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ppt
第四章 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一、家庭生活环境二、亲子关系三、家长自身素质四、家庭的社会背景,一、家庭生活环境,1、家庭结构因素“完整型”家庭结构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缺损型”家庭结构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物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传媒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二、亲子关系,1、亲子关系的影响方式 作为教师的父母 作为榜样的父母 2、亲子关系的作用机制态度改变 观察与模仿 认同作用,三、家长自身素质,1、教养观念 教养观念对儿童行为的影响途径确立现代家庭教育的观念2、教养方式 3、台湾陈小小:家教随笔(四则),思考题,1、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一般是哪些原因?有什么危害?2、你所居住的地区,社会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3、回顾你自己成长的过程,谈谈哪些家庭因素对你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完整型”家庭结构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完整型”家庭结构,实际上是指双亲家庭,即父亲和母亲共同承担抚养未成年孩子的家庭。这一家庭结构又可以区分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两种类型。核心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正面影响:核心家庭结构简单,家庭内互动对象少,家庭成员情感亲近,关系密切,容易建立“情感共鸣系统”。这种亲密的情感联系,使父母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容易达成一致,也有利于子女在受教育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负面影响:家庭成员扮演的角色单纯,家庭内社会互动的对象和内容也十分单一,儿童缺少与兄弟姐妹和祖辈接触的机会,缺乏在多维人际关系中成长的机会,从而容易滋生特殊化心理,缺乏社会义务感,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容易养成孤僻、独断等不良性格。,第四章一,主干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祖孙关系是主干家庭中一种重要的家庭关系。如何扮演好祖父母这一角色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正面影响有利于形成较合理的家庭教育模式。祖父母有更多的时间,能更耐心地教育孩子。老人有较平和、宽容的心态。有助于教导孩子尊重长辈。负面影响感情多于理智。祖辈的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容易引起家庭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主干家庭中应该提倡以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的教育方式。具体地说,主要有:祖父母应该是家庭教育中的“倡议者”而不是“指挥员”。祖父母应该是家庭教育中的“协调员”而不是“庇护所”。祖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快乐源而不应该取代父母的作用。,第四章一,“缺损型”家庭结构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缺损型”家庭结构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或因离异、分居、遗弃等原因,使父母的一方或双方不存在,家庭的完整性、稳定性遭到破坏一种家庭情况。这一家庭结构又可分为离异家庭与丧亲家庭两种。离异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导致离异家庭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家庭关系失调。自我心理封闭。主观认识偏差。,第四章一,丧亲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丧亲家庭指父母亲一方亡故或者双方亡故的家庭。丧亲家庭结构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同样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甚少。英国精神科医生鲍尔贝认为双亲死亡对儿童的影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儿童何时以及如何被告知;其二,活着的一方对事态的反应;其三,活着的一方期待孩子对事态如何反应。关于父(母)之死,活着的一方应该用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如实地而且尽早地告知孩子,向孩子掩盖父(母)的死讯和自己的伤痛是不可取的。人们可以用支持性的人际关系给活着的父(母)以帮助,在这种气氛中他们可以认真思考人生的不幸,并能自由发泄强烈的内心感情。这一点对帮助因配偶之死而悲痛欲绝的人走上健康的心理轨道是极其重要的,这可以促进活着的家庭成员之间重构人际关系。,第四章一,家庭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爱护、以礼相待,儿童生活在安定和谐、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的气氛中,有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争吵、言行粗鲁、对长辈无礼甚至虐待,儿童生活在紧张冲突的家庭气氛中,那么就极易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研究表明,家庭生活不融洽、家庭破裂与儿童精神疾患有着正相关;而父母对孩子教育不一致,经常争执对立则与儿童的行为异常呈正相关。,第四章一,家庭物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物理环境包括空间条件、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空间条件孩子拥有独立的家庭空间不仅有利于学习,而且也有利于精神的发育。然而单室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或助长家庭内部的“隔绝”,削弱了父母对孩子的监督作用。另外,现代的独门独户使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邻里之间的往来也随之减少,限制了儿童与同龄群体的交往。,第四章一,物质条件物品本身既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作用。关键在于儿童是否能充分使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儿童常常为单纯的物欲所驱动,无法在正当的、合理的需要与追求奢华和虚荣心之间作出准确区分。这就要求家长在满足其正当物质需求的过程中给以引导和教育。经济条件儿童大多数是以零花钱的形式跟经济发生关联的。儿童拥有零用钱的多少,既与家庭的经济状况有关,也与家长对零用钱的态度有关。有专家认为,儿童畸形高消费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除了儿童自身的攀比心理作怪外,家长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儿童是一个消费者,家长在给他们零花钱时,需要对其消费过程加以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消费、钱是什么、什么是预算以及如何理财等。,第四章一,家庭传媒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当代儿童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享受了媒介资源的丰富,其成长也更多地受到了电视广播节目、报纸杂志和新兴电子媒介等大众传媒的影响。社会学家已将大众传媒列为家庭、学校、同龄群体以外的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积极方面使儿童的个性发展更具多元化。使习惯养成更具选择性。使价值观念形成更具自主性。消极影响 大众传媒的内容芜杂,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存。大众传媒削弱了家庭中的互动关系,增加了儿童自我封闭的趋势,淡化了儿童与父母、老师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以及人格力量直接感染的效果。,第四章一,儿童权利公约,第17条:“缔外国确认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并应确保儿童能够从多种国家和国际来源获得信息和资料,尤其是旨在促进其社会、精神和道德福祉和身心健康的信息和资料。”“鼓励大众传播媒介本着第29条约精神散播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有益于儿童的信息和资料;”,第29条“缔约国一致认为教育儿童的目的应是:(A)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B)培养对人权和基本自由以及联合国宪章所载各项原则的尊重;(C)培养对儿童的父母、儿童自身的文化认同、语言和价值观、儿童所居住国家的民族价值观、其原籍国以及不同于其本国的文明的尊重;(D)培养儿童本着各国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群体之间谅解、和平、宽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会里过有责任感的生活;(E)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婚姻的意义就在建立这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夫妇不只是男女间的两姓关系,而是共同向儿女负责的合作关系。在这个婚姻的契约中同时缔结了两种相联的社会关系夫妇和亲子。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这是三角形的三条边,不能短缺的。”费孝通,作为教师的父母,向孩子讲解知识和传递规则是父母的基本职责之一。孩子出生不久,父母即通过语言或自身的行为不断教给孩子日后生活中所必需的社会规范,并且根据孩子的遵从或违背情况给予奖赏或训斥。在此过程中,父母扮演着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在父母对儿童的塑造过程中,儿童个体的自尊心和自我控制感是非常重要的。而自尊心和自我控制感又取决于在儿童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成人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在其对奖惩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抵制外来的控制和操纵,对恰当社会行为的自我强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榜样的父母,父母的作用不仅表现为言语传授和施行奖惩,还表现为给儿童提供行动模仿的榜样。在生活早期,父母是儿童最重要的榜样。随着儿童年龄与社会能动性的增长,兄弟姐妹、同伴、社会机构和大众传媒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儿童能向他人模仿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一般态度和观念,也包括很特殊的嗜好和行为习惯。模仿对儿童的基本认知、人格类型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模仿机制在道德发展、自我控制以及与性别相适应的行为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态度改变,态度改变指父母直接向孩子传授行为规范,并采用种种方法改变儿童的态度,使其接受这些行为规范。父母常用的促使儿童态度改变的方式有使用权力、撤回爱护、信息内化等三种。使用权力指以奖惩的形式迫使儿童表现出家长所期望的行为,避免做出家长所反对的行为。撤回爱护是一种更隐蔽、更间接地强迫儿童服从的方法。它常常表现为直接的不赞成的言语,或间接的冷淡、失望、不感兴趣等。信息内化又叫引导,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共同之处是:引导儿童集中注意父母所要传递的行为标准,而不是父母传递这些标准时所使用的方法。其核心是促使儿童将新的态度归因于自己并内化为自己的准则。,观察与模仿,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用来解释模仿过程。他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儿童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并且,观察到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受到了一种“替代强化”。儿童以类似于父母的方式去行动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维系父母的情感和避免惩罚。其二是通过模仿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控制。,认同作用,认同作用是指个体认为自己与另一个人相似,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现以那个人的方式行动能给自己带来满足。认同作用是一种“获得性认知反应”,是对相似性的一种信念和增加这种相似性的意向,而不只是单纯的模仿。儿童首先在认知上不断探索环境,以建立自我的同一性,然后区别与自己相似和不相似的人,进而模仿与自己相似的人,并从中得到满足。应该注意,模仿和认同作用与态度改变有着重要的区别。态度改变策略中父母说出标准并用奖赏实施,父母知道自己在影响儿童的行为。相反,模仿和认同作用则常常是在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教养观念对儿童行为的影响途径,教养观念指家长在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教养观念是家长教育素质的核心,对家庭教育的目的和方向以及家长的教育行为起着很大的制约和指导作用。教养观念对儿童行为的影响途径大致有三:其一,作为行为发生的心理来源。主要通过亲子交往过程实现。其二,通过设置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如限定生活的时间、空间,提供不同物质及选择同伴的标准等。其三,通过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期望。,确立现代家庭教育的观念,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之中,家庭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必须依据时代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变革。首先是观念上的变革,因为观念的变革和更新是一切改革行为的前提和思想基础。转变和更新观念就是要破除一切束缚和禁锢儿童发展的陈腐思想,树立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转变和更新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引入竞争意识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其次,引入平等意识转变传统的亲子观 第三,引入自主意识转变传统的儿童观 最后,引入实力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子观,教养方式,家长的教养方式指家长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家长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家长教养方式受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个性特征以及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家长通过特定的教养方式,把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构成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三个方面的作用:情绪传导作用、性格形成作用、行为规范作用。,给孩子最好的,西方圣经有段经文:“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給他蝎子呢”用这句话来比喻人类即使不好,但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爱世人,更会赐下好东西。不过仔细想来,作家长的真的能分辨什么东西是好东西,而知道要给儿女好东西吗?为了儿女的升学,常可见一家人的户籍四分五裂。一些家长绞尽脑汁把孩子的户籍转到明星学校的学区,以便将来得以进入该校就读。背后的动机是因为很多作家长的认为,儿女一定要得挤入明星学校,才能顺利进入更高学府,将来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于是不惜谎报户籍。并且教导孩子,当入学老师问起时,要如何以谎言应答,甚至排练再三。,另外,有家长从小就非常注重孩子的知识上的学习。然而对于儿童的学习材料或读物,却因捨不得花钱,便去买盗版。为了让孩子能夠获得丰富的知识,好在人生竞赛场上获胜,然而却先教给了孩子弯曲诡诈的心。于是我們会看到知名国立大学生贩卖色情光碟被抓到、研究所学生制造毒品、女学生自愿从事色情行业,越来越多所谓高材生扭曲变形的怪事。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作家长的有责任要给孩子最好的。从诚实无伪、对得起良心开始教起,相信那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学习。,零用钱,过去台湾每个人的经济生活都挺拮据,家长很少有闲钱给小孩子作零用钱。每当孩子嘴馋心痒时,不是努力读书考第一名拿到奖金(有时候这种奖金也是会被大人收走),不然就是去偷爸妈掉在床下的或隨手摆在抽屜的硬币。而现在台湾的经济生活全面丰裕,家长很少不给孩子零用钱花用的。有时候想慰劳自己一下,去速食店吃个炸鸡,放眼望去国小或国中生成群结队在吃汉堡。实在羨慕现在的新新人类零用钱这么多、拥有这么強的购买力,这是我们小时候根本不敢梦想的。看著这些孩子在点餐的时候无所畏惧,自信满满的。或许因为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零用钱,从小可以自行规划当储蓄的、当花用的,从零用钱中他们学到某种独立自主的精神。然而有次去买早餐的时候,令人觉得对孩子的零用钱发放,实在是门大学问。,早点店每次都可以看到有个女娃儿灵巧娴熟的帮客人端热呼呼的豆浆烧饼油条。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某天实在不由得突破靦腆、發自內心向老板娘称赞说:“你好福气阿!女儿真乖。”沒想到老板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当着女儿的面大声的应道:“她要不是看在钱的份上那会帮我忙?她知道她乖一点就可以拿到一百元,不乖就一毛钱都沒有。”我一早被母慈女孝所感动的好心情顿然跌到冰冷的谷底。当时我呆了一阵,忘了看那女娃儿的脸色,但是我想若换成我是那女娃儿,可能心正淌血。这种零用钱真是一种陷阱。如果不帮忙,不拿这一百元就会被骂,表示自己不乖。如果帮了忙,拿了这一百元,妈妈则认为自己不过是为了钱。那天我闷闷的拎着豆浆回家,一路上想着如果零用钱的发放仅仅是利益的交换,而看不出是一种亲情的表达,这种零用钱还是不发的好。,标准答案!,爸爸、妈妈有天在餐桌上与孩子们聊天的时候,想考考孩子。妈妈问了一个问题,她问小华、小明、小芬:“第一个上月球的是谁?”只见孩子的眼珠转啊转,三个脸上都洋溢着自信满满的神情,答案包对地争着说:“我会!我会!”。妈妈就请最小的小芬回答。小芬细声地说:“我知道,是嫦娥嘛!她偷吃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便飞上去了。”二哥小明就说:“不对啦!是伐木的吴刚。他早就在月亮上面,嫦娥算是后到的!他才是第一个在月亮上的人。”大哥小华就说:”你们通通都不对啦!老师教我们第一个上月球的是美国人,名叫阿姆斯壮啦!书上还有太空人的照片为证呢。”,在爸爸、妈妈的心中真是充满惊讶。因为他们顺口问的问题,竟获得如此丰富的答案。有从民族神話故事而出的文艺答案,也有从太空科学而出的历史事件答案。他们回想起小的时候,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小芬口中的嫦娥姑娘是每個小孩的标准答案。小明则似乎是已经学会了比较法,也懂得质疑,他将脑袋里所听到的所有的神話故事归纳整理,觉得嫦娥上月亮的时间似乎比吴刚晚了一点,而且还有那只兔子也比嫦娥姑娘早居住在月亮上。而大哥小华受学校教育,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就是阿姆斯壮。,眼见三个孩子在争论谁的答案对,两个小的似乎渐渐开始接受哥哥教科书的标准答案,因为科学万能,神话故事都是虚构的。爸爸这时就说:“阿姆斯壮,这答案也不一定对!你们想想,是谁拿摄影机照到阿姆斯壮踏上月球呢?”大家都露出一脸狐疑,爸爸就微笑道:“那个拿摄影机的人才是第一个踏上月球吧!”全家人都佩服万分的看着爸爸。妈妈就说:“大家都对啦!我的问题是第一个上月球的是?我又没设定是人啊!猴子啊!灰尘啊!所以神话答案浪漫,科学答案精准,妈妈通通都喜欢。”其实人类的进步就是不断的去推翻“标准答案”,在科学上更是处处可见。后面的科学家总是要推翻前面科学家的理论假设,才能展开划时代的新知。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一样,不要高举学校教科书的“标准答案”,因为教科书也没所谓的标准答案,它们也是要隨时代有所删改修正。只不过考试会使得孩子们脑袋被标准答案捆绑,如果你想要孩子的创意不被抹殺,那就不妨在家庭里,常常来个脑筋急转变吧!,原来是国文不好,十个孩子有九个最怕的学科就是数学。即使是功课好的学生,每次回家写功课也多半把数学作业摆到最后才写。功课差一点的学生,可能就会在房间里摸摸这个摸摸那个,不然就跑到前厅自愿帮爸妈跑腿买个什么东西,而真的坐下来要算数学时,就拿拿笔画东算西,搞不出个所以然来。而这种现象不用等到国中才发现,在国小三四年级父母就该关心注意。因为往往等到国中才发现,多半数学的困难不再单纯只是数学问题,而已经复杂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要去克服。,国小三、四年级的数学刚好是由单纯的计算式加入日常生活的应用,即所谓的应用题。孩子们通常是计算题会算,可是遇到应用题就头大。你考他“60+23-20?”大部分的孩子一定可以算出“63”这个标准答案。可是遇到“妈妈要志杰去帮忙买酱油一罐20元,给他60元。而志杰的口袋中刚好有中午吃饭剩下的钱23元。问:志杰买完醬油,口袋剩下多少钱?”这种问题,很多孩子就心慌意乱,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孩子就干脆把题目中看到的数字全部拿出来,乱套一个公式或算式凑用。而如果题目又出的文言文一點,比如“某数多少、若干水果、步行几公里等等”更是把孩子吓个一脸茫茫然。,其实孩子们害怕的多半是数学中的“国文”。他们常常数学算不出來,是因为数学题目看不懂题意。毕竟数学题目多半是用两三行方块字去表达一个包含数件程序的內容,孩子们必须学会如何把这些程序条列出来,加以明了,而再运用会的公式或算式去解决问题。这种训练过程其实需要老师或家长有耐心的伴隨孩子走过,帮助他们把题意弄懂。而非一迳用我们大人已擅长的思考方式去看事情,而误认为孩子怎么那么笨。数学不好,有时是国文惹的禍。亲爱的家长,你了解你的孩子是国文不好?还是数学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