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断句练习每日一练系列.ppt

    • 资源ID:6365116       资源大小:264.99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断句练习每日一练系列.ppt

    文言阅读每日一练,厚积薄发,必有大成,1班昭续汉书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翻译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来得及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翻译 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背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坐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话音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3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翻译 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笑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不高兴的)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师旷(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平公称赞道:“说得好。”,4、薛奎识范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翻译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做四川太守,一见面就很赏识他,留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子弟们讲论学问。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常步行到薛奎的府门,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太守的宾客。等到薛奎还朝时,用车带他一起进京。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伟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5芮伯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翻译 周厉王派芮作统帅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东坡近体诗,少蕴酿烹炼之功,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阮亭以为非其所长,后人不可为法,此言是也。然毛西河诋之太过。或引“春江水暖鸭先知”,以为是坡诗近体之佳者。西河云:“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此言则太鹘突矣。若持此论诗,则三百篇句句不是:在河之洲者,班鸠、鸣鸠皆可在也,何必“雎鸠”耶?止丘隅者,黑鸟、白鸟皆可止也,何必“黄鸟”耶?,东坡的近体诗,在含蓄蕴藉方面缺少锤炼的功夫,所以诗句完了表达的意思也就终止了,绝没有(值得人回味的)弦外之音、味外之味。阮亭认为诗歌创作不是苏东坡所擅长的,后人不能作为学习的法则,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毛西河对苏的批评太过分了。有人引用“春江水暖鸭先知”,认为是苏东坡近体诗的佳作。毛西河说:“春江水暖,只该鸭知道,鹅就不知道吗?”这句话就太荒唐了。如果按这个说法评价诗歌,那么三百篇一句都不对:在河之洲的,班鸠、鸣鸠都可以在的,何必“雎鸠”呢?停息在土丘墙角的,黑鸟、白鸟皆可停息,何必“黄鸟”呢?,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选自韩非子)注释 布帛:泛指织物。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戮:侮辱。,【翻译】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在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活着的人)就没有用来遮蔽身体的布,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木材用来制作防御器材,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用什么方法禁止它呢?”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超过法度的人,就侮辱那个死者的尸体,并治那些发丧人的罪。”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停止了。,商於子驾豕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翻译】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因为牛的力气之大能够(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诗经不是有云(说)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毋宁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董叔攀附权贵(20)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选自国语晋语)注释 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叔向:晋国大夫。系援:结交攀附。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范献子:范祁的哥哥。纺:吊、悬。,董叔将要娶范宣子的妹妹范祁做妻子,叔向说:“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董叔回答说:“我正想借婚姻的联系来攀附范氏家族呢。”婚后某一天,范祁向范献子诉说:“董叔不尊敬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正巧叔向经过那里,董叔说:“你何不替我去求求情呢?”叔向说:“你过去谋求联系,现在已经系上了;想求攀援,已经攀援上了。(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范氏富,盍已乎?”翻译: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注意三点:疑问副词“盍”及固定结构“盍乎”。“盍”是“何不”的合音。“盍乎”应该翻译为“为什么不呢?”实词“已”的意思,“已”,本义是停止。例:“学不可以已”一句中“已”译做“停止”或“结束”“取消”。谓语动词“已”后省略宾语现象。“已”字后应补出省略的宾语“婚事”、“亲事”。,“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翻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注意两点:“执”译做“抓”。“纺”已给出注解;省略现象,“执、纺”后补出“之”,即“董叔”。“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翻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注意两点:主语宾语省略了。谓语动词“欲”前要补出主语“(你)”,后要补出宾语“之(东西)”。宾语前置,“又何请焉”调整为“又请何焉”。,王昭君出汉宫(21)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昭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宫人:宫女。王明君:王昭君。晋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为王明君。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译文】汉元帝的宫女多了之后,就派画工去画下她们的模样,想要召唤她们时,就翻看画像按图召见。宫女中相貌一般的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容貌非常美丽,立志不苟且祈求(即:不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乞求),画工就丑化了她的容貌。后来匈奴来求和,(并)向汉元帝求赐美女,元帝便拿昭君充当皇族女儿嫁去。(临行前汉元帝)召见昭君后很舍不得她,但是名字已经报给了匈奴,不想中途更改,这样昭君最终去了匈奴。,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著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麼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於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於河水之中了。,郑武公欲伐胡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於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韩非子说难),【译文】从前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国,就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以让他高兴。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可以讨伐哪个国家?”大夫关其思回答道:“可以讨伐胡国。”武公发怒且责骂他道:“胡国,是我们的兄弟国。你说讨伐他,是什么缘故啊?”胡国国君听到这件事后,认为郑国亲善自己,于是不再防备郑国。结果郑国偷袭胡国,攻占了它。宋国有一个富人,下雨时家里的墙坏掉了。他的儿子说:“不修筑的话,必有盗贼来。”他的邻居的老人也是这样说。到了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的老父起了疑心。关其思和这位老父说的话都很恰当,但重则被责骂,轻则遭怀疑,那么,不是他们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有困难。所以,我们由此可推,绕朝的话的本意是正确的,但他在晋国被看成是圣人,在秦国却遭到了辱骂,这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3.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於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曹丕典论论文),盛事:不朽的事业。西伯:指周文王姬昌。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前羑里,演周易。”周旦:即周公旦,周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在摄政国事期间制订礼乐。不以隐约而弗务:隐约,穷愁忧困,指上文周文王被拘狱中而演周易。不以康乐而加思:加思,改变原来的写作心思,指上文周公旦居摄政之位而制礼。尺璧:直径一尺之大璧,极珍贵的玉石。迁化:死去。,翻译: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了礼,(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已经流逝过去罢了。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悲哀而思虑,其百姓就困顿贫穷。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实现这个目标。古代的君王用诗歌来矫正夫妻的关系,养成(儿女)孝敬的行为,敦厚人伦的纲常,淳美教育的风气,改变不良的风俗。,5、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1记室参军: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一类。2估客:贩货的行商。3钱塘亭:在钱塘县,临海,经常受到海潮的侵袭。4彷徨:这里指散步。5伧父:cng,卑贱的人。魏晋时代,南方人讥骂北方人的话。褚季野是河南人,所以被骂为“伧父”。(寒伧chen)6修刺:写好一个名片。刺:名刺,名片。,褚季野从章安令升任太尉记室参军,名声虽然很显赫,但官位卑微,认识他的人不多。褚季野到建康去,乘的是贩卖货物的商船,给旧县令送行的几个人投宿在钱塘亭。其时吴兴人沈充做县令,正送客人经过浙江,客人刚下船,亭吏就赶褚季野搬到牛棚里去住。潮水来了,沈县令起身散步,问:“牛屋下住的是什么人?”亭吏回答说:“昨天有个北方佬来钱塘亭寄宿。因有贵客来,就暂时让他搬到那里。”沈某已有几分醉意,(听完)就远远地问:“北方佬,想吃饼吗?姓什么?可以一起聊聊。”褚季野于是举手回答说:“我是河南褚季野。”这里远近的人都听说过褚季野的大名,沈某听后十分惊慌,又不敢再让他搬移,就在牛屋下恭恭敬敬地将名片呈送过去,重新杀鸡宰牛,设宴款待,并在他面前鞭打了亭吏,以此谢罪赔礼。褚季野和沈某一起喝酒谈论,言语神色都如平常,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事后)沈某亲自送褚季野到县界。,

    注意事项

    本文(断句练习每日一练系列.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