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教育技术概述.ppt
欢迎来到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课堂,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用意念来控制小人的旋转方向,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灌输,比利时罗汶大学校园雕塑,著名心理实验证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学者研究认为,对于一个没有心理障碍和生理疾病的人来说,用于获取知识的所有感官中,通过 视觉的学习占83%听觉的学习占11%味觉占1%、嗅觉占3.5%、触觉占1.5%对记忆率的研究表明,学习相同的内容,P59,习得成果统计-人们对知识记忆持久性的研究证明,以不同方式所能够记忆的内容的比例为:,学生会吸收 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听结合时的50%所说的70%说做结合时的90%教别人时的95%,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著名心理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在人们对知识记忆持久性的研究结果中还证明:人们通过不同方式所能够记忆的内容的比例为:10%是阅读的内容;20%是听到的内容;30%是看到的内容;50%是听到和看到的内容;70%是在交流过程中自己讲述的内容。(说做结合时的90%;教别人时的95%)视觉和听觉对学习者信息的获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充分证明了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影像、动画、图形和声音等效果对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能够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协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课程定位:,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学媒体资源的开发应用,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以促进人类学习和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应用性学科;是我校非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是为培养师范生职前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培养、提高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熟悉多媒体教学环境,能利用网络获取、利用教学资源。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与课程整合。掌握教育知识管理和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学习目标:,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具备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技术素质是师范生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1 了解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学习理论、教育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初步具有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今后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2 初步掌握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的原则和方法。,3 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与学的活动或材料进行教学设计,并能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实施、管理和评价教学活动。,4 正确认识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及其教学功能,对常用教学媒体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会使用常用的教学媒体。关注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具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型教学媒体使用方法的能力。,5 初步具备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编制投影片、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和计算机课件等教学软件的能力。6 初步具备运用技术获取、处理、存贮、加工和传递各种教育信息的基本能力。,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多媒体教学环境概述及获取、利用教学资源的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教育知识管理和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重点(1):基本概念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点(2):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与知识建构 教学过程与模式,重点(3):基本方法 现代技术媒体操作 教学资源开发、软件制作 教学系统设计与评价 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史:各国教育技术史的比较研究。媒体理论与应用:媒体分类、性质、教学功能及应用。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学”、“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网络教育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教育技术。教学过程和资源的管理、测量与评价:教学系统最优化,教学环境的设计:远距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模式。,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影响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新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指用于把政府机构、企业、大学、图书馆、科研机构和家庭计算机联网的数字化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过移动电话或PDA进行移动学习。超媒体与超文本:与人类联想记忆结构类似的信息组织管理技术。电子出版物: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集装箱”。,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一种新的人机界面形式,它为用户提供了临境和多感觉通道的体验。桌面虚拟现实:标准显示器和立体显示技术。临境虚拟现实:用头盔显示器将用户视觉、听觉等感觉封闭。分布式虚拟现实:将不同用户联结在一起,共享虚拟空间。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工作:指在网络上利用计算机支持群体成员间进行协同工作,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共享环境的界面。,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常规模式:多媒体模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基于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因素,社会需求因素:教育技术运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学习者因素:学习者的知识状态、能力素质结构、情感和态度都影响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和教育机构因素: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对教育技术的理解等都影响教育技术运用。教育机构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对教育技术运用的理解支持,都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第一章 绪论 教育技术概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发展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发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于本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 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教育观念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教育观念的变革,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走向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其基本观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基本观点:教育是个人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该将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分散在整个一生,并且要使教育和劳动、学习和工作相互交替进行。,其基本观点: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基本观点: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 人的创新素质,其基本观点:情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基本观点:教育要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存,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性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基于技术的学习,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协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获取知识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合作者:教师群体的每个成员联结起来,共同完成教师职责。教育研究者:研究应用教育技术带来的新问题。,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要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精神。要有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并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特点和学习要求的一系列方法。,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师生角色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由作为教师的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的转变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信息时代对传统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做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课程开发者学术顾问研究者学习者,主动的学习者建构的学习者协作的学习者意图的学习者交流的学习者情境的学习者反思的学习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技术与教育技术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教 育,广义的教育: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统可归之于 这种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 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什么是“技术”?工艺和手工技巧辞海: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如电工技术、焊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它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科学学辞典和科技词典: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所谓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自然规律所产生的一切物质手段、经验方法和技能的总合。-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72,技 术,“有形的物质性”方面的技术-物化形态技术,“无形的非物质性”方面的技术-观念形态技术,技术的重点在于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组织,而不是工具和机器。萨特莱,技术的本质: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技术具有对象、过程、知识、意志等属性或特点,不仅仅是其中之一,而是这些属性或特点的综合。作为物质工具的技术(工具、机器、装置)作为意志的技术(动机、需要、期望)作为知识的技术(技能、规则、理论)作为活动的技术(发明、制作、使用),技术与教育技术,什么是“教育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分为:有形(物化形态)技术: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教学媒体。无形(观念形态)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技巧、策略、方法,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手工技术机械与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等,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教育技术在促进有效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互动的新技术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以及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知识的环境。,新技术为我们打通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链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灵感的人。所有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许多技术可以作为支架和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技术可以把课堂和社区、校内和校外联系在一起。,多媒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教学信息超文本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可以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校课堂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问题。,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习检测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教学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设计生成新的信息;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往互动。,恰当的技术活动能让学习者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主动的、建构的、有意图的、真实的和合作的)以及在学习者解决问题方面起到作用(访取信息、问题建模、作出决策)。,技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技术作为支撑知识建构的工具:表征学习者的观点、理解和信仰帮助学习者制造结构化的多媒体知识库技术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支撑学习者在建构中学习:访取需要的信息比较观点、信仰和世界观技术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情景和情境呈现他人的信仰、观点、意见和故事定义一个安全的、可控的问题空间给学生思考技术作为社会中介支撑在对话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在共同体的成员中讨论、辩论、达成协商一致意见支撑知识建构共同体之间对话技术作为智能伙伴支撑反思中学习帮助学习者清楚地表达并呈现他们所知道的反思他们学会的以及是怎样学会的支撑学习者对意义的个人表述支撑用心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实现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例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技术的定位 从理论上推演出教育技术的定位在“技术”,并且经历着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狭义教育技术定位是媒体论,广义的教育技术定位基于技术本质。教育技术的定义 随着新技术在教育中所引发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以及相关理论、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AECT94定义:AECT05定义:,教育技术的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 教学(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即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教育技术学的领域范畴,理 论与实 践,图1-1教育技术学的领域范畴,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教育技术的新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AECT2005 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05,AECT2005 与 AECT1994 的比较,关于术语 1994“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2005“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关于职能 1994五个职能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2005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更加强调实践特征)关于绩效 绩效一词更多是用在企业培训领域。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教育技术从强调资源,教学到学习,又转到强调绩效。关于理论与实践 1994theory and practice2005study and ethical(合乎规范的)practice 关于过程和资源 2005用technological对过程和资源进行限定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也强调了过程和资源的合适性。,换个视角看“教育技术”,作为学科 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为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教育技术学教育硕士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1993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制定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1993)。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将该标准作为教师认证、培训的依据。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2004.12,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首个教师专业标准。200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培训、考试、认证)。,“标准”中的能力素质要求,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知识与技能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应用与创新教学人员: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决策与评估;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技术人员: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社会责任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也称“教学媒体与技术”,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从教育技术整体发展的成熟程度来划分,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程序教学的基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程序教学的要素:1.小步子的逻辑序列2.积极地反应3.信息的及时反馈4.自定步调5.减少错误率,通过修正程序教材,发展出来的新概念: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形成性评价,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从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来划分,早期的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经验型的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教育技术,利用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强调个别化、个性化的学习,利用系统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一个总的促进学习的方法,创造了教育技术领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发展,程序教学方法的发展,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组织机构: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表21 我国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过程,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纵览19和20世纪在教育中使用技术的情况,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已经留下了许多并未完成的承诺,从印刷课本、粉笔黑板到具有复杂技术和神奇力量的广播、电影及电视,从来没有实现他们被人们想象的在教育中的潜力。,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问题,技术的教育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育中应用技术应该注意发挥技术的正效应、避免负效应、克服技术的异化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给我们提供了选择媒体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的自由,但应该注意媒体运用的恰当合理性,扬长避短技术的发明不一定源于教育的需求,也不一定直接为了教育的应用,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技术,寻求和探索高新技术的教育应用,创造性地将一切可能的技术引进教育,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教育的效率、效果和效能。,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术素养,光懂教育的人往往不知道技术能够如何地被利用到教学中,如何帮助教学?而光懂技术的人则往往将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看成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过程。只有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把技术的可能性翻译成教育的现实性。,更新理念 学习技术 关注高新技术和技术的发展 确认教学问题 思考和寻找在教育中使用技术的方法和策略,为了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哲学家们开始与工程师进行对话,而为了与工程师进行对话,他们首先学会工程师的语言。不断的知识更新,以跟上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直接的技术资源不一定适合特定的问题和需要,有些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资源不一定是最好的教学选择,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决定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资源。,不要盲目地追求时尚,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和需要,技术知识是教师教学知识与观念的一部分,并应从其教学活动中获得这些技术知识,对于教师只有实现这种整合以后,技术才能从物质转变为工具,而且只有当技术整合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并成为他们教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时,技术才能常规地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支持教学。,媒体与技术,语言 口耳相传文字和印刷技术 直接刻写、活版印刷、雕版印刷、激光照排系统电子传播技术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网络,视觉媒体 听觉媒体视听媒体数字媒体,幻灯,投影,录音笔,光盘,媒体对学习的影响,视觉媒体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生动形象 听觉媒体具有即时性、亲和力、打破时空限制、对受者要求低电子媒体促成了多种情境的合并,形成一个信息系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使人亲身体验沉浸在虚拟环境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能力,最终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促进人与环境的交流,更深入地开发人类的智慧不同媒体的传播,需要受传着具有不同的能力和技巧,冷媒体(书、报刊等)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必须以更多的感官和丰富的想象来填补信息量的不足,多媒体将知识可视化,降低认知难度,媒体心理学,视听觉并用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量、更高的记忆保持率和最佳的学习效率。视听技术将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有机结合,这种配合的默契创生出一种新的环境氛围,不仅充分表达所需传递的教学信息,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学者研究认为,对于一个没有心理障碍和生理疾病的人来说,用于获知的所有感官中,通过 视觉的学习占83%听觉的学习占11%味觉占1%、嗅觉占3.5%、触觉占1.5%对记忆率的研究表明,学习相同的内容,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听结合时的50%所说的70%说做结合时的90%教别人时的95%,视听媒体,如广播、电视、通讯卫星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能够突破时空、师资、校舍等条件的限制,扩大办学规模,缓解办学规模与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实,支持终生学习,而且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先进的视听传播媒体,推动了广播电视大学的诞生和快速发展。,媒体与教育形态,使用任何一种专门的教学媒体来传播教学都不能因此产生特别的学习效果。各种教学媒体仅仅是传播教学的媒介物而已,就如同用不同的车辆都能运载食品,但不能改变食品的营养结构,不同的媒体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更大的影响。美国学者,学习成功与否,主要靠教师,而不是靠教材和手段,世界上有过不少最出色的教育,例如孔夫子、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授徒,都是最朴素的面对面传授,除了老师的言传(语言)之外,什么教学新技术媒体都没有。近几百年出现的许多伟人也都是在非常简陋的教室里受的教育,除了教科书和黑板,同样其他什么媒体也没有。,在教育中技术的功能,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教学过程 特有的教学能力 支持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构建一个良好的、全方位的学习环境,给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知识可视化降低学习难度 记录学习过程,跟踪学习轨迹 给学习者提供认知工具和效能工具,教育技术在促进有效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互动的新技术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以及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知识的环境。,新技术为我们打通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链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灵感的人。所有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许多技术可以作为支架和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技术技术可以把课堂和社区、校内和校外联系在一起。,多媒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教学信息超文本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可以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校课堂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问题。,技术作为支撑知识建构的工具:表征学习者的观点、理解和信仰帮助学习者制造结构化的多媒体知识库技术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支撑学习者在建构中学习:访取需要的信息比较观点、信仰和世界观技术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情景和情境呈现他人的信仰、观点、意见和故事定义一个安全的、可控的问题空间给学生思考技术作为社会中介支撑在对话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在共同体的成员中讨论、辩论、达成协商一致意见支撑知识建构共同体之间对话技术作为智能伙伴支撑反思中学习帮助学习者清楚地表达并呈现他们所知道的反思他们学会的以及是怎样学会的支撑学习者对意义的个人表述支撑用心的思考,技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我国掀起计算机教育热潮出现了计算机文化概念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IT的大众化,产生了信息文化概念信息素养教育IT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与情感 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IT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积极态度。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通俗文章和参与有关的讨论。信息能力 能够利用IT获取、评价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够且开发、传播信息(这里包括几个层次)。,人文层面,技术层面,信息素养de内涵,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在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素养的构成,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人文修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分层结构与分析,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适应和操作 信息素养的知识技能基础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积极适应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技术,形成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面向实际需要,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2.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的能力核心,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信息技术人文修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负责、安全、健康,虚拟世界中的“隐身”,“(伙计,)在Internet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虚拟世界对人类生活、工作影响举例:,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健康的心灵、健康的使用方式、健康的信息,“别以为你是一条隐藏很深的狗”,“隐身”后的欲望膨胀和个性扭曲现实世界中法律、法规在虚拟世界中作用的削弱虚拟世界中道德 观念的淡化,信息化教育,传统教学 革新教学教师导向 学生探索讲授式 交互式单学科固定教学 真实任务的多学科个体作业 协同学习教师是知识给予者 作为帮促者同质分组 异质分组,信息化教育(Informatization Education):,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新的教育方式。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从技术层面看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数字化 多媒化 网络化 智能化 从教育层面看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教材多媒化 资源全球化 教学个性化 学习自主化 任务合作化 管理自动化 环境虚拟化,信息化教育特点,信息化教育特点 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信息化教育特点,教学个性化,信息化教育特点,学习自主化,信息化教育特点,任务合作化,通过计算机合作学习(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等)与计算机合作学习,信息化教育特点,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教育特点,环境虚拟化,虚拟诊所Adele:,信息化教育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理解教育技术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讨论,试从教育技术的实践层面、理论层面分别谈谈你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实践层面可以阐述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则可以回答教育技术“研究什么”,它是一门“什么学科”等问题。,教育技术概述,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