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课程设计的模式.ppt

    • 资源ID:6346005       资源大小:757.5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程设计的模式.ppt

    专题四 课程设计的模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讲:冯生尧教授课程与教学系,第一部分 课程与理论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章主要内容:,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一节 课程设计含义,早期,curriculum making,curriculum construction;目前curriculum design,curriculum planning,也有curriculum development 波斯纳(Posner,G.J.,1998)认为,课程设计模式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程序性问题 人们应该遵从什么步骤和环节去设计课程?2、描述性问题 人们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课程的?3、要素性问题 课程设计涉及哪些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何?在形式上,课程设计模式往往以、并能够用图示的方式展现出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的对象,是对课程各要素,包括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方法和学业评价的计划,是对课程总纲(或称课程方案)、各科课程标准(原先称教学大纲)、各科教材等的计划。课程设计的时间,止于课程产物的诞生。课程产物一旦得到采用、付诸实施,则进入了课程实施的阶段。在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设计;当校本课程引入学校之后,教师就必须设计校本课程,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需教师设计。对于学校领导而言,他们需要总体上设计、规划全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的四要素、六层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例: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设计,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二、分目标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生命世界四、物质世界五、地球与宇宙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五、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六、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区分课程设计的技术和取向,迄今为止,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属于课程设计技术,最为常用。选读 施良方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实践模式和批判模式的章节。该书也把实践模式、批判模式也视为课程设计。实践模式与过程模式一样,强调了灵活性、教师的参与性,实践模式其实还包括整个课程研究上的实践取向。批判模式则是课程设计的取向和视角,当然,它也会影响整个设计的技术。也倾向于采用过程模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二节 泰勒的目标模式,精读 瞿葆奎、施良方:“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载泰勒原著,施良方翻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泛读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译本。泛读 吕立杰“大规模课程设计的程式与特征:我国新课程设计过程与西方课程设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泰勒生平和原理,泰勒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一是于1934年出版成绩测验的编制,提出评价活动的原理,被公认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二是在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开创了目标课程设计之先河,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起,该书在1981年被美国的卡潘(Phi Delta Kappan)杂志评为1906年以来对学校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2本著作之一,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经典著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来源:学生,来源:社会,来源:学科,暂时的、一般性的课程目标,筛子:教育哲学,筛子:学习心理学,选择学习经验,精确具体的课程目标,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泰勒原理对于课程体系建构的影响,泰勒原则之后,课程体系、课程教科书的章节安排包括:课程论的社会基础、社会学基础,社会取向的课程理论;课程论的心理学基础,学生中心的课程理论;学科中心的课程理论;课程设计中的的目标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设计中的教法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学业评价设计。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课程,则课程设计的要素可以为: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或者教法、学评四个方面的设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三、对泰勒原理的批判,文章研读 孔企平:对西方学者课程目标模式讨论的述评。载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1998年4月。分组讨论 1、孔企平对泰勒模式提出了哪些方面的批评?2、泰勒模式作为一种操作技术,总体上反映了什么理念取向?违背了什么理念取向?3、孔企平论文的文献基础是否扎实?有何启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三节 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斯滕豪斯(Stenhouse,Lawrence.1926-?)是英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75年,他发表了代表作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1966年,英国学校委员会(Schools Council)和纳菲尔德基金会(Nuffield Foundation)发起制定新的“人文学科课程项目”(Humanities Curriculum Project),邀请斯滕豪斯参与领导工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斯滕豪斯在课程领域的贡献 一是提出了过程模式,二是提出了教师行动研究的思想。“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斯滕豪斯的名言,道出了过程课程设计模式与教师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对目标模式之批判,目标模式曲解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程序。目标模式并不以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依据,与那些研究成果也不相符。目标模式假定了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程序。实际上,越是优秀的教师,越不会拘泥于目标去选择内容和方法。目标模式对目标的分解和行为化,曲解了知识技能本身的整体性,更忽视了学生的能力、价值观念的发展。在目标模式下,来自国家、地区的专家教授担负了课程设计的职责,学校教师和学生只是被动的执行者。设计出来的产物,只能是一种共同的、最低的课程要求,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目标模式把重点放在目标的制定上,以目标来指导课程、教学的过程,缺少对过程本身的理解和改进,缺少对教师发展的重视。用一个比喻,就是只知道把跳高的横杆抬高,而不去分析运动员跳高的动作,也不去提高教练的指导水平。在评价上,与目标的狭隘化相一致,只对学生的行为变化进行评价,忽视了更重要的、非行为的目标;同时,评价以目标为本,而目标本身可能是成问题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斯滕豪斯认为,批判要与建设相结合,不然,为了批判而批判,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他说:“如果找不到一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设计策略作为替代,批评目标模式便失去了意义”(Stenhouse,1975,p.82)。为此,他提出了过程模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过程模式,斯滕豪斯过程模式的观点,主要体现在1975年的专著中,而其实践,体现于他所领导的人文课程项目。现结合人文课程项目,理解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过程原则,在人文课程计划中,斯滕豪斯提出了5条过程原则,用以指导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1)有争议的事件应该进入课堂教学;(2)对有争议事件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保持中立,不推销自己的观点;(3)对有争议事件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运用讨论的方法;(4)对有争议事件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保护不同观点;(5)作为讨论的主持人,教师应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标准,即所有的观点与争议都接受证据和推理的检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内容的选择,以社会里有争议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状况为主,例如离婚现象、男女的角色、学校里的能力分组、战争与和平、核武器等等。这种内容,与课程目标是一致的,与探究教法也是一致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指导小组的工作,在于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建议。在形式上,不是以教科书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课程资料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容量比教材要大得多,组织则不必太过精细。,这些资料包,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只采用了一半左右的内容,表明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内容进行了重构、生成,而这,也正是过程模式本身所强调的。,专家小组提供资源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目标,在人文课程项目中,斯滕豪斯把目标界定为:加深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情景及其引起的有争议的价值问题。这个目标并没有行为化、操作化、具体化,也没有以线性的方式去指导课堂教学,虽然,课堂教学过程应该在逻辑上与其保持一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4、教学方法,讨论方法是重点 例如,改阅读、提示和讨论的教学流程为阅读、讨论和提示。又如,保持中立,不推销自己的观点。当杰克的观点与教师的观点一致的时候,教师不急于收场,而是问学生“你们谁不同意杰克的观点?”这种反问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不同观点。,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评价,5、评价,开放性无预定目标、无标准答案 能力为本重视对能力 的评价。,教师可以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问题进行监控、修正。,学业评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三、过程模式简评,泰勒的目标模式,对于目标有详细的分解,过程模式则从过程、活动、内容入手,较为灵活,尤其适合于:(1)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强调学生中心和社会中心的课程;(3)强调探究能力培养的课程的设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无论如何灵活,四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2)即使是能力、情感等目标,也并非完全不可分解。不过,运用过程模式时候,也可以、实际上也应该对于目标作为详细的分解。过程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照样可以分解。,但是泰勒模式的意义依然存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格朗伦(Gronlund,N.E.)指出,在陈述了一个“过程性”的一般目标后,需要对该目标进行深入具体的阐释规定,以描述清楚学生需达到的特定具体行为表现,这些表现是为人们接受来作为“一般目标”达到的证据的。可以将其称之为“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折衷表述方法”。源自黄甫全主编之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目标1、描述优秀和不良文学作品的区别。2、区别优秀和不良的文选。3、提出分类优秀和不良文选的重要理由。4、在自由阅读时间内选读优秀的文学作品。5、说明为何喜爱某些优秀的文选。,斯滕豪斯的过程性,泰勒的分解性,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文章研读,吕立杰、马云鹏: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中的课程审议一种实践理性的研究方式。教育研究,2005/02。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04。,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分组讨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四节、方法论漫谈:关于文献综述,需要应用、或者自己构建出一些理论、观点、概念、分类 等,作为文献综述的框架。文献往往是不可穷尽的,所以,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文 献,作为综述的对象。一般而言,仅仅列举一、两篇文献,这还称不上综述。,理论,量要求,代表性,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不能只是罗列大批文献。必须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等。没有理解,就没有综述。只是理解依然不够,必须加以评论,指出对与错、全面与片面,发现薄弱点,找出突破口。文献综述往往止于评论,但是它又必然导向创新,这也正是文献综述的最后目的。对于研究人员而言,文献综述,只是起点,只是手段;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文献综述之外。,理解,评论,创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思考和延伸,试阅读并课堂讨论钟启泉主编之课程论(2007年)页面300302有关课程评价功能之综述,它们符合上述要求吗?课后拓展建议搜索教育领域中文、英文的文献综述各一、二篇;搜索心理学研究的文献综述;搜索博士、硕士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有关研究方法的著述中有关文献综述的论述。,谢谢聆听!,

    注意事项

    本文(课程设计的模式.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