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ppt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第二节 增长核算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第四节 内生增长理论第五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第六节 经济发展指标及要素第七节 经济发展的战略,本章框架,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些事实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增长核算,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增长的经验估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理论,基本模型两部门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鼓励技术进步鼓励资本形成增加劳动供给,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定义,1、经济增长概念:经济增长就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GDP总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GDP)。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2.经济增长率公式,第一,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gY=(Yt-Yt-1)/Yt-1Yt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t-1)时期的总产量。,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第二,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gy=(yt-yt-1)/yt-1 yt表示t时期的人均产量,yt-1表示(t-1)时期的人均产量。,3、经济发展的概念,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生活水平的国际差异(2010年),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些事实,IMF2010年世界人口,1 中国 134141 2 印度 121594 3 美国 31028 4 印度尼西亚 23456 5 巴西 19325 6 巴基斯坦 16658 7 孟加拉国 16447 8 尼日利亚 15605 9 俄罗斯 14037 10 日本 12737 11 墨西哥 10863,12 菲律宾 9401 13 越南 8826 14 埃塞俄比亚 8480 15 德国 8160 16 埃及 7824 17 伊朗 7535 18 土耳其 7143 19 泰国 6765 20 刚果(金)6672 21 法国 6296 22 英国 6222,美国人口咨询委局与预测,NO.1 中国 1,319,000,000 占世界人口 19.77%NO.2 印度 1,169,016,000 17.52%NO.3 美国 301,950,000 4.53%NO.4 印度尼西亚 231,627,000 3.47%NO.5 巴西 186,500,000 2.8%NO.6 巴基斯坦 163,630,000 2.45%NO.7 孟加拉 158,665,000 2.38%NO.8 尼日利亚 148,093,000NO.9 俄罗斯 142,499,000 2.14%NO.10 日本 127,720,000 1.91%NO.11 墨西哥 103,263,388NO.12 菲律宾 88,706,300NO.13 越南 87,375,000NO.14 德国 82,310,000,1.在国家间人均收入方面,进而在生活水平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2.增长是重要的,因为增长加快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收入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说明:,1960-2000年均增长速度,三、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一些方法,为什么一些国家如此富裕,而另一些国家那么贫穷?,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何理解个别国家或地区的增长奇迹?,1、涉及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问题,三、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一些方法,一种是增长核算,它试图把产量增长的不同决定因素的贡献程度数量化;,另一种是增长理论,它把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储蓄和投资互动关系模型化。,大致说来,这两种方法构成了分析增长问题的框架。,2、两种分析方法,第二节 增长核算,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1、直接原因,经济中的投入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的积累,还有影响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变量,如规模经济与技术变化等。,2、生产方程,Yt=F(Kt,Rt,Nt,At,St),式中Yt为一个经济的总产出,Kt、Rt和Nt分别表示资本存量,自然资源和劳动投入,At表示该经济应用知识的储量,而变量St则代表上面所说的基本因素,或称其为“社会文化环境”或“社会能力”,这是经济运行所不可缺失的。上式包括了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特别是变量St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生产函数: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F(劳动,资本)Y=AF(N,K),若劳动变动N,资本变动K,技术变动A。产出变动:YMPN NMPK KF(N,K)A,两边同除以Y=AF(N,K):,边际收益产品MRP:厂商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所能增加的收益。,劳动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资本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二、增长核算方程,增长核算方程不仅被用来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且还被用来衡量经济的技术进步。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若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A/A=Y/Y-N/N-K/KA/A就是索洛余量。,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1、增长核算方程,2、索洛余量,解答: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1-a=1-0.25=0.75 根据增长核算方程:Y/Y=N/N+K/K+A/A=agl+gk+gA代入数值得:3.1%=0.750.8%+0.252%+gA 解得:gA=3.1%-1.1%=2%,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计算题:已知资本增长率gk=2%,劳动增长率gl=0.8%,产出增长率为gy=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0.25,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三、增长的经验估算,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丹尼森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的土地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其他两个则是可变的;关于要素生产率,丹尼森把它看成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要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1、两大类增长因素,2、六个具体的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丹尼森 知识占2/3,总国民收入的增长源泉(19291982年),3、丹尼森的结论,实际产量增长率中的大部分取决于要素投入量。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知识进展(技术、管理及其应用)是经济增长影响最大、最重要的因素。知识进展解释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约占2/3的贡献。在知识进展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且要重视管理知识的作用。因此,要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开发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一.基本假定和思路,1、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2、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4、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5、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为储蓄率。,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一)基本方程,规模报酬不变Y=F(N,K)令1/NN全部人口,假设所有人口参与生产,令人均产出y Y/N,人均资本k K/N,则y f(k)F(1,k),则 Y/N=F(1,K/N),生产函数,人均产量,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设:人口增长率n=N/N,人均产量 yY/N,人均资本 k=K/N。s是储蓄率,S=sY。,同除以劳动数量N,得到:K/N=sy-k,两部门经济中,I=S。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K(01)。资本存量的变化净投资K=I-KK=sY-K,即资本存量变化储蓄折旧,资本增量有两个去处:K=N k+Nk,所以k+Nk/N=sy-k,k=sy-(n+)k即:k=sf(k)-(n+)k,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基本方程的含义,k=sy-(n+)k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人均资本变化等于人均储蓄sf(k)减去新增劳动力对资本的需求nk和减去折旧k。,(n+)k的储蓄或投资:资本广化;k为资本深化,即人均储蓄大于临界投资所必需的数量,人均资本上升,经济社会经历着资本深化。,思考题:,中国已经经历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请利用经济增长理论和GDP核算理论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隐忧是什么?应该如何消除这些隐忧?,稳态中,总产出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与劳动力的增长率相等,即如果k0,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第一:稳态的条件 sf(k)=(n+)k,(二)稳态(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稳态中,总产出的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gn。,第二,均衡的稳定性 当经济偏离稳定状态时,无论人均资本过多还是过少,都存在着某种力量使其恢复到稳态。这意味着,新古典增长模型所确定的稳态是稳定的。,经济增长的稳态,右边 k0,k下降,左边 k0,k上升,(三)对收入差异的解释,设人均生产函数为y=f(k)=k由稳态条件式可知:sk=(n+)k求得:,有人均生产函数,可求得稳态下的人均产出量yA为:,第一,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在这些国家中,劳动力人均资本量较高,因此,其人均产量也较高。另一方面,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在这些国家,面对人口增长,为保持资本劳动比率不变,需要把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和投资。这种资本广化的要求使得资本深化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得人均资本量减少。,第二,当经济处于稳态时,k和y都是固定不变的。由于人均收入固定不变,故其增长率为零,这时,总收入以相同于人口增长率的增长率增长,即经济增长率为n。可见,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这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关键结论。,(四)比较静态分析,1、储蓄率增加对经济稳态的影响 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储蓄率增加的影响,结论: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储蓄率的增加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人均产出和总产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轨迹,2、人口增加对稳态的影响,人口增加的影响,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作为人口增长率上升产生的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其中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高,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资料“70亿人的世界”,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于 1798年在人口论中指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粮食呈代数级数增长。2011年10月24日,潘基文 致辞:“有人说,我们这个星球过于拥挤,我说我们因有70亿之众而强大。只要我们团结合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付出,也都会有所收获。”,资料“70亿人的世界”,(五)对增长率差异的解释,由新古典增长模型求得人均资本增长率方程,收敛于稳态的速度,第一,一个国家的经济比其稳态水平低得越多,则经济增长的越快,同样,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远高于它的稳态水平,那么,它的资本存量将迅速减少,随着这个国家的资本存量逼近稳态水平,资本存量下降的速度将趋近于零。,第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三个结论:如果两个国家的储蓄率(或投资率)相同,但初始人均资本(从而初始人均收入)不同,那么,初始人均资本较低的那个国家将有较高的经济增长。如果两个国家的初始人均资本相同,但是投资率不同,那么,投资率高的那个国家将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如果一个国家提高投资水平,那么,它的收入增长率也将提高。,1、引入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三、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Y=F(AN,K)式中,表达式AN为有效劳动。在上述生产函数中,当作为技术状态的变量A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大时,说明存在着技术进步,这时,经济中劳动效率提高了。,2、引入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k=sy-(n+g+)k 式中技术进步A以一个固定的比率g增长,在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稳态增长率,引入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3、引入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运用,在考虑到技术进步后,新古典增长模型可以解释一些国家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即技术进步会引起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一旦经济处于稳定状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比率。换句话说,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生活水平(即人均产出)的长期上升。,第四节 内生增长理论,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首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持续的人均产出增长只有在技术进步存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发生;其次,在解释国家间收入差异的原因时,该模型是不完善的;总之,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框架内,似乎实物资本积累本身既不能解释人均收入在很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不能解释人们观察到的生活水平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巨大差距。,二、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西方经济学者针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提出三种类型的增长模型:第一类模型:通过放弃资本积累回报递减的假设而解释了连续增长。第二类模型:知识的积累是企业家追求私人利润最大化的有意行为的结果,即技术进步被内生化了。第三类模型:由美国学者曼昆等人提出,他们将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资本的概念加以扩展,把人力资本也包括在内。,三、基本模型,1.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及其含义 Y/Y=K/K=sA-只要sA,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的收入也一直增长,表明储蓄和投资会引起长期增长。,2.内生增长模型的政策意义 储蓄率s越高,产出增长率也将越高。进一步地,这一模型暗示,那些能永久提高投资率的政府政策会使经济增长率不断地提高。,经济增长的原因有:第一,获取新“知识”(革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第二,刺激新知识运用于生产(市场条件、产权、政治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提供运用新知识的资源(人力、资本、进口品等)。,内生增长,根据上述模型,如果一组国家有比另一组国家更高的平均储蓄率、更低的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那么第一组国家将比第二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快。,第五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一、鼓励技术进步许多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鼓励技术进步。例如,专利制度、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资助大学的基础研究等。,三、增加劳动供给 比如,可以减免所得税以加强激励,促使人们努力工作;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加人力资本以增强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二、鼓励资本形成 资本存量的上升会促进经济增长。由于资本是被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因此,一个社会可以增加它所拥有的资本量,并生产出更多的各种物品与劳务。另外,资本存量的增长是储蓄和投资推动的,因此,鼓励资本形成便主要归结为鼓励储蓄和投资。,思考题:,增加劳动供给与促进就业的关系?劳动力多了好?还是少了好?,一、关于经济发展问题,第六节 经济发展指标及要素,丹尼斯古雷特(Denis Goulet)认为,发展包含有三个核心内容:生存、自尊和自由。,经济发展理论的主旨是通过研究如何增加各种经济资源的数量和提高他们的质量,促进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理论(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研究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问题。,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一)贫困 低收入水平必然导致低生活水平。(二)劳动生产率低下技术水平低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劳动生产率较低。(三)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住房短缺且住房条件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食物供给不足而营养不良,受教育程度低,婴儿死亡率高,预期寿命短,等等。(四)失业率高(五)有限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三、衡量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人类基本需求法(吃、穿、住、卫生、最低教育)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同期收入的比重)基尼系数人类发展指数(健康、知识、人均收入),四、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一)人力资源(二)自然资源(三)资本形成和积累(四)技术与创新,第七节 经济发展的战略,一、满足基本需要的发展战略发展经济的目的: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解决办法:一是直接向穷人提供适当的营养、保健服务、教育、卫生和供水设施;二是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穷人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弊端:这种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际援助,所以,发展中国家担心对本国主权造成侵害,为转变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增加难度。,二、工业化优先战略工业化优先战略更多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早期选择。原理:首先,由于静态和动态的报酬递增,工业生产力的增长与制造品本身的增长密切正向相关;其次,制造业的增长对于总增长的引致效应是:制造业增长越快,来自其他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转移比率就越高。,三、平衡增长战略由讷克斯和罗森斯坦-罗丹等提出。一个国家如果要成功地获得经济持续增长的局面,就必须使各种工业同时得到发展。“大推进战略”两重性:一方面,它承认供给的不可分性和需求的互补性;另一方面,它强调达到工业和农业部门之间、资本品和消费品产业之间以及社会资本和直接生产活动之间的平衡的重要性。,四、不平衡增长战略赫希曼认为,所有国家不可能按照同一个模式去发展,各国应该有不同的工业发展模式。在发展初期,某些国家可以集中精力着重发展某一些工业,而另一些国家则可以致力于另一些工业的发展。“引致决策”“连续适应”,五、进口替代战略经济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利用关税或其他手段限制外国产品或技术的进口,借以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战略。两阶段:第一阶段,以国内的产品来替代非耐用消费品;第二阶段,对钢材、机械等耐用品的替代。,六、出口导向战略采取各种办法积极推动本国商品的生产,鼓励它们到国际市场去竞争,从而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通过促进出口,解除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外汇约束和储蓄约束,借助于世界经济的互利关系,还解决了资源短缺和技术落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