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单元六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ppt
单元六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二)1895-1912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甲午中日战争,1898,八国联军侵华,1900,1911,民资的初步发展,请在下面的时间轴回忆对应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具体史实,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民族共和,民资的短暂春天,知识回顾,义和团运动,西方工业文明,中国农耕文明,冲击,工业文明,过渡,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沉沦与上升,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政治近代化起步,向中国输出资本,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制度”,维新思潮和民族共和思潮传播,当这两种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巨大的冲击,试概括其表现。,考向预测,本单元为重点内容之一,考查力度大,侧重综合考查从史学理念看,偏重用现代化史观分析晚清的转型特征。从命题技巧看,偏重对晚清宏观特征的考查。从材料来源看,近代史材料丰富,新颖别致,尤其侧重从社会史角度选择材料入题并设问。从对历史事件以及人物的评价看,近几年在高考试题中体现了许多新观点、新角度、新看法,体现了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和多样化的观点。,1.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解析】:题中,“野蛮”行为不野蛮(正义),“文明”行为不文明(不正义),正是对八国联军对中国侵略掠夺这一本质的揭露。,调度运用知识,B,调度运用知识,2.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答案】:A【解析】:题中上谕“广开口岸”与A项“收回通商口岸”不一致,故按题目要求,选A项。,调度运用知识,3.光绪年间的东华续录一书中记载:“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新法”主要是指A资本主义制度 B西方现代管理方法C近代机器生产 D西方先进的思想【答案】:C【解析】:题目所述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主义压迫下举步维艰,“新法”即是C项。,论证探讨问题,1、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及历史地位概念:地位:,广义的“民族工业”指中国人创办的近代工业。狭义的“民族工业”指由民营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一般而言,民族工业即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传统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使之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守旧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及历史地位地位:,论证探讨问题,2.评价维新思想,1.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的。它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是通过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加以实践,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专制、追求民主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体现了刚刚得到初步发展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2.维新思想是深入学习西方的表现。它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潮所局限的物质科技层面,而将学习的内容延伸至政治制度领域。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鼓励工商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3.维新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维新思想家开学会、办报刊、与顽固势力展开论战,宣扬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论证探讨问题,3、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近代化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以传播西学为主要途径,以学习西方科技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2)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体现出强烈地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4)从中西文化关系上看,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论证探讨问题,4、对晚清中国近代化的认识(1)背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被动性。(2)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曲折性。(4)表现:经济上,近代工业发展畸形;政治上,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5)作用: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的进步;但并未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近代化举步维艰。(6)认识: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只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三座大山),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课堂小结,1895-1912年间是中华文明处于近代转型时期,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碰撞冲击和交流时期。,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训练设计,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拥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利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他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马汉美海权论1890年出版,训练设计,请回答:(1)请提炼出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在世界范围内用至少三个史实加以论证。(2)根据材料二,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3)试推测马汉所谓“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主要指什么?西方国家由此得到的益处又有哪些?(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训练设计,参考答案,【答案】(1)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加强海洋控制。论证:西、葡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的海上霸主;17世界荷兰掌握了海上霸权;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并成为世界殖民霸主。(2)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理由:长江具有特殊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3)中国:西方势力的深入,会引起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变化,促进中国政治、经济近代化的发展。西方:西方各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急需寻找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控制中国满足了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要求。(4)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保护海上贸易通道,重视海防等等。(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