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ppt

    • 资源ID:6323310       资源大小:287K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ppt

    第2章 社会化,潘菽先生:发展我国心理学的途径,1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2 要密切结合实际开展研究3 要有辨别地继承我国古代可贵的心理学思想,发扬国光,古为今用4 要有批判地吸收外国心理学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博采众长,洋为中用(引自潘菽全集总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思路北京大学2006-12-30,应围绕以下社会心理学定义来组织教材内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从一个生物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及其这一与他人及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有关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社会化、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教学内容的初步设想,1 绪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2 社会化3自我知觉:形成怎样做人的态度与价值观4 社会知觉:看别人怎样做人5 人际关系概述6 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7 校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8 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9 社会影响:从众、遵从、服从、社会促进或懈怠10 态度与态度改变11 社会心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第2章 社会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本章核心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位个体是如何成为他现在这个样的呢?(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人性的发展?)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第二节 社会化过程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现有教材中的社会化,金盛华(2005)概念及实质、心理机制(理论)、影响源(途径)、结果(语言与道德)、成人社会化(角色)孙时进(2003)社会化概述(含义、类型)、社会化的途径、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化过程中人的自我意识13院校(2003)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的因素、社会化的理论Freud、Erikson、Piaget、Kolberg、Bandura、Gessell、Harris郑杭生社会学(2003)社会化概述(含义、类型)、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第1节 社会化概述,*现有教材一 马哲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二 社会化的含义(类型)三 社会化与学习的相互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金盛华P4)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上层建筑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道德,政治法律,宗教两者辩证关系: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有相对独立性马克思哲学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观点,“人”的本质含义是什么?,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体现者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作为生物的自然属性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前提但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根本属性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同时,也时刻进行着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两种生产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仅有自然素质还不是人,1920年:印度狼孩卡玛拉、阿玛拉(金盛华P59)据科学记载,到20世纪50年代未,已知有30个小孩由熊、豹、狼等野兽在野地哺育长大,其行为与野兽相近,用四肢走路,不会说话,食生肉,用舌头舔饮生水1958:刘连仁(独居森林13年)1991-10-15解决日报:辽宁猪孩20世纪30年代:Kellogg夫妇让黑猩猩与他们9个月大的独生子一起生活、学习的实验20世纪60年代:Gardner夫妇教黑猩猩学习美国哑人所用手势语的实验,刘连仁(),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草泊村人。1944年被侵华日军掳掠到日本北海道服苦役,因不堪凌虐,1945年逃入日本北海道深山,1958年2月9日被当地猎人发现。在中国政府及旅日华侨和日本民主友好人士的救助支援下,经过与日本政府两个月的斗争,于4月10日离开日本回国。他于1989年开始寻求法律帮助,1996年3月18日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并亲赴日本做法庭陈述。2000年9月2日,刘连仁因病逝世,享年88岁。,辽宁猪孩(1991-10-15解决日报,百度搜索),1983年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辽宁猪孩(1991-10-15解决日报,百度搜索),通过对“猪孩”王显凤的教育研究,专家们认为:一、人的心理是主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究竟是什么?人的心理活动是从哪里来的?二、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我国心理学家认为,王显凤的人格是在社会群体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社会化是人格形成的核心,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三、人的智力关键期错过之后尚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社会心理分类系统 P4,1.个体现象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心态2.人际相互作用现象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3.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现象的社会影响4.微观群体心理现象的社会心态5.宏观社会现象的非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6.宏观社会现象的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社会和人永远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一方面,社会由人所组成,人的存在是社会的前提另一方面,人总是社会的人。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87页)。人类社会是每个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和环境,它规定着人的现实的存在和本质。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离开人类社会就无法理解现实的活动着的人。,二 什么是社会化(黄希庭、大百科),郑杭生:狭义(20世纪50年代前)广义(现在广为接受)狭义:社会化是个体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 的过程。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胡竹菁: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个人生过程中,通过学习社会文化而使自己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及相应的社会行为方式的过程。定义2: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其所处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内化社会影响并形成相应的心理与社会行为方式的过程),黄希庭教授的定义(导论169),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的人,同时他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社会化也就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向社会学习的过程。,(大)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学卷)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心理学卷)个人凭借其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社会化过程的实质是个体反映社会现实的过程,从心理学来看,就是社会现实内部化的过程。,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社会化的目的不仅是使人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获得人的语言、思想、感情,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一定的生产技能,懂得社会规范,明确生活目标,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而且使上一代人的思想、技能、经验能传给下一代,使人能继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维持代际关系,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改造社会,把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人格发展角度的社会化,郑杭生: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化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这个研究角度明显受到心理学中社会化研究的影响,属于社会学中社会心理学派的立场。时蓉华: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彭聃龄普心第14章: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叫做社会化socialization 又叫社会性发展(social development)。,文化角度的社会化,郑杭生:从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这种研究角度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属于社会化研究中的文化学派。孙时进(2003):“可以认为,个体的社会化就是个体经过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过程”。,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合格社会成员,13所院校本(2003):“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章志光:社会化通常是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其实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金盛华P59: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的类型,通常按人生发展不同时期的社会化特点而把社会化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社会化的过程):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孙时进认为这是按纵向(阶段)分,另可按横向(内容)分为: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行为规范(道德)社会化、心理素质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按人生发展不同时期的社会化特点分,初始(早期)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使儿童掌握语言,学习知识;内化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学生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为进入社会作准备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 socialization)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而进行的学习过程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三 社会化与学习的相互关系,孔子的学习阶段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特别重视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参见第3节)孟子的学习原则和方法“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博约结合、积极思维、专心致志、不骄傲、持之以恒”Bandura的社会认知论,第2节 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化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一 人格(个性)与人格结构二 个性化的含义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有关理论三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辩证关系四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什么是人格(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的主要特点:独特,稳定,统合,功能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大百科全书;不等于人格心理学,性格(character)(彭聃龄:2004),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为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的含义。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格的社会属性,因此,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大百科全书:人格与个性(personality),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 persona(面具)。戏剧中演员所戴的特殊面具表现了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分。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实际上说明人既有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也有某些外部未必显露的东西,这些稳定而又异于他人的特质模式,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表现了一个由里及表的、包括身与心在内的、真实的个人人格。,大百科全书:人格与个性(personality),较为综合的界说可称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这种界说强调了人格的4个方面:全体的人、持久的自我、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客体。,郭: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研究,引论人格理论生理机制遗传基础进化渊源社会情境文化背景发展历程认知情绪,动机自我潜意识攻击利他人格与健康性别中国人人格测评回顾与展望,中西方人格因素理论,西方:“大五因素理论”(OCEAN)开放性、外向、愉悦、公正严谨、神经质Freud:本我、自我、超我;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特点七大因素理论七个大因素(18个小因素):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世态度三个复合因素:自我指向、人际关系指向、事物指向,个性化,所谓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即人格或个性)的过程。从刚出生时没有什么特殊的个性到有独特个性的过程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完成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有关理论(社会心理学不等于发展心理学),孔子郑杭生:儿童期青春期成人期老年期13院校:儿童期青春期成人期(继续与再社会化Mead认为,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imitation)、游戏阶段(play)、博弈阶段(game)Freud认为人格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Erickson:从出生到死亡分为八个时期(金:151),社会人,自然人,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死亡,孔子论语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志于学问)三十而立(懂礼仪,说话做事有把握)四十而不惑(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而知天命(得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能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说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金:151,阶段1:婴儿期出生到1岁半 信任感不信任感 阶段2:儿童早期1岁半 3岁 自主感羞怯疑虑感 阶段3: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 主动感内疚感阶段4:学龄期612岁 勤奋感自卑感 阶段5:青年期12 18岁 同一感同一混乱感阶段6:成人早期1825岁 亲密感孤独感 阶段7:成人中期18 50岁 繁殖感停滞感阶段8:成人后期由老年直至死亡 完善感失望感,林崇德:发展心理学(1995),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章 胎儿的发展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第八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第九章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第十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第十一章 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个性化与社会化的辩证关系(金盛华P61),两者是对立的社会化使个体具有与社会其他个体共同的社会特性个性化使个体具有与社会其他个体不同的社会特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相互伴生,同步进行,同时实现,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个性化与社会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社会化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文化的传留,个性化使得个人可能具有超越现实而又改善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社会化的影响源(因素、条件),金盛华:人能够被社会化的核心原因有三个:1.人的遗传素质客观地决定了人类社会化的可能性,其他动物即使是在人类社会中成长,也不可能社会化为具有人的意识的个体2.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语言、文化)3.人类童年的长期依赖性的生活阶段,为家庭和社会发挥对儿童长期而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化的因素(途径、条件),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先天因素);性相近,习相远(后天因素)孙时进:社会化的途径内在途径:遗传因素、自主性因素外在途径: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工具13所院校:社会化的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网络郑杭生:社会化的条件与主体社会化的生物基础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第3节 社会化的内容,老子: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以伦理道德为核心)郑:从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一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二 社会化与文化和价值观有密切关系文化、价值、价值观、价值导向、价值论(郑杭生、社会心理学不等于文化心理学)四 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与社会化的关系五 中国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与中国人的社会化,当前有关社会化内容的基本论述,社会化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基本内容。西文学者有关社会化的内容(郑)1.政治社会化、2.性别角色社会化3.道德社会化、4.再社会化(法律、民族)中国学者论述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大百科)孙时进: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道德)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心理素质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简单地说,是指社会个体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1958年,美国政治学家D.伊斯顿和R.海斯发表论文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首次提出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目前,这一概念已成为政治学研究和政治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道德社会化,所谓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道德是社会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动员、整合和控制功能。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迪尔克姆、Piaget、Kehlberg,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从系统教育的角度来阐述社会化内容,认为为了使一个人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对其进行系统教育的基本内容有:教导有关生产与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确立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郑杭生社会学第四章,文化的含义与特性(超生理、超个人、象征、传递、变迁)文化的区分(类型: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反文化;评比性非评比性文化的结构文化的功能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生物人学习文化而成社会人),汪凤炎等:中国文化心理学 2004,走进中国文化心理学中国人的社会化观中国人的自我观中国人的尚“和”心态中国人的人情观中国人的面子观中国人的迷信心理与对策中国人的管理心理观,中国人的心理卫生观中国人的释梦心理观中国人的心理测量观中国人的军事心理观中国人的文艺心理观中国人的人格心理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三 社会化与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互关系,社会心理学家们在研究社会心理学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作用,Taylor(2004):“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对于人们的各种社会背景如何影响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有了越来越多的兴趣心理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指特定群体共同的信仰、价值、传统和行为模式”。,文化(culture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古代含义西方来源于拉丁文 culture,原意为对土地的耕耘和对植物的栽培,以后引申为对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培养。在中国古籍中,文化的涵义是文治与教化。现代含义西方许多学者接受克罗伯和Kluckhohn的文化定义我国学者认为文化一词具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现象。,A.L.克罗伯和K.Kluckhohn,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Kluckhohn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在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的基础上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文化的不同含义,“社会学卷”对狭义和广义的文化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哲学卷”则对这两种文化作如下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张岱年、方克立等(1994)的文化定义,广义的文化是指:“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这一定义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大文化”在结构方面可区分为四个层面“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狭义的文化则就是指“心态文化层”,即“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它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大部分。狭义的文化定义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现象,不同的民族赋予文化不同的民族特点。不同民族的和不同阶级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新旧文化之间存在着批判改造与继承发展的关系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推陈出新,价值的含义(金盛华P169),从哲学角度看,对价值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主体说,认为外界事物有无价值的评判主要在于主体的感受和体会客体说,认为价值主要是客观事物本身就有的一种属性,不会以评判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关系说,认为对事物有无价值的评判要取决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即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求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和适宜性,价值的含义,(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辞海:1.指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2.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特性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社会历史性发展性、对行为的导向性、系统性,价值的含义(引自杨中芳:中国人真是集体主义的吗?),比较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有关价值的定义是由早期人类学家Kluckhohn等(1951)所定下的:“一个个体或一个群体,内含或外显的,对什么是值得做的、应该做的的一种构想。这种构想影响了个体或群体的行动方式、途径及目的的选择同一些环境与事物,由于不同文化的人对它们存在的看法不同,而致使我们对它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杨中芳女士(2001),在对众多学者对文化一词所下的定义进行比较分析后指出:现代有关文化的理论,倾向于将文化看做是,外在于个体的,是文化成员间共同拥有的,一套思维理念系统。她认为,文化与价值观是紧密联系的。,价值观(金:170),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标准。西方:Kluckhohn等(1951)等中国:大百科全书;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价值导向的含义(引自杨中芳:中国人真是集体主义的吗?),Kluckhohn等(1951)定义价值导向为:“影响行为的一套相当普遍的、有组织的构念体系。这套构念体系包括有关对大自然的看法、人在大自然的位置的看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及对在处理人与人、及人与其环境的关系时的一些值得做的,及不值得做的的看法。同一些环境与事物,由于不同文化的人对它们存在的看法不同,而致使我们对它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这里的价值导向,可以说是一套价值观背后的支持系统。它给一套价值提供一个理由并确保其稳定性。,价值论(theory of value)金:171,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哲学学说称为价值观理论或简称价值论。西方学者提出的与心理学有关的价值论主要有:Allport的六分类说莫里斯的生活方式问卷 Rokeach(1973)的工具性、终极性价值系统理论 个人主义Schwartz198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论)-哲学卷,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但它不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人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的属性也是多方面的,因而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具有不同的价值。就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的不同需要而言,价值可分为物质的、经济的、科学的、道德的、美学的、法律的、政治的、文化的和历史的价值等等。,做人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冯天瑜: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参见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哲学、汪凤炎)P37-38:1.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2.在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尊卑、长幼、德性成为确定人的地位、建立秩序的三个要求3.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突显人格尊严,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4.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社会和人永远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一方面,社会由人所组成,人的存在是社会的前提另一方面,人总是社会的人。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87页)。人类社会是每个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和环境,它规定着人的现实的存在和本质。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离开人类社会就无法理解现实的活动着的人。,汪凤炎(2004):,要准确把握“做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先要弄清“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西方学者看法不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人是政治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有语言的动物;人是能使用工具的动物假如模仿西方学者的语气说,中国人则多相信:人是有德性的动物。这样,在中国人看来,德是成“人”的依据。换言之,人们需要德,主要在于德是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人无德就不称其为人。,社会化与做人,汪凤炎(2004):胡竹菁:,社会人,自然人,社会化(学习做人),继续社会化(道德重构),死亡,社会人,自然人,做人,五 中国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与中国人的社会化,“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国封建社会“做人”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做人”的基本要求杨中芳:中国人的价值观:“大我优先”体系,古代社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大学:三纲、八目孔子论语:仁、忠恕(于丹讲论语)董仲舒: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大学(总纲:三纲、八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後能静安虑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修其身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仁,汉语大辞典 1 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2 旧指具有道德的人,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论仁杨伯峻(论语译注一书作者)认为,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括讲是仁,分开讲是忠恕,孔子论仁 1/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孔子论仁 2/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仁”在论语中出现109次,于丹论语心得,心得之一天地人之道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心得之三处世之道 心得之四君子之道 心得之五朋友之道 心得之六理想之道 心得之七人生之道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礼、义(汉语大辞典),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论语.为政“齐之以礼”;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义:事之宜;正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礼记.中庸“义者宜也”;韩愈原道“行而宜之谓之义”智:1.聪明;2.智慧、智谋(能辨别是非)信:1.诚实、不欺;2.确实;3.信用,八荣八耻(礼、义、廉、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其特点是着眼于人的改造且比其他社会化更为剧烈。它可以是负面的(如罪犯改造过程)也可以是正面的(如移民到新的居住地的人),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