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docx
-
资源ID:6335330
资源大小:21.6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docx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和进一步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不断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提升能力、系统治理的基本原则,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固基础、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着力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抓好教师、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建设,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学生热爰生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努力成为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遵循规律,守正创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服务支持体系创新,切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三全育人,协调联动。坚持全方位、全过程心理育人,充分发挥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强化社会、家庭、学校育人合力,构建集教育、咨询、预警、服务、干预、处置于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分类推进,综合施策。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点堵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综合能力。结合不同学段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规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服务体系。中小学校心理健康专题活动课程基本覆盖,课堂活力充分激发,优质课程资源丰富整合,学科心育融合发展,中小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规模1000名以上的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覆盖率达到85%;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协作机制基本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基本建立,学校与医院转介渠道顺畅;配备专(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80%,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到各级各类学校。四、主要任务(一)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1 .促进以德育心。在各学科教学中将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加强生涯规划和挫折教育,将其作为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等重要内容,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2 .促进以智慧心。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教师心理学知识培训,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在抓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3 .促进以体强心。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的刚性要求,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熟练掌握1一2项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4 .促进以美润心。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广泛开展普及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美育实践活动,教会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实现美育心育深度融合。5 .促进以劳健心。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组织引导每所学校开发至少1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劳动与实践活动,鼓励校外基地开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全省定期遴选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引导学生每周在学校或家庭参加1次体力或技能手工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品质,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和幸福生活。(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校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中小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结合相关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版块和学时;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开足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7 .规范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结合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每年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止信息滥用或泄露。完善心理预警机制。督促中小学校建立学校一年级一班级三级预警网络,深入排查特殊家庭、特殊身心、特殊个性等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形成重点关爱人员清单,并根据不同程度,建立分级预警机制。鼓励初中、高中、高校班级设置不少于2名心理委员,并帮助重点关注学生发展成长伙伴。8 .健全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等阵地,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面向区域内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转介、追踪和反馈等制度,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加快建立社会工作服务制度,通过在中小学设立专业岗位、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关爱、社会支持等服务。文明办推动地方加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设,民政、卫生健康、共青团和少先队、妇联等部门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多元化服务能力。统筹全省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资源,鼓励支持各设区等心理服务热线服务时间向夜间延伸,不断提升全天候心理热线覆盖率。高校要开通学校24小时心理热线,大力宣传大学生24小时心理热线等便捷的求助渠道。9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处置。各地各校要健全筛查预警机制,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及早实施精准干预;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健全心理危机事件处置预案,完善中小学生在校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预案,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教育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健全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复学机制。(三)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业水平10 .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组织实施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千人培养计划,辐射带动中小学校全体教师家庭教育专业化素质提升。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政策解读系列活动,面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规范家长学校、家委会建设,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建好家长学校平台,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推进互联网+家庭教育,开展在线辅导。IL配齐配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编制部门应指导所属学校在编制总量内,统筹合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统筹解决学校编制紧缺问题。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所学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原则上按照师生比1:800配备专职教师,超过800名学生的中小学校,应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配备,目配备至少1名专职教师。办学规模低于800名学生的中小学校应通过其他学校对口援助、教师定点支教等多种方式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原则上应纳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落实好职务(职称)评聘工作。设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机构的高校,可同时纳入相应专业队伍管理。12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支持高校辅导员攻读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硕士学位,适当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心理学相关专业名额。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中增加心理学等专业计划。13 .畅通教师发展渠道。组织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互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研制促进所有教师心育能力和素质的培训课程,试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各设区市逐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单独评审。面向中小学校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高校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等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I,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iJIIo支持社会力量、专业医疗机构参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动,用好校家社协同心理关爱平台,推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培训,提升教师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展评与教师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14 .推动心理健康科研。鼓励支持将心理健康科研成果应用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等领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设立重大招标课题或项目,支持有关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和相关学会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基础性、前沿性和国际性研究。五、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本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重要内容;各学校要成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关爱工作会议,每学期不少于2次。(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适当增加招生培养指标。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相关专业,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实践督导体系。支持有关高校定向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推动医学、教育、康复、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心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三)落实经费投入。各地要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学校应将所需经费纳入预算,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要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四)培育推广经验。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遴选优秀案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设立专门项目,探索积累经验,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五)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渠道,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法,稳妥把握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和舆情处置。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清理、查处与学生有关的非法有害信息及出版物,重点清查问题较多的网络游戏、直播、短视频等,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全面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危害身心健康的食品、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