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弹力和弹簧测力计.ppt
物理多媒体教学课件,弹力及弹簧测力计,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5.3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是沪科版义务教育教材八年级第五章第三节内容,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从本课的内容上看,弹力是在学生学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的研究,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弹簧测力计是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的基础,这节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1地位、作用和特点,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的编排特点,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知道形变与弹力;知道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弹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3.重点、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测力过程及使用方,新课程提倡学生在体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主要目的,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探究来自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所以,我把探究引入到概念教学。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弹力的概念与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两个部分来进行。,说教法,说学法,学生围绕一个活动主题(即任务、问题),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下,课前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去准备小实验。一切都是在充满激情、怀有极大的兴趣、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的心态下进行,可以想象这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在探究过程中解决每个问题都显得水到渠成,学生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富有成就感,同时更进一步激发他们探求下一个答案的乐趣。这种探究型的学习模式不但使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所学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得到了体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说教学程序,复习:,引入新课,进入新课,巩固拓展,板书设计,复习,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单位:N3根据具体要求,画出下列各题的示意图。图3所示,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85N。如图4所示,在A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40N的力斜向上拉车。,引入新课,演示弹弓,并提出粉笔为什么会向前飞行?,进入新课,1)形变与弹力,演示一:演示二:,提问:物体发生什么变化?,从而得出的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这种因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叫做弹力。,让学生分别举出身边碰到的弹力,进入新课,2)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演示三:如图所示,第一次挂个一钩码,第二次挂两个钩码,第三次挂四个钩码,提问学生,这三次实验有什么不同。由此向学生说明: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做成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进入新课,2)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向学生介绍测量力的工具,实验室用来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进入新课,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们先观察每一组所配备的弹簧测力计,说出他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包括量程、分度值、构造、字母N含义等内容,同时经过对比观察鼓励他们提出还想了解哪些内容,自然引入弹簧测力的使用方法。(参照书本P88弹簧测力计正确的使用方法),进入新课,4)用弹簧测力计分组实验,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感受1N,5N,10N的力有多大;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多大;将身边的物品,称一下有多重?,巩固与拓展,读出下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思考与练习,关于弹簧测力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而不能倾斜B力的作用很小时不产生形变C使用时为了避免弹簧、指针与外壳摩擦,受力方向应沿弹簧的轴线方向.D在力的作用下,能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做弹簧测力计,板书,第三节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1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一个力。2 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原理:物体受到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使用:,结束,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