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结构技巧使用本.ppt
结构技巧,(一)先景后情 先情后景(二)重章叠句 铺垫 照应 过渡(三)开篇点题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一)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例1: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二)1、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例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二)2、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例3: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二)3、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例4: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二)4、过渡(即承上启下),例5: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三)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例6: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二)2、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例7: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例8: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三)3、以小见大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例9:过华清宫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表现手法),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