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之膜分离过程.ppt
1,膜分离技术概述膜材料与膜的制造表征膜性能的参数各种膜分离技术及其分离机理,2,膜分离技术,概念: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它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3,概 述,人类认识到膜的功能源于1748年,然而用于为人类服务是近几十年的事。1960年Loeb和Sourirajan制备出第一张具有高透水性和高脱盐率的不对称膜,是膜分离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4,1925年以来,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项新的膜过程在工业上得到应用30年代 微滤40年代 透析50年代 电渗析60年代 反渗透70年代 超滤 80年代 纳滤90年代 渗透汽化,概 述,5,膜分离的特点操作在常温下进行;是物理过程,不需加入化学试剂;不发生相变化(因而能耗较低);在很多情况下选择性较高;浓缩和纯化可在一个步骤内完成;设备易放大,可以分批或连续操作。因而在生物产品的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概 述,6,膜分离技术的重要性,膜分离技术兼具分离、浓缩和纯化的功能,又有使用简单、易于控制及高效、节能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膜分离技术,可替代过滤、沉淀、萃取、吸附等多种传统的分离与过滤方法。膜分离技术得到各国重视: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工的未来”。膜分离技术在短短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近30年膜分离技术,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及水处理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概 述,7,膜的分类,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按材料分:合成有机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多孔膜与致密膜:前者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后者反渗透膜、渗透蒸发,概 述,8,常见膜分离方法,按分离粒子大小分类:透析(Dialysis,DS)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NF)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PV),概述,9,截留分子量:微滤 0.0210m透析 3000 Dalton 几万Dalton超滤 5010或500050万Dalton纳滤 2001000Dalton或1nm反渗透 200Dalton,10,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直径)的关系,概述,RONFUFMFF,11,17.1 膜材料与膜的制造,12,膜材料的特性,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成本低;,13,(一)膜材料,天然材料:各种纤维素衍生物人造材料:各种合成高聚物 特殊材料:复合膜,无机膜,不锈钢膜,陶瓷膜,14,醋酸纤维特点:,透过速度大截留盐的能力强易于制备来源丰富不耐温(30)pH 范围窄,清洗困难与氯作用,寿命降低微生物侵袭适合作反渗透膜,15,聚砜膜的特点,(1)温度范围广(2)pH 范围广(3)耐氯能力强(4)孔径范围宽(5)操作压力低(6)适合作超滤膜,16,芳香聚酰胺类,聚酰胺含有酰胺基团(-CO-NH-),亲水性好,且其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水解稳定性均很好,是最典型的反渗透膜材料之一,但同样不耐氯与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相比,它具有脱盐率高、通量大、操作压力要求低、pH 范围广4-11,17,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膜材料,复合膜;无机多孔膜;纳米过滤膜。功能高分子膜;聚氨基葡糖,18,膜材料-不同的膜分离技术,透析:醋酸纤维、聚丙烯腈、聚酰胺、微滤膜:硝酸/醋酸纤维,聚氟乙烯,聚丙烯,超滤膜:聚砜,硝酸纤维,醋酸纤维反渗透膜:醋酸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纳滤膜:聚电解质+聚酰胺、聚醚砜电渗析:离子交换树脂渗透蒸发:弹性态或玻璃态聚合物;聚丙稀腈、聚乙烯醇、聚丙稀酰胺,19,(二)膜的制造,要求:(1)透过速度(2)选择性(3)机械强度(4)稳定性,20,相转变制膜,不对称膜通常用相转变法(phase inversion method)制造,其步骤如下:1将高聚物溶于一种溶剂中;2将得到溶液浇注成薄膜;3将薄膜浸入沉淀剂(通常为水或水溶液)中,均匀的高聚物溶液分离成两相,一相为富含高聚物的凝胶,形成膜的骨架,而另一相为富含溶剂的液相,形成膜中空隙。,21,22,17.2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23,表征膜性能的参数,截断分子量、水通量、孔的特征、pH适用范围、抗压能力、对热和溶剂的稳定性等。制造商通常提供这些数据,,24,1.截留率和截断分子量,膜对溶质的截留能力以截留率R(rejection)来表示,其定义为 R1 CpCb 式中Cp和Cb分别表示在某一瞬间,透过液(Permeate)和截留液的浓度。如R1,则Cp0,表示溶质全部被截留;如R0,则Cp Cb,表示溶质能自由透过膜。,25,截断曲线,得到的截留率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截断曲线。质量好的膜应有陡直的截断曲线,可使不同分子量的溶质分离完全;反之,斜坦的截断曲线会导致分离不完全。,26,分子形状:线状分子易透过,线 球;吸附作用:溶质吸附于膜孔壁上,降低膜孔有效直径 浓差极化作用:高分子溶质在膜面沉积,使膜阻力,较小分子溶质的截留率,分离性能。温度/浓度,T C,使,因为膜吸附作用;错流速度,因为浓差极化作用;pH、离子强度影响蛋白质分子构型,影响。,影响截留率的因素,27,MWCO与孔径,截断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off,MWCO)相当于一定截留率(通常为90或95)的分子量,随厂商而异。由截断分子量按可估计孔道大小。,28,水通量:纯水在一定压力,温度(0.35MPa,25)下试 验,透过水的速度L/hm2。JW=W/A t同类膜,孔径,水通量Jw。水通量Jw不能代表处理大分子料液的透过速度,因为大分子溶质会沉积在膜表面,使滤速下降(约为纯水通量的10%)由Jw的数值可了解膜是否污染和清洗是否彻底。,2.水通量,29,3 孔道特征-孔径,孔径常用泡点法(bubble-point method)测定,对微孔膜尤为适用。将膜表面复盖一层溶剂(通常为水),从下面通入空气,逐渐增大空气压力,当有稳定气泡冒出时的压力,称为泡点压力根据下式,即可计算出孔径:d4 COSP(17-3)式中d为孔径,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为液体与膜间的接触角,P为泡点压力。孔径和孔径分布也可直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特别是微孔膜,其孔隙大小在电镜的分辨范围内。,30,4完整性试验,本法用于试验膜和组件是否完整或渗漏。将超滤器保留液出口封闭,透过液出口接上一倒置的滴定管。自料液进口处通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当达到稳态时,测定气泡逸出速度,如大于规定值,表示膜不合格。,31,17.3 各种膜分离技术及分离机理,32,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相同点:以膜两侧压力差为推动力;按体积大小而分离;膜的制造方法、结构和操作方式都类似。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区别:膜孔径:微滤0.110m 超滤0.010.1 纳滤0.0010.01m 反渗透 小于0.001m分离粒子:微滤截留固体悬浮粒子,固液分离过程;超滤、纳滤、反渗透为分子级水平的分离;分理机理:微滤、超滤和纳滤为截留机理,筛分作用;反渗透机理是渗透现象的逆过程:压差:微滤、超滤和纳滤压力差不需很大0.10.6 MPa,33,1 透 析,利用具有一定孔径大小、高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的亲水膜,将含有高分子溶质和其它小分子溶质的溶液与水溶液或缓冲液分隔;由于膜两侧的溶质浓度不同,在浓差的作用下,高分子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如无机盐)透过膜向水透渗透,这就是透析。透析过程中透析膜内无流体流动,溶质以扩散的形式移动。,34,透析原理图,水分子,大分子,小分子,透析膜,35,透析法的应用,常用于除去蛋白或核酸样品中的盐、变性剂、还原剂之类的小分子杂质,有时也用于置换样品缓冲液。由于透析过程以浓差为传质推动力,膜的透过量很小,不适于大规模生物分离过程、但在实验室中应用较多。透析法在临床上常用于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36,2.微 滤,以多孔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筛分原理使不溶性粒子(0.1-10um)得以分离的操作。操作压力。,37,微滤应用1)除去水/溶液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粒;2)除去组织液、抗菌素、血清、血浆蛋白质等多种溶液中的菌体;3)除去饮料、酒类、酱油、醋等食品中的悬浊物、微生物和异味杂质。,38,2.超 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超滤膜不同孔径对液体中溶质进行分离的物理筛分过程。其截断分子量一 般为6000到 50万,孔径为几十nm,操作压。,39,蛋白酶液,恒流泵,平板式超滤膜,P出,背压阀,超滤过程示意图:,P进,透出液,截留液,当溶液体系经由水泵进入超滤器时,在滤器内的超滤膜表面发生分离,溶剂(水)和其它小分子量溶质透过具有不对称微孔结构的滤膜,大分子溶质和微粒(如蛋白质、病毒、细菌、胶体等)被滤膜阻留,从而达到分离、提纯和浓缩产品的目的。,40,超滤应用,超滤从70年代起步,90年代获得广泛应用,已成为应用领域最广的技术。蛋白、酶、DNA的浓缩脱盐/纯化梯度分离(相差10倍)清洗细胞、纯化病毒除病毒、热源,41,微滤和超滤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简单的筛分过程,大于膜表面毛细孔的分子被截留,相反,较小的分子则能透过膜。毛细管流动模型:膜是多孔性的,膜内有很多孔道。水以滞流方式在孔道内流动,因而水通量服从Hagen-Poiseuille方程式;,42,3.反渗透,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性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实现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过程。操作压差一般为1.510.5MPa,截留组分为小分子物质。,43,反渗透法,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为反渗透;,渗透和反渗透,44,反渗透法对分子量300的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可有效的除去,其中分子量在100300之间的去除率为90以上。反渗透工业应用包括:海水和苦咸水脱盐制饮用水;制备医药、化学工业中所需的超纯水;用于处理重金属废水用于浓缩过程,不会破坏生物活性,不会改变风味、香味。包括:食品工业中果汁、糖、咖啡的浓缩;电镀和印染工业中废水的浓缩;奶品工业中牛奶的浓缩。,反渗透法,45,反渗透中溶剂和溶质是如何透过膜的,在膜中的迁移方式如何?溶解扩散模型优先吸附模型溶解扩散模型适用于均匀的膜,能适合无机盐的反渗透过程,对有机物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模型比较优越。,反渗透的分离机理,46,反渗透:溶解扩散模型(无孔学说),溶剂通量:J1AV(p)溶质通量:式中:p压差;渗透压;C2膜两侧溶质的浓度差;A、B与膜材料和性质有关的常数。溶剂通量随压力差增大而线性增大,但溶质通量与压差无关,因而在透过液中浓度降低(p J1,而J2不提高)。,认为膜是均匀的,无孔,水和溶质分两步通过膜:第一步:首先吸附溶解到膜材质表面上;第二步:在膜中扩散传递(推动力为化学位梯度),扩散是控制步骤,服从Fick定律,推导出溶剂和溶质透过膜的速度公式:,47,反渗透: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模型(有孔学说),优先被吸附的组分在膜面上形成一层吸附层,吸附力弱的组分在膜上浓度急骤下降,在外压作用下,优先被吸附的组分通过膜毛细孔而透过膜。与膜表面化学性质和孔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由Sourirajan于1963年建立。他认为用于水溶液中脱盐的反渗透膜是多孔的并有一定亲水性,而对盐类有一定排斥性质。在膜面上始终存在着一层纯水层,其厚度可为几个水分子的大小。在压力下,就可连续地使纯水层流经毛细孔。,48,图17-9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模型,(a)膜表面对水的优先吸附,压力,主体溶液,界面,49,水 在膜表面处的流动,如果毛细孔直径恰等于2倍纯水层的厚度,则可使纯水的透过速度最大,而又不致令盐从毛细孔中漏出,即同时达到最大程度的脱盐。,50,膜中的迁移速率,水在膜中的迁移系服从Fick定律 Jw=Ap=Ap(i1-i2)(17-13)溶质在膜中的迁移:,51,纳滤,纳滤技术是反渗透膜过程为适应工业软化水的需求及降低成本的经济性不断发展的新膜品种,以适应在较低操作压力下运行,进而实现降低成本演变发展而来的。膜组器于80年代中期商品化。纳滤膜大多从反渗透膜衍化而来。纳滤(NF,Nanofiltration)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分离范围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截断分子量范围约为 MWCO3001000,能截留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有机小分子,透过无机盐和水。,52,纳滤膜的特点,纳滤膜的截留率大于95%的最小分子约为nm,故称之为纳滤膜。从结构上看纳滤膜大多是复合膜,即膜的表面分离层和它的支撑层的化学组成不同。其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构成。能透过一价无机盐,渗透压远比反渗透低,故操作压力很低。达到同样的渗透通量所必需施加的压差比用RO膜低0.53 MPa,因此纳滤又被称作“低压反渗透”或“疏松反渗透”(Loose RO)。,53,筛分:对Na+和Cl-等单价离子的截留率较低,但对Ca2+、Mg2+、SO42-截留率高,对色素、染料、抗生素、多肽和氨基酸等小分子量(00-1000)物质可进行分级分离,实现高相对分子量和低相对分子量有机物的分离,道南(Donnan)效应:纳滤膜本体带有电荷性,对相同电荷的分子(阳离子)具有较高的截留率。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分离分子量相差不大但带相反电荷的小分子(短肽、氨基酸、抗生素)。,纳米膜的分离机理,54,纳滤膜分离机理示意图,55,膜分离技术第一讲的主要内容,膜分离技术概述膜材料与膜的制造表征膜性能的参数各种膜分离技术及其分离机理,56,纳滤膜由于截留分子量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同时还存在Donnan效应,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中。同时水在纳滤膜中的渗透速率远大于反渗透膜,所以当需要对低浓度的二价离子和分子量在500到数千的溶质进行截留时,选择纳滤比使用反渗透经济。应用:(1)小分子量的有机物质的分离;(2)有机物与小分子无机物的分离;(3)溶液中一价盐类与二价或多价盐类的分离;(4)盐与其对应酸的分离。,纳滤的应用,57,纳滤的应用,58,纳滤应用,螺旋霉素的提取:SPM发酵滤液微滤和超滤(去除蛋白质等大分子)纳 滤(聚酰胺型膜材料),透过无机盐和水,浓缩SPM。操作条件:进料流量55L/h;操作压力1.5MPa。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螺旋霉素几乎全部被截留;膜的透过通量可高达30L/h;浓缩倍数和得率高。,59,几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范围,60,利用待分离分子的荷点性质和分子大小的差别,以外电场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电渗析器主要组成部分是离子交换膜。分为阳膜,阴膜。阳膜只充许阳离子通过而阴离子被阻挡;阴膜只充许阴离子通过而阳离子被阻挡。,6 膜分离技术-电渗析,61,正极 阴离子交换膜 负极,62,电渗析分离原理示意图,63,离子交换膜和离子交换树脂的区别:,64,电渗析应用工业上多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废水处理生物分离中可用于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的脱盐和分离纯化。,65,7 渗透蒸发,渗透蒸发原理它是利用膜与被分离有机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亲合力不同(料液侧为疏水膜),而有选择性地优先吸附溶液某一组分,及各组分在膜中扩散速度不同,在膜两侧分压差的作用下达到分离的目的。,66,渗透蒸发原理示意图,渗透蒸发膜混合液,疏水膜,抽真空,67,特点:不存在蒸馏法中的共沸点的限制,适合共沸点和挥发相差小的双组分分离。与反渗透相比,渗透蒸发透过侧组分以气体存在,消除了渗透压的作用,可在低压下进行,适合高浓度混合物的分离。渗透应用:有机溶剂脱水、水的净化、有机混合物分离,低醇酒生产。,渗透蒸发,68,传统的研究中,膜分离和亲和分离是2个平行发展的研究方向,在生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面各具特色,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克服的技术缺陷。膜分离过程设备简单,易于放大,成本低,分离速度快,可连续操作,但选择性低;而亲和分离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较强,但不宜放大。由膜与亲和分离相结合的亲和膜分离技术,可发挥二者的特色,具有处理量大、选择性强、易于放大等显著优点。,8膜亲和过滤技术,69,膜亲和过滤法包括两种情况:1.将亲和配基(与产物具特异亲和力)与膜化学结合,制得亲和膜,膜过滤时,产物与膜孔壁上的配基结合被截留,未结合的杂质透过,膜经洗涤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洗脱,使复合物解离,产物透过膜,达到分离和浓缩目的。2.将产物结合到亲和载体(具特异亲和能力的高分子水溶性或非水溶性聚合物)上,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在合适孔径的膜上被截留,未结合的杂质透过,然后再将产物从聚合物上洗脱下来,透过膜,而亲和载体被截留循环使用。,膜亲和过滤技术,70,亲和膜的作用机理,亲和膜,71,亲和膜分离,亲和超滤过程分离目标物的同时,浓缩其他成分,72,水溶性亲和聚合物:含m氨基苯甲脒,是胰蛋白酶的强抑制剂。该亲和聚合物分子量10万,以N丙烯酰m氨基苯甲脒(即mAB)为单体,加丙烯酰胺在一定条件下聚合而得。亲和聚合物与胰蛋白酶结合:胰蛋白酶(含胰凝乳蛋白酶)溶液置于Tris缓冲液(含10mM CaCl2)中,加入聚合物溶液,保温2hr。超滤:用截断分子量10万的millipore膜,透析过滤法超滤,保持超滤系统体积不变,胰蛋白酶与亲和聚合物结合物为大分子被截留在膜上,胰凝乳蛋白酶不与聚合物结合,为小分子,透过膜。超滤3hr后测得:,例:胰蛋白酶与结构相似的胰凝乳蛋白酶的分离:,73,洗脱:用L精氨酸作洗脱剂,它是胰蛋白酶底物的竞争性抑制剂。将含胰蛋白酶的聚合物溶液用透析过滤法超滤,以与超滤相等的速度加入洗脱剂溶液,胰蛋白酶从聚合物上被洗脱分解后,即透过膜流出,达到纯化。解离后的高分子聚合物纯化,然后反复使用。,例:胰蛋白酶与结构相似的胰凝乳蛋白酶的分离:,保留液酶活 透过液酶活 胰蛋白酶 90 10 胰凝乳蛋白酶 2 95,74,几种膜分离技术的适用范围,75,思考题,1 理解概念:截留分子量,截留率,水通量。2影响截留率的因素有哪些?3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分离技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4 毛细管流动模型,溶解扩散模型,和优先吸附模的原理,及各适用于解释哪些膜过程?,76,17膜分离过程,(membrane separation),第二讲,77,第二讲主要内容,膜两侧溶液传递理论影响膜过滤的因素膜的污染,78,17.4 膜两侧溶液传递理论,许多研究者试图将通量表达成系统操作参数和物理特征的函数:对于纯溶剂或浓差极化前通量可用Hagen方程表示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gel layer model)阻力模型(resistance model)管状收缩效应(Tubular Pinch effect)的影响,79,1 浓差极化,在分离过程中,料液中溶剂在压力驱动下透过膜,大分子溶质被带到膜表面,但不能透过,被截留在膜的高压侧表面上,造成膜面浓度,于是在膜表面与临近膜面区域浓度越来越高,产生膜面到主体溶液之间的浓度梯度,形成边界层,使流体阻力与局部渗透压增加,从而导致溶液透过流量下降,同时这种浓度差导致溶质自膜反扩散到主体溶液中,这种膜面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差极化。在膜分离过程中,浓差极化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是影响膜分离技术在某些方面应用的拦路虎。,80,浓差极化,81,进料,浓差极化,82,浓差极化,在反渗透中,膜面上溶质浓度大,渗透压高,致使有效压力差降低,而使通量减小。在超滤和微滤中,处理的是高分子或胶体溶液,浓度高时会在膜面上形成凝胶层,增大了阻力而使通量降低。,83,当发生浓差极化后,膜面上浓度 Cw大于主体浓度Cb,溶质向主体反扩散;当溶质向膜面的流动速度与反扩散速度达到平衡时,在膜面附近存在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区,这一区域称为浓度极化边界层;在边界层中取一微元薄层,对此微元薄层作物料衡算。推导边界层形成后,通量与Cw及Cb的关系。,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84,浓差极化边界层中的浓度分布,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85,随主体流动进入微元薄层的速度JvC应等于透过膜的通量与反扩散速度之和,故有,利用边界条件,当x0时,C=Cw;当x=时,C=Cb,将上式积分,并得到,令KmD/为传质系数,上式成为,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86,如果溶质完全被截留,Cp=0 上式就可以写成,Cw/Cb称为极化模数(polarization modulus),或,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87,dh:当量水力直径,L:通道长度,u:平均流速,u为黏度,滞流湍流,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88,凝胶层的形成,在超滤中,当膜面浓度增大到某一值时,溶质成最紧密排列,或析出形成凝胶层,此时膜面浓度达到极大值CG。,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89,凝胶层形成前后通量JV与主体浓度log Cb的关系,通量,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90,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的特点,凝胶层模型是在超滤中广泛使用的模型很好的解释主体浓度变化效应、流体力学对通量的影响很好的解释通量曲线平稳段的变化缺陷:凝胶层形成后通量与膜种类无关凝胶层的浓度应为常数,91,*改善浓差极化对策:提高膜面剪切力,减少边界层厚度,Km Km 与流速、液体黏度、通道的水力直径和长度有关,措施:错流;进料流速;湍流程度提高,设备改进:a.小型设备装搅拌;b.装湍流促进器;c.对料液施加脉冲,以不恒定的线速度进料;温度不要太低。,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92,克服浓差极化的方法,浓差极化的减少,降低压力,降低膜表面的浓度,降低溶质在料液中的浓度,垂直于膜的混合,排除膜表面的浓集物,桨式混合器,静态混合器,提高膜面粒子反向传递,93,2 阻力模型(resistance model),通量Jv表示成推动力和阻力之比:,反渗透中,通常不形成滤饼,RC可以忽略:,在超滤或微滤中,渗透压可以忽略不计:,边界层的形成对透过通量产生附加的传质阻力,94,c 膜面上滤饼的阻力计算,对于不可压缩滤饼,根据Carman-Kozeny方程式,Rc可写成:,对于可压缩滤饼、滤饼的压缩性指数,(对不可压缩滤饼,0;对完全可压缩滤饼1,通常在0.10.8之间,W:单位体积料液中所含有的颗粒重量,Vt:到某一瞬间,滤液的总体积,F:膜面积,:为常数,与滤饼性质有关。,如果膜的阻力可以忽略,通量为,95,3 管状收缩效应的影响(Tubular Pinch effect),人们发现,在胶体溶液的超滤或微滤中,实际通量要比用浓差极化一凝胶层模型估算的要大。原因就是管状收缩效应 胶体溶液在管中流动时,颗粒有离开管壁向中心运动的趋向,称为管状收缩效应。由于这个现象,使膜面上沉积的颗粒具有向中心横向移动的速度,使膜面污染程度减轻,通量增大。,96,管状收缩效应,横向移动速度VL和轴向速度u的平方成正比,而和管径r的立方成反比:因此处理浑浊液体时,窄通道超滤器是有吸引力的。,97,本讲内容,影响膜过滤的各种因素膜污染膜装置膜过滤方式膜应用,98,17.5 影响膜过滤的各种因素,压力浓度温度流速其它因素,99,压力,在错流操作中,两种压力差。一种为通道两端压力差P=P1-P2另一种为膜两侧平均压力差P0,100,在反渗透中通量与截留率随压力的变化,水通量,截留率,水通量或截留率,J1AV(p),R=1-B/(Jv+B),101,1)未浓差极化(开始过滤):符合公式JA P A 膜阻力,常数 J与P呈线性关系。2)浓差极化:符合公式 或 JP/(RmRs)Cw、Cb同时增加;Rs随积聚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P,J不呈线性。3)形成凝胶层:符合公式 或 JP/(RmRg)P时,Cg不变,Cb和Km增加;加速溶质沉积,导致Rg 抵消,滤速基本不变。结论:在凝胶层形成后,单纯提高外压,对滤速无帮助。,在微滤和超滤中通量与截留率随压力的变化,102,在超滤中膜两侧压力差t对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通量,截留率,在超滤中,压力升高引起膜面浓度升高,则透过膜的溶质也增大,因而截留率减小,a,b,C,H2O,103,浓度,CG膜面浓度,在超滤中间歇操作(浓缩模式):Cb,J透析过滤或连续操作:料液浓度Cb基本不变,J也不变。,凝胶层形成后,104,当以微滤过滤菌体时,通量与浓度的关系不同于超滤。在谷氨酸发酵液的微滤中,开始通量下降很快,可能是由于膜面的污染;然后通量变化较小,可能由于管状收缩效应引起通量的增加和浓度增大引起的降低互相对消;最后通量急剧降低,在谷氨酸发酵液中的微滤中,黏度,浓度,菌体浓度,通量,105,流速,根据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流速增大,可使通量增大。JKm lnCg/Cb KmD/料液流速,D,Km,使J。对于超滤,通常在略低于极限通量的条件下操作。在滞流时,直线的斜率为0.3;而在湍流时,斜率为0.83。在以微滤过滤菌体时,斜率可在1.02.0之间。,0.83,湍流,滞流,106,虽然增大流速有明显的优点,但需考虑:只有当通量为浓差极化控制时,增大流速才会使通量增加,增大流速会使膜两侧压力差减小,因为流经通道的压力降增大 增大流速,使剪切力增加,对某些蛋白质不利;动力消耗增加。,流速,107,温度,在超滤或微滤中,一般说来,温度升高都会导致通量增大,因为温度升高使粘度降低和扩散系数增大。所以操作温度的选择原则是:在不影响料液和膜的稳定性范围内,尽量选择较高的温度。由于水的粘度每升高1约降低2.5,所以,一般可认为,每升高1,通量约增加3。,108,其它因素,在反渗透中特别要注意不要使溶解度小的溶质析出和不要含胶体粒子,以免膜堵塞。在超滤中,通常当pH在蛋白质的等电点时,通量最低。当有盐类存在时,一般使通量降低。当料液中含0.1m的微细粒子时,会使通量降低,最好用预过滤除去。如果含1m的坚硬粒子,通常会使通量增大。pH有时也会对截留率有影响。例如在极端pH下超滤蛋白质时,常使截留率增大,这是由于吸附在膜上蛋白质和溶液中蛋白质带相同电荷而互相排斥的缘故。,109,17.6 膜污染,膜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膜污染。是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大分子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膜污染的表现一是膜通量下降;二是通过膜的压力和膜两侧的压差逐渐增大;三是膜对生物分子的截留性能改变。膜污染与浓差极化在概念上不同,浓差极化加重了污染,但浓差极化是可逆的,即变更操作条件可使之消除,而污染是不可逆的,必须通过清洗的办法,才能消除。,110,膜的污染(fouling),膜的污染大体可分为沉淀污染、吸附污染、生物污染 1 沉淀污染沉淀污染对RO和NF的影响尤为显著。当过滤液中盐的浓度超过了其溶解度,就会在膜上形成沉淀或结垢。普遍受人们关注的污染物是钙、镁、铁和其它金属的沉淀物,如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111,2 吸附污染 有机物在膜表面的吸附通常是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随时间的延长,污染物在膜孔内的吸附或累积会导致孔径减少和膜阻增大,这是难以恢复的。与膜污染相关的有机物特征包括它们对膜的亲和性,分子量,功能团和构型。一般来讲膜的亲水性越强有机物不宜吸附。而疏水作用可增加其在膜上的积累,导致严重的吸附污染。,膜的污染(fouling),112,3 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在膜内积累,从而影响系统性能的现象。膜组件内部潮湿阴暗,是一个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微生物粘附和生长形成生物膜。老化生物膜主要分解成蛋白质、核酸、多糖酯等,强烈吸附在膜面上引起膜表面改性。微生物生物膜,可直接(通过酶作用)或间接(通过局部pH或还原电势作用)降解膜材料,造成膜寿命缩短,膜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细菌对不同聚合物粘附速率大不相同。如聚酰胺膜比醋酸纤维素膜更易受细菌污染。所以,生物亲和性被降低和易清洗的聚合物为材质的分离膜,会阻碍生物膜的生长。,膜的污染(fouling),113,防止膜污染的方法,可以通过控制膜污染影响因素,减少膜污染的危害,延长膜的有效操作时间,减少清洗频率,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因此在用微滤,超滤分离,浓缩细胞,菌体或大分子产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进料液的预处理:预过滤、pH及金属离子控制;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减轻膜的吸附;改善操作条件:加大流速。,114,膜污染的清洗方法,化学法:选择清洗剂要注意三点:1要尽量判别是何种物质引起污染;2清洗剂要不致于对膜或装置有损害,3要符合产品要求。,115,化学法常用的清洗剂有:1NaOH:发酵工业中用得很普遍,浓度为0.11.0M。它能水解蛋白质,皂化脂肪和对某些生物高分子起溶解作用。2酸:如HNO3、H3PO4 和HCI。用于去除无机污染物,如钙和镁盐。对不锈钢装置不能用HCI。柠檬酸对含铁污染物有效。3表面活性剂:主要对生物高分子、油脂等起乳化、分散、干扰细菌在膜上的粘附。常用的SDS和Triton X-100,有较好的去蛋白质和油脂等作用。,膜污染的清洗方法,116,4氧化剂:氯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当NaOH或表面活性剂不起作用时,可以用氯,其用量为10-6mg/L活性氯,其最适pH为1011。5酶:酶本身是蛋白质,能用其他清洗剂就酶。但如要去除多糖时,淀粉酶有一定作用的。6有机溶剂:由于有机溶剂对膜和装置有不良作用,因而很少采用。20-50乙醇可用于膜装置的灭菌和去除油脂或硅氧烷消泡剂,但使用时系统必须符合防爆要求。,膜污染的清洗方法,117,物理法:海绵球擦洗热水法反冲洗和循环清洗,膜污染的清洗方法,118,超滤液,保留液,透过液,超滤,循环清洗,清洗液出口,清洗液入口,清洗液出口,逆洗,清洗液入口,清洗液出口,膜污染的清洗方式,利用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组件的结构特点进行清洗,119,17.5 膜过滤装置的型式及其适用范围,120,膜过滤装置,目前生产的膜过滤装置都由膜件(Module)构成,膜组件:有膜、固定膜的支撑体、间隔物以及容纳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的一个单元。,一个良好的模件应具备下列条件:1.膜面切线方向速度快,有高剪切率,以减少浓差极化2.膜的装载密度,即单位体积中所含膜面积比较大;3.拆洗和膜的更换比较方便,4.保留体积小,且无死角。5.具有可靠的膜支撑装置,121,膜过滤装置的型式及其适用范围,常见的膜过滤装置有四种类型:管式 中空纤维式 平板式 卷式(螺旋式),122,1)平板式膜组件,这类膜器件的结构与常用的板框压滤机类似,由膜、支承板、隔板交替重叠组成。滤膜复合在刚性多孔支撑板上,料液从膜面流过时,透过液从支撑板的下部孔道中汇集排出。为减小浓差极化,滤板的表面为凸凹形,以形成湍动。浓缩液从另一孔道流出收集。,优点:组装方便,膜的清洗更换容易,料液流通截面较 大,不易堵塞,同一设备可视生产需要组装不同数量的膜。缺点:需密封的边界线长,123,截留液,料液,膜支撑板,隔板,平板式膜组件,124,平板式构造,125,板式膜实验室设备图(millipore公司):,126,板式反渗透(纳滤)膜装置(生产型),127,板式膜超滤工业设备图:,128,2)卷式膜组件,将膜、支撑材料、膜间隔材料依次叠好,围绕一中心管卷紧即成一个膜组。料液在膜表面通过间隔材料沿轴向流动,透过液沿螺旋形流向中心管。,优点:目前卷式膜组件应用比较广泛、与板框式相比,卷式组件的设备比较紧凑、单位体积内的膜面积大,湍流状况好,适用于反渗透;缺点:清洗不方便,尤其是易堵塞,因而限制了其发展。,129,2)卷式膜组件,130,透析液,浓缩液,料液,膜组件与外壳之间的密封,多孔收集管,膜的保护层,隔离网,透析液的收集系统,膜,螺旋卷式膜的内部结构,131,卷式纳滤膜浓缩设备(生产型),132,卷式膜反渗透工业设备图:,133,3)管式膜组件,管式膜组件由管式膜制成,管内与管外分别走料液与透过液,管式膜的排列形式有列管、排管或盘管等。,优点: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清洗方便,耐高压,适宜于处理高黏度及固体含量较高的料液。缺点:管式膜组件的缺点是单位体积膜组件的膜面积少,一般仅为33330,保留体积大,压力降大,除特殊场合外,一般不被使用。,134,内压管式:,多孔管,膜,料液,外压管式:,料液,内压式:膜涂在管内,料液由管内走;外压式:膜涂在管外,料液由管外间隙走。,管式膜组件,135,组件的进出料示意图,多通道组件,组件外壳,渗透液,原料液,渗透液,渗余液,渗透液,垫圈,136,管式膜结构图,管式,137,管式膜工业设备图:,138,4)中空纤维膜组件,有数百上万根中空纤维膜固定在圆形容器内构成,内径为40-80um膜称中空纤维膜,膜称毛细管膜。前者耐压,常用于反渗透。后者用于微、超滤料液流向:采用内压式时为防止堵塞,需对料液预处理去固形微粒,采用外压式时,凝胶层控制较困难。,优点:设备紧凑,单位设备体积内的膜面积大(高达1600030000)缺点:中空纤维内径小,阻力大,易堵塞,膜污染难除去,因此对料液处理要求高。,139,中空纤维构造,中空纤维式膜组件,140,中空纤维膜管,中空纤维超滤膜无菌水装置(生产型),141,管式、中空纤维式、螺旋卷绕式和平板式,142,各种模件性能比较,143,17.8操作方法,分批浓缩操作透析过滤连续操作,144,1.分批浓缩,料液一次加入储槽中,以泵进行循环,同时有透过液流出,浓度逐渐增加,称为浓缩模式。一般循环液的体积流速应为透过液的10倍以上,以便其以高速流过膜面。膜两侧的压力差由背压阀调节,应兼顾循环速度增大和通量。,145,在分批操作中最终浓度F也可计算料液浓度随体积的变化,如溶质完全被截留,则达到浓缩目标C所需时间:,分批浓缩,146,2 透析过滤,透析过滤模式:料液中不断加入水或缓冲液,如虚线所示,即成为透析过滤模式),在分批操作中,小分子和溶剂透过膜,而大分子在保留液留中,浓度逐渐增大,而通量逐渐降低,最后操作无法进行。若需进一步将小分子除去,可以补充加入水,继续进行超滤。通常的操作方式为连续地加入水,其量与透过液相等,保留液体积始终保持不变。,147,透析过滤,小分子溶质残留率:,大分子溶质残留率:,Cso,Csf:小分子溶质在透析过滤前后之浓度;Clo,Clf:大分子溶质在透析过滤前后之浓度;RS,RL:小分子溶质和大分子溶质之截留率;VD:透过液体积(加入水的体积)。,148,3 连续操作,在连续操作中,是将浓缩液不断排除到系统之外;可分为单级和多级操作,单级因膜组件中溶质浓度一直保持在高位,透过通量低。,料液,149,三级连续操作示意图,多级操作中,每一级各有一循环泵将液体进行循环,各级都有一定量浓缩液进入下一级,最后一级的循环液即为成品,第1级处理量大,所以膜面积也大,以后各级依次减小。,滤液,150,操作方式,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分批浓缩模式透析过滤模式,单级操作多级操作,产品在系统中停留时间较短,对热敏或剪切力敏感的产品有利,容易实现自动化,主要用于大规模生产,如奶制品工业中。连续操作中,级数愈多,则所需的总膜面积就愈小,在整个操作时间内的平均浓度要低得多,平均通量较高,所需膜面积较小,装置简单,成本较低,但需要较大的储槽,适用于规模较小,药物和生物制品中。,151,采用超滤技术的玛丽皇后二号,152,思 考 题:,1.掌握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2.了解管状收缩效应现象。3.掌握膜过滤的影响因素。4.膜污染是哪些途径造成?如何有效防止和清除膜污染?5.膜生物分离法有哪些应用?,153,膜过滤法,第三讲,154,本章讲的主要内容,膜材料与膜的制造表征膜性能的参数各种膜分离技术及其分离机理膜两侧溶液传递理论影响膜过滤的因素膜过滤装置膜过滤方式膜的污染,155,17.10 膜分离法的应用,156,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膜分离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并已使海水淡化,乳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