文学立场1、文化偏至论1907年(1)递夫十九世纪后叶,而其弊果益昭,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重其外,放其内,取其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进步以停,于是一切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十九世纪文明一面之通弊,盖如此矣。,(2)二十世纪之文明,当必沉邃庄严,至与十九世纪之文明异趣。新生一作,虚伪道消,内部之生活,其将愈深且强欤?精神生活之光耀,将愈兴起而发扬欤?成然以觉,出客观梦幻之世界,而主观与自觉之生活,将由是而益张欤?内部之生活强,则人生之意义亦愈邃,个人尊严之旨趣亦愈明,二十世纪之新精神,殆将立狂风怒浪之间,恃意力以辟生路者也。(3)然欧美之强,莫不以是炫天下者,则根柢在人,而此特现象之末,本原深而难见,荣华昭而易识也。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2、摩罗诗力说1907年(1)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为传其言行思惟,流别影响,始宗主裴伦,终以摩迦(匈加利)文士。凡是群人,外状至异,各禀自国之特色,发为光华;而要其大归,则趣于一: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虽未生以前,解脱而后,或以其声为不足听;若其生活两间,居天然之掌握,辗转而未得脱者,则使之闻之,固声之最雄桀伟美者矣。,(2)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3)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4)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有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3、呐喊自序 1922年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4、南腔北调集自序1932年12月既不是直接对于“文学革命”的热情,又为什么提笔的呢?想起来,大半倒是为了对于热情者们的同感。这些战士,我想,虽在寂寞中,想头是不错的,也来喊几声助助威罢。首先,就是为此。自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5、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1933年3月5日(1)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这里还应该补叙一点的,是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2)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6、集外集拾遗英译本自序1933年3月22日后来我看到一些外国的小说,尤其是俄国,波兰和巴尔干诸小国的,才明白了世界上也有这许多和我们的劳苦大众同一运命的人,而有些作家正在为此而呼号,而战斗。而历来所见的农村之类的景况,也更加分明地再现于我的眼前。偶然得到一个可写文章的机会,我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原意其实只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而已,并不是为了当时的文学家之所谓艺术。,总结:鲁迅的道路就是 从科学救国到文学救人,二、鲁迅的人格精神(一)鲁迅的幽默之一以鲁迅戏称名号为例参阅吴十州鲁迅的绰号之道1、“俟堂”(曾用过的斋号室名,或印章别号)2、“绿林书屋”(因被骂为“土匪”、“学匪”)3、“洋场恶少”(施蛰存)4、“革命小贩”(杨邨人)5、“张老西”(北京淳青阁纸店刻工张启和)6、“美人鱼”(女游泳运动员杨秀琼)7、“小板”(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8、“茭白”(蒋梦麟)9、“鸟头先生”(顾颉刚),10、“梅郎”(梅兰芳)11、“驸马”(赵景深)12、“盛家赘婿”(邵洵美)13、“鼻”,“鼻公”(顾颉刚)14、“李天才”(李长之)15、“新月博士”(胡适)16、“国家博士”(刘半农)17、“资本家的乏走狗”(梁实秋)18、“西崽”19、“媚态的猫”20、“奴隶总管”,21、“无枪阶级”22、“君子之徒”(陈西滢)23、“婆理”(公理)24、“叭儿狗”(陈西滢)25、“寡妇与拟寡妇”在一篇名叫寡妇主义文章中,鲁迅写道:“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非如她们那么萎缩,她们却以为是不安本分了,都有罪。只有极和她们相宜,说得冠冕一点罢,就是极其婉顺的,以她们为师法,使眼光呆滞,面肌固定,在学校所化定的阴森的家庭里屏息而行,这才能敷衍到毕业;”26、“章士钉”,“孤松”(章士钊,孤桐),27、蒋智由也是一位二十世纪初主张革命的维新人物。鲁迅先生还曾多次亲耳聆听过他的教诲。后来,这位老先生也反对维新,主张君主立宪了。还极力赞美满清朝的红缨官帽有威仪,而自己的西式礼帽无威仪。于是,先生便送他一个绰号“无威仪”,表明了自己对倒退势力的轻蔑。,28在日本时,有在北海道留学的同乡邵明之,因其头颅硕大,且面部多须,被先生戏称为“熊”。先生招待刚到日本的朋友吴一斋,吴兄拿出一块火腿让公寓的女佣替他蒸一下。那知女佣却将火腿切片煮了一锅汤。吴兄差点没背过气去,逢人便提这桩倒霉事,颇类祥林嫂。鲁迅便笑呼他为“火腿”。同乡蒋抑卮被称作“拨伊铜钿”。蒋是银行家,鲁迅和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就是他垫付的印刷费。银行家坐在屋里数钱,想必是当然人们所认为的景象,先生自然免不了要同他开开玩笑。,29、钱玄同在日本时,曾与同乡鲁迅先生同列章太炎门下。当时,国家昏溃,同窗好友时常一起讨论自己关心的各种问题。钱玄同不但说话涛涛不绝,而且喜欢在席上爬来爬去,鲁迅便调侃地称他为“爬来爬去”。多年后,鲁迅在给周作人的信中,还不时戏称钱氏为“爬翁”。后来,憎恨新文化运动的林琴南在小说中,以“金心异”这个人物来影射、污蔑钱玄同。鲁迅便在给钱氏的信中以“心异兄”谑称了。钱玄同虽然在做学问上恃才傲物,生活中想必却是位随和的人,因为,鲁迅给他的信常有调侃之言。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还曾这样描述钱氏:“胖滑有加,唠叨如故”。,30、鲁迅曾称章廷谦为“一撮毛哥哥”,只因这位年青帅气的小老乡当时留了一个很时尚的发型。虽是诙谐,但先生对这位晚辈的慈爱之情却也包含其中。鲁迅当年住在砖塔胡同时,同院住的是小同乡俞芬姐妹,先生也分别以她们的属性给她们起了绰号叫:“野猪”、“野牛”。想来可能是这对十岁左右的小姐妹,远离父母,少了约束,便顽皮起来。不过姐妹俩也以先生的属性回敬了先生一个绰号,叫“野蛇”。仅此已见小姐妹的“放肆”了。不过当年一群“野生动物”同居一院,欢快的场景,想是不会少了。,31、1909年鲁迅先生从日本回国后,由许寿裳推荐进入“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不久学校新换了校长夏震武,夏氏顽固守旧,强迫教师拜孔,引起许多教职员和学生的反对,大家称其为“夏木瓜”。但其一意孤行,终因引发风潮被迫辞职。“夏木瓜”这个绰号各种资料中虽未明确由谁而起,但以这一绰号的生动形象准确来看,可能也是先生所为。,32、他曾给弟弟周健人起过“谗人”、“眼下痣”的绰号,还给房客沈四太太起过“肚子痛”的绰号。这是因为小时候他们冬天吃冰,受到沈四太太的阻拦,说吃了要肚子痛,结果遭到母亲的责骂。,(二)鲁迅的好玩1、幼年的周海婴(鲁迅儿子)问:“爸爸可以吃吗?”鲁迅答:“可以的,不过还是不吃的好吧。”2、周晔(鲁迅侄女)问他:“伯父,你的鼻子为什么比我爸爸(周建人)矮一点,扁一点呢?”鲁迅笑了笑答道:“我原来的鼻子和你爸爸的鼻子一样高,可是我住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额头、鼻子都碰矮了。,3、周海婴说,鲁迅50多岁定居上海的时候,曾经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舞步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4、周海婴说:“父亲爱抽烟,又爱思考,常常被烟头烫到手指。我母亲发现了以后,特意为他买了烟嘴。这样,父亲就再也不会被烫到了。”,5、鲁迅习惯于在夜间写作。他晚上写作的时候,最烦的一件事就是野猫在外头叫春。周海婴回忆道:“我父亲无可奈何时,就用他的空香烟罐扔出去。这么一响,就把猫吓走了。可是一不扔,猫又来了。那时候,我就赶紧跑下去,到院子里把空罐拿回来,送到二楼交给我父亲,输送炮弹。”,6、周海婴说:“那时候父亲常常抽平海牌、强盗牌香烟,比较便宜。客人来,就会拿出一种红盒的,上面有个黑颜色猫的好烟,请他们抽。喝茶也是这样,请客人喝好茶。”7、周令飞(鲁迅长孙)说:“在厦门大学教书的时候,爷爷对我祖母深怀思念。不料,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叶。爷爷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一场搏斗。”,8、周令飞还说:“夏日的深夜,爷爷喜欢开着窗子伏案写作。有时候,看到有人溜到自己楼下的墙角里来尿尿,他就会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弹在那人的屁股上。,9、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鲁迅,看他衣着简朴,头发偌长,心想,这人兜里定没几个钱,理得很马虎。理完后,鲁迅随意掏出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大喜。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处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10、吸烟、喝酒、饮茶可谓鲁迅的“三瘾”。他的烟瘾一向很大,在北京的时候,他吸的总是哈德门牌的拾支装包。他夹烟的姿势很特别:用大拇指和四个手指拿香烟,而不是夹在食指和中指中间,很有现代黑社会老大的风范。还有一点很有趣,在人前吸烟的时候,他总是从他那件灰布棉衫里去摸出一支来吸,他似乎不喜欢将烟包拿出来。,11、鲁迅还喜欢习武,他留学日本时学过柔道,回国后曾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跄踉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鲁迅笑了:“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12、广州一些进步青年创办“南中国”文学社,怕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希望鲁迅给创刊号撰稿。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13、一次,鲁迅听厦门大学校长说:“学校是有钱人掏钱办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后即从长衫中摸出两个银圆,“啪”一声放在桌子上,愤然说:“我有钱!我现在有发言权!”弄得校长哑口无言,尴尬至极。,14、一天,章衣萍的太太和朋友去拜访鲁迅,瞧见老先生正在四川北路往家走,于是隔着马路喊,鲁迅没听见,待众人撵到他家门口,对他说喊了你好几声呢!于是老先生“噢、噢、噢”的噢了好几声。问他为什么连声回应,鲁迅笑说,你不是叫我好几声吗,我就还给你呀接着进屋吃栗子,周建人关照要捡小的吃,味道好,鲁迅应声道:“是的,人也是小的好!”章太太一下就明白又在开玩笑,因她丈夫是个小个子。,15、有天下午,鲁迅正在卧室里校对着一本别人的著作,萧红走了进来,鲁迅从圆转椅上转过身,说:“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她点头。而萧红那段时间几乎天天来,当天上午还刚来过一次,萧红思忖了半天,才明白过来是鲁迅先生在和自己开玩笑。16、一次演讲完毕,鲁迅被拥入学生自治会休息。有人说:今天大家为瞻仰您的风采鲁迅立即接上话:“不很好看,三十年前还可以。”这幽默使学生大乐。一次,英国文豪萧伯纳见到鲁迅,说:都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但我觉得你比高尔基漂亮。鲁迅回说:“我老了会更漂亮!”,17、再来看看1918年7月鲁迅写致钱玄同的信件吧:“中国国粹,虽然等于放屁,而一群坏种,要刊丛编,却也不足为怪。该坏种等,不过还想吃人,而竞奉迈过人肉的侦心探龙做祭酒,大有自觉之意。即此一层,已足令敝人刮目相看,而猗欤羞哉,尚在其次也。敝人当袁朝时,曾戴了冕帽(出无名氏之语录)掀爵于圣先师的老太爷之前,阅历已多,无论如何复古,如何国粹,都已不怕。但该坏种之创刊屁志,系专对新青年而发,则略以为异,初不料新青年之于他们,竟如此难过也。然既将刊之,则听其刊之,看其如何国法,如何粹法,如何发昏,如何放屁,如何做梦,如何探龙,亦一大快事也。国粹丛编万岁!老少昏虫万岁!蚊虫咬我,就此不写了。”,18、就是各种集子的题目,什么而已集、三闲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顺手玩玩而已,一派游戏态度。还有文章的题目,什么一思而行、人心很古、马上支日记、由中国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等等,真是率性而题,却使人一看之下就想读。评:他那种幽默不是哗众取宠、一笑了之,而是一种从骨髓里溢露出来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和犀利深刻,直指人性,直面人心,启人深思。他那种幽默不是哗众取宠、一笑了之,而是一种从骨髓里溢露出来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和犀利深刻,直指人性,直面人心,启人深思。,(三)鲁迅的外号1、雨伞鲁迅原名樟寿,号豫山。在绍兴话里豫山和雨伞同音,也正因为这个,鲁迅经常受到小伙伴们的取笑,被称之为“雨伞”,鲁迅自己觉得不好听,就和父母商议改为豫才。这就是鲁迅最早的一个外号吧,我们从中可见到小时候的鲁迅,不但是自尊心很强,而且极具天赋。,2、胡羊尾巴鲁迅是在六岁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当时的一些小伙伴却送他美称“胡羊尾巴”,意思是小而灵活也。3、家干十二岁,鲁迅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这个时候的鲁迅已经知道替母亲分忧了,经常去变卖家当给父亲买药,下地干农活,被同学们称赞为“家干”,就是很能干的意思,鲁迅后来采用“何家干”的笔名,可能就是为了纪念这段时光吧。,4、鲁迅还有一个“猫头鹰”的绰号。鲁迅的朋友在回忆中说,鲁迅在大庭广众中,有时会凝然冷坐,不言不笑,偶尔说两句,笑两声就很引人注意。衣冠上,他又一向不注意修饰,毛发蓬蓬然的。所以,有人就给他起了个“猫头鹰”的绰号。鲁迅似乎很喜欢这个绰号,他自己就曾亲自画过猫头鹰。他曾说,中国是个喜好吉祥,欢迎喜鹊,忌讳恶兆,讨厌乌鸦、猫头鹰之类不祥之物的国家,从来就有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的传统。而鲁迅却偏偏要像猫头鹰那样,“即使睡着,也要睁了眼看”。所以,这一绰号对鲁迅来说是非常贴切的。,5、1902年,二十二岁的鲁迅去日本留学,他为了表示与封建统治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毅然剪掉了辫子。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描述,“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结果他有个风趣的同学叫王立才,把这“标致”的诨名奉送给了鲁迅先生,“富士山”的绰号就在同学当中广泛流传了。其实鲁迅就是一座活火山,这个绰号和他的革命精神真是贴切。,6、周木瓜1909年鲁迅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因新任学监夏震武无礼于教师,因夏氏不明时务,木然逞强,鲁迅等一般教师皆呼夏为“木瓜”。后来夏辞职后,鲁迅、许寿裳等同志二十余人曾为纪念合影一张。当时的参与者张宗祥称此次行动为“木瓜之役”。,7、假辫子1910年鲁迅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这时候的鲁迅已经三十岁了。也是因为辫子的问题,清王朝到处捕杀所谓的“乱党”,剪了辫子的人都会被当作“乱党”看待,弄不好就有杀头的危险。鲁迅因为没有辫子,便在瓜皮帽下装了一条假辫子,一些学生纷纷效仿,他的“假辫子”的绰号,也从此在学生们中间传开了。,9、林语堂说,鲁迅是“一头令人担忧的白象”。鲁迅夫人许广平解释说,大多数象是灰色的,白象非常少,所以就显得非常珍贵,非常特别,也正是因为特别,所以令人担忧。鲁迅很喜欢这个绰号。他给许广平写信时,常常在署自己名字的地方画一头大象,以大象为名,而且不同的信中,所画的大象的形象也不一样,有时是抬头翘鼻的大象,有的是低头垂鼻的大象,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还为自己的儿子海婴起了个“小白象”的绰号,据柔石日记所记:“鲁迅还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很感谢他的话,因为我的神经末梢是太灵动得像一条金鱼了。”由此可知,鲁迅喜欢这个绰号,是欣赏大象的宽厚和坚韧的精神,愿像象那样生活和战斗。,(四)鲁迅轶事1、小时候他相当调皮活泼,他的曾祖母不苟言笑,小孩子都很怕,他却故意从曾祖母面前走过,假装跌跟头倒在地上,引得老太太惊叫:“哎呀,阿宝,衣裳弄脏了!”这时他才满意,不闹了。,2、鲁迅是一个不太讲究穿着的人。他爱穿长袍,相对他瘦弱的身材来说,似乎袍子比西装合适。但他确实是太不修边幅了一点,经常穿着长衫在灰尘中行走,感觉竟有点像他笔下的落魄人物孔乙己,于是便闹出了笑话:在电梯里经常被认为是可疑人物;许多人见到他以为是有幸发现了鸦片鬼;有时去买药,竟然连药房里小伙计都鄙视他;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甚至常被警察搜身,3、鲁迅是义无返顾把辫子剪了的人。这在当时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样不可思议。但他面对嘲笑、讥讽、辱骂,依然我行我素。后来他基本上留平头(相当于现在的板寸),他的发质坚硬,根根迎风翘立,铁刷一般,简直酷毙帅呆了。但他懒得理发,而且往往一忙起来数月不理。朋友们开他玩笑:“豫才,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4、他的胡子也很有个性,从日本留学回来那几年,他的胡子是日本式的两头往上翘,看起来很滑稽,被周围的人嘲弄,说他是崇洋媚外。鲁迅烦扰得不行,干脆把胡子修剪成隶书的“一”字,竟然从此平安无事。5、鲁迅的观察力可谓尖锐,他把女生的哭状起了个惟妙惟肖的称呼“四条”,因为女生一哭,眼泪、鼻涕齐下也!不是四条吗?,6、鲁迅有很多嗜好。比如爱给人起绰号这个从小养成的习性,至老都未能改。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项功课叫“对课”,他的成绩不错,屡受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称赞。有一回,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问他对什么好,鲁迅说:“对四眼狗好了。”孰料那人竟真以此回答寿先生,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而他则在一旁以书遮眼,憋不住笑出声来。,7、他的胃口很特别,喜食蛇肉、龙虱、梅干菜。而且从不吝惜money,经常请友人吃饭,且不看菜单一口气就能点出“木樨肉”、“酸辣肚丝”、“炸核桃腰”、“三鲜铁锅蛋”、“糖醋软溜鲤鱼陪面”等好几道菜来!许寿裳的同学章君,在路上听见人卖唱。有人问这唱的是什么,章君回答:“这是唱恋歌呀”之后,就被起了一个“恋歌”的绰号。,8、除了三瘾之外,他还喜欢吃糕饼糖果等甜食,这是在日本留学时养成的习惯。有一回,人家送了柿饼给他,他喜欢得不行,藏起来自己偷偷享用,还舍不得给别人吃呢!只有在女士来做客时,才“大方”地拿出来,因为女士们胃口小,只能吃个一两片而已!他还能吃辣椒。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有一次他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鲁迅没有把奖章作为自我炫耀的标牌,却懂得实惠,跑到鼓楼街把它卖了,买一大串红辣椒回来。每读书至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只辣椒来,分成几截,放进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嘘唏不已。只觉周身发暖,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9、他爱看电影,几乎可从影迷升格为影狂。鲁迅到43岁时才首次观看影片,但一看而不可收。鲁迅后期(46-55岁)在上海生活的9年内,共观看电影142场。其中1934年37场,1935年36场,1936年秋季病危前19场。这三年平均起来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