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消费状况调查-以兰州大学为例.ppt
高校贫困生消费状况调查-以兰州大学为例,指导教师:付维宁,组员:刘宏伟 梁伊玲 王钟慧 郭军伟,Contents,研究目的,1高校贫困生,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的学生。2现实的大学生活中贫困大学生总是在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贫困生自己、贫困生的家庭、所在学校的校风校纪带来了种种麻烦。3解决好高校贫困生消费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方案设计,调查方案设计,确定研究目的设计研究方案样本设计数据收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编写调研报告,运行过程,2012年4月调查活动的前期筹备阶段,完成问卷的初步设计2012年5月问卷的全方位修改、细化以及最终定型,并着手设计访谈内容,联系访谈对象以及精选访谈问题2012年6月实地问卷调查的实施阶段,访谈逐步开展2012年8月访谈工作扫尾阶段,并完成问卷数据整理以及访谈内容研究2012年9月团队成员进行研究成果汇总并交流各自访谈心得2012年10月撰写调研报告;与指导教师保持沟通,做好调研报告的修正工作;2012年11月提交项目成果,准备结项答辩。,研究结论,研究方法1.抽样方法:随机抽样2.调查方法:文案研究法:确定调研新方向访谈法:入户访谈、拦截访谈、电话访谈、留置问卷调研、计算机辅助访谈观察法:非参与性人工观察,研究结论,本次调查对象的家庭所在地情况,本次调查中贫困生月生活费状况,在500元以下的贫困大学生占18%,在500-800元的占56%,800-1200元的占20%,1200-1500元的占6%,1500元以上的为0(如图二)。可见大部分贫困大学生自身生活花费比较节俭,自己可支配的生活费并不是很高。并且生活费有多余的同学只有32%,60%的同学差不多花完,而还有8%的同学不够花(如图三),部分贫困生面临着生活费不足的情况。,贫困生消费方式的调查,贫困生记账习惯,有记账习惯的贫困大学生仅占少数(12%),大部分人仅对大额支出有记录(30%),缺乏对日常小额支出的关心。或是几乎不记账或者很少记账(58%)(见图六)。这说明贫困大学生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很少关注,缺乏量入为出的精神和现代优秀的理财观念。,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观调查,从图七和图九我们可以看出,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贫困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该观念占到总体的76%。在购买商品和进行消费时,贫困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质量和实用性。,对于自己和周围同学的消费状况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存在一些消费过度和过分追求名牌现象,但大部分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偶尔奢侈占37%,比较理性和比较节俭总共占到了55%,说明贫困大学生奢侈消费行为不严重,比较崇尚勤俭节约的消费方式。,贫困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贫困生的消费结构基本生活消费,娱乐消费,未到学期末钱快用完怎么办,冲动购物情况,贫困生消费压力情况,存在的问题,3.1消费的盲目性3.2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3.3消费的模仿趋向3.4消费的攀比心理3.5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原因分析,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贫困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建议,4.1给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贫困大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贫困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贫困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贫困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贫困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贫困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4.2给大学校园建设的建议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贫困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贫困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4.3给家庭和社会的建议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贫困大学生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情”的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同时,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贫困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费用统计,创新之处,1.访谈调研法的大量使用2.长期耐心的观察3.计算机的辅助调查的使用4.贴近管理学院实际的现实问题研究,参考文献,1郭瑞燕.消费时代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认同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0).2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01).3吴小榕.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干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3).4童玉英.贫困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校报,2006,(06).5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J.消费经济,2007,(02).6刘聪,欧阳力胜.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实证研究J.甘肃农业.2009,(09).7刘春玲,邓燕玲.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经济背景与对策探析J.统计教育.2007,(07).8刘联,彭友霖.高校贫困生超前消费现象探析J.商业现代化,2008,(32).,致谢,感谢管理学院提供的这样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感谢付维宁老师的指导与关怀感谢成功计划项目的所有工作人员感谢所有热心参与我们问卷填写及积极配合访谈的人感谢本组所有成员的努力与配合,Thank You!,兰州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