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特殊儿童行为改变原理及运用-章永.ppt

    • 资源ID:6313636       资源大小:1.20M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特殊儿童行为改变原理及运用-章永.ppt

    “国培计划(2013)”-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培智教育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班,主讲:章 永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教科院 2013.09,特殊儿童行为改变原理及运用,内容纲要,一、行为矫正,行为矫正及其发展简史,2、相关概念区别精神分析疗法:建立在弗洛依德的“心理动力论”基础之上的心理行为治疗方法。行为治疗:以巴甫洛夫“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重视应答性行为的治疗。行为矫正(狭义):以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重视操作性行为的改变。,1、定义:行为矫正就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基本前提:无论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都是:“习得的”;并非所有的行为改变都是行为矫正。,偶然按压杠杆,多次重复强化,得到食物,行为矫正及其发展简史,一、行为矫正,3、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斯金纳箱:隔音 杠杆 食槽 食物实验过程:把饥饿的小白鼠关入箱内,结果:白鼠学会通过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的行为。在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以后,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一操作性行为的强度就会增加。,发展更加迅速出现“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行为矫正及其发展简史,二、行为矫正发展简史,1978年以前 空白1978年1985年 准备1985年以后 开始发展,国外发展史,20世纪初60年代,20世纪60年代后,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SOR”取代“SR”出现“认知行为矫正理论”代表人物:艾里斯、贝克,开始得到应用,并迅速发展“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广泛应用代表人物:斯金纳及其学生,产生但没有得到迅速应用与发展用“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进行研究代表:巴甫洛夫、沃尔普、艾森克,国内发展史,产生但没有得到迅速应用与发展用“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进行研究代表:巴甫洛夫、沃尔普、艾森克,行为矫正遵循“评价治疗再评价再治疗”的程序。单一被试研究设计基本类型(反转设计):,行为矫正程序设计,1、AB设计,1、最简单的设计:A=基线阶段 B=处理(矫正)阶段2、AB设计不能证明相互作用关系,没有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3、AB设计并不是真正的研究设计,它只能用于非研究情况下,1、“反转”的基本含义:在B之后又回到A2、严格讲应该是:A1BA23、比较A1、B、A2阶段的行为表现,即可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2、ABA设计,1、最常用、最典型的研究设计2、严格讲应该是:A1B1A2B23、可充分证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类型非常多,常依研究目的而定2、如:探讨不同策略对行为的影响:ABCDA设计,3、ABAB设计,4、多重处理设计,行为矫正程序设计,A-B设计的理论曲线图,A-B-A设计的理论曲线图,A-B-A-B设计的理论曲线图,多重处理设计图示,两个例子有何相同与不同,住校聋生小李一天意外地把自己的被子叠好了,虽然不是很整齐,老师看到说:“哇!你的被子叠得这么整齐,真棒。”第二天,小李再次叠好被子,老师再次赞扬,此后连续多天,小李都会自己整理床被。,小东在学做饭的时候,油烟总是很大,他打开抽油烟机,油烟被吸出了厨房。现在他做饭时,总是会打开抽油烟机。,强化法,一个具体的操作性行为发生了一个直接的结果紧随这个行为其结果导致行为将来被加强了,两个例子具体行为的结果不同前者:获得了肯定和赞扬后者:讨厌的油烟被取消了,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一、强化物与惩罚物,强化法,1、强化物 在人们感受的各种性质的刺激中,有一类是人们喜欢的,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让人产生高兴、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类刺激称正强化物,简称强化物。2、惩罚物 在人们感受的各种性质的刺激中,有一类不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反而让人遭受痛苦、烦恼和不安,让人厌恶。这就是惩罚物,或叫厌恶刺激。强化物与惩罚物因人而异,既有共同的,也有特殊的;在应用时要了解个体对各种刺激物的喜爱程度或厌恶程度,选择有效的、经济的强化物或惩罚物;常用方法是:“强化物(惩罚物)调查表”、“活动情况调查表”,二、正强化与负强化,强化法,1、正强化就是运用强化物来加强某一行为倾向的方法2、负强化就是通过取消惩罚物来加强行为倾向的方法3、它们都强调:行为的改变依据行为的结果而定,背景,结果,行为,SD,R,S,增加,获得强化物,取消惩罚物,再看几个例子,结果让人高兴满意,强化案例分析,1、小王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并认真听讲,老师对他微笑并表场。结果小王更有可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2、孩子晚上上床后,总是会哭闹,父母就会去安慰她。结果,这孩子晚上睡觉时哭闹行为的发生会更加频繁。,3、在雨中等车的妇女打开雨伞,雨伞防止雨点落到她身上。现在下雨的时候她总是会打开雨伞以防止雨点落到她身上。,4、课堂上同学们在安静地做作业,李强做完作业后开始也安静地看书,但看见老师在批改作业,便开始找边上的人讲话。老师注意到了,就对李强说:“你好象坐不住了,你到前面来,帮我管纪律”。然后给他一支粉笔,让他在黑板上记下不守纪律的人的名字。以后,李强每次做完作业后更有可能坐不住,而不是安静地看书。,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强化实际上是对个体的某一行为出现后给予的一种鼓励、表扬、奖赏或惩罚物的消失。一旦这些行为结果适合个体的心理或物质上的需要,个体出现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以上例子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程序:(1)有一个具体的行为在特定的背景下发生了;(2)有一个直接的结果紧随着这个具体的行为;(3)这个结果导致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了。,强化案例分析,夏天,一个光着脚的人踩到热沥青路上,他会立刻跳到草地上。跳到草地上的结果使他可以逃避热沥青路上的热量。,三、负强化基本过程,强化法,这个人下一次在热沥青路上走路时会穿上鞋,穿上鞋的结果是防止了热沥青的热量。,逃避反应,回避反应,行为者遭受惩罚物之后,只有从事某种特定的行为,该惩罚物才能终止。,行为者感觉到惩罚物的信号在遭受惩罚物之前,从事特定的行为,可免受惩罚物。,多次的逃避反应可建立回避反应逃避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建立回避反应。,四、强化法运用原则,强化法,两个强化法实例,1、正确选择要矫正的具体行为;2、正确选择强化物或要取消的惩罚物;3、在负强化中使用的条件惩罚物必须是强力惩罚物的信号;4、慎重使用负强化。在使用负强化时要明确:逃避反应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建立回避反应;5、使用正强化要注意:行为出现后立刻强化并描述被强化的具体行为;使用原级强化物时最好结合使用次级强化物;防止强化物的“饱厌现象”;6、让被矫正者逐渐脱离矫正程序。,神经性厌食症的矫正,1、诊断:患儿13岁,女性,读初中。父亲是某歌舞团团长,母亲是演员,两个姐姐已工作,自幼娇惯、任性,会演奏手风琴。1978年春节,突然出现厌食,几乎不吃正餐,体重由45公斤锐减至27公斤。患病后,先后在三个医院住院,均被怀疑患胃肠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但各种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患儿否认自己有病,靠输液等支持疗法维持生命。5月6日,精神科医生会诊。患儿极度消瘦、四肢湿冷、心音弱(每分钟42次)、呼吸有酮味。经医生诱导,讲出两种顾虑:一是胖难看,二是怕手风琴练不好。由此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2、矫正计划:决定用正强化治疗。具体措施:平时不允许离开病房,但若一周内体重增加1公斤,则准许她在周末回家看歌舞演出。3、结果:当日晚餐,由医生以和蔼的态度,坚定的动作喂下患病后第一餐饭。5月7日后,开始自己进食。在医务人员的鼓励下,每天体重增加都超过计划,周末准许回家看演出。6月3日,复诊时体重已达31公斤,四肢转暖,脉搏正常,情绪平静,举止适度,自述病已痊愈。出院后体重继续恢复正常。9月复学。,神经性厌食症的矫正,1、诊断:斯蒂科,男性,7岁,极重度智障儿童,唐氏综合症,美国一所特殊学校读书。他有极为严重的自伤行为,整天不停地打自己的头,以至教师和工作人员不得不将他的手捆在腰上,而且给他带上一个足球做的头盔,并整天把他关在一个小房间内。为了矫治这种严重的自伤行为,行为矫正家设计了一个运用电击惩罚的治疗程序。经过电击治疗,斯蒂科很快地消除了打头行为,但是,一旦停止使用惩罚,坏习惯很快会恢复。因此行为矫正家认为必须使他形成一种取代打头的良好行为,以彻底除去其打头行为。,智力障碍儿童自伤行为的矫正,2、矫正计划:设计了一个负强化程序。具体实施如下:把斯蒂科放在一张高椅上,在他面前的盘子内放一个金属做的小卡车,一个电子钟电线串联着小卡车,以测量孩子接触卡车时间的长短。开始时孩子根本不会自动地将手放到小卡车上去。很显然,这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程序去教会他。程序开始时,一个蜂鸣器发出声响后,立即在斯蒂科的小腿上给予轻微的电击,这时实验者引导孩子的手接触小卡车,每当斯蒂科的手接触金属卡车时,蜂鸣器和电击就自动消失。,智力障碍儿童自伤行为的矫正,3、逃避反应阶段 大约经过12次试验后,当以上两个刺激呈现时,斯蒂科会自动将手放在“卡车”上。这就是说斯蒂科已经建立了逃避反应:如果将自己的手放在卡车上,就可以逃避电击厌恶刺激。4、回避反应阶段 经过多次训练后,只要蜂鸣器一发出响声(3秒钟后电击出现),斯蒂科根据经验就会很快地将手放到小卡车上以躲避电击,这就是回避反应。因为他的手一离开小卡车,蜂鸣器就响了,而且3秒钟后电击就会发生。这样斯蒂科为了躲避电击,不得不把他的手放在金属卡车上。,智力障碍儿童自伤行为的矫正,5、分析:从整个程序看,开始时,斯蒂科不会去接触金属卡车,经过训练,他几乎能持续地将手放在金属物品上而不去打头;从而使他拿金属物的行为取代了打头的行为;尽管他已不再打头了,但整天拿着一个金属物品,终究不是良策;下一步应该做的工作是要教会他接触其他玩具,然后再运用其他行为矫正方法撤除电击和玩具卡车,使他不再整天拿着玩具卡车,也可以从事其他活动。,智力障碍儿童自伤行为的矫正,丽丽家邻居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一天,丽丽看见小花猫正在睡懒觉,她想去叫醒它,就走过去抚摸这只小花猫。谁知小花猫却抓伤了她的手。从此以后,丽丽再也不会在小花猫睡觉的时候去抚摸它了。,惩罚法,两个例子有何相同与不同,小英玩玩具的时候,如果有其他孩子玩她的玩具,她就会打他们。每次她打别的孩子时,老师就会让她停止玩耍,并在另一房间椅子上坐两分钟。于是小英就不再打别的孩子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性行为发生了一个直接的结果紧随这个行为其结果导致行为将来被减弱了,两个例子具体行为的结果不同前者:获得了惩罚物后者:强化物被取消了,正惩罚负惩罚,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一、正惩罚与负惩罚,惩罚法,1、正惩罚就是运用惩罚物来减弱某一行为倾向的方法2、负惩罚就是通过取消强化物来减弱行为倾向的方法3、它们同样强调:行为的改变依据行为的结果而定4、惩罚只能部分地减少或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使之完全消除,再看两个例子,背景,结果,行为,SD,R,S,减少,获得惩罚物,取消强化物,结果让人不高兴不满意,惩罚案例分析,2、李军,行为障碍儿童,特殊学校学习。老师用扑克牌等筹码作为他学习成绩的条件强化物。每次他答对问题,老师就在一个容器里放进一个筹码以强化他的行为。但是,当李军未经老师允许就离开座位时,就从容器中取走一个筹码。于是李军停止了不经老师允许就离开座位的不良行为。,1、张强开车进城购物。在商场门口,他想就几分钟而已,便把车停在路边。从商场出来时,看见警察正在开“不按规定停车”的罚单。从此以后,张强不会再把车停在不该停是地方,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给予 取消,强化物 正强化 负惩罚,惩罚物 正惩罚 负强化,二、运用惩罚应注意的问题,惩罚法,惩罚法实例,1、明确描述被惩罚的具体行为;2、正确选择惩罚物及确定要撤销的强化物;3、尽量为替代行为产生创造条件,并与替代行为强化相结合;4、强烈的惩罚会引起不良情绪反应,从而导致其他不良行为;5、过度的惩罚容易产生条件惩罚物,从而产生逃避-回避反应;6、惩罚只能抑制旧有行为,并不建立新行为;7、惩罚必须及时,所有参与者的态度必须一致并保持平静。,一、诊断 王某某,7岁,男性,特殊教育学校聋生。经常打架,尤其喜欢挑衅或殴打其他儿童。连续三周观察记录:平均每天打人30次。教师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如:教育、奖励等,但无效果。诊断为攻击性行为。计划采用惩罚法治疗。,聋生攻击性行为的矫正,二、矫正程序 在不伤害王某某健康的前提下,设计惩罚程序,并征得其父母的同意和协助。程序如下:当他打人时,老师严厉地说:“不许打人,因为你打人了,现在罚你做10次起立和坐下动作。”边说边拉住他的手要他站起来,然后按住肩膀要他坐下去,同时喊“起立”、“坐下”,共10次。,三、过程 王某某对此最初表现为肢体上的反抗,但仍强迫做。最初,需矫正者用手帮助他,以后慢慢只用指令指示,便可按指令做。程序实施后:第一天,打人次数下降到11次;第二天,10次;第三天,1次;以后基本维持在01次的水平上。两周后,停止惩罚程序。前4天,打人的行为维持在低水平上,后4天打人频率开始逐步上升。8天后,再次引入惩罚程序,打人行为立刻下降。同时强化其安静地坐着玩玩具的行为。持续两月,打人恶习基本控制住。,聋生攻击性行为的矫正,12岁的小东吵闹着要买一件新衣服,父母劝了半天也没有用,“你已经有了那么多新衣服,还要买?”无奈,父母两人一人去看书,一人看电视,不去搭理小东。小东先是在自己房间里大喊大叫,继而开始摔东西,然后动静越来越小,不多时,一切归于平静。,消退法,一般情况下,儿童在家里无理取闹或大哭大叫,往往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或获得食物。在儿童采取这种不良行为时,如果父母立即给予关注或食物,则这种关注或食物就是正强化,结果会使孩子的哭闹行为越来越严重。正确的做法是,不理睬,一、消退的概念,消退法,1、定义:消退指在确定的情境中,在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或惩罚)的行为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或惩罚),则以后在相似情境中,这一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或升高)的现象。2、类型:由正强化建立的行为的消退最常见(容易且效果好)由负强化建立的行为的消退不常见(不容易且效果不好)由惩罚消除的行为的消退少见(期望的行为被惩罚后无法消退),二、消退的实施,消退法,1、前提:能正确识别问题行为的强化物,并能有效地控制它;能保证消退过程中当事人和他人的安全;能容忍消退爆发时问题行为的升级;周围环境的所有人员能一致地执行消退。2、方法:找出导致问题行为的强化因素,然后严格控制这种因素;在消退问题行为的同时,对良好的替代行为进行强化;执行消退程序时,各种物质环境、有关人物的角色扮演以及言语等都必须妥善安排。消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会使问题行为更加严重,因此需要坚持到底,该行为才能消退。,再看两个例子,消退案例分析,2、小学老师告诉孩子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在每天回家或上学时,要向父母说:“爸,妈,我回来了”。“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再见。”小东的父母对此从不给予反馈,都不吱声。久而久之,小东上学的时候也不再说“我上学去了”,回来也不再说“我回来了”。由于父母认为孩子的这些行为是理所当然的,而没有对孩子的道安与道别给予回应,一段时间后,孩子再也不向父母道安与道别了。,1、“今天的菜不好吃,我要吃羊肉”小东在吃饭的时候又闹了起来。父母两个谁都没有说话,只是继续吃饭。“今天的菜不好吃。”小东的声音高了半拍。依然没有人理睬。“菜不好吃,哼。”小东斜眼看父母的反应,依然没有人搭理。小东知道是不会有人管的了,所以只好拿起筷子,慢慢吃了起来。,三、运用消退要注意的问题,消退法,1、选择好要消退的问题行为;2、准备阶段应考虑的问题:建立行为基线,并确定该行为的强化物;找出替代行为,并选择好替代行为的强化物;确保有关人员知道,以免受干扰。3、消退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种:问题行为之后的强化物没有得到真正的撤除;问题行为可能从其他来源得到间歇强化;替代行为没有被适当地强化。4、让被矫正者逐渐脱离程序,逐步进入自然情境。,两个消退法实例,美国心理医生威廉斯1959年报告:采用消退法矫正一名21个月大的儿童的暴怒发作行为。该儿童在睡眠前只要父母离去,他就大发脾气,哭闹不休,以致父母不得不陪伴他12小时,直到他熟睡后才离去。用消退法进行矫正时,父母照旧将他放在床上,但是告诉他不再陪伴他睡觉了,然后离去,不再进屋。第1天,该儿童哭闹的时间长达50分钟之久;第2天,哭闹的时间就缩短到15分钟以下;第10天晚上,哭闹行为就完全消失了。治疗期间,其姑母偶然插手安抚而使哭闹行为出现反复,但是由于继续治疗,这个影响被迅速消除。追踪2年,一直没有复发。显然,父母对儿童的陪伴是他暴怒发作的强化物,矫正中撤除这种强化,不良行为得以消除。,哭闹行为的消退实例(正强化行为的消退),哈特等人在1964年,同时运用消退法和正强化法,成功地纠正了两个儿童的好哭行为。当他们哭泣时,教师不给予注意(消退);却注意和鼓励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良好行为(正强化)。消退对减少幼儿夜间哭闹行为的效果非常明显。,哭闹行为的消退实例(正强化行为的消退),自我伤害行为的消退实例(负强化行为的消退),1、诊断:某女孩,智障,有不停地用两手抓头发的怪癖。抓得头皮痛就感觉舒服(自动强化),难受感就降低(负强化)。父母采取过多种方法,如说教、打骂,甚至把他手捆起来,都不见效。2、矫正:剃个光头。开始又哭又闹,但谁也没理睬她,也无法帮助她(因为没有头发可抓)。一个月后,哭闹行为基本消失,两个月后头发再长起来时,也没有抓头发了。3、分析:不予理睬消退哭闹行为 无头发可抓消退抓头发行为,一、间歇强化概念,间歇强化程序,1、定义:一种偶然地而不是每次都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相对于连续强化而言,间歇强化意味着强化的只是行为反应的部分而不是全部。2、优点:由间歇强化增加的行为非常牢固,最不易消退;用间歇强化可以减少行为且效果显著,可避免不良心理反应;可以克服连续强化中的饱厌现象;比连续强化更容易操作。3、类型:增加行为间歇强化:定比强化、变比强化、定时强化、变时强化减少行为间歇强化:低比例强化、零反应强化、不相容行为强化,二、定比强化(定数强化),间歇强化程序,当行为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时,才能得到强化。特定次数即某一固定比例。这一固定比例应逐渐增加,从而建立行为。,工厂要求工人每完成一定工作量,就可领取一定的报酬。暑假里,家长要求孩子完成15篇作文。计划每完成三篇,就进行一次强化,如一次短途旅行。如果每完成一篇作文就强化,就是连续强化了。,实验表明:如果强化比例标准不是高不可攀的话,定比强化下的动物反应要快于定时强化下的反应,人类也是如此。定比强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一次行为反应得到强化之后,有一段停顿时间,或者说休息时间,这称为停顿现象。,三、变比强化(变数强化),间歇强化程序,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围绕一个平均值不可预测地变化着。,医院规定:大夫每值几个夜班就可以休息一天,病人少的时候,值夜班一天就可以休息一天,而病人多的时候,值夜班三天也许还得不到休息。再如: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举手发言、买有奖贴花、买彩票或赌博等行为,都属于这种强化。,变比强化没有停顿现象。因为没有明确规定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反应次数,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反应次数是不确定的,所以行为者不得不不断地进行行为反应,以求获得强化。,四、定时强化,间歇强化程序,行为在前次强化后,需要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后再次发生,才给予强化。,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说:“我每周五下午都要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看你的表现好不好。”对写作业爱磨蹭的孩子说:“我每隔10分钟就进来检查一次,看你是不是在玩。”对贪玩的孩子说:“我每隔一天就要问你学没学到新东西。”如果做到了,就给孩子正强化物。再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按月发工资”等,定时强化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停顿现象,它发生在刚刚得到强化之后。,五、变时强化,间歇强化程序,行为的两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围绕一个平均值不可预测地变化着。,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和检查,甚至到学校访问老师和同学。可以养成既稳定又持久的行为倾向,对外在强化物的依赖性也会减少。要求孩子整理文具、书包,家长不定时间检查,检查满意即奖励红星一颗。如果是每天检查,每天奖励,就是连续强化了。不定时抽查工作质量,达标者给予奖励等都属于这种强化。,变时强化也没有停顿现象。因为行为者无法知道或预测行为发生在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强化。,六、低比例强化,间歇强化程序,当行为以低比例发生时给予强化,则以后行为将以低比例发生。低比例强化的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A.行为越少越好;B.行为是可以容忍的。如:“吸烟者的治疗”、“大声讲话的行为”,处理孩子看电视过多的行为,家长可先和孩子约好允许看电视的时间,如每天一个小时,如果孩子做到了,就可以得到一颗红星,并让他以若干颗红星换他所喜欢的奖品。矫正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可让孩子自己给自己规定一个作业时间,再给他一个小闹钟,拨好时间,在闹钟铃响以前完成作业可以得到一颗红星,若干红星换一个他所喜欢的奖品。,七、零反应强化,间歇强化程序,在一规定的时间内,若不需要的行为不发生,就给予强化。,矫正某幼儿午睡时爱吃手指的不良行为习惯,可采用零反应区别强化,规定每天中午在幼儿园睡觉时,如果他没有吃手指,就进行表扬、强化。零反应区别强化程序可以用来消除许多不需要的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儿童的多动、打人、骂人、乱扔东西、不讲卫生等各种不良行为或习惯。,八、不相容行为强化,间歇强化程序,不相容行为指两种行为彼此对立,不会同时发生,一个减少另一个必然增加。减少一个不良行为的同时,必然增加另一积极的良好行为;增加一个良好行为的同时,必然减少另一消极的不良行为。关键在于正确选择不相容行为,确保行为的不相容性。,要使上课时,随意大声讲话的不良行为不发生或少发生,就必然会增加一些与大声讲话的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替代,如认真听讲、自己看书、写作业或其他行为,只要不大声讲话,就会得到强化。,连续强化对于学习初期、不稳定、不经常出现的行为有很好的强化效果。用于刚开始学习新行为的时候,这叫行为的获得。连续强化会很快导致饱厌现象,使行为者对强化感觉麻木,难以取得强化效果。而一旦撤销强化,行为便会迅速消退。,间歇强化更适用于稳定的或经常出现的行为。通常用于行为获得以后,使行为者继续从事这种行为,这叫行为的维持。可变的间歇强化往往比固定的间歇强化效果好。,九、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的运用原则,间歇强化程序,一、渐变强化概念,渐变强化程序,前述各种行为矫正方法主要是如何加强或减少某一种个体已经存在的行为。如果我们所期望的行为至今没有出现过,显然不能等行为出现后再给予强化,这是不现实的。这需要通过某种程序来培养和发展个体新的行为。,1、概念:渐变强化指通过一系列的步骤逐步形成一种先前并不发生的新行为的强化程序。2、类型:塑造、渐隐、链锁3、运用:个体并不具有某一行为时,可用塑造、链锁;个体行为表现不符合要求时,可用渐隐。,塑造法实例,小莉,女,8岁,某儿童福利院,智力障碍。不会走路,并伴有严重的自伤行为。训练目标:独立地从电视室走到餐厅(R目)。小莉有时自己能站起来,并从一张椅子走到另一张椅子,特别是两张椅子靠得很近时,她能走动(R1)。计划将饭桌靠近小莉身边,以后逐渐拉大距离,最后把饭桌放回餐厅。第一步:饭桌在小莉身边(两步远)(R1)完成强化;第二步:饭桌在电视室的另一边(R2)完成强化;第三步:饭桌在过道上(R3)完成强化;第四步:饭桌在餐厅(R目)完成强化。,二、塑造法,渐变强化程序,二、塑造法,渐变强化程序,1、定义:塑造就是通过连续强化与目标行为相关的一系列行为,逐步达到目标行为的一种渐变程序。又叫“连续接近法”。2、实施步骤:确定行为目标R目以及 R1、R2、R3 一系列行为;首先:强化R1,建立后,再强化R2,建立后,再;最后:强化R目,直到建立R目。3、需要注意的问题:认真仔细地确定“行为目标”,并准确地定义它(R目);选择适当的强化物(S);选择一个合适的起始行为(R1);以(R1)为开端,列出通向(R目)的连续的相似的行为系列;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例如:训练“发音”、“走路”以及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等。,渐隐法实例,小刚,男,8岁,特殊学校,自闭症。能认读110的数,但不会数物体(数到10)。训练目标:独立地(S目)数物体数到10(R)。第一步:一张白纸,右上角有个数(比如5),纸上画有与数字相同的圆(S1),另有一大堆圆纸片。问:这是什么数?回答正确强化,并要求把5个圆纸片放到纸上去,反应正确强化,多次训练后,进入下一步;第二步:纸上圆的轮廓线变细了(S2),其他同第一步;第三步:纸上圆的轮廓线变成了虚线(S3),其他同第一步;第四步:纸上空白,只有右上角的数字(S4),其他同第一步;第五步:没有纸,只有用纸片剪的数字(S5),其他同第一步;第六步:告诉他一个数,要求数出相同的圆纸片(S目)。,三、渐隐法,渐变强化程序,三、渐隐法,渐变强化程序,1、定义:渐隐就是逐渐改变控制反应的刺激,最后使行为者对控制反应的目标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种渐变程序。意即逐渐隐藏刺激。2、实施步骤:确定目标刺激S目以及 S1、S2、S3 一系列刺激;首先:强化S1的反应,建立后,再强化S2的反应,再;最后:强化S目的反应,直到建立S目的反应。3、需要注意的问题:正确选择目标刺激S目;选择适当的强化物(S);选择一个合适的起始刺激(S1);以(S1)为开端,列出通向(S目)的连续的相似的刺激系列;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例如: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练习“写字”等。,链锁法实例,“电饭煲做米饭”,其任务可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1)在米袋里用专门的碗盛一碗米;(2)用专门的塑料盆把米淘洗干净;(3)把米倒进电饭煲内胆,并加入水,盖上锅盖;(4)擦干手,摁下电源总开关;(5)摁下电饭煲做米饭的开关。逆向链锁训练:(1)妈妈做分解任务的前4步,女儿做最后一步,完成强化;(2)熟练后,妈妈做前三步,女儿做后两步,完成强化;(3)熟练后,妈妈做前两步,女儿做后三步,完成强化;(4)熟练后,妈妈做前一步,女儿做后四步,完成强化;(5)最后女儿完全自己做,完成强化。,四、链锁法,渐变强化程序,四、链锁法,渐变强化程序,1、定义:对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由一系列的(SR)环节形成刺激反应链。通过刺激反应链来建立目标行为的渐变程序叫链锁。2、链锁训练的三种方式:整个任务呈现:强化发生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后;逆向链锁:从后向前训练,强化发生在每一步完成之后;顺向链锁:从前向后训练,强化发生在每一步完成之后。3、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际训练前,应作一次预备性示范练习,并提出要求;在训练下一步之前,必须使前一步达到非常熟练的水平;充分利用社会性强化物和其它强化物;尽快地减少每一步训练中的额外帮助;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例如:整理床铺、穿衣、做饭、洗头、洗脸等。,培养孩子整理自己床铺的好习惯,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培养:(1)把被子铺平(2)把被子的长边对折(3)把被子的另一边也对折(4)再次折叠(5)把叠好的被子放在床头(6)拉平床单 训练时,可逆向链锁训练,也可顺向链锁训练。,链锁法的关键在于任务分析,“刷牙”的技能,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1)拿出杯子、牙刷和牙膏(2)把牙膏盖拧开(3)把牙膏挤到牙刷上(4)把牙膏盖拧紧(5)含一口水,吐出(6)把牙刷放到嘴里上下、左右摆动刷牙(7)含一口水,清洗口腔,吐出(8)清洗杯子和牙刷(9)放好杯子、牙刷和牙膏 训练时,可逆向链锁训练,也可顺向链锁训练。,链锁法的关键在于任务分析,非 常 感 谢!,Tel:QQ:545441851Email:,

    注意事项

    本文(特殊儿童行为改变原理及运用-章永.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