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l项目地理位置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位于简州新城养马街道,起于龙显路,止于配建道路4,全长351.523m.1.2 设计内容根据本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及前期与建设单位沟通确定,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雨污水管线、电力通信土建工程、照明及景观绿化工程等。本册为道路工程施工图,慢行系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铺装)、人行道绿化详见景观绿化工程部分。1.3 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道路长度:351.523m3)道路宽度:30m4)设计车速:40km/h5)交通等级:中交通6)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7)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15年8)交通量饱和状态设计年限:15年9)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10)净空要求:机动车道24.5m;人行道22.5m2、设计依据1)成都市东部新区简州新城石盘配建道路3用地范围示意图(项目编号:BXQ2023-jzxc-09)2)简州新城相关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土地利用规划图(2022.04)3)道路沿线实测带状地形图4)养马配德道路3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及管线探测资料5)成都东部新区竖向专项规划2022.036)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7)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技术规定(2020年)8)成都东部新区电力专项规划9)东部新区排水规划(2021.10)10)成都东部新区供水专项规划(20202035年)11)前期方案设计及方案评审意见12)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13)山水湖境、荷花苑三期等地块相关设计资料。14)龙显路方案、皓月街、东西轴线、道路A、红岭东路等相关设计资料。3、初设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022年12月26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处主管都趁上同志组织相关单位、有关专家对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养马配建道路4项目2个打捆项目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专家组同意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初步设计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1、核实设计依据,补充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土工合成材料等,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应为2022版。回复:按审查意见补充。2、补充前期方案阶段审定内容介绍。回复:按审查意见补充。3、加强与相交道路设计的复核,保持平纵设计的一致性。12、利川街作为片区重要交通道路,建议进一步核实交通量及路面结构。回复:按意见复核交通量,调整本次设计两条路路面结构。13、建议核实优化护脚设置。回复:取消护脚墙。14、建议核实优化粘土的做法。回复:按审查意见核实修改。15、局部段挖方边坡较高,建议核实完善截水沟设计。回复:按审查意见完善。16、建议核实客土喷播植草的必要性。回复: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边坡开挖后主要岩层为粉砂质泥岩,因无法确定周边地块开发建设时间,为实现边坡快速复绿,采用客土喷播。17、核实道路挖方是否已考虑了支管井空间。回复:施工图阶段细化边坡开挖与支管并协调。18、建议进一步核实围墙基础注浆加固的可行性。回复:取消围墙基础注浆加固。19、挖方段超挖换填建议结合排水管道综合考虑。回复:同意意见并进行综合考虑。20、补充抛石挤淤做法。回复:同意意见并补充鱼塘段挖淤换填做法。21、周边地块近期都会开发,一般边沟可采用土沟或者砂浆抹面。回复:边沟调整为土沟砂浆抹面。22.补充挡土墙相关设计内容。回复:按审查意见补充。4、设计规范、验收标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回复:本次设计道路平纵线形已根据收集到周边道路资料保持统一。4、建议结合交叉口渠化设计核实道路平面设计。回复:按意见复核。5、进一步核实道路开口宽度,仅在规划批准的车行出入库开口。回复:道路开口依据相邻地块设计图的车行出口预留开口,下阶段进一步结合周边地块报规审批备案图纸核实调整。6、道路北侧与规划绿地及河道,建议将人行道护栏调整为绿篱的方式,近远结合。回复:古井沟处于规划阶段,尚无稳定设计资料。考虑到配建道路3南侧地块已进入开发阶段,配建道路3的建设迫在眉睫,本次配建道路3按原始地貌设计,设计建议近期用栏杆形式,以保证安全问题,后期古井沟建设时根据以已建成的道路作为控制条件修建。7、补充道路与古井沟的横断面图,确保道路沿河道段的亲水空间。回复:古井沟处于规划阶段,尚未收集到相关规划资料。本次配建道路3按原始地貌设计,后期古井沟建设时根据以已球成的道路作为控制条件修票。8、道路纵坡较大,超过非机动车道的最大坡度建议,建议大纵坡段补充非机动车推行的标识,同时明确非机动车道的抗清指标,并增加安全措施。回复:按审查意见修改,纵坡较大段设置非机动车推行标志,在施工设计阶段补充非机动车抗滑指标要求。9、补充非机动车道的坡道处理方式及停靠点位。回复:按意见补充,慢行系统相关图纸详见景观部分。10、建议进一步核实挡墙设置范围,有条件的协调采用台阶式绿化。回复:道路与周边地块间高差采用挡墙,前期已协调会沟通确定。11、圆曲线半径150米处应考虑设置加宽,可结合交叉车道综合设计。回复:经复核,根据规范对各条车道进行加宽计算,本段路面宽15m,满足规范要求。6、项目建设条件6.1气象该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春早秋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据简阳市气象站多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11,极端最高气温38.71(1972.8.27),极端最低气温-5.4r(1963.1.14)o年平均蒸发量1019.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缸绝对湿度16.1毫巴。多年平均风速1.8ms,最大风速25.0mso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50.8h,多年平均无霜期302天。多年平均降水量892.5mm0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510月雨量占年雨量的86.4%,其中7、8两月雨量占年雨量的48.9%,是大雨和暴雨发生的主要时期;114月雨量较少,仅占年雨量的13.6%,其中122月降雨量少,仅占年雨量的3.5%,形成冬干、春旱、夏洪、秋季多绵雨的特点。降雨量年际变化大,丰水年雨量约为枯水年雨量的2.2倍。6. 2场地地形、地貌养马配.建道路3起于在莫山水湖境社区项目(一期)北侧(KO+000K0+140段主要位于临边施工道路和边坡上,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约20m),终于已建养马街道第二初级中学北侧(K0+140K0+280段主要为已硬化的临时施工道路,低于设计道路标高约4T3m,道路坡度平缓,K0+280终点桩号附近为一山区,高于设计道路标高约0-2m,地形较为平缓)。拟建场地为低山浅丘地貌,邻近在建项目挡墙和基坑边坡,有村村通道路、施工便道和山丘等,存在高路堤、陡坡路堤和路堑,地形地貌较复杂,其视野通视性条件较差。6.3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勘察区位于简阳市西南侧,处于大地构造四川东部地台区,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褶皱带中部偏西的川中褶皱带内,构造形迹展布方向为北偏东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r2019年版)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I52-20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201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2)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四川省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1/T069-2016)5、坐标、高程系统及单位5.1 坐标及商程系统本设计文件采用成都独立坐标系(东带),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建设单位向施工方交付控制点。5.2 计量单位本设计文件均采用公制单位。般1°5。,地质构造简单,形态单一,无深断裂通过,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微弱,属区域性构造微弱区。距离场址最近的断裂是红花塘断裂和三岔断裂,直线距离分别为16km和17km,简阳市草池镇距离龙泉山断裂带较远,该场址附近均不存在一定规模的活动断裂。勘察区周边地区地质构造形式多样,褶皱断层等都较为发育,但勘察区内未见褶皱、断层,且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发育,场区大地构造单元稳定。因龙泉山褶皱而伴生的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小,且近期活动性不明显。2008年汶川8.0级强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该区均未遭受破坏性地震危害。从区域地质构造来看,该场地属于相对稳定场地。6.4地层岩性及其分布根据现场钻探,勘探深度范围内土层按时代、成因及土性特征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两层:第四系全新统(Qf)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d,dl)粉质粘土,下伏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Q泥质粉砂岩,各层及亚层特征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境土(QrI)杂填土】:色杂;松散;稍湿。主要由瓮筑垃圾、碎面层、基岩岩块、粘性土、生活垃圾以及清表的树木植物等组成,欠压密。该层回填时间05年,于场地局部地段有分布,层厚0.617.Onk素填土2:灰黑色、褐灰色;稍密;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和有机质组分,该层在场地局部地段有分布,回填时间大约5年,层厚0.32.Omo2)笫四系全新统残坡积(O/.)粉质粘土:褐灰色、褐黄色、紫红色;可塑;主要成分为粘粒,含少量粉粒。切面光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裂隙不发育,未见高岭土等矿物,无膨胀性。该层仅在ZK2和ZK24中有揭露,层厚0.82.5m。3)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lc)泥质粉砂岩:紫红、棕红色;泥质粉砂结构,层状构造,中厚层状构造,主要向,属于龙泉山断褶带和威远辐射状构造特征区域。龙泉驿断层:位于龙泉山大背斜西翼,地表因第四系掩盖而断续出露。断层南起仁寿陈大山之西,向南断裂形迹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岩层陡立带。向北,陈大山至老君庙间,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75°,东盘蓬莱镇组逆冲于西盘夹关组、灌口组之上。老君庙至双流太平镇间,断层走向呈舒缓波状,变动范围在N20°30oE,在老君庙北高家编附近,断面倾向南东,倾角38°,东盘蓬莱镇组、遂宁组与西盘灌口组接触。太平镇以北被第四系掩盖,至柏鹤寺东石棺材西断层又在地表出露,直到成都龙泉驿南,断层走向N15°E,倾向南东,倾角35°,东盘上沙溪庙组、遂宁组与西盘灌口组接触,底层垂直断距达1200%破碎带宽IOnU龙泉驿至金堂东,断层有隐伏于笫四系之下,其间仅成都洛带和成渝铁路北侧的黄家斑竹园两地有小段出露,总的走向N40°E,洛带附近断面倾向南东,倾角62°,东盘蓬莱镇组发生倒转,并逆冲于夹关组之上。金堂东北断层又复出现,至徐家沟之北,断层形迹减弱以致消失,代之以岩层陡立带,断层走向N35°E,倾向南东,倾角70°,东盘蓬莱镇组与西盘蓬莱镇组、苍溪组、白龙组接触。简阳市内发育的断裂主要有久隆场断裂、红花塘断裂及三岔断裂三条:久隆场断裂:全长约5km,走向N20°E,倾向NW20°45°,为压扭性断裂,位于周家乡西北,地层为白垩系天马山组。红花塘断裂:龙泉山东坡主要断层之一,全长约35km,为压扭性断裂,位于贾家场向斜北西翼。走向N20°E,倾向NWN60°,断层发生在白垩系内,上盘地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下盘地层为白垩系天马山组。三岔断裂:为压扭性断裂,位于三岔水库坝址左侧,走向N40°-60°E,倾向NW/15°-28°,上盘地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下盘地层为白垩系天马山组。破碎带宽7-9km,断距70-80kmo区内受威远辐射状构造影响,沱江以东展布了一些微弱的构造形迹,位于威远辐射状构造外围影响带,简阳鼻状背斜的北西翼,西邻龙泉山褶皱带。区内构造形迹简单,为一近水平单斜构造地层,岩层产状平缓,岩层倾向286°-310°,倾角一质粘土中的上层滞水,以及赋存于泥质粉砂岩裂隙中的基岩裂隙水,分别论述如下:(1)上层滞水:该类型水总体分布不均,无统一的连续水位面,且水量较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以蒸发、地下径流方式排泄,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受土体孔隙程度、连通程度及填充程度影响。(2)基岩裂隙水:其水量较小,主要赋存、运移于基岩节理和裂隙发育地带内,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下径流的补给,以地下径流排泄,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及裂隙面充填特征等因素的控制。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以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总体水量不大,其水量变化较大,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一般。6.6地震动参数及抗震设防区划拟建场地属于简阳市养马镇,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35001-2()10,2016年版)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该场地抗宸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O.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o6.7路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设计畚数建议值表土层名称及编号天然重度V(kNm')路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EfJ(kPa)基底摩擦系数U压缩煤量Es(MPa)泊松比V抗剪强度天轴强准“a)石单压标SfMP岩然抗度值1岩土体与锚固体敕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t(kPa)高压旋喷桩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度)桩例阻力特征值q.,(kPa)桩端阻力特征值qp(kPa)杂填土I18.5/0.4455/105素填土。18.5/0.4288/1010粉质粘土19.51400.255.00.353215/1025承毅力特征值全风化泥质粉砂岩,19.51600.305.50.323515/5540强风化泥质物砂岩士22.03500.4018.00.2355301.2120110中等风化海质柳砂岩S24.08000.45不可压缩0.22200387.31饱和)220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石英、氧化铁、长石等。节理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中充填灰黑色氧化铁等化合物,胶结状态主要以铁泥质胶结为主。局部含破碎带,局部夹砾岩:灰白色,褐红色,细砾状结构,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岩屑及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和粘土矿物等,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胶结物主要以钙质胶结为主。本场地岩层产状接近水平,产状为310°N4°。钻探深度范围内,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和中等风化层三个亚层,现分述如下:全风化泥质粉砂岩I:红色、褐红色,该层岩石组织结构完全破坏,已风化成可塑硬塑状粉质粘土,以粘土矿物为主。该层仅在个别专占孔中有揭露,揭露厚度为0.9mo强风化泥质粉砂岩2:岩体极破碎,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锤击声哑,岩芯多呈碎块状或薄饼状,少量短柱状,岩芯采取率约30RQD值为2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类,隙间充填褐色氧化铁薄膜等,局部包含中风化硬块。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3:岩体较破碎,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较发育,冲击不可钻进,结构面较清晰,锤击声脆,岩芯以短柱状长柱状为主,岩体结构较破碎较完整,呈裂隙块状或巨厚层状,因差异性风化及构造原因,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中夹破碎带。岩芯采取率约90%,RQD值为50%左右,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类,该层厚度大,本次钻探深度未揭穿。基岩各风化带总体变化趋势是自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往往呈逐渐过渡的状态。6.5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养马配建道路3北侧有排洪渠,勘察期间水量不大,水深0.5m左右;为排洪渠迁改而成,斜穿养马配票道路3路基,对本工程影响相对较大。2)地下水根据钻探结果显示,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有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粘性土和粉8、道路工程设计8.1线形设计平面布置:配建道路3平面按规划给定的红线图设计,道路起于龙显路,止于配建道路4(同步设计),全长351.523m,全线为直线,道路起终点交叉口均纳入相交道路实施,本次施工范围K0+019.821AK0+325.184。纵断面设计:道路全线共3个平面交叉口,相交道路均已设计(或同步设计),道路纵断面接顺相交道路。除交叉口顺接外,全线设2个坡段,最大纵坡4.65%,最小纵坡0.4%.8. 2横断面布置根据前期审定方案,道路横断面标准段布置为:2.5m人行道+Im人非绿化隔离带+2.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绿化隔离带+15m车行道+1.5m机非绿化隔离带+2.5m非机动车道+Im人非绿化隔离带+2.5m人行道=30m,双向四车道,每条机动车道宽3.5m。9. 3路基设计10. 3.1一般路基1)填方路基填土高度HW8.Om时,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1.5;当填土高度H>8.Om时,第一级边坡8.OnI边坡坡率为1:1.5,第二级边坡坡率为1:L75,第三级及以下边坡坡率均采用1:2,分级处设2.Om宽平台。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沟。为方便填方路基路边石安装,填筑宽度在设计路基宽度上每侧增加0.5m.2)挖方路基挖方边坡根据地质情况、现场调查自然边坡稳定状况、边坡计算分析确定:边坡开挖坡率序岩土分类开挖坡率1填土及粉质粘土不陡于1:1.5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不陡于1:0.753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不陡于1:0.57、主要设计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3)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15年4)路面设计荷载:标准轴载BZZTOO5)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6度6)道路线形设计指标项目单位规范值设计采用值设计速度km/h40路线长度m-351.523圆曲线最小半径(不设线和曲线)m500平面为直线最大纵坡(一般值)%64.65最小纵坡%0.30.4最小坡长m110110(顺接段除外)竖曲线最小半径凸m6001400凹m7001700最短竖曲线长度(极限值)m3536.804停车视距mN40>407)净空要求:车行道24.5m,人行道22.5m.8)道路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如下图所示,道路开放交通后,道路建筑限界范围内不得有任何物俘像,包括树木枝梗、线杆、标志牌、路灯等一切障碍物。道路建筑限界示意图D地基承载力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不低于120kPao2)路基沉降为确保道路正常使用,路基容许工后沉降应按下表规定:路基容许工后变形表道路等级桥台与路堤相邻处涵洞、通道处一般路段快速路、主干路0.IOmWO.200.30m次干路、支路0.20m0.30m0.50m3)路堤稳定经相关地基处理后,需确保路基稳定,避免路基垮塌滑移。(3)软土路基处理方案根据现场条件、地质情况及前期方案成果,本项目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如下:1)软基厚度H<3m路段当填方段以现状地面向下换填不超过3m,挖方段以车行道加强层底面向下不超过3m(人行道换填底面高程按车行道控制),均能换填至好土层,则采用直接换填处理换填至下部好土层。由于本项目地下水位埋深较深,换填材料采用路基土,优先选用开挖所得合格材料进行破碎,并保证级配良好,开挖所得材料不足时外购。换填垫层必须分层碾压,碾压密实度不小于96%(重型击实标准)。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要求不低于120kPao施工时选择适合填筑要求的填筑土进行路基回填,回填应控制填土含水率、摊铺厚度、碾压机具及碾压遍数,以保证路基处理质量。并应做好防雨、排水措施。当垫层底面不平,底面陡于1:5时应阶梯状开挖,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高宽比不大于2:1,并于台阶顶面做成5%反向坡;底面缓于1:5时采用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2)软基厚度H>3m路段边坡自下而上每8m分一级,分级处设2.Om宽平台。当坡顶有雨水汇集时,于开挖坡顶外5m设置截水沟。1.3.2 路基加强为保证路基强度,在挖土方路段、挖石方但挖方深度小于L5m路段、填方路段路基顶设置加强层,加强层厚80cm,采用本项目(或附近工地)挖方中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破碎)。1.3.3 陡、斜坡路堤及半填半挖路基设计对于现状地面起伏较大的路段,为确保路堤稳定,需要对陡、斜坡路堤和半填半挖路堤进行处理。当地表坡度陡于1:5时,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m,当地表坡度陡于1:2.5且路堤边坡高度大于8m时,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填筑体内铺设土工格栅。对于半填半挖路基,当挖方区为土质时,路床范围土质应挖除换填,为避免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半填半挖交界处应酌情设置顺线路纵向的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引出:填方区宜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填筑,当挖方区为强度较高的石质时,可酌情采用填石路堤。1.3.4 不良路基处理根据现场踏勘和地勘报告,道路沿线的不良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及素填土等,不良土层承载力较低、压缩模量较小,在现状地表以上填筑路基土及施加车辆荷载后,对现状地基产生附加应力,将带来地基沉降及地基稳定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地质条件,需对现状不良土层路基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上部结构施工。(1)软土路基处理目的道路软土路基经处理后,使用期内不发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路面结构完整,车辆行驶平稳、安全、舒适。同时,路基在施工期和使用期间不发生局部或整体破坏。(2)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指标配建道路3(龙显路皓月街)南侧为在建山水湖镜,道路设计标高与在建安置房标高基本齐平,道路与安置房协调施工,路基范围内(人行道边缘向外57°扩散角)按填筑按路基填料和压实度实施,建议甲方协调房建施工单位执行。配建道路3(皓月街配建道路4)南侧为现状学校,道路红线距离学校围墙约1822m,AK0+170AK0+300段道路填筑后将与学校边坡形成“V形”沟积水,建议将其填平,自人行道边缘至学校围墙采用斜坡过渡,表层覆盖30Cn)种植土(喷洒草籽)+30Cm粘土封水层,并于低处设置排水沟引排雨水。配建道路3北侧为规划绿地,绿地内可能有规划古井沟(规划阶段,走向、规模暂未明确),道路施工时应保证自然排水通畅,施工机械、材料、堆土等不得阻塞天然排水通道,因不可避免的临时阻塞,应及时疏通。2. 3.6路基排水路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临时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有效做好施工期间排水措施。所有截、排水边沟的水流,均应引至道路排水系统中。路基段排水除市政管网外,主要采用边沟排水,边沟雨水进入市政管道前设置沉沙井。一般填方边坡坡脚有汇水的路段,与路基两侧的桥涵进、出水口或排水沟相连,需设置排水沟。挖方路基边坡外地面坡度与挖方边坡同向时,边坡顶部设截水沟,坡脚设置边沟,边沟、截水沟在低点位置接入就近边沟系统或散排入河沟冲沟。为减少地表水对边坡的冲刷,在挖方边坡平台上设置平台截水沟,截水沟需在低点位置接入就近边沟系统。8. 3.7边坡防护道路沿线主要为填方边坡,直接喷播植草防护,部分路段存在临时挖方边坡,采用挂网客土喷播植草防护。8.4路面设计8.4.1 车行道路面机动车道路面采用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见景观分册。路面结构设计以轴载Ioo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轮胎压强为0.7MPa,当软土层厚度较大,填方段以现状地面向下换填3m,挖方段以车行道加强层底面向下过3%均无法换填至好土层时,采用换填+冲击碾压方案进行处理,即:换填3m,并对换填底面、换填顶面、换填1.5m位置进行冲击碾压补强处理。换填材料及压实度要求同小于3m段,为尽量降低路基工后沉降,当开挖至换填底面时采用冲击碾压对底面填土进行冲碾补强处理,回填L5m后再次进行冲碾补强,当回填至现状地面或加强层底面时再次采用冲击碾压进行冲碾补强。在全面实施厚填土地基处理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验段,施工单位需通过现场检测及时反馈结果,针对试险段效果,采取动态设计,及时调整相关参数,确保道路软基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3)换填施工与管线的配合当道路管道埋深较大,管槽底高程低于路基换填底高程时,路基处理时对管道进行一并开挖埋设。当管顶高程+50Cm低于换填底面高程时,首先开挖至换填底面然后实施管道,待管道回填至换填底面高程后再实施路基换填。当管顶高程+50Cnl高于换填底面高程时,首先开挖至换填底面然后进行换填处理,当换填填筑至管顶高程+50Cm后反挖管道基坑实施管道,待管道回填至管顶高程+50CnI后再实施路基换填。(4)高填路基处理对于填方高度大于8米且纵向长度不低于120米地段,为消除或减少堤身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路基在按规范分层碾压的前提下,路基每隔2m采用冲击式压路机补压20遍,以消除填方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以控制路基的工后沉降。冲击碾压机械性能参数:为达到好的压实效果,根据本路填料组成情况,建议采用三边形冲击压路机,冲击能量25KJ,压实宽度2X100OnInI,工作速度1015kmho使用前应查明冲压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附近各种构造物,并应根据构造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般情况下可按冲击碾压水平安全距离表确定水平安全距离。对于河沟等有明显隔震效果的情况,经确认不会造成影响时可适当减少安全距离。施工前对于拟保护的构造物,在保护范围的外围应设置明显的标记物。8.3.5与周边衔接车辙剂,掺量为沥青混凝土重量的O.4%。抗车辙剂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外观颗粒状,均匀、饱满、无结块单个颗粒质量gWO.03密度gcms1.0熔融指数g10min>1.0灰分含量%58.4.2人行系统设计人行过街设施全部采用斑马线过街的形式,具体设计见本项目交通工程图纸,人行道施工时应结合斑马线确定无障碍坡道位置,路灯、交通标志牌、行道树应避开无障碍坡道。8.5道路附属设施人行道外侧临空面高差大于2m路段设置人行道栏杆,防止行人跌落。9、施工要求9.1 路基9.1.1 质量标准路基的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就近取土。路基填筑前应做好平整场地工作,先挖除地表杂填土、腐植土、耕植土、植被等;填土地段的表面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路基填筑应分层碾压,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碾压形式以冲击碾压与振动碾压相结合为宜。遇到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包括纵断面方向)时应挖台阶再分层压实,台阶宽度为一般为2m,台阶底应有4%向内倾斜的坡度。路基填挖衔接处采取超挖回填的措施,进行压实,井铺设土工格栅。土质路基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r为IO65cm,双轮中心间距3r°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要求均不应小于30MPa,各项参数参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选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层的层底拉应力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沥青路面按中交通等级设计,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组合为:改性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层厚4cm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40.6kgm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厚6cm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4-0.6kgm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厚6cmES-2稀浆封层厚O.6cm乳化沥青透层O.71.5kgm2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级配碎石垫层厚20Cln新铺沥青路面与既有路面搭接时应设置搭接过渡段,搭接面土工合成材料采用玻纤格栅。玻纤格栅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规定:玻纤格栅技术要求指标内容指标要求测试温度ClC)抗拉强度(kNm)5020+2最大负荷延伸率R)320÷2网孔尺寸(内边至内边净距mmXmm)20X2020±2网孔形状矩形20±2采用自粘式玻纤格栅,应能耐17(TC以上高温,施工前需对对拼接部位进行清扫、吹尘和清洗。玻纤网铺设范围内,按0.5kg1112沥青用量喷洒透层乳化沥青,铺设玻纤格栅必须与基层粘牢。玻纤格栅铺设范围内按0.3kg1112沥青用量洒布粘层乳化沥青,待乳化沥青破乳后,按IOkg/Hi?洒布35mm石屑,将玻纤格栅覆盖。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在车行道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加入抗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液限大于50乐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C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料径应小于IoOmm),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当采用石料填筑路基时,最大粒径应小于摊铺层厚的2/3,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化岩石等均不得用于路堤填筑。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应用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在积水地带进行填方工程时,先开沟排水、疏干积水,进行土基换填处理。(3)填筑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4)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路基压实按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相应标准进行,压实度不低于下表所列数值:路基填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床。80>95上路堤80150294下路堤>150292零镇放或挖方上路床。3095下路床308095对于路床顶回弹模量,次干路、支路230MPa,人行道路床压实度2901路基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路基分类士路基挖石方路基填石路堤路床纵断高程(nun)-20/+10+50/-100-20/+10路床中线偏位(mm)30W3030路床平整度(r三)15-20路床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不小于设计值+B路床横坡±0.3/且不反坡±0.3%且不反鼓注:表中B为施工必要附加宽度9.1.2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应做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顶5m外设截水沟,顺地势通过边沟或急流槽排出路基范围。在接近设计坡面Inl范围以内应采用人工开挖,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开挖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碎石。对于素填土较厚的高挖方区域,如存在土质松软的情况,开挖前宜对素填土区进行夯实后再开挖边坡,以保证施工中边坡稳定。9.1 .3填方略基(1)填料要求路堤填筑应采用场地附近挖方中符合填料要求的土石填筑,优先选用级配较值不大于30.,其级配组成如下表:垫层级配碎石级配筛孔尺寸(方孔mm)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00小于28小于631.5831001954849.529594.7517452.3611-350.66210.075O10(2)施工要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级配碎石应采用机械摊铺符合级配要求的厂拌级配碎石或碎砾石。摊铺碎石每层应按虚厚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已摊平的碎石,碾压前应断绝交通,保持摊铺层清洁。碾压前和碾压中应适量洒水。碾压中对过碾部位,应进行换填处理。碾压用15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碾压至缝隙嵌挤应密实,稳定坚实,表面平整,轮迹小于5mm.(3)质量标准垫层级配碎石质量标准见下表:垫层级配碎石质量标准项目规定值及允许偏差备注压实度(%)297干密度(gcm3)22.10平整度(mm15中线高程(mm)+5/-15横坡度(%)士0.3/且无反坡厚度(mm)-15弯沉值(0.0Imm)不大于设计值9.3.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1)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掺量暂定为4斩应通过试验确定。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应小于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