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一词领全诗.ppt
诗歌鉴赏之一词(句)领全诗,1、鉴赏“诗眼”2、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考查方式,一、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词。,【提问方式】,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某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二、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1、“清我心”的“清”。2、全诗用衬托手法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认为可以“清心”,3、意在以清溪之清反衬世道的污浊,表现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和高洁的人格。4、首句“清溪清我心”直抒胸臆,统摄全诗。,(1)明确字词(2)领起内容:全诗紧扣该词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3)突出主旨:思想感情(4)结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1、“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2、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3、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1、“凉”。2、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独冷寂的意境。3、一语双关,“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请分析鉴赏“秋”字的妙处1、表面上“秋”是写时令,表明送别的时间,2、实是一语双关,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梦 江 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步骤一:点出诗眼,并释义。步骤二:紧扣诗眼,解释句意。步骤三: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步骤四: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哀?怜?,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参考,“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步骤三),(步骤二),(步骤一),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步骤四),1、点出诗眼,并释义。,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答题步骤】(1)表现对象的特点(2)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3)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寄远 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问: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幽 居 初 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居处之“幽”?参考答案: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怀念、追悔、伤心与无奈。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夜 归(宋周密)夜深归客倚筇(qin)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n)。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倚筇:扶杖。燐:燐火,俗称鬼火。萤:萤火。土塍:田埂。,【提问】“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开篇,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最后,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凉,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客急切归家的心境。,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迁移训练,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体现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语义双关,表露思念之情。,参考答案,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迁移训练,23,参考,“诗眼”分别是“咽”、“冷”。“咽”即呜咽之意,“冷”即阴冷之意。(第一步),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第三步),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