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本原理.ppt
税收基本原理,本章知识点:直接税与间接税 从量税与从价税 价内税与价外税 税负转嫁 税负归宿税收制度 纳税人 课税对象 课税标准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起征点和免征额宏观税收负担 名义税收负担税收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本章重点与难点:税收“三性”特征分析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拉弗曲线及其经济含义,第 一 节 税收基本概念,一、税收的概念,马克思把税收界定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关于税收定义的不同学说,马克思试图从决定税收的根本原因(即剩余产品的出现)上寻找和揭示阶级和国家产生和灭亡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第一,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第二,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第三,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jj119 西方经济学中,对税收概念的表述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对税收的定义,其理论依据主要溯源于17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益交换说”。后来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等人(斯密认为税收越轻越好,国家应以每个人所得利益的数量确定纳税标准),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理论,发展了“利益交换说”,对欧美各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天,对于公民纳税意识的强化、税款使用效率的提高等,仍具有现实意义。(特点:从征纳双方关系的角度提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又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新的税收学说,更侧重于从弥补市场失灵和调节宏观经济的角度,来阐明税收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税收的定义,税收是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为达到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目的,凭借政府行政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预定标准,向社会成员进行的强制征收。,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政府,征税对象为社会成员,征税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征税依据是政府的行政权力,征税方法是按照预定标准,强制征收,税收是政府收入形式、征税活动和税收制度的统一,二、税收的“三性”,税收的“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成其为税收。,第一,强制性 是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第二,无偿性 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第三,固定性 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等,征纳双方必须按预定的标准征税和缴税。,税收的“三性”集中概括为 税 收 的 权 威 性,包税与税收的固定性,包税制曾造成惨痛的历史悲剧。生活于法国路易专制时代的优秀化学家拉瓦锡,发明过诸如新的合金、燃料、炸药、纤维、塑料等现代奇异产品,他把化学从死胡同引上了正确的轨道,赋予化学新的前景。当时法国对盐、烟草等实行由包税官征税的制度。这些包税官向政府上缴一定数量的税款后,把多征收的部分全部纳入私囊。因此,几乎所有包税官都横征暴敛,直到刮尽最后一个铜板。1792年,法国发生“恐怖政治”事件,激进派发布了逮捕所有包税官的命令,作为当时的包税官,拉瓦锡也未能幸免。被捕时,他大声申辩说:“我是科学家,我和政治毫无关系。作为包税官所获得的钱,我都用于科学实验了。”但是,1794年5月2日,拉瓦锡还是被送上了断头台,终年51岁。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对此感慨万分:“一瞬间就砍下了拉瓦锡的头颅,可是一百年也产生不出他那样的头脑。,现代国家的税制一般是由多个税种组成,按一定的标准将各税种分别归类,是研究和建设税制的重要前提。,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这是以课税对象作为标准进行的划分。,直接税和间接税,这是以税负能否转嫁作为标准进行的划分:,凡是税负易于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一般认为,商品税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容易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三、税收分类,价内税和价外税,这是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凡是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价内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价格。,凡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价外税的计税依据是不含税价格。,中央税和地方税,这是按税种的隶属关系进行的划分。有些国家还设立共享税。我国即是如此。,从量税和从价税,这是按课税标准进行的分类,前者是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等进行计税,后者是按课税对象的价格进行计税。,第 二 节 税制构成要素,一、税制的含义,税制是税收制度的简称,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包括税收基本法规、条例、实施细则、税收管理体制、专项管理制度、征收管理办法、工作制度等。另一方面,税收制度是指国家按一定的税收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个税种的搭配问题。,二、税制构成要素,任何一国的税收制度都是由若干因素构成的,构成税收制度的因素统称为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这里称为税收术语。,纳税人,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与纳税人有联系的一个概念是负税人。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它与纳税人有如下的关系: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即两者是一致的;但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就不一定是负税人了,即两者是可以分离的。,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税源 是与课税对象相关联的,它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有的税种的课税对象与税源是一致的,如所得税;有的税种的课税对象与税源则不同,如财产税。,税目 是与课税对象相联系的另一个概念,它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划分税目是国家灵活运用税收调节经济的方式之一。,课税标准,课税标准是指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由于课税对象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而国家征税则必须以统一的标准对课税对象进行计算,否则便无法进行;同时,国家出于政治和经济政策的考虑,并不是对全部课税对象进行征税,因而也必须对课税对象予以计量,核算出实际征税的依据。,税率,税率是国家所征的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率。,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 和累进税率 三类,确定课税标准,是国家实际征税的重要步骤。,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将课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则税率越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小则税率越低。,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税率,O,税基,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都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所达到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若某纳税人收入为15000,则其应纳税为1500020%3000;若某纳税人收入为25000,则其应纳税为2500030%7500。,累进税率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假如所得税率如右,全额累进税率有一非常不合理之处:,若某纳税人收入为10000,则其应纳税为1000,若其收入增加到10001,则其应纳税为2000.2,就是说,收入只增加 1,但应纳税却要增加1000.2。显然,这是极不合理的(当然,国家也可利用这一点,来实现某种经济意图)。,为避免全额累进税率的这种不合理,可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每个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也就是说,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在使用几个税率。,见下例:,若某纳税人收入为15000,则其应纳税为1000010%500020%100010002000。,超额累进税率可以避免全额累进税率那种税级临界点附近,税额增加快于收入增加的不合理现象。,纳税地点,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所在地或场所。一般为纳税人的住地、营业地、财产所在地、行为发生地等。,纳税期限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在缴纳税款的时间方面的规定。纳税期限是纳税的时间概念,包括纳税间隔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申报期三方面内容。纳税间隔期是税法规定的计算和缴纳税款的间隔时间,即纳税人隔多长时间计算缴纳一次税款。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纳税人就其应税行为承担纳税义务的具体法定时点。在纳税间隔期明确的情况下,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确定纳税人某项业务的应纳税款所属纳税期的依据。纳税申报期是指纳税间隔期满后,纳税人办理纳税手续、解缴税款的时间。,纳税期限,纳税环节,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以及提供劳务的经营活动中应该征税的环节。纳税环节的选择原则:一是要有利于税收的征收管理;二是要遵循税收的效率原则,选择易于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的环节或者对市场机制干扰小的环节作为纳税环节。,纳税的空间概念,减免税,减税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减税: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实施减免税意味着国家把本来可以收取的一部分税款,通过税收优惠无偿地让渡给了纳税人。,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则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这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区别:,相同之处: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或免征额时,政府都不予以征税。,区别:若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或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就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而采用免征额制度的,则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照顾,但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课税基础,课税基础简称税基,指的是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课税基础不同于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商品,也可以是收入或支出;但税基一般不包括具体的商品,只能是收入或支出。,税基也不同于税源,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但税基却可能是支出。,税基选择是税制设计的重要内容:其一,以什么为税基?现代税收理论认为以收益、财产为税基是合理的。也有的认为以支出为税基更合理。其二是税基的宽窄问题。税基宽则税源厚,但副作用大;税基窄则税源薄,但副作用小。,第 三 节 税 负 的 转 嫁 与 归 宿,一、税收负担(一)概念 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直接经济利益,从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它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的数量关系,通常用税收负担率这一相对量来表示。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的核心问题,也是建立税收制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二)衡量指标,1.绝对税负与相对税负2.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1)微观税收负担:纳税人个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企业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缴纳的各种税收占同期企业纯收入(即利润)总额的比例。个人税收负担率,是指个人缴纳的各种税收的总和占个人收入总额的比例 用公式表示如下:,3.微观税负与宏观税负,(2)宏观税收负担:指纳税人总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也可看作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国内生产总值(GDP)税收负担率,计算公式为:,合理的税收负担水平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财政职能的实现问题,既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与发展。税收负担水平是通过税制确定的。具体体现为最优税率的确定。,拉弗曲线,该曲线阐明了税率、税收收入和国民产出(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E点代表的税率,是与生产相结合能提供最大税收的税率。阴影区是税率禁区。,税收禁区,拉弗曲线的含义: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政策含义: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二、税负转嫁与归宿,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把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第一,税负转嫁是与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是由税负转移引起的(这里强调的是价格变动不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第二,税负转嫁是经济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结果是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第三,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是:,税负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负转嫁往往是多次的,从而形成一个经济过程。但税负转嫁并不是无穷尽的,总有一个阶层最终要为税款“买单”,这一阶层即为税负归宿,亦即负税人。,税负转嫁与逃税 是不同的。前者是合法的,后者则是一种非法行为。因为税负转嫁只不过是导致税收归宿的变化,但国家的税收并未减少或损失;但逃税的结果则是无人承担纳税义务,即无负税人,必然造成税收的减少或损失。,概念及特征,税负转嫁方式,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前转和后转,前转又称为顺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后转又称为逆转,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将税负转嫁给供应者。,其他形式还有混转(散转)、消转以及税收资本化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在此前提下,税负转嫁的程度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1.供求弹性的大小决定税负转嫁的程度。2.税种与税负转嫁。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与税负转嫁。课税范围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5.课税标准与税负转嫁。从价课税容易转嫁,从量课税难以转嫁。,(1)Ed Ed 表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可多可少,即可通过调整数量影响价格(扣除税收T后的净价格P10),可见对生产者的课税全部由生产者负担,即未转嫁出去。,Q,P,Q0,P0,E0,E1,P1,Q1,D,S,S+T,0,对生产者课税,(2)Ed=0对生产者的课税全部转嫁由消费者负担。,Q,P,0,D,S,S+T,E0,E1,Q0(Q1),P0,P1,对生产者课税,(3)Es 对生产者课税,全部转嫁消费者负担。(垄断的情形),Q,P,E0,E1,Q0,Q1,0,P0,P1,S,S+T,对生产者课税,D,(4)Es=0对生产者课税,全由生产者自身负担(未转嫁),0,Q,P,P1,P0,Q0(Q1),E0,E1,S,D,DT,对生产者课税,(完全竞争),(5)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同时存在时的税负归宿想想看:当EdEs、EdEs时税负归宿又如何呢?,0,Q,P,S,S+T,D,E0,E1,P1,P1,Q1,Q0,Ed=Es,对生产者课税,A,B,C,结 论商品供求弹性决定税负转嫁程度。一般说来,对生产者的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与税负转嫁的程度呈反方向变动,需求弹性越大,生产者转嫁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商品需求弹性越小,生产者转嫁的可能性越大。供给弹性一般与税负转嫁程度呈正方向变动。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小,则生产者转嫁就越困难;反之,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转嫁就越容易。,第四节 税收效应,一、税收效应的含义所谓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也就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及生产者决策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收入效应 和替代效应 两个方面,税收效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中性,超额负担,衣物,食品,A,B,C,D,I1,I2,0,P1,P2,二、税收效应分析(一)税收与消费者行为1.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 政府对纳税人的收入课税,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纳税人对商品的购买量,降低纳税人的消费水平,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I1,I3,P1,P3,A,B,E,0,衣物,食品,P2,P2P3为替代效应,P1P2为收入效应,P1P3可分解为两步:,2.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免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免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二)税收与生产者行为(略)1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2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1.什么是税收?税收的特征及国家征税的依据是什么?2.何谓税制?构成税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3.简述税收的分类方法。4税负转嫁需要具备什么条件?5简述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说明了什么?6举例说明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思考题,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