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早知道.ppt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早知道,人的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体液循环。微循环障碍导致所在脏器发生病变。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而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心血管系统: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的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消化系统:胃是后天之根本,如果胃部微循环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胃的功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发生胃炎、溃疡病以及其他胃部病变。,肌肉关节系统: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痛、麻木、冰冷、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出现跛行,刀割样痛。颈、肩、腰、腿痛退行性病变。皮肤科: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微血管减少,供血、供氧不足,表现皮肤营养降低,出现皮肤弹性下降,出现松弛和皱纹、黄褐斑、老年斑、眼周过早出现鱼尾纹、眼袋等,由于微循环障碍引发多种老年病:如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萎缩、老年痴呆、中风、高血压、冠心病、肩周炎、骨刺形成骨质疏松等症,都是困扰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所特有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使人致残或致命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缺血代偿性刺激新生血管形成。新增血管可以生长在视网膜表层或视神经上。这些未成长的血管比正常血管脆弱,容易破裂使血液流入玻璃体中,引致眼底出血而令患者视力模糊或完全失去视觉。从破裂的血管上可能长出疤痕组织,如果收缩可以牵扯视网膜导致脱落。新增血管也可能长在虹膜上引发青光眼而导致失明。,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10年时,60以上的患者已有视网膜病变,病程15年者,发病率接近1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眼部一般无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和或视物变形等症状。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脱离,视野会出现较大面积的缺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共六期。单纯型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增殖型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白蛋白尿,且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肾脏或尿路其它疾病。1型糖尿病患者DN患病率为 3340 2型糖尿病患者DN患病率为 20-25%左右。,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发病机理包括:1.高蛋白饮食加剧糖尿病肾病的恶化;糖尿病病人由于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以高蛋白纤维食物供给为主,顾此失彼,致使蛋白分解产物及磷的负荷过度和积聚,进而加剧了DN的病理损害。2.高血压的影响:糖尿病病人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原因,合并高血压者为数不少,这些病人中几乎都可见到尿微量蛋白,表明肾损害普遍。3.高血糖:长期与过度的血糖增高,可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肾病早期主要是尿中经常出现蛋白,此时可能没有其他症状而被忽略,以后逐渐出现高血压、低蛋白、水肿、肾功能下降甚至尿毒症等。平常所说的腰痛,痛的部位较低,多半是骨骼、肌肉和筋膜的病变,属于骨关节疾病或者老年退行性变,如骨质疏松、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在老年患者十分常见,治疗起来与糖尿病肾病完全不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累及的有股神经、坐骨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等。,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痛呈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甚则不忍棉被之压,须把被子支撑起来。,当运动神经障碍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常见表现?(1)早期休息时心动过速,心率90100次/分,有的达130次/分。此种心率增快较固定,且不受或少受呼吸、体位等植物神经调节。,(2)体位性低血压,当病人从卧位起立时,收缩压下降大于4.0kPa(3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2.7kPa(20mmHg),为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中晚期表现,此时病人常感头晕、软弱、视力障碍,或易昏倒,甚则发生休克。体位性低血压有时与其它植物神经病变并存,如下肢无汗,上身大汗淋漓,下肢寒冷,上肢多汗,病人常既恶寒又怕热。,(3)无痛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系植物神经病变最为严重症候群,由于植物神经损害,即使严重的心肌缺血而无心绞痛发作,约40%的糖尿病心脏病出现无疼痛性心肌梗塞,可导致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则猝死。,(4)神经源膀胱,膀胱收缩肌力减弱,以致尿潴留及膀胱扩大,有时被误认为子宫肿瘤而行剖腹探查术。当膀胱容量超过1000mL以上可出现尿失禁,发生尿淋漓不尽,患者感少腹胀痛、尿频、尿急、尿痛而无力排尿,十分痛苦。由于长期残余尿易致尿路感染,加重肾功能的损害,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5)胃蠕动减弱,多数人无症状,少数病人因胃张力减低,胃内容物排空迟缓,以致胃扩张,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甚则恶心呕吐。(6)便秘与腹泻,由于慢性失水,糖尿病人大多有便秘,但也有少数病人发生腹泻,每日数次至20余次,大便水样,无脓血,培养等检查无感染的证据。此种腹泻尤以餐后、黎明前或半夜为多,严重者可呈大便失禁。病人极度消瘦,似恶病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应早防,DR和DN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是可逆转的。一旦进入晚期,如发展到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显性肾病或糖尿病神经膀胱,此时即使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已有的病变会自动进行性恶化,预后很差。一些简单的检查方法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发现问题或者在疾病进程中早干预,眼部常规检查,病史视功能检查视网膜的临床检查检眼镜视网膜彩色照相荧光素血管成像,视网膜照相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筛查的金标准,对没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人,要每年检查一次眼底。有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应每隔24个月查一次眼底,并及防治,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蛋 白 尿 的 检 查,尿常规 防止肾病 蛋白-蛋白+定量蛋白 开始治疗 检测小分子白蛋白30mg/24h 在3个月内 3次检测中有2次30mg/24h 小分子白蛋白尿,开始治疗,24小时蛋白尿的意义,正常 300mg/24h 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的自然病史,正常 小分子 大分子 氮质血症 肾病 白蛋白尿 高滤过期 白蛋白尿 白蛋白尿(肾功衰竭)终末期 15-20年 4-5年 1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应早防,DR和DN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是可逆转的。一旦进入晚期,如发展到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显性肾病或糖尿病神经膀胱,此时即使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已有的病变会自动进行性恶化,预后很差。一些简单的检查方法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发现问题或者在疾病进程中早干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