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原细菌和病毒.ppt
第四章 林木病原细菌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多数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林木细菌病害种类虽然较少,但有的危害相当严重。原核生物: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1.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林木病原细菌多数为杆状,长为1 3 m,宽0.5 0.8 m。大多数有丝状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称为极毛;生在菌体四周,称为周毛。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 30。,细菌鞭毛的着生方式,细菌地分类根据目前公认的五界生物分类系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由于原核生物形态简单、差异较小,内部的分类系统还不完善。目前公认的是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1994)分类系统。(Holt JGNR,Kreig PHA,Sneath JT,Staley ST,Williams,eds,1994.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9th edn.Baltimore,MD.USA:Williams&Wilkins.),1st Ed.“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19238th Ed.“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19741st Ed.“Systematic Bacteriology”:1984-1989,4 volumes9th Ed.“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19942nd Ed.“Systematic Bacteriology”:2001-200?,5 volumes planned;On-Line“Taxonomic Outline of Procarytes”by Garrity et al.Rel.5.0(2004):26 phyla:A1-A2,B1-B24,Bergeys Manual Trust:Bergeys Manual,番茄内生细菌,2.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1)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阳性。主要引起植物萎蔫症状,如密执安棒形杆菌(C.michiganense)可以引起番茄、辣椒、苜蓿、玉米、马铃薯等植物萎蔫病。,(2)野杆菌属(Agrobacterium):菌体杆状,有1 6根周鞭,只有1根鞭毛的则多半是侧生。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菌落乳白色。主要引起桃、樱桃、苹果、梨、杨树等林木的根癌病或冠瘿病(A.tumefaciens)。,野杆菌属中大多数细菌都带有质粒,控制着细菌的致病性和抗药性等,如引起肿瘤症状的质粒称为“致瘤质粒”(tomor inducing plasmid,俗称为Ti质粒),有的能引起寄主产生不定根的“致发根质粒”(rhizogen inducing plasmid,比俗称Ri质粒)。,(3)欧氏杆菌属(Erwinia):菌体杆状。有多根周鞭,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菌落乳白色。引起枝枯萎蔫症状,如梨树火疫病(E.amylovora)。,(4)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菌体杆状。有1至几根极鞭。没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菌落乳白色。如引起桉树、木麻黄和油橄榄的青枯假单胞杆菌(P.solanacearum),此菌于1996年更名为(Ralstonia solanacearum)。,(5)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细菌杆状。极生1根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菌落黄色。如引起柑桔溃疡病的油菜黄单胞菌柑桔致病变种(X.campestris pv.citri)=(X.axonopodis pv.citri)。,3.细菌病害的特点和防治症状:坏死:核桃细菌黑斑病 溃疡:如柑桔溃疡病和猕猴桃细菌溃疡病等 畸形:如油橄榄肿瘤病 萎蔫:如桉树、油橄榄和木麻黄青枯病。这些症状与真菌病害的症状有明显区别。细菌病害的病部在湿度较大时,常可见细菌溢出(溢脓)。,2)越冬、侵染和传播 病原细菌可以在病株和未分解的病组织中越冬,有的可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主要通过雨水和昆虫传播,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3)防治 应严格做好检疫工作;清除侵染来源,防止各种伤口产生,或施用抗菌素进行治疗;对于青枯病等维管束病害,细菌主要从根部伤口侵入,因此,需要选育抗病树种(品种)或选用抗病砧木嫁接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第五章 林木病原病毒1.一般性状病毒是一类分布极广的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真菌、细菌等都可能遭受病毒的侵染。病毒是专性寄生物,体积比细菌小,约为10 30 nm,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高等植物病毒的粒体主要有杆状、线条状和球状三种类型。植物病毒的粒子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着核酸链组成。每种病毒只有1种核酸和蛋白质,核酸一般占5%40%,蛋白质占60%95%。植物病毒的核酸大部分为核糖核酸(RNA)。,2.病毒的增殖 病毒的增殖方式为复制,主要依靠核酸,与蛋白质衣壳无关。病毒复制的全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吸附、侵入、脱衣、复制和装配。,3.病毒的传播(1)昆虫。昆虫是传播病毒的重要媒介。有些昆 虫能终身传播病毒,其后代甚至也能传毒。这些传毒昆虫有叶蝉、蚜虫和飞虱等。(2)嫁接或病健接触,如苹果花叶病毒。(3)螨类和线虫传播。,4.病毒病害的特点1)植物的病毒病绝大多数是系统性侵染的。其主要的症状有花叶(如杨树花叶病)、畸形(如柑桔碎叶病和葡萄卷叶病等)和坏死(如柑桔和梨的衰退病)。,2)病毒为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生存,通过微伤口侵入植物。在自然界,这种微伤口主要来自病健植物相互接触时的擦伤或传毒动物的刺伤。3)病毒病侵染的来源主要是活的寄主植物和昆虫。病毒在树木体内可以长期地存活下去,直到植株死亡。长期带毒的昆虫越冬后仍可继续传毒。,5.病毒病害的防治(1)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的繁殖材料;(2)控制传毒介体;(3)选育抗病毒品种;(4)施用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