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培训.ppt

    • 资源ID:6342893       资源大小:3.50M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培训.ppt

    计算机网络基础,项目部 杨保龙2019年03月,知识重点,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我们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互相连接起来,使用功能完整的网络软件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二、计算机网络的演变与发展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系统 以主机为中心,面向终端 分时访问和使用中央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20世纪6070年代,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网,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3.第三代计算机网路-开放式标准化网络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代的网络,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标准化使得不同的计算机能方便地互联在一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一个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Basic Reference Model,OSI/RM)的国际标准ISO 74984.第四代计算机网路-信息高速公路阶段,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资源共享2)数据通信3)均衡负载和分布式处理4)提高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5)综合信息服务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四、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1.从系统组成讲,主要分成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协议三大部分;2.从系统功能讲,有个分为资源子网和系统子网两大部分。,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网络覆盖面积分类1)局域网 2)城域网 3)广域网2.无线网3.点对点传播和广播式网络,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六、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结构2.星型拓扑结构3.环形拓扑结构,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七、网络实例简介1.小型网络组网方案:,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七、网络实例简介2.大型网络组网方案:,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一、数据通信基本概念二、物理传输媒体三、数据传输技术四、数据交换,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一、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信息、数据和信号信号:数据的电编码、电磁编码或其他编码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一、数据通信基本概念2.信道和信道容量信道:信道容量:3.信道带宽和数据传输率信道带宽:数据传输率:,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一、数据通信基本概念4.数据通信系统模型1)模拟通信系统,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一、数据通信基本概念4.数据通信系统模型2)数字通信系统3)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比较,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一、数据通信基本概念5.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1)比特率2)波特率3)误码率4)吞吐量5)信道的传播延时,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有线传输介质1)双绞线(1)非屏蔽双绞线(UTP)双绞线电缆 非屏蔽双绞线截面图,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有线传输介质1)双绞线(2)屏蔽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电缆 屏蔽双绞线实物,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有线传输介质1)双绞线(3)网线的制作线序标准制作过程 拨线、理线、压线、测试,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有线传输介质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实物 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有线传输介质3)光缆(1)光缆简介 光缆 光缆剖面示意图,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有线传输介质3)光缆(2)光纤分类 光线在光纤中的传输,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有线传输介质3)光缆(3)光纤的连接方式 光纤连接器 光纤连接头,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无线传输介质1)无线电波2)微波传输3)红外传输4)激光,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传输技术1.数据传输过程2.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1)模拟传输的特点:不考虑内容的模拟信号传输,使用放大器加强信号。(2)数字传输的特点:考虑内容,使用转发器。(3)数字传输的优点:远程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器,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传输技术 调幅 调频 调相 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传输技术3.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两大类: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4.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1)并行传输:利用多条数据传输线将一个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特点:传送速率高,适于短距离通信 设备成本高,并行线路相互干扰会影响传输质量(2)串行传输:将比特流逐位在一条信道上传送。特点:传输效率低,传送速度高,适于长距离通信 设备成本低,易于实现和维护,是目前计算机网路通信的主要方式,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传输技术 并行数据传输 串行数据传输,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传输技术5、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1)单工(2)半双工(3)全双工,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传输技术6.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1)异步传输特点: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效率低,用于1200bit/s一下的数据传输(2)同步传输 特点:以帧为单位,效率高,实现复杂,用于速率大于2400bit/s的传输。,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二、数据传输技术7.多路复用技术(1)频分多路利用FDM 特点:用于传输模拟信号(收音机,电视机,载波电话通信系统)(2)时分多路利用TDM(3)波分多路利用WDM,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三、数据交换1.电路交换(1)电路建立阶段(2)数据传输阶段(3)拆除电路连接阶段2.报文交换3.分组交换(1)数据报(2)虚电路,第四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一、网络体系结构简介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第四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一、网络体系结构简介1)网络层次的划分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第四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一、网络体系结构简介1)网络层次的划分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第四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二、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OSI七层模型示意图,第四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二、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1.物理层 1)通信接口与传输媒体的物理特性(1)机械特性 DTE-DCE接口框图 常用连接机械特性(2)电气特性(3)功能特性(4)规程特性2)物理层协议举例,第四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二、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2.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1)帧同步功能(2)差错控制功能(3)流量控制功能(4)链路管理功能2)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举例,第四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二、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3.网络层 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1)路由选择(2)流量控制(3)数据的传输与中继(4)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2)网络层的服务(1)虚电路服务(2)数据报服务3)网络层协议举例 X.25协议和IP协议,第四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二、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传输层的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为两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在这一层,信息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网络层只是根据网络地址将源结点发出的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结点,而传输层则负责将数据可靠地传送到相应的端口。有关网络层的重点:1)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以及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2)包含的主要协议: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3)重要设备:网关。,第四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二、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5.其它各层简介1)会话层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2)表示层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3)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重点:1)数据传输基本单位为报文;2)包含的主要协议:FTP(文件传送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SMTP(邮件传送协议)、POP3协议(邮局协议)、HTTP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第四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二、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6.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一、IP地址1.IP地址的概念 IP地址就是IP协议为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所规定的地址。2.IP地址的分类 1)A类IP地址:范围:2)B类IP地址:范围:3)C类IP地址:范围:4)D类IP地址:范围:4)E类IP地址:范围:5)特殊IP地址:(1)广播地址(2)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的主机号为全0(3)本网主机地址(4)回送地址,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一、IP地址3.子网 1)子网及子网掩码的概念 2)确定子网掩码位数 3)子网掩码的标注(1)无子网的标注法 A类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十进制数表示为 B类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十进制数表示为 C类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十进制数表示为 255.255.255.0(2)有子网的标注法,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一、IP地址3.子网 4)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关系 最为简单的理解就是两台计算机各自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AND运算后,如果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则说明这两台计算机是处于同一个子网络上的,可以进行直接的通信;反之说明两台计算机不是处在同一个子网络上的,不能进行直接的通信。4.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 1.域名系统1)什么是域名 域名是Internet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机构性质:.gov.edu 国家代码:.cn.uk.us.hk.jp 2)域名解析3)域名解析的过程 DNS的原理及解析过程:域名解析举例示意图,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 2.电子邮件 1)什么电子邮件 2)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 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及常见的电子邮件协议:常见的电子邮件协议有以下几种: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邮局协议)、IMAP(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MIME(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允协议)这几种协议都是由TCP/IP协议族定义的。3.万维网(WWW)服务 1)万维网概述 2)万维网的工作原理 3)创建和管理Web站点,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 4.FTP服务 1)FTP服务概述 2)创建和管理FTP站点 IIS 在安装时会在硬盘上创建一个默认网站配置。您可以使用 InetpubWwwroot 目录发布 Web 内容,也可以创建所选的任何目录或虚拟目录。为了创建 FTP 站点,必须安装和启动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默认情况下不会安装它。5.远程登录 远程登陆是指用户使用Telnet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主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5.ARP/R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地址解析协议是建立在网络中各个主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网络上的主机可以自主发送ARP应答消息,其他主机收到应答报文时不会检测该报文的真实性就会将其记入本机ARP缓存;由此攻击者就可以向某一主机发送伪ARP应答报文,使其发送的信息无法到达预期的主机或到达错误的主机,这就构成了一个ARP欺骗。ARP命令可用于查询本机ARP缓存中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添加或删除静态对应关系等。ARP工作流程举例:主机A的IP地址为,MAC地址为0A-11-22-33-44-01;主机B的IP地址为,MAC地址为0A-11-22-33-44-02;当主机A要与主机B通信时,地址解析协议可以将主机B的IP地址()解析成主机B的MAC地址,以下为工作流程:(1)根据主机A上的路由表内容,IP确定用于访问主机B的转发IP地址是。然后A主机在自己的本地ARP缓存中检查主机B的匹配MAC地址。(2)如果主机A在ARP缓存中没有找到映射,它将询问的硬件地址,从而将ARP请求帧广播到本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源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都包括在ARP请求中。本地网络上的每台主机都接收到ARP请求并且检查是否与自己的IP地址匹配。如果主机发现请求的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不匹配,它将丢弃ARP请求。(3)主机B确定ARP请求中的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匹配,则将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映射添加到本地ARP缓存中。(4)主机B将包含其MAC地址的ARP回复消息直接发送回主机A。(5)当主机A收到从主机B发来的ARP回复消息时,会用主机B的IP和MAC地址映射更新ARP缓存。本机缓存是有生存期的,生存期结束后,将再次重复上面的过程。主机B的MAC地址一旦确定,主机A就能向主机B发送IP通信了。,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逆地址解析协议,即RARP,功能和ARP协议相对,其将局域网中某个主机的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比如局域网中有一台主机只知道物理地址而不知道IP地址,那么可以通过RARP协议发出征求自身IP地址的广播请求,然后由RARP服务器负责回答。RARP协议工作流程:(1)给主机发送一个本地的RARP广播,在此广播包中,声明自己的MAC地址并且请求任何收到此请求的RARP服务器分配一个IP地址;(2)本地网段上的RARP服务器收到此请求后,检查其RARP列表,查找该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3)如果存在,RARP服务器就给源主机发送一个响应数据包并将此IP地址提供给对方主机使用;(4)如果不存在,RARP服务器对此不做任何的响应;(5)源主机收到从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就利用得到的IP地址进行通讯;如果一直没有收到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表示初始化失败。,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 6.路由选择协议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有:RIP协议、OSPF协议。RIP协议:底层是贝尔曼福特算法,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底层是迪杰斯特拉算法,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 7.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否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有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端到端的通讯。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TCP还采用一种称为“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窗口实际表示接收能力,用以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TCP连接建立过程:首先Client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Server段接受连接后回复ACK报文,并为这次连接分配资源。Client端接收到ACK报文后也向Server段发生ACK报文,并分配资源,这样TCP连接就建立了。TCP连接断开过程:假设Client端发起中断连接请求,也就是发送FIN报文。Server端接到FIN报文后,意思是说我Client端没有数据要发给你了,但是如果你还有数据没有发送完成,则不必急着关闭Socket,可以继续发送数据。所以你先发送ACK,告诉Client端,你的请求我收到了,但是我还没准备好,请继续你等我的消息。这个时候Client端就进入FIN_WAIT状态,继续等待Server端的FIN报文。当Server端确定数据已发送完成,则向Client端发送FIN报文,告诉Client端,好了,我这边数据发完了,准备好关闭连接了。Client端收到FIN报文后,就知道可以关闭连接了,但是他还是不相信网络,怕Server端不知道要关闭,所以发送ACK后进入TIME_WAIT状态,如果Server端没有收到ACK则可以重传。“,Server端收到ACK后,就知道可以断开连接了。Client端等待了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我Client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Ok,TCP连接就这样关闭了!,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为什么要三次挥手?在只有两次“握手”的情形下,假设Client想跟Server建立连接,但是却因为中途连接请求的数据报丢失了,故Client端不得不重新发送一遍;这个时候Server端仅收到一个连接请求,因此可以正常的建立连接。但是,有时候Client端重新发送请求不是因为数据报丢失了,而是有可能数据传输过程因为网络并发量很大在某结点被阻塞了,这种情形下Server端将先后收到2次请求,并持续等待两个Client请求向他发送数据.问题就在这里,Cient端实际上只有一次请求,而Server端却有2个响应,极端的情况可能由于Client端多次重新发送请求数据而导致Server端最后建立了N多个响应在等待,因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三次握手”很有必要!为什么要四次挥手?试想一下,假如现在你是客户端你想断开跟Server的所有连接该怎么做?第一步,你自己先停止向Server端发送数据,并等待Server的回复。但事情还没有完,虽然你自身不往Server发送数据了,但是因为你们之前已经建立好平等的连接了,所以此时他也有主动权向你发送数据;故Server端还得终止主动向你发送数据,并等待你的确认。其实,说白了就是保证双方的一个合约的完整执行!使用TCP的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和SMTP相对,用于接收邮件)、HTTP协议等。,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8.UDP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面向无连接的通讯协议,UDP数据包括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信息,由于通讯不需要连接,所以可以实现广播发送。UDP通讯时不需要接收方确认,属于不可靠的传输,可能会出现丢包现象,实际应用中要求程序员编程验证。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它不管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每个UDP报文分UDP报头和UDP数据区两部分。报头由四个16位长(2字节)字段组成,分别说明该报文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长度以及校验值。UDP报头由4个域组成,其中每个域各占用2个字节,具体如下:(1)源端口号;(2)目标端口号;(3)数据报长度;(4)校验值。使用UDP协议包括: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NFS、BOOTP。TCP 与 UDP 的区别: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9.DNS协议DNS是域名系统(DomainNameSystem)的缩写,该系统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URL转换为IP地址。域名是由圆点分开一串单词或缩写组成的,每一个域名都对应一个惟一的IP地址,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一对应的,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DNS命名用于Internet等TCP/IP网络中,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10.NAT协议NAT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11.DHCP协议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或者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12.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HTTP 协议包括哪些请求?GET:请求读取由URL所标志的信息。POST:给服务器添加信息(如注释)。PUT:在给定的URL下存储一个文档。DELETE:删除给定的URL所标志的资源。HTTP 中,POST 与 GET 的区别1)Get是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Post是向服务器传送数据。2)Get是把参数数据队列加到提交表单的Action属性所指向的URL中,值和表单内各个字段一一对应,在URL中可以看到。3)Get传送的数据量小,不能大于2KB;Post传送的数据量较大,一般被默认为不受限制。4)根据HTTP规范,GET用于信息获取,而且应该是安全的和幂等的。I.所谓 安全的 意味着该操作用于获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换句话说,GET请求一般不应产生副作用。就是说,它仅仅是获取资源信息,就像数据库查询一样,不会修改,增加数据,不会影响资源的状态。II.幂等 的意味着对同一URL的多个请求应该返回同样的结果。,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二、Internet主要应用13.一个举例在浏览器中输入 后执行的全部过程现在假设如果我们在客户端(客户端)浏览器中输入http:/,而为要访问的服务器(服务器),下面详细分析客户端为了访问服务器而执行的一系列关于协议的操作:1)客户端浏览器通过DNS解析到的IP地址,通过这个IP地址找到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路径。客户端浏览器发起一个HTTP会话到,然后通过TCP进行封装数据包,输入到网络层。2)在客户端的传输层,把HTTP会话请求分成报文段,添加源和目的端口,如服务器使用80端口监听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由系统随机选择一个端口如5000,与服务器进行交换,服务器把相应的请求返回给客户端的5000端口。然后使用IP层的IP地址查找目的端。3)客户端的网络层不用关系应用层或者传输层的东西,主要做的是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如何到达服务器,期间可能经过多个路由器,这些都是由路由器来完成的工作,不作过多的描述,无非就是通过查找路由表决定通过那个路径到达服务器。4)客户端的链路层,包通过链路层发送到路由器,通过邻居协议查找给定IP地址的MAC地址,然后发送ARP请求查找目的地址,如果得到回应后就可以使用ARP的请求应答交换的IP数据包现在就可以传输了,然后发送IP数据包到达服务器的地址。,第五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三、因特网的接入 目前,整个通信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传送网、交换网和接入网。其中,接入网又称用户接入网。目前用户接入因特网的主要方法:以传统的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以现有电话网铜线为基础的xDSL技术接入。以有线电视产业为基础的电缆调制解调技术接入。以光纤为基础的光纤接入网技术接入。以5类双绞线为基础的以太网接入技术接入。以扩频通信、卫星通信为基础的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六章 网络综合布线基础,一、综合布线工程常用的工具1、RJ45口压线钳(RJ45头压接)2、单口打线钳(网络模块、通信模块端接)3、旋转网络剥线钳4、弯头模具5、弯管器6、钢卷尺7、螺丝刀8、活扳手9、锯弓10、线管剪11、线槽剪12、老虎钳13、尖嘴钳14、麻花钻头,第六章 网络综合布线基础,二、RJ45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步骤 第一步:剥开双绞线外绝缘护套 首先剪裁掉端头破损的双绞线,使用专门的剥线剪或者压线钳沿双绞线外皮旋转一圈,剥去约30毫米的外绝缘护套。特别注意不能损伤8根线芯的绝缘层,更不能损伤任何一根铜线芯。第二步:拆开4对双绞线第三步:拆开单绞线和8芯线排好线序把4对单绞线分别拆开,同时将每根线轻轻捋直,按照568B线序水平排好,在排线过程中注意从线端开始,至少10mm导线之间不应有交叉或者重叠。568B线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第四步:剪齐线端把整理好线序的8根线端头一次剪掉,留14毫米长度。第五步:插入RJ45水晶头和压接把水晶头刀片一面朝自己,将白橙线对准第一个刀片插入8芯双绞线,每芯线必须对准一个刀片,插入RJ45水晶头内,保持线序正确,而且一定要插到底。然后放入压线钳对应的刀口中,用力一次压紧。,第六章 网络综合布线基础,三、网络模块端接方法和步骤第一步:剥开双绞线外绝缘护套第二步:拆开4对双绞线第三步:拆开单绞线和端接 根据线序和模块刀口位置分别拆开单绞线,把线芯按照线序逐一放到对应的模块刀口,用压线钳快速压紧,在压接过程中利用压线钳前端的小刀片裁剪掉多余的线头,盖上好防尘罩。,第六章 网络综合布线基础,四、5对连接模块更换 110型通信跳线架使用的5对连接模块经过数百次端接后,可能出现端接困难或者电气接触不良故,这时就需要更换新的模块5对连接模块。更换模块前必须拔掉设备电源插头,请实训指导老师按照下面的步骤更换:第一步:准备工具和材料 准备1把老虎钳和5对连接块,每个50回110通信跳线架需要10个第二步:记录模块下端双绞线色谱顺序 仔细记录模块下端双绞线的色谱顺序和模块方向。必须书面记录,这个书面 第三步:拔掉旧模块 用左手抓紧110通信跳线架,用右手的老虎钳夹紧,5对连接块中间位置,突然用力拔掉这个5对连接模块,,第六章 网络综合布线基础,第四步:理线 把原来模块下端的线轻轻抽出5-10毫米,重新放好在原来的位置。注意必须按照第二步记录的色谱顺序,不允许把位置放错,如图1所示。第五步:压接新模块 把新模块按照原来的位置和方向重新压接上去就可以了,特别注意模块方向和位置,如图2所示。可以把老虎钳平放在模块上用力压接,这样操作会省力一些,不允许用金属件敲打模块。第六步:逐一更换模块 实验仪器面板上50回通信跳线架的模块必须拔掉一个,立即压接一个新的模块上去。重复以上操作10次就更换完毕了。特别注意:不允许全部拔掉旧模块,然后再压接新模块。这样容易造成线序混乱。图1 图2,结语,

    注意事项

    本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培训.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