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之定风波.ppt
苏轼词两首,苏轼,字 号,北宋著名词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 并称“苏辛”。,子瞻,东坡居士,辛弃疾,作者常识,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新课导入,苏轼(长期在多个地方担任行政长官,故有“历典八州,行程万里”),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以欧阳炯词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他偏居荒野,躬耕自乐。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诗词背景,诗词吟诵,时间:,地点:,人物:,雨,事件:,感觉:,1082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同行、余,狼狈、不觉,已而遂晴,词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小序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路中行走时突然碰到下雨。没有带雨具,同行的人都很狼狈,唯独我没有这种感觉。一会儿,天就放晴了,因而写了这首词。,在从雨到晴的过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鉴赏指导,一、品读语言,二、分析意象,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赏析探究,吟啸:吟咏长啸,芒鞋:草鞋,雨,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赏析探究,“莫听”,“超然物外”,“何妨”“谁怕”,向风雨挑战,“吟啸且徐行”,潇洒安闲泰然自若,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赏析探究,“竹杖芒鞋”,闲散江湖,“马”,奔波官场,“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赏析探究,“烟雨”,自然界的风雨,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任”,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一蓑,“雨具皆去”,内心的情怀,旷达乐观情绪,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赏析探究,晴,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赏析探究,“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政治的风雨,“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明确: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赏析探究,“风雨”和“晴”,1人生的逆境和顺境2名利的失和得3官职的降和升,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而深微的情致及旷达情怀。塑造了一个乐观、旷达的主人公形象。,归纳小结词人的形象,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面对人生的风雨要乐观,坚强,艺术特色,伟大的灵魂在艰苦的跋涉,无声的探索,无歌无喜,无风无雨。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课后作业:请利用书籍或网络搜集苏轼其他旷达风格的词作,并把它作为本周的摘抄作业抄于摘抄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