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ppt

    • 资源ID:6358163       资源大小:237.99K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ppt

    1,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2,主要问题:1、我国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名词术语:专业 人才素质 通识教育 培养目标,3,第一节 专业和专业教育的内涵,一、专业和专业教育概念专业的内涵:1.专业是中国、苏联等国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学校的主修,是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划分。,4,2.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5,3.从广义、狭义、特指三个层面理解: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是指一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特指的专业是高等学校中的专业,它是依据确定的培养目标设置于高等学校(及其相应的教育机构)的教育基本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6,4.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用课程定义专业,揭示了专业与课程间的本质联系,比较符合美国高等学校中的专业的事实,但作为专业的定义来讲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7,一般观点:广义的专业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特指的专业是指当专业与培养人的活动相联系时,往往就成为一种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演变为一种实体,这个实体形成的依据是学科分类和社会分工需要,实体的任务是对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教与学活动。,8,高深是程度上的特点:一方面相对于初等、中等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而言,它是高层次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在高层次的知识领域中许多知识处于相应学科前沿,属于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交界的边缘领域。高深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扩大、深化,使这种知识边缘不断扩展变更。,9,专门是知识领域组合上的特点:高深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随便拼凑起来的,而是围绕着一定目标的有机组合,是以学科为依据,与职业相适应的高深知识的专门化领域。,10,专业形成的必然性: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专业的缘起还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密切联系。,11,二、专业的历史沿革,1.专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的萌芽阶段。孔子设立私学,其教学就有德行、言语、文学的分类,这可视为专业教育的先祖。南北朝时期,宋明帝设“总明观”,分玄学、儒学、文学、史学四科,这是分科教育的开始。,12,隋代设国子学、书学、算学、律学等;唐代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科。古希腊时期,设有文法、修辞和辩证法。这一时期的专业教育性质比较模糊,与现代大学关系不太紧密。,13,2.中世纪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明显的专业教育的特征。1158年建立的意大利波隆那大学的前身就是一所专门整理、研究和传播罗马法的法律学校。巴黎大学设有法律、医学、文学、神学四院,一度成为欧洲其他大学的榜样。,14,中世纪大学基本上都有医学、法学、文学、神学、教师会。由于僧侣是中世纪知识和思想的占有者,大学以培养大学教授、法官和高级僧侣为己任,以神学为主,兼修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七种自由艺术”。这一时期的专业种类还较少,专业面较为宽广。,15,3.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的发生,促使大学专业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增设近代科学,使自然科学成为主要学科。新大学不断诞生,围绕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为本地区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如伯明翰大学设置了机械制造专业,利物浦大学设有建筑专业等。,16,4.20世纪初,高等学校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从学校类型看,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速度加快,各种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学院纷纷诞生。从学校层次看,除了传统的本科教育仍然保持其活力外,适应当地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初级学院”开始出现。其专业设置从农业到工业,从家政到商业,从医疗部门到服务部门等,都体现出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17,三、我国的专业设置与调整,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大学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效仿苏联设置的专业口径较窄,工科和师范专业发展较快,忽视了财经、政法教育。,18,2.“大跃进”和三年调整时期。专业急剧增加,电子类专业的增加对我国科技的发展,新兴工业的形成和国防现代化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时期,巩固和发展了一批新兴的学科专业,加强了一批薄弱的专业。,19,3.十年“文革”期间。对原有专业乱砍乱并,政法和财经类专业急剧下降。,20,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时期。改变建国后长期存在的轻视文科的倾向。大力发展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争取到世纪末建成科类齐全,层次、比例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同时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21,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经验教训:教育既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本身的发展又应受制于经济“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专业发展的盲目性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22,四、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P209-211,市场经济体制下引入竞争机制,社会需求是专业发展和专业调整的方向和动力,就业政策的改变也要求进行专业调整。,23,1.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符合高级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4,2.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做法: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不考虑社会需求,追求学校发展而盲目扩大专业设置,盲目扩大专业的招生人数等。,25,五、专业与学科、职业的关系,学科分类是专业形成的主要依据之一。,26,(一)学科的内涵,高等学校的学科主要指学术的分类,即按科学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学科一方面起着目录性的指导作用,规定着探索的范围;另一方面起着范型的作用。“学科明显是一种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它按学科,即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伯顿克拉克(美),27,学科包括:一是指学术的分类;二是指教学科目或学习科目。汉语词典学科是指对同类问题所进行的专门科学研究,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更替。学科活动不断导致某学科内现有知识的系统化和再系统化。黑客森(德国),28,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包括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农学、教育学(包括体育学)、文学(包括语言学、艺术学、图书馆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十二类。,29,从专业与学科的起源看,学科分化在前,专业形成在后,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猛发展,新兴学科和学科群的涌现,专业形成往往就落后于学科的发展。专业的划分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由于学科分类按其分化的程度呈现层次性,一二三级学科,而专业的划分也应以此为依据。,30,学科建设与专业改造的关系:一方面,学科建设为专业结构的改造打下了基础,按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专业教育;另一方面,专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知识的更新和拓展,从而优化学科结构。,31,现代学科发展的基本走向:1.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2.学科的应用价值受到更多关注;3.学科发展的逻辑性、公理化追求;4.学科发展的国际化。,32,(二)专业与职业,职业的特征:职业是劳动者相对稳定地从事的工作;职业是能够为劳动者带来经济收入的工作;职业是劳动者从事的专门性工作。,33,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职业越来越多,是人类劳动活动的历史趋势。社会分工和劳动组织内部的劳动分工交互发展,决定和制约着现代社会的职业发展,劳动分工越发达,专业化程度越高,职业也就随之越来越多。,34,学科可以不断地分化,而专业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是由专业与社会分工的关系决定的。社会分工在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职业。,35,职业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种类,指若干种工作内容基本相同的工种,这些工种的职责可以有些不同,但大体相同。职业有国际标准分类,国际劳工组织将职业类别分为8大类、83小类、284细类以及1506个职业项目,对1881个职业名称做了明确定义。,36,我国的专业模式沿用苏联高等学校“职业-专业-课程”的模式,即当社会有某种职业需要,就在一定学科的基础上设置专业,然后再做课程设计。其内在关系是:人才需求的具体规格是确定职业面和职业内进一步分化最适应的尺度;划分职业活动领域是确定专业的起点;根据职业活动领域的具体任务、变化情况和发展前景,判明专家应具有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并以此为根据来确定课程。,37,美国高等学校专业形成的线路是“职业-课程-专业”。社会对新的职业的需求,反映在高等学校中首先不是以专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当社会上出现新的职业时,高校总是先开设一门或几门职业需求的选修课,只有当新的职业发展到相当规模,提出了稳定的人才需求,并且高校可以开设系列配套的课程,师资、设备达到了一定条件时才正式设置专业。,38,专业与职业的区别在于:专业是相对于学科而言;而职业则是指所从事的工作。专业数与职业数相比至少为1:10,而每一种职业又有多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也就涉及针对性与适应性问题。王生洪,39,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专业的划分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因此,专业设置既要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特点,又要依据一定的经济社会的阶段特征。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应遵循以下几点:P204-206,40,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学科、专业本身的发展变化的现实出发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按学科基础或服务对象的范围划分专业,且必须有明确的主干学科专业范围应有较宽广的覆盖面专业设置要考虑布局的合理性专业设置要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41,第二节 专业的构成要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专业模式不同,专业数量悬殊,专业范围宽窄不一。这说明专业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无论专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都离不开三个要素: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专业中的人。,42,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其基本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身体方面的特殊要求、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等。,43,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的灵魂,制定培养目标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国家的学位制度相一致;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44,纵观世界高等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通常可把各种培养目标划归三个来源,即学科专家的建议、学习者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王伟廉论高校培养目标的来源及其相互关系,45,在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培养目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计划统一制定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享有不同程度上的自主权,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权逐渐下方到高等学校。,46,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必须对学科知识有详细的了解,掌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以及专业学习者的社会背景、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等。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应吸收各方面的专家参与,并对其意见进行整合。,47,21世纪的人才素质要求:P211-213.要求个体积极进取、开拓和创新要求人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人们具有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和国际意识要求人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48,当前,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以造就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专业目标的调整基于以下背景: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在社会结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知识社会劳动力的核心是由高度专业化的人组成,专业化程度越高,知识的应用效率越高,学习者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具有更新整体化的求职方式。因此应把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49,2.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面临新的任务市场经济的效益性、竞争性和开放性要求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因为企事业单位为提高效益,必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节约人员编制,实施“一主多辅”的发展原则。市场经济时代也需要富有主体精神的人把远大理想和客观现实结合起来去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50,3.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21世纪将成为知识社会,教育将成为知识社会的中心,学校将成为知识社会的关键机构。,51,学科、职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是以课程为桥梁的,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课程设置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培养人才的基本类型来确定课程结构;其次,必须以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组织课程;再次,课程要与产业结构的变换与发展相适应,还要与师资及其他教学条件相适应。,52,我国高校课程组合基本上是以知识为导向的,以学科知识作为课程组织的经纬,形成了“知识三层楼”的课程结构。专业课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根本,是专业特色的体现。,53,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培养目标和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忌偏高或偏低培养要求应体现层次、规格的差异性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可比性,54,第三节 专业结构,一、专业划分专业划分是指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为依据,把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分成不同的专门化知识领域,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基本单位。,55,1998年7月16日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共列有249种专业。这次修订工作推进了专业名称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口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加强了文科、财经、政法等长期比较薄弱的专业,增设了管理等新兴、边缘学科。,56,此次专业划分教育部根据科学、规范、拓宽的总原则,提出了具体原则:一是坚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坚持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二是要与“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相结合,吸收其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外国专业设置的成功经验,切实改变高校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努力实现拓宽专业的目标。,57,三是专业按学科分类,对于目前必须按工程对象和业务对象划分的应用科学技术类专业,均要求有明确的主干学科和主要学科基础;,58,四是要处理好本科专业目录与研究生专业目录、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专业设置、依靠专家与行政决策、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多方面的关系;五是专业目录要有利于国家对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有利于增强高校办学的能力和活力。,59,我国启动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 http:/2010年10月08日,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我国成立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和专家组,正式启动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有关专家指出,学科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变革以及教育对象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60,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管理办法是1998年制定实施的,距今已经有12年时间,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二是不能适应高校多类型、人才培养多规格的需要;三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设置困难,不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四是与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的专业划分衔接不够。,6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第一次修订目录于1987年颁布实施,修订后的专业种数由1300多种调减到671种,解决了“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专业设置混乱的局面,专业名称和专业内涵得到整理和规范。,62,第二次修订目录于1993年正式颁布实施,专业种数为504种,重点解决专业归并和总体优化的问题,形成了体系完整、统一规范、比较科学合理的本科专业目录。,63,第三次修订目录于1998年颁布实施,修订工作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进行,使本科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达到11个,专业类71个,专业种数由504种调减到249种,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和模式。,64,目前,教育部已成立由166名专家组成的13个学科专家组,具体承担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新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于2011年上半年完成修订并向社会公布。,65,专业划分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专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要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无论专业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学科的基础。二是职业适应性原则,社会职业分工是多种多样的,对各种类型、层次、规格的需求是比较复杂的,专业必须要与之适应。,66,三是独特性原则,不同类型的专业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与它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上。四是层次性原则,专业划分还有不同的层次,如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专业划分就各有侧重,其培养目标、规格都有区别。,67,二、专业结构,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的类型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组合方式。专业结构合理与否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即在高等学校中设置哪些从事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68,学校设置相关专业所具备的条件:符合专业划分的原则;有比较可靠的人才需求预测,毕业生有比较稳定的去向;具有比较明确的培养目标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能发挥区域人才培养能力;具有一定的师资及教学、生活设施。,69,高等学校新专业的设置需要考虑的因素:1.与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培养模式相结合;2.要纠正专业设置不讲质量不顾条件的蛮动倾向,新增专业点必须具备专业设置的基本条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70,3.注意形成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相互支持、专业互补的专业教育网络,既能保证人才需求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4.加强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国家主要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来规范专业设置,加强专业评估工作,促使学校内涵发展,在科类、层次、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进行调控。,71,三、专业结构演变的国际视野,(一)战后日本专业结构演变战后初期,大学专业结构重文轻理;1955-1970年,增加理工科专业建设;1971年,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讲授高深的专门知识;进行扎实的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对广泛研究成果的综合能力;1973年起,专业结构逐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72,日本战后大学专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劳动力供求的市场调节,如果某种专业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产业界的需求或培养过剩,此类专业就自然减缩或停办;二是政府有计划的调节,也是以产业界的需求为出发点。,73,(二)俄罗斯专业结构的变革,俄罗斯专业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数目过多,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1932年进行第一次调整,由以前的900多个专业减至270个,50年代初又增至660多个;1956年进行第二次专业调整减至271个;1987年1月进行了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次调整,专业为299个。,74,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高校的专业数增至375个;1994年的新修订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目录,新批准的培养方向共89个,分为5大类,即自然科学与数学类;人文科学与社会-经济科学类;教育学类;技术科学类;农业科学类。专业数目增至420个。,75,(三)美国专业结构,美国本科生专业设置没有全国统一的专业目录,专业色彩较淡。其高等学校的大部分专业的设置反映着社会新的职业需求。,76,美国高校的主修、辅修课程相当于我们的专业。主修课程也称集中课程,是本科生课程中保证知识深度的部分,设置主修课程的目的在于职业专业化和预备专业化。辅修课程主要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相关课程,并要求达到一定的学分。,77,美国高校专业是“以知识为主导的专业模式”,是一种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化迅速的人才需求、加强专业调整的灵活性而形成的一种专业模式。高校能够灵活、自由、积极主动地对市场信号做出迅速反应。但过分依赖于市场导向,容易导致严重的职业化倾向,降低学生水平。,78,四、我国高校专业结构的变革,1998年专业调整的突出特点是:少、宽、柔,即减少专业数量,拓宽专业基础,柔性设计专业方向。,79,“有计划、宽口径”应该是专业设置的理想模式。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设置宽专业;第二层次是各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设选修组(窄专业或专业方向);第三层次是学生个人进校后一定程度的选择。,80,三个层次的比例随五个因素而变化,其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稳定性;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紧迫性;目前人才需求预测所能达到的精确性和可靠度;人才合理流动中专业转移的实际跨度;国家对某些人才的特殊需求情况。,81,在专业结构调整中需处理好以下关系:1.一般专业与特色、重点专业的关系重点和特色专业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该专业的学科占据本学科发展前沿,其研究成果和培养的人才对国民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二是该专业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具有优越的学术研究环境;三是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每一所高校在专业调整过程中有侧重点的发展自己优势的特色和重点专业。,82,2.基础性专业与应用性专业的关系培养高级人才、探索高深学问决定了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的中心在于探索新知,并且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83,3.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对于传统专业,一方面要在拓宽方向、增强适应性的同时,采取改造和保护相结合的办法,使其发挥优势和特色,焕发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实行小批量、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并加重科研份量,使其保持办学的潜力和优势。,84,新兴专业依托学科发展特别是新兴学科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新专业的建设中要注意:审慎鉴别新的专业生长点,在一定学科研究领域和一定职业范围内是否能形成一个专业要认真考察;一旦选准生长点,确定了专业方向,就大力扶持,使之能够快速成长起来;要严格把握质量关,并对有发展前景的新专业给予政策倾斜,以确保发展质量。,

    注意事项

    本文(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