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ppt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王月 王月王月王月王月,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背景代表人物思想影响文献分析,背景,20世纪20到30年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由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胜利,俄国社会各领域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切触发了当时心理学界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的代表人物之间的一场尖锐斗争。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代表人物,维果茨基 列昂捷夫 鲁利亚 达维多夫,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教育观总结,强调内化的教育观强调合作与交往的教育观强调活动的教育观强调个性的教育观强调发展的教育观强调实践的教育观,维果茨基生平(1896-1934),维果茨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心理学家代表,是苏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社会历史学派的倡导者。他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忘我的工作,因疾病而早逝。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生平概况维果茨基出生于沙皇俄国时期(1896,11,17),生于白俄罗斯境内的澳尔沙地区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而后全家迁移到戈麦尔(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的边境交界处)并在那里长大。维果茨基的父亲是一位银行职员,母亲是一位教师,兄妹共八人,家境比较富裕,所以他的母亲一生致力于八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受教经历启蒙教育:母亲早期教育:家庭教师学校教育:体育学校大学教育:莫斯科大学(幸运儿),工作时期戈麦尔(19181924):讲授文学、美学和逻辑学,培训当地教师,感染肺结核莫斯科大学前期(1925-1927):讲学,完成博士论文艺术心理学莫斯科大学后期(1928-1934):开始从历史文化角度研究,出现许多理论成果,相关人物科尔尼洛夫:影响最大三人小组:维列鲁学派妻子和女儿:支持与鼓励,著作(多达186种),教育心理学1926年、心理学危机的含义1927、儿童文化发展问题1928年、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31年、思维与语言1934年、儿童发展中的工具和符号1960年、艺术心理学1965年、缺陷学原理1983年,维果茨基思想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他特别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他将人类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两种工具说”,“中介说”,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依靠生物进化而获得的心理机能,它是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如感知觉、不随意记忆、形象思维、情绪等心理过程等均属于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它以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为中介,受社会历史规律所制约,思维、有意注意、高级情感、逻辑记忆等心理过程则属于高级心理机能。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历史文化所制约。,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观),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发展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表现:随意机能不断发展 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心理结构的形成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内化学说(最早提出者之一),含义: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内化了的社会关系。从外部心理过程向内部心理过程的转化,称为“内化”过程。儿童文化发生和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认知发展理论,核心:语言语言的功能:其一是传递功能;其二是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即语言具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功能。儿童语言发展:自我中心语言是调和其思想与行动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我中心语言并非完全是“自我中心”,而是具有“自己对自己沟通”的意义。自我中心语言虽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但直到成年并非完全消失。,延伸:比较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有关“自我言语”方面的不同观点有关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不同观点对成人及同伴作用的不同观点,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1、基本观点 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解决问题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她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助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 就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最近发展区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而下一阶段又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2、两种水平独立行为水平帮助行为水平儿童在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就是帮助行为变成独立行为的过程,3、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幼儿园课程的选择应该既能够适合儿童的发展,又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在最近发展区的独立水平和帮助水平每使儿童通过各种类型的互动,包括与相同水平同伴的互动、与不同水平同伴的互动以及与各种成人的互动等,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最近发展区的客观存在,善于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思考:结合你的实习经历,谈谈你所经历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的案例?,支架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合作式教学,4、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5、对我国当前的幼儿教学改革的启示,更新传统的幼儿教学观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鼓励儿童在问题解决中学习重视交往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过程应实行过程性评价和动态评价,教学的最佳期限(学前教育),最佳学习期限是指任何教学都存在最佳的时期,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维认为,如果儿童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心理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这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进行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和发展为前提,但很重要的是必须建立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的前面。思考: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指南,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基于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结论。强调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超前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学生主动建构、内化知识,获得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学习。教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动态发展)。思考:你觉得幼儿园老师有没有真正做到,或者对最近发展区了解多少?,游戏理论,对幼儿游戏社会性本质的客观认识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强调游戏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以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凭借语言、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对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关系的关系的认识一方面,游戏是幼儿发展的源泉,幼儿主体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游戏本身也随着幼儿的发展而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游戏与发展的关系上,游戏先于发展。,对游戏的关键特征的认识首先,所有的象征性游戏创造一个想象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允许幼儿有一些不现实的愿望。这种想象的情景表现在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或者以一种减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其次,象征性游戏包含了幼儿要想成功的进行这个游戏就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对游戏作用的认识首先,维强调游戏使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使孩子学会了不仅按照事物和情景的直接知觉和当时影响去行动,而且根据情景的意义去行动。其次,游戏促进幼儿发展,对游戏理论的评价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对我国游戏理论研究有很大影响,为人们理解和讨论游戏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幼儿游戏定位在社会性活动这一层面上,掩蔽了游戏活动自由、自主的基本属性,否定了游戏作为一种自发、自由的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并加以批判的。,列昂捷夫(学生),一、生平简介()前苏联心理学家,192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41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66年任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68年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661969年任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维列鲁学派重要成员之一。著作有心理发展问题活动、意识、个性、马克思与心理科学、反映概念等,二、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活动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他指出,活动不仅是发端,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范畴。(一)活动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活动及其结构和活动的内化始终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环节。换句话说,活动产生心理,研究心理当然也就离不开对活动的研究,因此“活动不论其形式如何,乃是心理科学的对象”。,(二)活动的心理学定义在心理的水平上,活动是以心理反映为中介的生活单位。换句话说,活动不是反映,也不是反应的总和,而是具有自己的结构、自己的内部转变和转化、自己的发展的系统。(三)活动的基本特征:对象性和社会性人的活动是对象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四)活动的结构外部的实践活动和内部的心理活动,(五)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一切内部活动来源于外部活动,内部活动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内部活动又通过外部活动而外化。(六)活动的结构活动、动作、操作和与其相应的需要一动机、目的、条件构成了活动共同结构的“单位”。对活动的研究就是要分析出活动的这种内部系统关系。不仅要分析活动的各种形式彼此间的转化,也要特别注意它自身的这些结构的变化。,(七)活动的分散与合并(灵活性)活动的每一个部分可以变成细小的分散的单位,如在达到所选定的总目的的进程中,可能划分出一些中间性的问题,从而使一个完整的动作分散为一系列个别的连续的动作。相反的过程则是被划分出来的活动结构单位合并起来,联合起来。,鲁利亚(学生),一、生平简介(19021977)A.P.鲁利亚是著名的苏联心理学家。他在苏联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中起过重大的作用,被认为是苏联心理学界最老的和奠基性的心理学家之一,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新部门神经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还获得列宁勋章、“荣誉标志”勋章和许多苏联勋章。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著作:行为历史的研究、工具和符号、记忆神经心理学等,二、文化心理观鲁利亚创建和主张的文化心理观,是其文化历史理论的精髓所在。它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理论,强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鲁利亚主张,人的心理特点是由于人们的生活与活动条件所造成的,而不是预先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不是某个“落后”民族所固有的东西。生活改变、教育普及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发展该民族的心理机能。意识是人在社会活动之前对活动结果的映像,它是客观现象的反映,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一个系统,对人的活动起调节作用,是与社会活动紧密相连的。,三、文化心理观与当代心理学发展,为推动心理学从实证科学观向具身观转变提供借鉴为引领心理学从文化兴起转向文化神经科学范式提供启示为促进心理学生态学方法论转向提供参考,达维多夫(19301998),一、生平简介维果茨基学派后继者之一,曾当过艾利康宁的助手,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专家,曾任心理学问题及心理学杂志编委。主要代表作有:概括理论同程序教学的联系1966年、关于教学和教育的若干迫切的心理学问题1975年、唯物主义心理学范畴的研究1976年、教育发展的哲学_心理学问题1981年、发展性教学问题1986年等,二、发展性教学理论,实质: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儿童,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心理发展。内容:以活动理论为支撑,强调教育与教学的总的目的在于形成儿童一定的、完整的活动类型和相应的活动能力,以保证儿童的个性得到完整的发展。目的:培养儿童的理论思维基础:教学问题,为此,主张开设活动教学,教学原则:掌握一般与抽象性质的知识应先于了解比较局部与具体的知识知识不能作为现代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应善于揭示教材中最初发生的普遍关系善于凭借物质形式再现普遍关系,以便于研究善于将普遍关系具体化善于完成智力动作与外部动作之间的相互转化,参考文献,1李玉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3.2张莉云.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当代发展及教育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3于冬青,王艳玲.幼儿园教学应为儿童发展服务维果茨基理论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03):60-63.4邹晓燕,陈巍.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及其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06):27-30.5任春华.不同的认知发展观对教学的启示试论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之异同J.前沿,2006,(10):68-70.,6吕晓,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6,(06):53-55.7麻彦坤.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01):154-160.8王文静.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我国幼儿教学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0,(06):13-15.9龚浩然.维果茨基关于高级心理机能的理论J.心理学报,1985,(01):15-22.10HowardGardner,魏明庠.鲁利亚的一生J.心理学动态,1985,(03):84-88.11龚浩然.维果茨基关于高级心理机能的理论J.心理学报,1985,(01):15-22.12汪青.著名心理学家介绍A.P.鲁利亚J.外国心理学,1982,(01):53-55.,文献分析,请在此处添加文本,谢谢聆听!,大家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