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职业德教育.ppt
社会转型期职业德教育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庆发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一、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特征,1、体现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传统的礼俗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2、教育面临“三重化”:全球化、本土化、个别化(郑燕祥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全球化(Globalization):多元全球化(Multiple Clobalization)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学习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不同地域及不同社会间的价值、知识、科技及行为规范的转移、调适及发展,从而影响到社会、社区、机构或个人的过程。,2、教育面临“三重化”:全球化、本土化、个别化(郑燕祥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本土化(Localization):是指与本土相关的价值、科技及行为规范的转移、调适及发展的过程。本土化有两种解释:其一,表示尽量采取相关的外在价值、新事物及规范,以切合社会、社区及一线层面的需要;其二、也可表示提高与本土有关的价值、规范、关注、相关性及参与,并进一步鼓励本地的开发及实践。(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研究、校本培训以及校本评价等),2、教育面临“三重化”:全球化、本土化、个别化(郑燕祥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个别化(Individualization):是指在转移、调适及发展外来的价值、科技及行为规范时,能切合个别人士及群体的需要及特性的过程。(强调个别化服务、关注人的潜能和个别差异、关注特殊需要、促进人的主动性及创意、鼓励自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等)。,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我国职业教育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 凸现期”并重阶段5、职业道德与职业声望、职业期望、职业生涯 规划以及就业形势的关系日趋密切6、职业道德价值“真空带”现象日趋严重(责 任、敬业、诚信等),二、对传统职业道德教育的反思,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它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1、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最大的特征是“人学”的空场。所谓的“人学”,是关于人的本质、价值、需要及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关系学说的总和。“人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存在和存在着的人类的本性特征。“人学空场”指的是人的失落和人的抽象化。(自然人、社会人、自由人)。,2、职业道德主体地位的缺失:具体表现在:对人的理解(理解原则为:客体化原则、知识化原则和本质主义原则,表现特征为:抽象性、隔离性和凝固性);指导思想(以“转化”为前提,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性、积极性及主观价值选择);目标(以“精英”和“一元价值”为目标,忽略普通人发展权力和道德发展阶段与水平);内容(高、大、全或空洞的、先验的和脱离实际的);模式(以教代学,学生成为“道德的容器”),3、脱离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具体表现在:目标(注重和推崇社会价值、将目标无限提升、成人观点和意愿的嫁接);内容(高:要求过于理想化;同:共同化,缺乏层次性和对象性;空:内容一般,缺乏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目标;旧:内容落后于实际、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课程(以既定的伦理目标为中心、对知识呈现方式重视不够、其价值取向是“理论态度”而不是“实践态度”);方法(强调知识的记忆、灌输、说教、意志和行为的限制与防范);过程(强调道德责任和义务的服从,忽略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评价(伦理标准和成人的标准)。,三、重构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教育,1、职业道德教育呼唤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体性与内容的时代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 自主性 体验性 创造性 自觉性,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主体性:以教师的人生阅历和深刻体验发挥引领作用;教师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消化和再设计,关注 道德知识的呈现方式;聚焦学生问题,教师学会做“好学生本领”,“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主体性:教师学会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 力(家庭、学校、社会)教学过程注重情境创设,建构师生共 同成长发展平台。,内容的时代性:增强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即根据学生道德发展阶段和身心发展水平、社会阅历、知识程度的分层要求,既要注意教育内容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又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引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内容;结合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现实,拓展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选择领域;大胆质疑,进行道德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对传统道德规范提出质疑、提出挑战,让学生主动去选择、去判断,“教会选择、教会负责”;汲取世界先进德育内容和先进思想与案例。,生活德育的内涵:对生活个体的关注;关注普通个体日常生活伦理世界;力求回到生活情景之中,发现生活、感悟生活、领略生活伦理的要求,拓展个体价值视界;注重学生正确的实践能力、体验能力、感悟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2、构建生活德育,生活德育的途径:德育目的生活化(珍惜生命、发展自己、尊重别人等);德育内容生活化(学生真实生活,便于引起学生认同和体验);德育教学生活化(注重生活体验教学目标生活化;生活锤炼教学内容生活化;再现生活教学过程生活化;重过程、经验学习评价生活化);德育实践化:“回归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自我价值,能量达到充分释放。,3、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途径与模式;,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参与观察模式社会自愿者模式工学结合模式、企业学习和实践等咨询与生涯规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