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ppt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操作手册介绍(2-应急部分),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技术指导组 2009-6-26 珠海,2.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完整率:100%,(1)计算方法:预案体系完整率=正式行文的预案和技术方案数/应制定的各类预案和技术方案总数100%(2)基本数据:,预案体系完整率:100%,应具备数:指标分母。截止到考核年度内应具有的预案和技术方案(技术预案)数。至少应包括:1)国家下发的有关预案:包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卫生部印发的有关单病和专项应急预案;,目前国家下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需具备的有关应急预案,注:血吸虫病、疟疾可根据不同省份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必需具备。,预案体系完整率:100%,2)省级制定的有关应急预案:包括对照国家下发、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的应急预案,以及本省根据需要自行制定的有关应急预案;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应急预案(一般称为技术预案或技术方案):指对照本省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有关单病和专项应急预案要求,本单位制定的有关技术方案或技术预案;4)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应包括同级制定的有关应急预案以及本单位制定的相应技术方案或技术预案。,预案体系完整率:100%,已具备数:指标分子。包括上级和本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有关预案数和本单位自己制定的技术方案或技术预案数。预案体系必须具有预案特征。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方案和疾控机构的监测方案不计入内。预案涉及事件类别数:按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它中毒、环境因素、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或服药、医源性感染、意外辐射照射、高温中暑、流感样病例暴发、其它公共卫生事件等12类别统计。预案涉及传染病病种数:包括甲、乙、丙三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及其它类传染病。,预案体系完整率:100%,()基本数据收集方法、来源:评价单位的预案体系文本,以正式下发执行、现实有效为准。文本应建档集中存放,或装订成册。数据主要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综合业务管理或相关科室。考核时考核人员可提出类别和数量要求进行抽查。,模拟演练指数:0.9,(1)计算方法:随机抽取3次模拟演练资料,不足3次全查。按照评估量表计算每次模拟演练的指数分值。模拟演练指数=抽取演练指数之和/抽取演练数 评价的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本单位自己按计划组织的、或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按计划组织的模拟演练项目。单纯被动参与的演练不计入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评估量表,模拟演练指数:0.9,(3)基本数据收集方法、来源:演练可为单病种演练、专项演练或综合演练。现场可查阅演练计划、方案、脚本、总结等相关证明材料。数据主要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或综合业务管理科室。评价单病种或专项演练时,评估量表有些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标化。,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100%,(1)计算方法: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现有符合要求应急物品储备种类数/规定应储备的应急物品种类总数100%(2)基本数据:,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100%,应储物品种类数:分母。指截止到考核年度内应储备的应急物品种类数。按以下计算:1)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卫办应急发(2008)207号已下发,疾控机构可参照执行,按二、三、四、五类储备,即传染病控制类、中毒处置类、核与放射损伤处置类、队伍保障类。从国家装备参考目录看,省、市、县三级储备没有种类上的差别。2)对省级重点考核传染病控制类、中毒处置类、队伍保障类。对市、县两级,重点考核传染病控制类。,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100%,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100%,实储物品种类数:分子。指实际储备的符合要求的物品种类数。合格种类的判定:该种类物品必须是合格产品,规格、数量至少要达到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最低要求,并在有效期内。考核的不只是种类达到要求,每一品种的数量也要达到要求。抽查品种数:现场考核时,考核人员可抽查一定类别和品种数,看符合情况。此处指抽查的品种数。符合率:抽查品种中符合要求的品种所占的百分比。,2.3.1 规范处置指数:省级0.85 市县0.70,(1)计算方法:随机抽取5起事件,不足5起全查;按照评估量表计算每起事件的指数分值。规范处置指数=抽取事件规范处置指数之和/抽取事件起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评估量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评估量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评估量表,2.3.1 规范处置指数:省级0.85 市县0.70,注:1.事件现场处置必须及时。是否及时视具体情况判定。2.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益评估,目前尚无较具体详细的技术方法,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中目前要求进行损失评估分析填报,卫生部还下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损失评估预算表(试行)(卫办应急发2008148号),可将此作为依据。具体分析方法目前可参考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2)基本数据:,2.3.1 规范处置指数:省级0.85 市县0.70,报告的事件数:指考核年度内、本辖区报告的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之和。处置事件数:包括处置过的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处置事件含义下同,限本指标)处置指本级现场参与的处置事件,即只要本级现场参与处置的事件都可纳入考核范围。如果没有现场参与的事件,就评价本级对事件处置进行过指导的事件。处置人数:指处置事件中需采取措施的人数,如治疗人数、医学观察人数、实施预防措施人数(如预防服药、预防接种、防护等)、尸体处理人数等。,2.3.1 规范处置指数:省级0.85 市县0.70,(3)基本数据收集方法、来源:评价的是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本年度无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评价报告的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处置情况主要根据处置相关证明材料如流调报告(初次、进程、结案等)、报表、流调记录、处置记录、检测报告和记录、评估材料等进行评价。评价非传染病事件时,评估量表有些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标化。评价不同级别的事件时,评估量表有些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标化。,事件原因查明率:省级80%,市级70%,(1)计算方法:事件原因查明率=原因查明数/处置事件总数100%本指标适用于省、市两级。(2)基本数据:,事件原因查明率:省级80%,市级70%,处置事件数:包括处置过的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处置事件含义下同,限本指标)有明确实验室检测结果数:指处置事件中有明确的病原、理化、微生物等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事件数量。通过临床明确诊断数:指处置事件中病人病因已通过临床明确诊断的事件数。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数:指处置事件中通过流行病调查已明确传染源、传播机制和高危人群等因素,并在控制疫情中取得效果的事件数。或通过调查已明确事故原因的事件数(如职业中毒)。,事件原因查明率:省级80%,市级70%,注意:1)如一个事件两种或三种原因全明确,可重复按不同原因统计。2)由于一个事件可能两种或三种原因全明确,所以三种不同原因明确事件数之和有时会大于原因查明事件总数。原因查明事件数:指处置事件中,实验室、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任何一种结果明确的事件数。有时一个事件有两种或三种原因全明确,但只能按一个事件计算。,事件原因查明率:省级80%,市级70%,(3)基本数据收集方法、来源: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为准。现场考核时可通过抽查的方式计算和核实事件原因查明率。,事件报告及时率:县级100%,(1)计算方法:事件报告及时率=按规定时限报告数应报告总数100%应报告总数:指年度内报告的相关信息数。本指标仅适用于县级。评价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系统中信息报告的及时情况。(2)基本数据:,事件报告及时率:县级100%,接报或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数:此处有误,应是已网络报告的相关信息总数,指考核年度内、本辖区已经网络报告的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包括定级的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按规定时限报告数:是指已经网络报告的相关信息中,报告时限符合要求的信息数。时限符合要求的判定:)接报信息:接到报告的时间和系统生成时间间隔应小于2小时。具体时限自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早接到信息并初步判定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的时间为起点,系统生成时间为终点。)网络直报疫情信息:某一疫情或信息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的最后一例系统生成时间,至按相关信息报告后系统生成时间的间隔应小于2小时。,事件报告及时率:县级100%,(3)基本数据收集方法、来源: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报告的所有信息为准,包括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报时间可从电话记录、初次报告等资料获取。现场考核时可通过抽查的方式计算和核实事件报告及时率。,相关信息网络直报率:县级100%,(1)计算方法:相关信息网络直报率=网络直报数/接报信息中应直报总数100%。本指标仅适用于县级。评价的是县级接报信息中,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的信息完成上网报告的比例,评价的是报告的如实性,间接反映是否存在漏报现象。(2)基本数据:,相关信息网络直报率:县级100%,接报事件总数:指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年度内、接到的本辖区内各类疑似事件相关信息数,如医疗机构报告信息、相关部门报告信息、媒体或群众举报信息,以及自己主动搜索的信息。应网络直报数:事件信息数中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标准的信息数,包括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实际网络直报数:应网络直报事件信息数中实际网络报告的信息数。,相关信息网络直报率:县级100%,(3)基本数据收集方法、来源:查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报信息记录资料,如报告卡、电话记录、举报信函、搜索记录等,统计应网络直报数。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核实相关信息网络直报率。现场考核时可通过抽查的方式计算和核实相关信息网络直报率。,谢 谢!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