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情况报告.docx
县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情况报告近年来,*县始终把文旅康养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载体、文旅项目建设为重点、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奋力推进文旅强区建设。一、打造“四大旅游”抓品牌。-是擦亮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以*纪念馆等为重点,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积极参与共建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开发“*将帅故里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条。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编制*县红色资源名录,实施红色街区、川北地下党遗址、*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程,馆藏革命文物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创作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剧目,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社区、进培训课堂、进景区景点,创作的*等20余件文艺精品荣获国家、省级大奖;编创的*(情景剧)、红色曲艺音乐剧*先后在*等地展演10余次,受众万余人。壮大红色文旅矩阵,整合*文化、石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资源,丰富红旅元素,厚植红旅内涵。二是做强景区旅游。坚持以文塑形、以旅彰文,围绕“四龛八山”,巩固提升*、*等4A景区3个,加快*旅游度假区(二期)项目建设,目前己完成*度假酒店、观山湾民宿、森林绿道、茶叶加工厂、森林步道等建设,景区功能逐步完善。三是发展城市近郊旅游。着力打造*城市运动公园,*自驾游营地,*步行道长廊,*城市休闲公园等体旅项目,承办*等一批大型赛事活动。升级*等城市旅游景观,打造*等城市休闲旅游业态。建设*等特色文化街区,祠堂街等特色美食街区。包装推介“*城郊文旅康养综合体、*文创综合体等6个重点文旅项目,先后引进*集团、*环美、东方园林、成都锦达文旅等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四是提升乡村旅游。加快推进*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融合示范园、花城果香等重大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村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村等3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成*生态小镇、*康养小镇等特色小镇10个;建成以福文化、书香文化等为主题精品村史馆24个。二、强化“三个坚持”抓规范。一是坚持规划主牵引。立足全县资源禀赋和旅游市场需求,对接*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一个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五大版块(农、林、水、药、文五大产业)、六个4A景区(*)、十个特色小镇(*)和百个精品新村”空间布局,“多规合一”修订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步编修康养景区、特色小镇、传统村落、*民宿等特色旅游业态专项规划,初步构建完成“1+N”旅游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精细高质发展。二是坚持创建主抓手。把品牌创建纳入年度序列,2023年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及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省级研学基地各1个;2024年力争进入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和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天府旅游名镇、名导各1个;2025年力争入列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各1个;2026年创建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1个,围绕重点景区、产业园区沿线沿链发展一批旅游民宿、星级农家乐和乡村客栈。三是坚持节会主平台。相继举办“*避暑节”“山水*桃花节世界灯光美食节”“*花海菊花节”“*火锅节”等节事活动。充分利用西博会、文博会、旅博会、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等活动,包装推介*森林康养旅游项目、“幸福苏山”城郊文旅康养综合体、*文创综合体等重点文旅项目,吸引企业投资*、落地*。三、聚焦“三个集中”强保障。一是政策向首位集中。编制完成*县”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出台加快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实施意见文旅康养首位产业专项考评办法等规范性文件4个,为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人才向首位集中。整合现有文旅资源,组建*景区建设管理中心,推动文旅康养首位产业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市场化,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新格局。三是要素向首位集中。先后投入资金*亿元,实施文旅项目*余个,新建*等城市休闲综合载体*个,启动文旅康养特色小镇建设10个、文旅融合示范村建设100个,提升改造乡村旅游环线6条,升级旅游快速通道2条、自驾游廊道、骑游道6个,建成旅游厕所20座。下一步,*县将聚力在丰富产业布局、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景区品质、擦靓文旅品牌上下功夫,全面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名片展现文旅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