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概述.ppt
食品添加剂,第一章 概述,陈正行,内 容,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的支柱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品种与分类和质量指标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的利弊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领域,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食品工业的支柱,(food additives),第一节,当今食品工业的“秘密武器”,几乎制造食品产品不可缺少随着消费者的美食鉴赏水平的提高,传统厨艺制作的食物风味已很难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随着食品工业高速发展,规模化程度和企业化程度提高,连锁经营的广泛实施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安全化,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安全卫生,无毒无害,营养丰富,为机体的高效工作提供保障食用方便,品种多样,色、香、味俱佳,以提高消费者进食欲望,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食品的功能,食品添加剂应用举例,传统食品加工与现代食品工业的比较,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概况与趋势,已位居国民经济制造业之首,农产品加工业:“十五”以来,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年均增长率近15%2005年总产值4.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食品工业:总产值:持续11年位居工业部门之首(2005年8740亿元)利税:持续12年位居各个工业部门之首就业人数:在工业部门中仅次于纺织业,GDP的主要贡献者,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三动”,发展食品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传统农业社会,现代工业社会,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产业重组:食品工业纵向一体化发展集农业、工业、流通业于一体快速成为国民经济独立的支柱产业,重心转移: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以工辅农、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收入增长:1、消费结构出现重大变化2、食物需求发生根本改变3、工业食品比重快速增加,现代食品供应链的形成:1、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2、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3、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食品消费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三农”问题逐步解决,农村食品消费水平的提高是食品消费增长的强大推动力,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食品不同的要求,人均GDP 消费要求 商业业态 2000 实用必需的食品 农贸市场、点心店、小食品店 3000 半成品和成品化食品 连锁超市为主,农贸市场为辅 方便速食食品4500 营养化、保健化、大卖场和超市为主,农贸市场为辅 精致化食品 餐馆饭店消费增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盈利水平的有力保障,需求健康和休闲的高品质食品,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每增加0.1个点可带动230万人就业,农民增收人均193元,我国粮油、水果、肉蛋类、水产品等产量第1位,但加工程度低,加工食品占饮食消费的比例:发达国家90%我国25%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发达国家:231 我国:0.30.41(西部省区仅为0.181),农业生产,市场需求,食品加工,传统的农业生产引导型,新型的市场导向型,产业模式的转换,科技需求的转变,农业问题:结构不合理整体效益低下农民增收缓慢国际竞争力弱,加工问题:产业技术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转化能力与附加值低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瓶颈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农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途径,农产品,加工升值,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1、中国定义(食品卫生法规定),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品种与分类和质量指标,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2、日本定义食品添加剂系指“在食品制造过程,即食品加工中,为了保存的目的加入食品,使之混合、浸润及其它目的所使用的物质3、美国定义食品添加剂是由于生产、加工、贮存或包装而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不是基本的食品成分,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与分类,(一)品种 由于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多样和重要,因此各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来越多美国2500种的不同添加剂应用于约20000种食品日本约1100种欧盟10001500种,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不断增加目前所许可使用的品种已达1694种(包括食品香料),我国不同时期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二)分类可按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功能和安全性划分1来源 天然食品添加剂(如动植物的提取物、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一般化学合成品 人工化学合成品 人工合成天然同等物(如天然同等香料、色素等),食品添加剂,2功能FAO/WHO40类日本则9类我国20类,另有其它(香料因品种太多而单独另列),3安全评价CCFA(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在JECFA(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讨论的基础上将食品添加剂分为A、B、C三类,每类再细分为(1)、(2)二类A类:(1)已制定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2)暂定ADI者B类:(1)曾进行过安全评价,但未建立ADI值(2)未进行过安全评价者C类:(1)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2)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的特殊用途者,三、质量指标,外观含量纯度,质量指标是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和能否保证消费者安全及健康的关键,而编制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指标则是成立各种法定组织的主要目的,质量指标一般分为三个方面,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和联合国的“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JECFA)”,对其所制定的标准通过FAO/WHO食品与营养报道(FNP)不断进行报道并汇总美国 由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制定法规,然后通过食品化学品法典(FCC)予以公布我国 由“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相应地由各部委批准后再报国家标准局编制国家标准的编号(GB),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的利弊一、食品添加剂的有益作用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或支柱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一)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除少数物品(如食盐)外,食品几乎全都来自动、植物。各种生鲜食品,在植物采收或动物屠宰后,若不及时加工或有效保存,往往会败坏变质防腐剂: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抗氧化剂:阻止或推迟食品氧化变质,提高其稳定性和耐藏性,(二)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后会出现褪色、变色、风味和质地的改变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香料、乳化剂和增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三)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应富有营养,但食品加工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营养素损失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四)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今天已拥有多达2万种以上的食品,大多是具有防腐、抗氧、乳化、增稠、着色、增香、调味等不同功能食品添加剂配合使用的结果(五)有利食品加工操作,适应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和凝固剂等,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当使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可实现豆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六)满足其它特殊需要食品应满足不同需求。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木糖醇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碘强化食盐,可防止缺碘性甲状腺肿,二、食品添加剂的危害问题食品添加剂可有一定的危害性(一)食品添加剂本身的危害5060年代发现不少食用合成色素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亚硝酸盐可与胺类物质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二)掺杂作假尽管掺杂作假并非都是由食品添加剂所引起虽然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JEFA、CCFAC和各国政府的努力:禁止使用那些对人体有害、对动物致癌和致畸,并有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添加剂品种对那些有怀疑的品种,则继续进行更严格的毒理学检验以确定其是否可用、许可使用时的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与残留量,以及建立更高标准的质量规格、分析检验方法等,由于,现有食品添加剂均已经严格的毒 理学试验和一定的安全性评价,所有新申报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严格的毒理学试验和安全性评价,才得以许可使用,因此可以认为,现已将食品添加剂的危害降到了最低水平目前国际上认为由食品产生的危害大多与食品添加剂无关例如通常把与食品有关的危险从高到低分为五类:食品微生物污染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环境污染 食品中天然毒物的误食 食品添加剂,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是有益无害事实上食品并非绝对安全,如豆类中所含植物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都对人体有害营养强化剂虽为人体所需,但过量使用(如VA和VD等)可引起过剩性中毒这就要求将其所带来的益处与可能的危害进行权衡,尤其是将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置于可供选择的使用及与整个食品供给的总体关系中加以考虑豆类所含有害成分,可通过热加工破坏而VA和VD的过剩性中毒作用,可通过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得以避免,三、食品添加剂的利弊权衡,少数食品添加剂毒性较大、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威胁,亚硝酸钠,优点:护色作用可使肉类制品呈现美好、鲜艳的亮红色防腐作用抑制多种厌氧性芽孢菌,尤其是肉毒棱状芽孢杆菌,防止肉毒中毒增味作用增进肉制品风味,缺点:本身具有较大的毒性(小鼠经口LD50为220 mg/kg体重)可与仲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很强的致癌作用),尽管为寻求亚硝酸盐的代用品作了很大努力,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亚硝酸盐的理想替代品,利弊权衡,加入VC、VB等抗氧化剂,其作用:阻止亚硝胺的生成;减低亚硝酸盐的用量,目前世界各国在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使用量和残留量的前提下,仍普遍许可使用,原因:虽然在肉制品护色方面可找到一些替代品(如一些着色剂),但对于如何有效防止肉毒棱菌的肉毒中仍是一大问题,而一旦发生肉毒中毒则可能给人类带来生命危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要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章制度在发挥其有益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总结:,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重要原则安全性和有效性许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采取许可使用名单制,并通过一定的法规予以管理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方面的法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办法食品工业用酶制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用香料与香精厂卫生规范等法规和条例,一、一般原则要保证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毒理学评价需要进行一定的毒理学试验。在我国毒理学评价通常分为四个阶段的不同试验:,急性毒理性试验;遗传毒理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90d 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慢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二、毒理学依据(一)半数致死量(或称致死中量)LD50(50%Lethal Dose)定义:使一组受试动物死亡50%的剂量(单位:mg/kg体重)半数致死量是判断食品添加剂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一般将受试物质按其对大鼠口服的急性毒性大小作下划分表1-4 物质毒性级别的划分,一般而论,对动物毒性很低的物质,对人的毒性往往也低食品添加剂的LD50大多属实际无毒或无毒级(仅个别品种如亚硝酸钠属中等毒,其LD50为220 mg/kg体重),(二)每日容许摄入量(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几十年前,认为急性毒试验(毒理学试验的第一阶段)即已足够证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今天通常要求进行长期的动物研究定义: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剂量(单位为mg/kg体重d)ADI是评价食品添加剂最重要、也是最终的标准可由对小动物长期毒性试验所得无作用量(NOEL,no-observable-effect-level)除以适当安全系数(一般为100)求得,凡属毒理学资料比较完整、WHO已公布ADI或无需规定ADI者,要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一项致突变试验,首选Ames试验或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凡属有一个国际组织或国家批准使用,但WHO未公布ADI,或资料不完整者,在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后作初步评价,以决定是否需进行进一步的毒性试验对于由天然植物制取的单一组分,高纯度的添加剂,凡属新品种需先进行第一、二、三阶段毒性试验,凡属国外已批准使用的,则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进口食品添加剂,要求进口单位提供毒理学资料及出口国批准使用的资料,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提出意见,报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查审后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毒性试验,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对一般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规定如下:,凡属WHO已建议批准使用或已制定ADI者,以及(美国)食用香料制造者协会(FEMA)、欧洲理事会(COE)和国际香料工业组织(IOFI)等四个国际组织中二个或二个以上允许使用的品种,在急性毒性试验后,参照国外资料或规定进行评价凡属资料不全或只有一个国际组织批准使用者,先急性毒性试验和本程序所规定的致突变试验中的一项,经初步评价后决定是否需进一步的毒性试验凡属尚无资料可查,国际组织未允许使用者,先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经初步评价后决定是否需进一步的毒性试验从食用动植物可食部分提取的单一高纯度天然香精,如其化学结构及有关资料并未提示具有不安全性者,一般不要求毒理学试验,对于香料,因其品种繁多、化学结构差异不,用量很少,故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规定:,ADI的分类:类别ADI,指对毒性作用类似的几种化合物用于食品时所制定的ADI,用以限制其累加摄入ADI无需规定,指根据已有资料(化学、生化和毒性等),表明对某受试物的毒性很低,且其使用量和膳食中的总摄入量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可不必制定具体ADI暂定ADI,指某物质的安全性资料有限,或根据最新资料对已制定ADI的某种物质的安全性提出疑问,要求进一步提供所需安全性资料ADI不能提出,指安全性资料不充分,在食品中应用不安全,以及未制定特性鉴定与纯度检测方法、说明等,不能制定ADI,(三)一般公认安全(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FDA将列入GRAS者为安全性较大的食品添加剂凡属GRAS的物质一般均以良好生产规范为限按照FDA的规定,GRAS物质应满足下述一种或几种条件:1某一天然食品中存在;2已知在人体内极易代谢(一般剂量范围内);3其化学结构与某一已知安全的物质非常近似;4在较大地理范围内证实已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如在某些国家已经使用30年以上,或者符合下述第5条件;5同时具备以下各点:在某一国家最近已使用10年以上 在任一最终食品中平均最高用量不超过10mg/kg 在美国的年消费量低于454kg 从化学结构、成分或实际应用中,均证明在安全性方面 没有问题,三、食品添加剂的编码编码有利于检查和识别。各国均建立了食品添加剂编码系统。(一)中国1非香料食品添加剂我国技术监督局颁布“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按功能特征对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类,并按其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的顺序列出各具体食品添加剂品种则按其所属主要功能类别任意排列。该分类代码以五位数字表示 GBXX.XXX 类目标识 类目中的编号代码 分类 编码 类目标识: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如01代表酸度调节剂;02代表抗结剂编号代码:具体食品添加剂品种的编码,如01.001代表酸度调节剂中的 柠檬酸;02.001代表抗结剂中的亚铁氰化钾,2香料采用国际上对食品香料的分类方法,即:冠以N天然香料,始于N001冠以I天然等同香料,始于I1001冠以A人造香料,始于A3001凡编号末尾有字母“T”者为暂时允许使用品种(二)国外最早采用编码系统的是欧洲共同体(EC),1989国际编码系统(INS,international numbering system)被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CAC)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