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工作压力与应对策略.ppt
职场工作压力与应对策略,2,案例 某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翁先生40出头,身体健壮,可是最近,他觉得自己好像得了大病,快撑不住了,不但会没来由地疲倦,而且常常头疼欲裂。医生对他的身体进行了多次检查,并未发现什么大的异常。原来,两个月前,公司接了一项大工程,项目策划阶段,为了让客户方满意,他不断地审核和修改方案,连续几天都没有回家,每天只能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几个小时。即使睡下了,他也不能安心,脑子里满是方案,觉得这里不妥,那里还需再斟酌,有时甚至彻夜不眠。翁先生的偏头疼正是由压力引起的。,3,内容概述,工作压力概述,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4,一、工作压力概述,(一)什么是压力 压力是人体对造成身体或精神紧张的事件的生理、认知或情绪反应。压力的类型:良性压力(Eustress);恶性压力(Distress);过强压力(Hyperstress);过弱压力(Hypostress)。,5,一、工作压力概述,(一)什么是压力 1、良性压力:能够帮助改善我们的表现的压力。2、恶性压力:由不良事件引起并且经常影响一个人的应对能力的压力。又分为急性压力和慢性压力。,6,一、工作压力概述,(一)什么是压力 3、过强压力:当一个人被强迫处理超过其能力范围的任务时就会发生过强压力,此时很小的事件也会诱发其很强的情绪反应。4、过弱压力:当一个人无聊或没有任何挑战时发生的压力,如工厂里从事重复任务的工人。,7,一、工作压力概述,(二)工作压力的定义 工作活动造成的或伴随的个体压力状态,即在工作环境中,使工作行为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持续地作用于个体,在个体的主体特征的影响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某种异常体验、感觉和反应。,8,一、工作压力概述,(三)工作压力的生理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警觉阶段。第一次出现压力源时,人体就会发出警报,产生一个低于正常水平的抗拒,造成肠胃失调,血压升高,提醒人们及时做出调整。如果人们无视警告或调节失败,或外界刺激过于强大、持久,就可能发展为第二阶段抵制阶段。,9,一、工作压力概述,(三)工作压力的生理反应过程 第二阶段抵制阶段。如果在第一阶段危机仍然没有排除,压力依然存在,那么人体就会全身总动员,各种生理、生化变化进一步加剧。抵制阶段是身心开始出现障碍、发生病变的临界状态。若及时调整,增强自我力量,或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便可以阻止第二阶段滑向第三阶段。,10,一、工作压力概述,(三)工作压力的生理反应过程 第三阶段衰竭阶段。当我们体内再也没有能量去应付长期压力时,人们已被压力击垮而进入衰竭阶段。此时人体的荷尔蒙分泌减少,免疫系统功能减弱,身体受到伤害,出现高血压、偏头痛、腰酸背痛、心脏疾病、肠胃疾病、皮肤病等问题。,11,一、工作压力概述,(三)工作压力的的生理反应过程,12,一、工作压力概述,(四)工作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 1、生理信号:头疼的频率和程度不断增加;肌肉紧张,尤其是头部、颈部、肩部和背部;皮肤对压力敏感,皮肤干燥、有斑点和刺痛感;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消化不良或溃疡;心悸和胸部疼痛。,13,一、工作压力概述,(四)工作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 2、思维信号: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思绪中断现象增加,经常遗忘正在谈论和思索的事情,会出现讲话讲一半卡壳的情况;优柔寡断;,14,一、工作压力概述,(四)工作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 2、思维信号: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差;思维紊乱,分析问题缺乏逻辑,分析能力下降;持续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15,一、工作压力概述,(四)工作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 3、情绪信号:容易烦躁、喜怒无常;焦虑、消沉和经常性忧愁;出现疑病心理倾向,经常会担心生病,喜欢夸大病痛感;,16,一、工作压力概述,(四)工作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 3、情绪信号: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情绪自控力下降,经常暴躁不安;感觉精力枯竭且缺乏积极性;对人或事产生疏远感。,17,一、工作压力概述,(五)工作压力测试 请回想一下自己在过去一个月内有无出现下列情况,从未发生0分;偶尔发生1分;经常发生2分。,18,一、工作压力概述,(五)工作压力测试16分或以上压力偏高 11-15压力中等 0-10压力低,19,一、工作压力概述,(六)当前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 1、国外工作压力的现状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因工作压力引发的经济索赔、劳动生产率下降、旷工、健康保险费用、高血压、心脏病等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000亿美元。加拿大:15%的人报告称工作压力已使他们濒临自杀边缘。平均每四位加拿大人中就有一人每周累计工作50小时以上。,20,一、工作压力概述,(六)当前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 1、国外工作压力的现状瑞典:2005年,33%的人表示他们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大。日本:专家估计,每年因工作过度而死亡的日本人有10万人。“过劳死”被写进了日本法律。韩国:78.7%的人曾因工作压力过大患过疾病。,21,一、工作压力概述,(六)当前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 2、国内工作压力的现状2003年调查显示北京白领41.1%的人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2005年的一项针对IT界人士的调查显示64.5%的员工面临很大压力。,22,一、工作压力概述,(六)当前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 2、国内工作压力的现状 2005年,中科院心理所对31875名不同职业人士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的职业压力排名:1、管理中层;2、企业经理;3、教职员工;4、一般技术管理人员;5、医务工作者;6、社区人员;7、下岗人员;8、矿工;9、企业一般员工;10、劳服工作人员。,23,一、工作压力概述,(六)当前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 2、国内工作压力的现状 王娴等(2004)采用自编社会应激事件调查表调查了国有企业职工在社会环境、个人成就、工作变动、工作压力、住房医疗、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子女问题、人际关系、家庭问题10个方面的压力状况,共89项压力事件,记分方式为04分。,24,一、工作压力概述,(六)当前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 2、国内工作压力的现状 企业职工压力总分的均值为67.58,十个压力因素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1、社会环境;2、住房医疗;3、经济压力;4、子女问题;5、工作压力;6、个人成就;7、工作变动;8、社会支持;9、人际关系;10、家庭问题。,25,一、工作压力概述,(六)当前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 2、国内工作压力的现状,国有企业职工压力总分的年龄段分布(王娴等,2004),26,一、工作压力概述,(六)当前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 2、国内工作压力的现状,国有企业职工压力总分的学历分布(王娴等,2004),27,一、工作压力概述,(七)工作压力过程模型,28,内容概述,工作压力概述,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29,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1、工作超载,负担过重 当员工所任工作的难度超过了个人能力,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必须完成的工作量过多时,便会产生工作超载。工作超载现象在基层和中层管理者中表现突出。,30,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1、工作超载,负担过重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72%的基层管理者认为自己存在工作超载现象,86%的中层管理者认为自己不得不进行超负荷工作。如电厂设计人员为赶项目进度而经常加班。,31,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2、工作的物理环境 工作的物理环境要素包括工作地点的空气、光线和照明、温度、湿度、声音(噪音和杂音)、色彩、办公室桌椅布置,还包括工作的地理位置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等。,32,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2、工作的物理环境 有研究表明,在85120分贝噪音下进行日常工作的工人,经常会发生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心电图不正常等状况。罗伯特卡普兰等人的研究发现,在23种常规职业活动中,在机械定速装配线上进行流水作业的工人所承受的压力与紧张感是最大的。,33,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3、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当一个人的角色行为与角色认知或角色期待产生不协调状态时的内心体验。以企业会计人员为例,存在遵守职业道德与满足所受聘企业要求之间的冲突。,34,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4、角色模糊 角色模糊指的是企业没有明确的工作说明书,个人所体验到的工作角色定位不确定,包括工作职责不确定、工作目标不确定等。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在不同行业中,大约35%60%的员工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角色模糊现象。,35,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5、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在工作中存在三种人际关系:下级、同事和上级,而后两者是给工作带来压力的主要因素。,36,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6、工作活动的对象 在现代组织中,每个人各有分工,一些人和机器或资金打交道,一些人则是和人打交道。有研究表明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特别是那些直接从事人的管理工作的人,往往要比组织中的其他成员更多地感到焦虑和紧张。,37,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7、组织领导作风 组织领导作风指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风格。有些公司的CEO对员工控制过严,这会导致一种紧张、恐惧和焦虑为特征的组织文化。,38,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7、组织领导作风 相反,有些公司,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与员工打成一片,他鼓励员工创新,允许员工在工作中犯错误,因此,通用公司的员工创造力非常强,感受到的压力也较小。,39,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8、职业生涯发展 对员工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失业;提升的不足(未能如愿以偿地快速提升)或提升的过度(提升到一个超出个人能力的工作岗位)都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压力;调转和发展的机会对员工来说非常重要但又不十分确定,也是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40,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因素 9、工作家庭冲突 这是一种来自工作和家庭生活领域的双向角色冲突的特殊形式,在这种冲突中某些角色压力是不相容的。分为工作干扰家庭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干扰工作的家庭工作冲突。如负责工地项目的管理人员,常年在外,回家较少。,41,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家庭因素 每位员工都属于一个家庭,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对员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压力一般包括配偶压力、父母压力、子女压力及亲戚压力等。,42,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家庭因素 家庭问题虽然不是发生在工作场合,但也会给员工带来压力,并使他们工作时分心。例如父母生病或住院、夫妻感情不和、丧偶、离婚、分居、子女学习不好、开支过大、巨额贷款、搬家、社交活动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等。,43,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一)工作压力的来源家庭因素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一项历时十年的研究发现,离婚头几年的女性比未离婚女性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高出7%,但生理健康方面没差异。到了离婚10年后,离婚女性比未离婚女性出现生理问题的机率高出37%,而心理问题方面没有差异。再婚或重新找到男友的女性健康状况会有好转。,44,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必要的压力能够使人们集中思想,全力以赴,提高工作效率,但过多、过高的压力会对工作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对组织绩效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工作压力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消极影响:绩效不佳、职业枯竭、身心健康问题、反生产及逃避行为、工作满意度降低、其他一些消极行为。,45,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1、绩效不佳 绩效是组织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指员工任务完成情况、工作结果和产出等。有关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持续了一个世纪,研究结果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看法。,46,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1、绩效不佳适度观点,47,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1、绩效不佳抑制观点,48,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1、绩效不佳 两种观点虽有不同,但都倾向于强调高水平的压力是与低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的,认为过高的压力降低了工作效率。,49,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2、职业枯竭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书中描述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森林的故事。从此以后,“枯竭”这个词进入了大众的语汇。,50,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2、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2006年第二季度的中国翰德就业报告显示:在各行业中,33的公司表示职业枯竭情况愈演愈烈。,51,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2、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由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丧失三个维度构成。,52,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2、职业枯竭 情感衰竭是一种过度的付出感以及情感资源的耗竭感,是个体感到自己有效的身心资源过度透支和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其外部表现为没有活力、缺乏工作热情等,此外,还经常伴随着挫折感和紧张。,53,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2、职业枯竭 人格解体描述了个体以一种负面的、冷漠的或是极端逃避的态度去面对服务对象或工作,刻意与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表现出易怒、缺乏感情投入的态度。,54,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2、职业枯竭 相关研究者认为,人格解体是一种反应性或保护性行动,其实质是试图避免不希望的工作要求,或者减少感知到的威胁。,55,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2、职业枯竭 个人成就感丧失是指个体发现实际工作状态与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自我效能感降低,并倾向于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评价。表现为无助感和自尊心下降,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下降、士气低下、缺乏成就感。,56,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2、职业枯竭发展阶段 蜜月期:对工作满意,工作热情旺盛。能量耗尽期:工作乐趣减退,开始精疲力竭。慢性症状期:过度工作导致身体频繁不适。危机期:生病导致无法工作。受创期:问题更为严重,威胁职业和生命。,57,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2、职业枯竭测试量表,58,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2、职业枯竭测试量表 带(R)的项目计算总分时要进行分数反转。研究发现,职业倦怠高发的十大职业人群是护士、公务员、教师、工程师、记者、警察、零售员、市场营销人员、心理咨询师、金融工作者。,59,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3、身体健康问题 最新研究表明,压力对工作者来说非但不能带来丝毫的幸福感,反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2002年,日本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工作60个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是每周工作40个小时的人的两倍。下表是压力下可能产生的生理感受。,60,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3、身体健康问题,61,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4、工作满意度降低 工作满意度包括对企业形象的满意度、对领导的满意度、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对工作协作的满意度。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高,对组织的忠诚度就会高,工作积极性就会越大。研究表明,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即压力越大,工作满意度越低。,62,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5、反生产及躲避行为 反生产行为指只对自己有好处,但对同事和组织有害的行为,如偷窃、破坏、上班时间干私事等;躲避行为指个人为躲避令人不满的工作而在心理或身体上做出的反应,如缺勤、迟到早退等。在英国,由于压力造成的员工缺勤每年造成116亿英镑的损失。,63,二、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二)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6、其他一些消极行为 过度抽烟;酗酒;滥用兴奋剂;网络成瘾;疯狂购物。,64,内容概述,工作压力概述,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65,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一)个体认知 员工反应是基于他们对现实的认知,而不是基于现实本身。例如,某软件公司经理因为成立了新的软件开发组而将小曾和小梁调入了这个新组,但两人的反应却完全不同,小曾认为这是经理看重自己,这是难得的机会。而小梁却认为可能是经理觉得自己工作不尽如人意,要将他从现在的组里排斥掉。,66,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二)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过程。有学者将个体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分为六种: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7,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二)应对方式 1、解决问题的表现: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对困难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68,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二)应对方式 2、自责的表现:常自暴自弃;常自我责备;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常怪自己没出息;认为选择职业不当是常遇挫折的重要原因;常自感运气不好。,69,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二)应对方式 3、求助的表现: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70,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二)应对方式 4、幻想的表现: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常爱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71,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二)应对方式 5、退避的表现: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72,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二)应对方式 6、合理化的表现: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与人冲突,常认为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73,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二)应对方式 解决问题和求助是成熟的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是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介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74,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三)控制点 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内控性的人倾向于相信事情是由自己的行为或相对稳定的特点决定的,外控性的人倾向于相信事情处于权威他人的控制之下,或者认为由于周围因素复杂,事情是不可预知的。,75,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三)控制点 内控性的人面对压力情境时倾向于认为自己可以对行为后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更容易采取积极行动控制事件发展,从而压力更小。,76,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四)性格 人的一贯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思维和行为方式,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等特点。有学者将性格分为三种类型,A型性格、B型性格和T型性格。,77,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四)性格 A型性格的人有冲劲、精力旺盛、竞争心强、求胜心切。这种性格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现在临床上用患者是否有A型行为来预测心脏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78,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四)性格 B型性格的人从容安逸、竞争性低、进取心和主动性不强、生活节奏缓慢、反应平静、无紧迫感、处世有耐心、宽容厚道、随遇而安。他们很善于照顾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家庭、朋友,同时也善于找到缓解压力的独特方法。,79,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四)性格 T型性格的人爱冒险、好刺激,寻求别人从不会去考虑的那种挑战,比如高空跳伞,他们在人群中总是最外向的人,面对压力他们表现出惊人的冲动。因此,T型性格的人不容易受压力的困扰。,80,三、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四)性格,81,内容概述,工作压力概述,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82,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一)工作压力源的管理 1、工作的重新设计 指组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而完善或重新整合工作描述和工作资格要求的行为或过程。,83,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一)工作压力源的管理 2、提供多种工作时间安排方案 压缩工作周,即每天工作时间延长,但每周工作天数减少;弹性时间制,即在每周工作总的时间不变情况下,员工的上下班时间有一定自由度。,84,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一)工作压力源的管理 3、灵活的工作场所 如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办公,或者在家办公。,85,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一)工作压力源的管理 4、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良好的组织氛围有助于促成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他们遇到压力时会更多寻求组织的帮助。如合理授权、创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等。,86,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一)工作压力源的管理 5、工作家庭的组织支持策略 营造支持家庭生活的组织文化、为员工的受抚养者提供援助性福利、积极鼓励上级支持员工的家庭生活,像强生、康宁、IBM等大企业,正在努力把自己的组织变为家庭友好组织。,87,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一)工作压力源的管理 6、明确角色任务,化解角色冲突,降低角色模糊性。7、改变工作的物理环境,以便减少压力。8、明确工作职责,防止相互推诿。,88,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二)提高员工的压力承受力 1、提高员工的工作胜任力 对员工进行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的培训,增强其对任务的胜任力,能减轻其任务压力。2、进行压力适应性培训 组织要对高压群体信息及时掌握,并进行针对性压力应对技巧辅导与培训。,89,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二)提高员工的压力承受力 3、压力调适知识的传播 通过宣传栏、期刊杂志、相关课程培训或定期专家讲座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90,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二)提高员工的压力承受力 4、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EAP是组织为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由组织出资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服务项目。专业人员通过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91,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二)提高员工的压力承受力 4、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据统计,早在199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的企业就已经建立了EAP项目。目前,在美国有1/4以上的企业员工常年享受EAP服务,大多数员工超过500人的企业目前已有EAP,员工在100490的企业中有70%以上也有EAP,并且这个数字一直在不断增加。,92,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二)提高员工的压力承受力 4、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EAP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其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饮食习惯、减肥等各个方面,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93,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二)提高员工的压力承受力 4、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目的在于使员工在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得到解脱,减轻员工的压力。,94,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二)提高员工的压力承受力 4、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以朗讯公司为例,朗讯在对本公司的员工进行调查后发现,员工的压力源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变革时期的方向不明确性;第二,工作的不确定性;第三,员工自己没有磨炼出让企业充分认可的、不可替代的能力。,95,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二)提高员工的压力承受力 4、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朗讯公司的做法是:第一,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合作,建立EAP项目;第二,公司创建了一个减压的环境,并且老板要定时与员工沟通,说明未来发展方向等;,96,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二)提高员工的压力承受力 4、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第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公司网站上发布有关变革的各种即时动态信息;第四,进行培训。员工由被动变主动,关注公司的发展,积极参与公司决策。,97,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压力管理措施 1、工作分析 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组织中职位的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业绩标准,以及完成该工作所需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这可以避免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带来的压力。,98,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压力管理措施 2、人员招聘与选拔中的压力承受力测试 3、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根据工作要求和员工特点,达到人员与工作的最佳匹配。,99,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压力管理措施 4、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压力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指从组织角度,对员工从事的职业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100,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压力管理措施 4、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压力管理 现代企业中的员工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等特点,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有追求事业的强烈愿望,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101,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压力管理措施 4、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压力管理 职业生涯道路上的坎坷与障碍势必会引发员工的压力。组织在职业生涯管理方面,为员工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保持企业内部晋升阶梯的畅通,可消除因前景不明产生的个体心理压力。,102,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压力管理措施 4、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压力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八个阶段:确定目的和计划;组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学习和宣讲;组织员工面谈和员工自我认知;,103,四、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压力管理措施 4、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压力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八个阶段:勾勒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构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实施人才培养和晋升;及时监控、反馈和评估。,104,内容概述,工作压力概述,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消极影响,个体特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工作压力的组织层面应对策略,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105,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一)时间管理 做事井然有序的员工在相同时间内能够完成无序者两三倍的任务。1、时间管理的前提自我心理建设 欲望:要有做好时间管理的强烈欲望;决定:决定达成做好时间管理的目标;操练:必须经常演练才能养成良好习惯;决心:下定决心持续学习,直到能运用自如。,106,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一)时间管理 2、时间管理的基础策略性的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的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切合实际;设定时间表。,107,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一)时间管理 2、时间管理的基础策略性的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的步骤:写下目标;设定优先顺序;拟定计划;排定时间表。,108,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一)时间管理 3、时间管理的关键设定优先次序 可将事情分为五类:必须做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量力而为的事情;委托别人做的事情;应该删除的工作。,109,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一)时间管理 4、时间管理的要点消除时间杀手 浪费时间的事情如:电话聊天;不速之客拜访;犹豫不决;个人组织能力不佳;缺乏完成期限;权责界定不清;缺乏所需资源等。,110,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案例:米尔斯是一家大食品公司的技术总监。平时他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想找点时间度假非常困难,可是他的工作却从来也没有干完过。他因此参加了一次时间管理研讨会,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从此不再加班工作。,111,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他使用的最重要方法是制订每天工作计划,根据各种事情的重要性安排工作顺序。对他有极大帮助的另一点是“现在就办”的概念,有意识地尽力克服工作上的拖拉现象。,112,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二)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一项针对美国六位成就非凡的高级主管的研究发现,他们都有应对压力的类似办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相当多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因素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果生活环境变化了,就要重新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113,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三)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常见的容易导致工作压力的不良习惯如:事无巨细,必亲自出马;优柔寡断,工作拖延;随意承诺。,114,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四)主动寻求专家帮助 有时员工遇到一些无法排解的工作压力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从而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指导。,115,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1、情商 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一项针对美国500强企业员工所做的调查发现,不论产业类别为何,一个人的IQ和EQ对他在工作上成功的贡献比例为IQEQ12,而且职位愈高,EQ对工作表现的影响就愈大。,116,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2、情绪ABC理论 人类的不安情绪主要源于人类的不合理信念,而不是源于实际的事件与情境本身。A:activating events诱发事件;B:beliefs人们对事件所持的信念;C:consequences情绪及行为后果。,117,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2、情绪ABC理论,A诱发事件,B信念,C结果,118,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2、情绪ABC理论 不合理信念的基本特征:绝对化要求。“我必须得到他人喜欢与称赞”。过分概括化判断。遭遇一点失败或挫折,就觉得全盘皆输;或者犯一点错误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119,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2、情绪ABC理论 灾难化反应。其表现方式是,发生了某一件不好的事,就觉得非常不幸,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了。自损性思维。如果事情做得不像他要求的那样好,或者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赞,他会对自己说,“我是个无用的东西,是个窝囊废!”,120,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技术:ABCDE A:activating events。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情绪的诱发事件,例如当众讲话、考试、工作压力等。B:beliefs。分析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C:consequences。从理性角度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之间的关系。,121,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技术:ABCDE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E:effect。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异常的紧张情绪开始减少或消除,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122,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举例 A:办公室气氛很沉闷,很少人说笑。,123,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举例 B:(1)办公室里的同事不爱说笑,一定是他们不高兴,在生气;(2)他们都不愿说话,都在生气,而我却愿意说话,我并没有生气,那么他们一定是在生我的气,认为我某些方面错了。,124,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举例 C: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感到特别压抑、紧张、疲惫。,125,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举例 D:(1)办公室里总是很沉闷,大家都不说笑,就一定是因为他们在生气吗?他们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工作太紧张,他们要思考自己的问题。有的人天性喜欢安静,不爱大声说笑,总是少言寡语,并不一定在生气。,126,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举例 D:(2)即使他们真的在生气,难道一定是生我的气吗?每个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事情,难免有心烦的时候。当他们不高兴的时候,也许是工作中碰到了困难,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不一定是生我的气。,127,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五)个人情绪管理 举例 E:通过与自己辩论,卸下了一些心理包袱。我开始主动与办公室的同事交谈。我从中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不爱说笑,也是因为没有别人说笑,他们也不便、不敢说笑,完全出于与我相同的想法。逐渐地,我在办公室里不再感到过分压抑和紧张了。虽然有时遇到别人都沉默不语的时候,我仍然觉得有点不自在,但心理上却不再像以前那样背包袱了。,128,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六)提高沟通能力 初次见面时的SOLER技术:S(Sit)代表“坐要朝向别人”;O(Open)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Lean)的意思为“身体微微前倾”;E(Eyes)代表“目光接触”;R(Relax)表示“放松”。,129,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六)提高沟通能力 心理学家发现,在社交场合,有意识地运用SOLER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给别人的好感,让别人更好的接纳,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130,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六)提高沟通能力 提高沟通能力的一般程序包括:开列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清单。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制订、执行沟通计划。要注意循序渐进。对计划进行监督。可以通过日记、图表等记载自己的发展状况。,131,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七)运用生理放松技术 1、增强体育锻炼 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2、食物减压 低脂牛奶、全谷类食物、菠萝、南瓜、薄荷、茉莉等。,132,五、工作压力的个体层面应对策略,(七)运用生理放松技术 3、进行生理放松训练 呼吸练习;肌肉放松训练;瑜伽、气功、生物反馈法、按摩疗法、漂浮疗法、芳香疗法、光照疗法、反射疗法、音乐疗法等。,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