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ppt
社科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宁波市四明中学 李宇红 2009年10月11日,社科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考点,主要见于“考纲阐释”所述的7个方面。,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即概念的含义。,社科类文本中的重要词语,主要是一些重要的概念。阅读时要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并明确概念所包含的对象,才能真正读懂这类文章。一般来说,社科类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内涵相对固定,所包含的对象十分明确,只有这样,文章的思维才能在概念这一基础“锚桩”的固定下展开。,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绿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微生物一般都会发生淡淡的蓝光或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较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光是一种能量,主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受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1885年,杜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的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氧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过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具有意义的主动发光B.生物发光指的是生物在激发状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C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D生物发光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也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本题考查对“生物发光”这一概念的理解。本题的理解具有综合性,还含有对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A项是对概念外延的理解。其中“被动发光”“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断定其“无意义”不当;“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选项断定其“具有意义”不当。B项考查对概念内涵的理解。B项所述只能包含激发态能态的发光情况,没有包含基态能态的发光情况,属于以偏概全。C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无中生有,“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文中并无这样的意思。D项所述虽然是一个特例,但只是荧光素换成了光蛋白,发光的机理没有改变,所以D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正确的。,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即判断的含意,社科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是一些关涉全文主要内容的重要判断。这些判断或对说明的对象的性质有所断定,或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或在陈述科技事实后得出结论。无论哪种情况,这些句子都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被解说的对象、被断定的属性。,水约占人体体重的2/3,在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水分比例不一样。有趣的是,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化,而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因为水由氢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能够起到类似显微镜指南针的作用。在身体暴露于一个强磁场,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原子核的能量便开始改变。在脉冲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状态,一个共振波便发射出来。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可以探测出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编程,可以创建一个包括不同水含量和水分子运动的反映组织化学结构的三维图像。从而在被观察的身体部位产生非常清晰的组织或器官图像,有利于弄清疾病的病理变化。由于磁共振成像与X射线、CT等原理完全不同,故对人体没有损害,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不同疾病的检测;尤其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疾病的检测,更能显示它优于CT。它可以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鉴别更加独到。它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高于CT数倍,能够敏感地检测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亦更早地发现病变。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越性,使得这项新的影像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镜指南针的作用”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当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的无线电射频脉冲终止后,体内氢原子核能够导致水分的变化,反映身体疾病的病理过程。B当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的无线电射频脉冲终止后,体内氢原子核会发射出共振波,显示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便会产生微小振荡,发射出共振波。D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能够通过磁共振图像反映出人体疾病的水分变化。,理解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把握氢原子被断定的属性“起到类似显微镜指南针的作用”,在文中,这一属性是概括性的,理解时要结合语境解读出具体内涵。这一内涵在下文中有具体的阐释,原文说:“在脉冲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状态,一个共振波便发射出来。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可以探测出来。”结合上下文压缩这个句子,可以得出:当身体在强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后,一个共振波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被探测出来。因此B项的理解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看出,“类似显微镜指南针的作用”在文中是指显示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的作用。,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信息,是社科类文本阅读最核心的能力,因此成为历年各地高考必考的考点。所谓筛选,就是对文章呈现的信息作出区分,挑选出重要信息、次要信息和冗余信息。一般来说,文章中的句子不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有的句子居于主要地位,承载着文章重要信息;有的句子或阐释,或说明,或叙述,或补充,居于次要地位,承载着次要信息;有的句子可有可无,有它有利于内容的准确、全面表达,删除后也不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其承载的是冗余信息。筛选就是这样一个区分信息主次的过程。这种区分与阅读理解高度相关,所以叫理解性筛选。还有一种检索式筛选,即按照一定的要求,迅速从文字材料中挑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这种筛选与阅读速度和阅读注意度相关,考生在答题时一边看题一边读文,用的就是检索式筛选。,(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1)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中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次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2)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3)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4)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5)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是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6)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7)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5.对上文划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B.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C.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D.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答案】D【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析】D项答非所问,不符合划线句子的语境。原文说的是“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D项“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不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不符合题干“付出代价”的指向。【思路分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弄清这里的“付出代价”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根据划线句子,“付出代价”是针对“现代医学”而言的。D项相关信息是:“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句子说的是“细菌的耐药性”问题。,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B.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D.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答案】A【考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解析】B、以偏概全,文中第四段说“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只是检测了近500种,但不能得出“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无中生有,文中说“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可见,即使杀死细菌,同样不能阻止耐药菌的传播。D、以偏概全,文中第五段说“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并没有说要禁止各种抗生素。【思路分析】考生要注意特例与一般(如B项和D项中的标志词分别为“每一个”、“各种”,其说法据原文过于绝对化了),可能与必然,已然与未然,原因和结果等的区别,命题者往往故意混淆这些来迷惑考生。,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通的耐抗生素病菌。B.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D.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答案】A【考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解析】B、无中生有,文中说“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但并没有说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已然和未然混淆,文中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D、以偏概全,抗生素滥用只是产生耐抗生素病菌的其中一个途径。“不会感染各种”说法绝对,“只要就”强加条件。【思路分析】根据原文进行推断,必须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不可随意夸大、缩小或转换话题。,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1)明确题旨要求,掌握筛选标准,浏览选 择肢(2)阅读文章快速检索,查找信息源(3)辨析信息,整合信息 把原文信息源与题旨要求和选择肢对比,从语言角度查找两者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别。如 果两者表达语意高度一致,就可以断定信息转 述恰当;如果两者表达语意不一致,就可以断 定信息转述不恰当。,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社科类文本的推断,实质是基于原文信息所作的推理。所谓推理,就是根据已知的判断,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未知判断或的思维过程。因此,一个完整的推理包含三个要素:已知判断、逻辑规则、未知结论。转换成文本阅读中的推断,这三个要素是:原文信息、逻辑规则、新的结论。一个推断是否正确,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去考察。(1)考察原文信息是否可靠。(2)考察结论是否正确。(3)考察推断是否合乎逻辑规则。,社科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规律,社科类文本阅读命题每年虽然有变化,但稳定的特征仍是主要的,表现在:考点相对集中,多见于理解词句、筛选整合信息、推断;设题技巧比较固定,如干扰项大多为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或然与必然混淆、未然与已然混淆、因果颠倒、强加因果、答非所问等。在准确理解信息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是社科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09年全国卷),5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答案】C【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解析】C项信息源在第一段:“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这样说来,清代今文经学派还是承认“经”跟“经纬”这“经”有关系。【思路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比如C项需要考生阅读第一段两处信息,加以整合才能正确判断。,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答案】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析】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根据这几处,可以看出,B项“所以尽管很重要”强化因果,推断错误。【思路分析】对于文意的概括,考生需要找到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而不能只看某一处。,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以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答案】C【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解析】C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所以“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无从考据。该项无中生有。【思路分析】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推断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依据,要防止无中生有、范围失当、张冠李戴、逆推不合文意、强加因果、混淆已然和未然等。,(09年北京卷),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昆曲的内容有的诲淫诲盗,有的也教盅教孝,劝贞劝节。B昆曲里好的戏文词藻故实颇丰,而且文言白话兼而有之。C昆曲的舞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D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答案】14.(3分)B【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析】A项信息源在第三段:“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原文没有“诲淫诲盗”的字样,无中生有。C项是对第四段开头几句的概括,原文是“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这里丝毫看不出有“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的目的,也是无中生有。D项:据末段“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不能推出“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的原因,故为强化因果。【思路分析】对文意德概括,不能简单的比对了事,要根据全文作细致比对,看看选项概括了文中哪些相关内容,概括的是否准确。,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昆曲的爱好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经济条件。B昆曲演出的效果与观众事先对曲目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C昆曲演出原是厅堂里的事,因此不太适应新式舞台的要求。D昆曲演出要求演员注重动作姿势,致使有些演出如木偶戏一般。【答案】15.(3分)D【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析】D项的有效信息在文末一句:“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偶戏差不多。”此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死守祖传表演而不知道所以然才跟木偶差不多。【思路分析】此题难度略小于上一题。笔者以为,两个小题均考查了同一考点,似有重复之嫌。,16简要概括本文谈到的昆曲的长处与局限。(4分)【答案】16.(4分)长处:文化内涵丰富,唱词文白兼有且重故实;艺术表演精湛,歌舞并重局限:不适合在新式舞台演出,有的演员墨守成规。【考点】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思路分析】“局限”难度不大,信息源在文末;“长处”“长处”的有效信息主要在第(3)、(4)两段;第二点也好概括,关键是第一点其唱词(脚本)的特点是否是其优点,唱词的特点也需要概括。,(09年重庆卷),5.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答案:D(ABC三项都在说明水存在于何处,但本题是要求解释“初生水”的含义,从字面理解是地球表面最初产生的水,结合语境看,应是地球内部存在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水,所以应是D项)【解题指导】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对于说明文阅读,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当然,解答说明文阅读题,许多复习资料归纳了方法和技巧,同学们也应该明白,这能够提高解题速度,收事半功倍之效。,6.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答案:A(通过分析题干可看出,本题是要求寻找不能支持弗兰克观点的论据。该题的答题区间在第四段,第1句是整个段落的中心句,是弗兰克理论的核心观点,从第2句至结尾是用事实论据作具体分析论证。A项恰恰是弗兰克提出的理论观点,而题干却要求回答: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观点的“论据”,A项显然属答非所问)【解题指导】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题只要明白了题干答题信息所指,正确选出并不难,本题的题干答题信息指的是:其它三项是能支持弗兰克理论观点的论据,另一项A是作为本段的观点出现的,当然不能满足题干要求。如此看来,答题前读懂题目所含的信息(显性的与隐性的)是正确解答的前提。,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拖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C.对地球水源地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答案:C(AB两项,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来看,依据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今后很有可能实现,判断客观。D项,人类目前类似的研究很多,自不必赘述。C项错误不在于“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而在于“对地球水源的研究”能帮助“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在文中没有暗示信息。事实上,从文中可知“地球气候剧变”,是由于“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的)【解题指导】该题重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推断”虽然有假说的成份,但前提条件应该是合情合理,而非妄断。解答此题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依据原文信息,二是结合现有知识。切忌随意或钻牛角尖。【备考意见】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并应该有创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09年辽宁卷),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答案】B【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解析】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这段文字中的表述可以看出“质”和文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在的道德,而文应时是文化知识等外在的东西。B项中的“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个意义不合原文的意思。【思路点拨】这类题在解答是难度并不大,只要能够找到原文中的表意语境认真比对,就能够把意思推断出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答案】A【考点】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解析】A项中“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质”和“文”的含义理解,“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A项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这里表意不准确了。【思路点拨】筛选信息,要先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境,在进行细致的筛选。要注意与原文进行严格比对,看范围、轻重、因果、条件、对象和已然与未然等方面是否出现了偏差,不能单凭初读文章后的感觉草率判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答案】C【考点】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解析】C项中,“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片面的把“质”和“文”的含义理解为语言的风格,缩小了作者所表述的“质”和“文”的概念内涵;再有“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这与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之间不存在途径与结果式的关系,也就是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不一定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结果。在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中,可以查出错误的信息。【思路点拨】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够站在全文的高度去筛选并整合信息。比如C项中包含着文章第一段和第三段两段的信息,如果站位不高,就做不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