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精品课程申报.docx
电工学精品课程申报一、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1963年9月最终学历职称电话学位职务传真所在院系信息学院自动化系E-mai1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1-2教学情况1 .讲授的主要课程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4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3学术研究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二、主讲教师2(1)-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年2月最终学历职称电话学位职务传真所在院系信息学院自动化系E-mai1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1)-2教学情况L讲授的主要课程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3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2(1)-3L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学术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副教授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课程负责人,主讲电工学课程,指导实验副教授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讲电工学课程,指导实验讲师电子工程(应用电子)主讲电工学课程,指导实验实验师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指导电工学课程实验实验师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指导电工学课程实验助理实验师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教师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教学队伍:共6人,其中主讲教师3人,试验教师3人;年龄结构:40-45岁2人,30-40岁3人;30岁以下1人学历结构:硕士4人,本科2人;职称结构:副教授2人,讲师1人,实验师2人,助理实验师1人;学缘结构:6位教师分别来自3所大学。从上述可见,本课程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高职称教师占33%,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占10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7%,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本课程教师均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在学院每学期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绩的排名中,三名主讲教师的排名均能排在前10名,多次排在前5名。一名教师曾获“1998年工程学院教学经验交流会”一等奖、湛江海洋大学“1998年教学质量优秀奖”、工程学院“教学质量免于检查”教师称号;另一名教师获“2001年女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本课程教学队伍中多人次年终考核成绩为优秀,多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师德先进个人”等。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本课程是面向我校机制、工业、建环、海工、热能、轮机、航海及海渔等8个非电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每年承担约25个班、约900名本科学生的教学、辅导和实验。授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约为L150。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领域及成果:1 .适应新时期需求,不断调整课程的定位与建设目标;2 .改革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编写了7个教学大纲和3个学生学习大纲,且已多次修改;申报了1项校选电工学课程教改项目;3 .配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教材规划与建设,精心选择出了高水平、多样化的教材体系,并准备申报主编电工学系列教材;4 .大力推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形成由演示实验、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至创新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编写了4本实验指导书,发表了4篇实验教改论文;5 .利用现有的设备,完成对实验装置的改造,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申报了2项校选实验教改项目;6 .长期坚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应用于课堂教学,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了3套PPT课件,不断锤炼其内容。发表1篇教学研究论文。7 .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教师指导的多名学生在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总结1.教改论文名称期刊名称作者名次时间2.实验指导书书名编者名次出版单位时间3.教改项目名称主持人/参加人项目来源时间4.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绩作品名称获奖名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获奖时间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1.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教学工作首先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要求他(她)们在思想上重视教学,把教学工作当作自己毕生最重要的工作,把学生当作自己毕生最挚爱的朋友,把教好书、育好人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要耐得住寂寞,要守得住清贫。2 .帮助青年教师过教学关青年教师到校后,先让他(她)们听老教师或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一个学期的课,帮助他们批改作业和对学生课后辅导、答疑。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之下,让青年教师熟悉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答疑、出试题、改试卷、综合评分等整个教学过程及要求。之后,经过试讲过关后,方能走上讲台。以后不定期地听青年教师的课,抽查他(她)们的备课记录,并走访他(她)们所教的学生,听取学生对他(她)们教学的反映,并把学生的反映反馈给他(她)们,使之改进教学方法等。对于青年实验教师,我们的做法也类似。3 .给青年压担子,使他(她)们快速成长我们首先鼓励本课程组的青年教师攻读更高的学位,并为他(她)们创造条件,比如,我们老教师多承担一些教学任务,让青年教师去读书;我们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写文章,上职称;我们有意让青年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建设等方面多做工作,尽快使他(她)们成为骨干教师,最好能成为领军人物。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们更高兴!培养青年教师的成效:在大家共同努力(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的努力)下,共同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效。1 .师德好本课程组的4名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很出色地完成工作,学生反映良好,学院领导满意。2 .教学成绩突出4名青年教师在教学、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等方面均已成为骨干教师(成绩如前3-3所列,在此不再赘述),他们亦即将成为本课程的主力军。3 .学历、职称均上一台阶5年来,4名青年教师中,2名攻读了硕士学位,1名专升本;1名晋升为讲师,1名晋升为实验师,今年有1名申报了高级实验师。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四、课程描述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电工学课程目前是高等院校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电子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在我校,本课程史建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历经了梁汉生、傅光、李大强、黎建波、施汉基等我校老一辈知名教师的建设。最初,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电机及其控制、仪表与测量、电子管电路等部分。8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就取代了电子管电路,当时使用的教材是秦曾煌老师编写的电工学(上、中、下册,到了90年代,那时我校的专业少,几个专业的电工学课程授课学时相同,教学大纲相同,使用的教材是秦曾煌老师改版的电工学(上册)和电工学(下册)。1998年扩招以来,专业数剧增,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电工学课程的授课学时和内容有差异,教学大纲不同。最初几年根据各专业的本课程的学时和大纲的要求试用了不同教材,最后确定为三种教材,分别为: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电工技术)、电工学(电子技术),供多学时(118或108学时)的专业使用;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简明教程,供少学时(90学时)的工业工程专业使用;唐介主编的电工学(少学时),供少学时(90学时)的其他专业使用。根据电气工程技术和电子工程技术各个时期的发展,电工学课程的教师们一直致力于课程的建设,老一辈的教师们编写了相应时期的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1997年前,教师们自制学生实验板、教学模具、挂图等。在老一辈教师们的努力下,本课程在各个时期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优于相应时期其他课程。1998年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不再单一使用粉笔+黑板进行理论教学,而是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且此时期也是学校扩招时期,上专业,加班级数。在此时期,本课程的主要建设在于:根据各专业要求制定相应教学大纲,精选教材;制定学生的学习大纲;进行实验教学的教材建设;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制作并不断修改PPT课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相应地,本课程的教师们出了一些教学研究成果,见前述的3-3所示。本课程组是一个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气氛浓厚、团结互助、轻松活泼的教学团队。老教师良好的师德风尚和淳厚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有着深刻的示范作用,传、帮、带作用显著。教学队伍中吸纳了来自本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师,实现了专业系与基础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既促进了专业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提高了基础课程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课程组适应电气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在21世纪初学校创办了电气工程专业,本课程输送的中青年教师已成长为该专业的骨干教师,其中仍有教师现在还继续着电工学课程的教学。4-2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1 .课程定位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对机制、建环、热能、轮机、海工和航海专业,本课程是重要的先修课程,以机制专业为例,学生的电工学课程的知识基础直接影响他们对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测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对于工业工程、海渔专业,本课程虽不直接影响其后续课程的学习,但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2 .课程目标对机制、建环、热能、轮机、海工和航海专业,本课程使学生获得电气技术、电子技术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受到较强的基本技能训练,并较深入地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电子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对于工业工程、海渔专业,本课程使学生获得电气技术、电子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电子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使学生对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有较深入的了解,为以后从事工业工程设计及管理或渔业设备的使用打下一定的基础。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电工学课程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电工技术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电工技术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一览表序号知识模块专业学时1电路基础机制27(理论)+6(实验)交、直流稳态电路分析基础;直流暂态分析基础建环24+6海工、海渔26+6工业、轮机、航海、热能20+62电工测量、安全用电机制4电工仪表;电工测量;安全用电建环4海工、海渔6工业、轮机、航海、热能23电动机及其控制机制15+2变压器;交、直流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建环14+6海工、海渔14+2工业、轮机、航海、热能14+23 .电子技术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电子技术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一览表序号知识模块专业学时1模拟电子技术机制34理论)+4(实验)电子器件;分立元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直流稳压电源建环28+6工业、轮机、航海、热能25+62数字电子技术机制22+4门电路、触发器;数字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建环14+6工业、轮机、航海、热能11+4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课程的重点(1)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2)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3)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电机控制环节、几种典型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分析;(4)二极管、三级管、门电路、触发器等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典型电子电路的分析和应用;2 .课程的难点由于现今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整个阶段中基本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和实践,他们对常用的电气设备和电子元器件都缺乏基本的认识,使我们在电气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等内容的课堂教学存在困难,教学效果亦难达预期目标。然而,上述内容又是电工学课程的关键教学内容。教材中例题较少,学生对电路定理、定律的应用及电路分析计算存在困惑。3 .解决办法(1)用相机拍摄电工学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全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子元器件的实物图片,并放置到相应的教学内容的PPT中;(2)把全部电机、电器及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做成多媒体演示动画,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3)到湛江电机厂、湛江变压器厂及湛江开关厂等单位拍摄常用电机、变压器和控制电器的生产工艺流程,供学生课后观看,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4)把教材上的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及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做成多媒体演示动画,使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的图像,并化解教学难点;(5)通过网上搜索及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找出一些有关控制电器及电子元器件的实际应用电路,放进教师教学的PPT和本课程的学习网站中,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6)建设习题库,让学生网上在线答题,增加学习的兴趣;(7)本课程组教师定期交流座谈,共同探讨近期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8)电工学课程是面向非电专业学生开设的,本课程组教师保持与所授学生专业的专业教师的交流,通过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4-2-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1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对学生电工电子基本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构建了新的实验内容教学体系,将整个电工电子实验课程分为四个层次,即:演示实验(选修、开放);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必修、部分开放),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电工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紧密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电工电子综合实验与设计(必修、部分开放),以小组(2-4人)合作的方式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电工电子创新实验(选修、开放),结合校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以课外科技活动的方式开展,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前不再讲解实验步骤,也不再手把手式地指导学生实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性地做实验,改变学生被动式、模仿式做实验的局面。使学生边做实验边思考,自主排除故障等。只有这样才使学生既达到在实验中理解课堂理论,又达到在实验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3)拓宽实践面从各种渠道收集各种常见电器、电机、控制电路、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及电子设备,供学生参观见习和拆装。通过参观见习,拓宽学生对电器、电机及电子元器件的认识;通过拆装,使学生加深对电器和电机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加深对电器和电子元器件应用的理解。2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这一点已被实践得到证明。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自本学期进行,效果如何有待实践来证明,不过,应该有好的效果。收集各种见电器、电机、控制电路、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及电子设备的工作也是本学期才开展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还有些设想有待于在精品课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和实践。4-3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1 .教材的使用和建设电工学理论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分别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第六版)、大连理工大学唐介主编的电工学(少学时)(第二版)以及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一部教材先后获得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材优秀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等奖项;第二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之一。我们自己编写了与电工学课程配套的实验教材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少学时)及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多学时)。该实验教材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的介绍。实验过程叙述详略得当,在近两年使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1)学校图书馆有大量关于电工学方面的教材、学习指导、习题集等参考资料,在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下,大部分同学能主动去借阅,效果良好。(2)系办公室也备有高教、科技、机械工业等出版社的多位专家学者编著的电工学教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供学生查阅。(3)教师把教材课后部分习题解答提供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4)通过网络,利用本课程组建设的电工学课程在线题库进行学习。3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验教材采用王筱珍编著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少学时)实验指导书及和林菁编著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多学时)实验指导书。该指导书针对现有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个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根据个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而充实的编写了十六个实验,并在附录中增加了常用仪器仪表的简介、电工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和要求、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等内容,丰富了学生知识面,实验教材教学效果良好。4 .实践教学条件已经建设了具备50多台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实验设备的开放式实验室,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基础环境。较好地满足电工学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设备和环境,能够提供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基础平台。5 .网络教学环境本课程组己经建设了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电工学课程在线题库,题库内容有在线测试题、模拟考试题、教师在线答疑等。4-4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1 .教学方法课程组教师经过多年实践,在教学中融入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1)激发法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选择适当的时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并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能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主动积极地思考,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师生互动和谐。教师精心设计提问的方式和内容,给学生以方向性的指导,充分引导学生挖掘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2)驱动法一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被动的学习常常使学生感到平淡无味,甚至认为老师照搬书本,因此降低了授课质量和效率。为此,在课后布置一些综述或应用型题目,让学生广泛查阅资料,为下次听课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3)探索法一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实验探索是学生思维创造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的有效手段。因此,电工学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从而真正达到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开设了开放性实验,排弃过去对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仅仅给出实验仪器和实验目的与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许多同学认为,开放性实验磨练了他们勇于探索的意志,培养其灵活应用仪器仪表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考试法一建立竞争的公平性本课程长期执行系列课程统考制,坚持统一考核标准,注重规范教育。理论考试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坚持期末考卷分析总结的传统,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增强教师责任心,增进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了教风和学风建设。督促学生紧跟教学进度、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避免学生临近考试时死啃教材的急功近利思想;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保证课程教学质量。(5)辅导法一建立教学的交互性加强青年教师辅导,参与批改和评讲作业、每周答疑与试卷评阅,他们的年龄与学生接近,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和介绍学习经验,并及时反饿学生的意见和建议。2 .教学手段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工程应用,因此“一刀切”地单纯采取粉笔板书或多媒体授课形式都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1)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课程组老师设计和制作了通用性好的电子教案,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修改,形成各具特色的电子教案。在课堂上多采用“课件+板书”的方式,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势。(2)实验室有装备实验室装设有电工电子实验设备。4-5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从综合教务系统中导出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1 .校外专家评价校外专家认为:本课程教学手段先进,教学内容体系合理,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普遍较高;实验设备部分先进,实验内容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宽松的实践环境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到了良好作用。校外专家简介:张炜,湛师信息学院教授。2 .学生评价学生普遍认为:“电工学课程与所学专业关系紧密,开课时间设置合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能有机结合,教学效果良好”。在机械、热能两专业召开的教学评估学生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一致认为:“电工学课程主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讲授理论课,内容循序渐进、有条不紊,详略得当。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更透彻。语言生动,课堂气氛活跃。在充分讲解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能的同时,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全面生动的讲述,学生充分体会到电工学课程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从而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3 .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校内督导专家组对本课程教师的授课水平、质量及效果总体评价是:教学资料齐备,备课认真,板书整洁、语言清晰、作图规范,启发思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现代科技知识更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手段多样化,并不断更新和完善;能做到教书育人;内容熟练,重点突出,进度合理。注重对差生的课外辅导,定时指导和督促他们的学习。整个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优良,多年来一直名列全校前列。4 .课程组自我评价课程组经常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以及学术交流,使得整个团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从而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课程组教师热心教学、关爱学生,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认可。课程负责人王筱珍老师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的荣誉。五、自我评价5T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1 .电工学课程涉及到我校的机制、热能、建环、海工、轮机、工业、海渔、航海等多个专业。针对电工学课程量大面广的特点,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成功地整合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出了6门系列课程、5个知识模块的课程框架结构,以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需求。2 .教材品种齐全,包含反映最新课程体系的主教材、教辅教材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实验教材。3 .注重实践,培养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取得了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5-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本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教学改革成果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多次接待兄弟院校的参观团队并介绍建设经验。课程负责人学术水平高,为电工学课程的建设以及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1 .目前尚无全国教学名师,在全国的影响力还不够。2 .实验室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实验室超负荷运行,实验室资源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3 .部分实验设备老化,急需更新和补充新设备。六、课程建设规划6TT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1.建设目标以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进一步明确本课程的定位和建设思路,全面推进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把电工学课程建设成为拥有若干优秀教师、具有高教学水平和广泛示范辐射作用的精品课程,为申报广东省精品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4 .建设步骤(1)重视青年教师的选留、培养和使用,分期分批送青年教师进修;借鉴、引进国内外同类高水平教材,结合实际情况,3年内开出双语教学课程;(2)修订和完善电子课件,丰富电子课件中的多媒体,并陆续上网;(3)加强教材建设,主编一部电工学教材,加强教材中的例题量及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4)陆续进行全程授课录像,并陆续上网;(5) 一年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优质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修订完成自编实验教材,增加综合、设计类实验项目,使实验教学更加开放;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6)不断完善在线题库,并陆续上网;(7)至少发表5篇教改文章;(8)进行试题库建设,实现教考分离。5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2009年12月以前,完成以下课程资源并陆续上网:(1) 7个教学大纲、3个学生学习大纲、3部教案;(2)相应3部教材的电子教学课件(初版);(3)在线题库(简单版);(4)电工学(电工技术)(54学时)全程授课录像;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完成以下课程资源并陆续上网:(1)相应3部教材的电子教学课件(修改版);(2)在线题库(复杂版);(3)电工学(电子技术)(64学时)全程授课录像。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完成以下课程资源并陆续上网:(1)工业工程专业电工电子技术(90学时)全程授课录像。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完成以下课程资源并陆续上网:(1)其他专业用电工电子技术(90学时)全程授课录像;6-1-2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2) 2009年12月以前,电工学(电工技术)(54学时)全程授课录像上网;(3) 2010年12月以前,电工学(电子技术)(64学时)全程授课录像上网;(4) 2011年12月以前,工业工程专业电工电子技术(90学时)全程授课录像上网。七、学院的政策措施7-1所在学院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学院已经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全面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老师,包括在人员调配、实验室支持配合、配套的经费支持等等。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使学生能从中受益,并且加大力度推广实施。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学院从专业建设经费中拨出专款,按L0.5的比例配套,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