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1统计法基本问题.ppt
统计法基础知识,2011年8月,考试题型、题量与分值分布,1、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2、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3、判断题:18题,每题1分,共18分;4、案例分析题:16题,每题2分,共32分。,统计法的主要内容,总则统计调查管理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监督检查法律责任,总则,十条,统计调查管理,统计调查项目:国家、部门、地方项目、制定、审批或备案(11,12,13,14条)(对工作管理调整不在此范围)合法性(15条)(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调查方式(16条)统计标准:(17条)部门标准不得与国家统计标准相抵触报送方式(18)经费保障(19条),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20条)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21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审核、签署责任(22条)管理(23、24条)定期公布、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25、26条)保密、查询,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27条、28条机构设置29条、责任30条、调查权限31条、资格考试技术能力要求,监督检查,32、33条 监督主体34条部门配合35条检查权力(程序合法:2人,亮证)36条调查对象如实反映,法律责任,统计法律责任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统计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处分)民事法律责任 39(违反本条一款2项)刑事法律责任 47,37,38,404142,43,44,4546复议,附则,484950,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政府统计的概念、特点及其职能任务;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及其作用;统计法的表现形式;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1 统计法概述2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3 统计管理体制4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一节 统计法概述,一、政府统计与统计法 P1(一)政府统计的概念、特点及其职能任务 政府统计是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特征:1、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是特定的。2、政府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3、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4、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任务: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3、实行统计监督(二)政府统计的合法性原则受法律保护,也受法律约束,真题回顾,1.政府统计具有()()()()()的功能。(08)A.决策 B.信息 C.咨询 D.监督 E.认识【BCD】2.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09)A.咨询、决策、监督 B.信息、咨询、监督C.决策、指导、监督 D.信息、决策、监督【B】3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2010)A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B搜集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C搜集统计信息,提供咨询意见D提供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A】,真题回顾,4政府统计是指下列哪个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2010)A调查机关B司法机关 C国家机关 D所有机关【C】5政府统计的强制性体现为()。(2010)A对参与各方都具有约束力 B调查对象的权利C调查者的法定职责D调查对象必须履行的义务E.调查对象无偿提供调查资料【ACDE】,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 P5(一)统计法的概念 统计法是调整政府机关组织实施统计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具体说,统计法规定了统计的组织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在统计活动、统计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统计行政机关的职权、职责,统计调查者的职责、职权,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违反统计法的规定或不履行职责、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 P5(一)统计法的概念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理解点:1.统计法不是统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有机的体系。2.统计法作为我国行政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原则、特点和作用,是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 P5(二)统计法的特点1、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理解点:特殊性是针对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复杂性是指统计法所设速描社会关系既有纵向的管理关系,也有横向的指导关系;既有统计机构内部的管理关系,也有统计机构对调查对象的管理关系,还有对民间调查的管理关系。2、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理解点:统计法的专业性是指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比如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标准等。这些规范是统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真题回顾,1.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调查对象包括()()()()()。(07)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企业组织 D.个体工商户 E.事业组织【ABCDE】,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根据法律规范的效力不同,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一)统计法律(全国人大,效力仅次于宪法)(二)统计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三)地方性统计法规(省人大,本地实施)(四)统计行政规章(政府规章、部门规章),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一)统计法律(全国人大,效力仅次于宪法)统计法,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6年5月15日 第一次修订。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一)统计法律(全国人大,效力仅次于宪法)特点:一是统计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是统计工作中一些根本性问题。包括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设置、职责,统计调查管理,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等。二是统计法律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的依据,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及统计规章均不得与统计法律相抵触。,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二)统计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我国现行的统计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等。还有一种与行政法规具有同等效力、由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和命令,此类文件统称为法规性文件。如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等。,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三)地方性统计法规(由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效力低于统计法律和统计行政法规)哪些地方人大可以制定?1、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省会城市)3、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4个)4、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14个),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四)统计行政规章(政府规章、部门规章,效力次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哪些政府可以制定?1、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省会城市)3、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4个)4、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14个)5、国务院各部门部门规章如:国家统计局制定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主要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等。,真题回顾,一、单选题1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08)A.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统计行政规章B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C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D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和统计制度【C】2.()比统计法实施细则法律效力高。(08)A.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B.全国农业普查条例C.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D.统计执法检查规定【A】,3.统计法实施细则属于()。(07)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规范性文件 D.统计基本法【B】4.西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西宁市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属于()。(06)A.法律 B.地方性法规C.政府规章 D.行政法规【C】,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由下列哪个机构制定颁布的?()(1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家统计局【B】,二、多选题1.()()()()()属于统计行政法规。(08)A.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C.全国经济普查条例D.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E.统计执法检查规定【BCD】2.地方性统计法规的立法主体是()()()()()。(06)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C.地级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E.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ABDE】,二、多选题3我国现行统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2010)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C地方性统计法规 D统计行政规章E统计工作文件【ABCD】三、判断题1.2005年颁布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是统计行政规章。()(06),四、统计法的作用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首先,统计法第三条确定了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以法律的形式为统计工作的现代化从体制上、组织上提供了保障。其次,统计法为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提供了法律依据。统计法第五条第一款 第三,统计法为统计标准的科学化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统计法第十七条 第四,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统计法第五条第二款 最后,为建设一支具备现代统计专业知识的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统计法第三十一条,四、统计法的作用2、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首先,明确统计调查对象要依法申报统计资料。统计法第七条其次,明确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保证数据质量。统计法第二十九条第三,赋予统计人员一定职权,保证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统计法第三十条 第一款,1.下列选项中,属于统计法第七条规定的统计调查对象有()。(10)A.国家机关 B.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C.涉外调查机构D个体工商户 E个人【ABDE】,真题回顾,3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必须()。(10)A真实、及时 B准确、及时C准确、完整、及时 D真实、准确、完整、及时【D】4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不得()。(10)A提供不真实、不系统的统计资料B提供不正确、不系统的统计资料C提供不正确、不完整的统计资料D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D】,真题回顾,5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对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统计人员在收集、审核、录入时,要保证二者之间()。(10)A真实性 B准确性 C一致性 D完整性【C】6统计法第七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不得()。(10)A屡次迟报、拒报统计资料B迟报、拒报统计资料C屡次漏报、不报统计资料D漏报、不报统计资料【B】,真题回顾,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是统计法基本精神的体现,是统计法所调整的统计法律关系的集中反映,是贯穿于整个统计法律规范,对各项统计法律制度和所有统计法律制度起统率作用的准则。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1、在统计体制方面,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2、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3、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1、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2、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3、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1、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是法定的2、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法履行义务,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一)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 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二)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三)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一)建立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二)采取多样化的统计资料公布方式和手段 统计资料主要是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月报等方式,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杂志、书籍等手段予以公布。(三)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2007年1季度统计新闻发布会推迟时间的后果,2007年4月19日,在1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香港大公报记者提出:关于今天的发布会,本来应该是昨天发布,可是延迟到今天,市场上有传言,可能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分歧,还没有最后敲定,想让发言人证实延迟的原因是什么?,沪市和深市当日分别比较前一交易日下跌4.52%和5.23%。舆论普遍认为,国家统计局延迟公布1季度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引发市场担忧情绪,认为央行有可能再度采取加息措施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是导致当日股市暴跌的直接原因。,真题回顾,1.如实、按时向政府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提供统计资料是统计调查对象的()。(09)A.权利 B.权益 C.义务 D.责任【C】2.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有()()()()()(08)A.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B.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C.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D.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E.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ABCDE】,3.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但在特殊情况下,统计机构可以超越职权。()(08)4.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表现为(09)。A.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受法律保护 B.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C.企业的统计调查资料,受法律保护D.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E.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ABDE】,5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在统计法中体现为()。(2010)A调查对象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接受调查B尽可能减轻调查对象的负担C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D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属于国家秘密E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非法定统计义务【BCE】6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必须从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标准方面予以规范和保障。(),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一、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设有统计处。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全国的统计工作。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一切统计制度、方法、青工等,各地方、各部门及各公私企业都必须遵照执行。19581976年,我国统计工作和统计管理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统计工作受到严重冲击。1962年4月4日,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1966年开始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统计工作遭受到最严重的破坏,政府统计机构被撤销。1978年3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家统计局,1979年10月和1984年1月发布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实统计机构的决定、关于加强统计工作。明确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1983年12月颁布、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9年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将这一统计管理体制法律化。,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国务院设立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一是机构和编制管理方面;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在机构和编制管理上以双重管理为主,有以下三种情况:1、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是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由国家统计局对机构的人员和编制实行垂直领导。,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一是机构和编制管理方面;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在机构和编制管理上以双重管理为主,有以下三种情况: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统计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设立了独立的政府统计机构,在乡镇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负责人由当地党委管理,上级政府统计机构党组协调管理。,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一是机构和编制管理方面;3、部门统计系统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设立的统计机构或配备的统计人员,部门统计系统的编制和干部由部门自行管理。,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二是经费管理方面;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在经费管理上基本上是分级负责,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事业费,国家统计事业编制的经费,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的各项经费,由中央财拨付,国家统计局统一管理。,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三是业务管理方面。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在业务管理方面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实行统一的统计标准;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在组织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标准。,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三是业务管理方面。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在业务管理方面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主要表现在:2、统计业务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业务工作,审批部门调查项目,制定全国统计分类标准,审批部门统计标准。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在统计业务上由国家统计局垂直领导 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设立的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在统计业务上受国家统计局或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真题回顾,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08)A.独立 B.独立或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C.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D.半独立【A】,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1、我国最早的统计法律始见于周朝;2、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统计法。1938年修正建国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发布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指示和决定。统计立法工作于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并于1984年1月1日施行。(计划经济)1996年进行修改。(可以罚款,靠经济手段来调节,解决了部分问题)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的统计法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考虑了加大罚款额和并对科学性,独立性、责任性公开性等作了调整),二、新中国统计法制发展概况(一)统计立法(二)统计执法(三)统计法制宣传,真题回顾,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中华民国统计法()。(09)2.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统计法律,始见于()。(06)A.夏朝 B.周朝 C.汉朝 D.宋朝【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