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昆虫生态学概述教学.ppt

    • 资源ID:6299431       资源大小:706KB        全文页数:25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昆虫生态学概述教学.ppt

    第五章 昆虫生态学概述,第一节 生态学概述第二节 昆虫与环境第三节 昆虫种群与种群系统第四节 昆虫生命表与种群动态数学模型第五节 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第一节 生态学概述,一、生态学的定义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三、学习昆虫生态学的意义,第一节 生态学概述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Haeckel首次为生态学下了一个定义)2、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功能的科学(美国生态学家Odum(1956)1977年又提出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3、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中国生态学家马世骏1980)不同的生态学定义体现了生态学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强调了生态学不同的发展分支与方向。,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 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统一的整体,现代生态学称之为生物系统(biosystem)。在生物系统中,生物内在的遗传特性与环境因子作用的对立统一,决定生物的盛衰。在生物学研究中,人们把研究的生物对象分成不同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排列成生物系列,即: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由各个生物层次和与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物、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系列的生物系统,即基因系统一细胞系统器官系统有机体系统种群系统一生态系统(图291)。,目前,生态学主要研究有机体以上的层次,即种群(population)、群落(biomass)、种群系统(population system)和生态系统(ecosystem)。在现代生态学的研究中,也有以单个有机体、器官、细胞乃至基因作为研究对象的,但其目的仍然是要阐明生物群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与规律。,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可将生态学分为分子生态学(mo1ecular ecology)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或生理生态学(physio1ogical eco1ogy)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1ogy)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全球生态学(g1obal ecology)。,根据研究对象的生物学类群,可将生态学分为动物生态学(animal eco1ogy)植物生态学(plant eco1ogy)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等。各大类群下还可逐渐细分,如动物生态学中可细分为哺乳动物生态学(mammalian eco1ogy)鸟类生态学(bird ecology)昆虫生态学(insect eco1ogy)等。,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可将生态学分为陆地生态学(terrestrial ecology)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淡水生态学(fresh water ecology)草原生态学(grass1and ecology)沙漠生态学(desert eco1ogy)岛屿生态学(island ecology)太空生态学(space ecology)等。,根据研究对象生命现象的本质,可将生态学分为数学生态学(mathematical ecology)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物理生态学(physical ecology)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能量生态学(energy ecology)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ry ecology)等。,根据研究对象的应用方面,可将生态学分为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资源生态学(resoures ecology)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污染生态学(po11ution ecology)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工程生态学(engineering ecology)等。,三、学习昆虫生态学的意义 昆虫生态学是昆虫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与规律的科学。与普通生态学相应,也可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分类类群、生境、涉及学科等分成若干分支。如 昆虫分子生态学 昆虫个体生态学 昆虫数学生态学 甲虫生态学等。,昆虫生态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例如:1、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与生态学的研究密切相关2、植物捡疫对象的决定与害虫种群生态学研究是不可分割的3、用于防治害虫的垦荒、轮作和农业技术措施生物防治方法是生物4、群落、种间关系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5、化学防治方法如果不注意与天敌的保护相协调,亦可能出现不良的效果6、益虫(或害虫)的饲养也只有在了解种群的生态要求的基础上,给予适合的生态条件,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都离不开生态学的研究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等世界性问题,涉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威胁到人类的未来,引起了全社会对生态学的关注。例如,1939年滴滴涕的合成与应用曾一度使害虫防治出现了“奇迹”,用少量的滴滴涕就能有效地杀灭大量的害虫。此后,新的化学农药不断涌现,农药总用量逐年上升。不久,新的“奇迹”出现了: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一些次要害虫突然暴发成灾,同时蜜蜂、鱼、鸟和许多野生动物等因农药残留而成为无辜的牺牲者,鸟语花香的世界逐渐变得沉闷单调,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人类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1962年卡尔逊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普遍关注,人们不得不用生态学的眼光审视化学防治及其他防治方法。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和食物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建立在深入的昆虫生态学研究之上。因此,在植物保护专业工作中,昆虫生态学是应该重视的基础之一。,第二节 昆虫与环境,一、环境与生态因子二、气候因子三、生物因子四、土壤因子五、昆虫的地理分布,第二节 昆虫与环境一、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 境 环境(environment)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长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学中的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生物的,如昆虫生态学中的环境是对某种或某类昆虫而言。,环境有大小之别,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根据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环境分为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内环境(inn曰environment)等。大环境又可分为宇宙环境(pace envir。nment)地球环境(810bal environment)区域环境(re8Zonal environment)等,大环境常常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化性、种群的周期性大变动,而小环境和内环境则影响生物的生存质量和数量变化。对昆虫而言,环境的类型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差别很大,在进行生态学研究时要进行全面分析。,(二)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是指环境中对其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影响昆虫的主要生态因子有气候、生物、土壤等几大类。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有以下几点:1、综合性 2、不等性 3、不可替代性4、补偿性 如棉铃虫危害棉铃5、限制性 6、阶段性 如光周期对滞育性昆虫的作用,二、气候因子(一)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温度的变化可以加速或抑制代谢过程。2、昆虫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同时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也改变了速度。3、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外界温度上升,昆虫的体温也相应上升;外界温度下降,昆虫的体温也相应下降,保持着与外界温度相接近的水平。4、昆虫并不是完全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当温度偏高时,昆虫的体温比外界温度稍低;当温度偏低时,昆虫的体温比外界温度稍高。这是常见的现象。,1、温区的概念 为了便于说明温度对昆虫生命活动的作用,可以假定把温度范围划分为下列5个温区(图303)。1)致死高温区 该温区的温度一般为4560。在该温区内,昆虫经短期兴奋后即行死亡。这是由于高温室接破坏酶的作用,甚至蛋白质亦受到破坏。这个破坏过程是不可逆的,高温引起有机体的损伤是不可能恢复的。2)亚致死高温区 该温区的温度一般为40一45。在该温区内,昆虫各种代谢过程的速度不一致,从而引起功能失调,表现出热昏迷状态。如果继续维持在这样的温度下,亦会引起死亡。在这种情况下的死亡决定于高温的程度和高温的持续时间。3)适温区 该温区的温度一般为840。在该温区内,昆虫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处于积极状态,因此,该温区又称有效温区或积极温区。在适温区范围内,不同种类昆虫有本身的最适温区。在最适温区内,体内的能量消耗小,死亡率低,生殖力大。有些学者又把该温区分为3个亚温区。,(1)高适温区 该温区温度一般为30一40,其最上限称昆虫的最高有效温度。环境温度越接近最高有效温度,越不利于昆虫的发育和繁殖。(2)最适温区 该温区温度一般为20一30,在此温区内,昆虫的能量消耗最小,死亡率最低,生殖力最大,但寿命不一定最长。(3)低适温区 该温区温度一般为820,在此温区内,随着温度的下降,发育变慢,死亡率上升;其最低限叫最低有效温度,高于此温度昆虫才开始生长发育,所以,最低有效温度又叫发育起点温度或生物学零点。4)亚致死低温区 该温区的温度一般为-10一8。在该温区内,体内各种代谢过程不同程度减馒而处于冷昏迷状态。如果继续维持在这样的温度下,亦会引起死亡。在这种情况下的死亡决定于低温的强度和低温的持续时间。若经短暂的冷昏迷又恢复正常温度,通常都能恢复正常生活。,5)致死低温区 该温区的温度一般为-40-l0。昆虫体内的液体析出水分结冰,不断扩大的冰晶可使原生质遭受机械损伤、脱水和生理结构受到破坏,细胞膜受到破损,从而引起组织或细胞内部产生不可复原的变化而引起死亡。一些昆虫在冬期低温来临之前,生理上起了明显的变化,体液结冰点下降,形成忍耐体液结冰的生理机能,甚至能在部分体液的水分已经析出结成冰晶,虫体僵硬的状态下渡过整个冬期,不但没有引起死亡,而且由于体内代谢水平下降,贮存物质消耗相对减少,从而保持着充沛的生命力。各种昆虫种群的温区范围是不同的,而且各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同时,昆虫在不同温区内的反应,还很大程度决定于种群的生理状态。,2、适温区内温度与生长发育速度的关系 在适温区内随着温度的提高而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这是温度与生长发育速度关系的总趋势。在生态学上常常应用发育历期或发育速率作为生长发育速度的指标。发育历期就是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一个世代、一个虫期或一个龄期)所经历的时间,通常以“日”为单位;发育速率则是在单位时间(如“日”)内能完成一定发育阶段的情况。两者的关系为:V1/N温度与发育历期(N)或发育速率(V)关系的总趋势可用下列模式曲线(图304)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度与发育历期的关系为一曲线(N);温度与发育速度的关系为一直线(V)。,温度与生长发育速度关系还有其他一些表示方法。1)范特荷夫(vant-Hoff)定律 范特荷夫认为,温度每升高l0,化学反应速度随着增加两三倍。用公式表示为:Ql023范特荷夫应用这个公式来解释温度与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实际上化学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并不一定按照这个公式的关系进行)。一些早期的生态学者常常引用这个定律来说明温度与昆虫生长发育速度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Q10K(常数),这个公式所表达的内容与上述的温度与发育历期及发育速率关系总趋势的模式曲线是相似的。但许多种类昆虫的温度与生长发育速度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在偏低或偏高的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增减缓慢,甚至在更高的温度下发育速率反而下降。为了更恰当地反映实际情况,生态学上常常应用其他模式以表示温度与发育速率的相关关系,逻辑斯蒂曲线模式是其中之一。,2)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模式 逻辑斯蒂曲线是一近似干“S”形的曲线,是生物学中常见的相关曲线形式,用于配合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时,可以表达在偏低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增长缓慢,温度继续提高,发育速率迅速增长,而在偏高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又复减缓的实际情况。逻辑斯蒂曲线的数学公式表达如下:Y=K/1+ea-bx式中:Y为发育速率;x为温度;K为Y值的上限;a,b为常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值(e2718)。如平腹小蜂Anastaus sp.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逻辑斯蒂公式为:Y=8.695/1+e一般认为,逻辑斯蒂曲线模式可以(相对地)反映昆虫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实际情况。因此,比较普遍地应用于标示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3、有效积温法则 1)有效积温的概念 积温和有效积温的概念是在植物学上提出来的。他认为,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为一常数。这个概念一般以下面的公式表示:NTK式中:N为完成生长发育期所需的时间(日数或小时),T为该期平均温度;K为常数。NTK 由于发育速率V=1N,因此,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VT/K,然而,许多生物的发育起点温度常常不是0,而是在0以上的某一温度。外界温度对生长发育的作用只能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显示出来。因此,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受的总热量应该是有效温度的总和。上面的积温公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校正而成为:N(T-C)K式中:C为发育起点温度;(TC)为发育有效平均温度。同样,发育速率与积温的关系公式也应校正为:V=T-C/K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在计算有效积温时,如果以每天平均有效温度的累计,温度以为单位,发育历期以d(日)为单位,则有效积温的单位为“日度”;如果以每小时平均有效温度累计,温度以为单位,发育历期以小时为单位,则有效积温的单位是“小时度”。例如,三化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有效积温为81.1日度,其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为:N(T-16)81.1而在日平均温度T下的发育速率为:VT-16/81.1,2)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 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的推算我们可以通过2个或3个以上的不同温度处理,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计算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如果只有2个温度处理,在计算上是比较简单的。假如第1个处理温度为Tl,第2个处理温度为T2;第1个处理的发育历期为Nl,第2个处理的发育历期为N2。其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可按如下计算。(T1一C)N1K(T2C)N2K(T1C)Nl(T2一C)N2 C=T1 N1T2 N2/N1N2 发育起点温度确定以后,代入原式,即可求出有效积温值:K=(T1(T1 N1T2 N2)/N1N2)N1 或 K=(T2(T1 N1T2 N2)/N1N2)N2,例如,在两个不同时期采回三化螟成虫,让其在室内产卵,记录室内的日平均温度,观察卵的发育历期。由于室温日变化的差异,两批卵所经历的日平均温度不一致,发育历期也不相同。第1批卵历期13d孵化,这13d的日温累计为288日度;第2批卵历期10 d孵化,这l0 d的日温累计为241日度。按照这两个材料,先求出各自的日平均温度,再用上述的公式,即可推算出三化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7,卵期的有效积温为839日度。采用这样的方法,继续积累资料,继续校正,就有可能得出近似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如果有3个以上的温度处理,计算上比较复杂,但结果比较可靠,其计算方法如下:设有3个处理,其温度分别为T1,T2,T3,Tn,其发育速率依次为V1,V2,V3Vn。可采用统计学上常用的“最小二乘方”法进行计算C和K,其推导公式为:KnVTVT/nV2(V)2 C=V2TVVT/nV2(V)2 通过计算推导出来的发育起点温度常常与实际情况稍有差异。昆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不但依种而异,而且不同地理种群也会有所差别。,3)有效积温的应用 有效积温(K)和发育起点温度(C)决定以后,可以推测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估计昆虫在地理上可能分布的界限,预测害虫的发生期等。(1)推测一种昆虫的地理分布界限和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 确定一种昆虫完成一个世代的有效积温(K),根据气象资料,计算出某地对这种昆虫全年有效积温的总和(K1),两者相比,便可推测该地区1年内可能发生助世代数(N)。NK1/K,如果N1,意味着在该地全年有效积温总和不能满足该虫完成一个世代的积温,即该虫1年内不能完成一个世代。如果这种昆虫是1年发生多个世代的昆虫(不是多年发生一个世代的昆虫),也将会成为地理分布的限制。如果N2,该虫在当地1年可能发生2代;如果N5.5,该虫在当地1年可能发生五六代。,(2)预测和控制昆虫的发育期 如已知一种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则可在预测气温(T)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发育期的出现。例如,己知粘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1,有效积温为45.3日度,预测产卵后的平均气温为20,则可计算幼虫孵化期。N=K/TC=45.3/2013.1=6.56 即气温为20时粘虫卵将于67d后孵化。同样,可以调控昆虫的饲养温度,以便适时获得需要的虫期。例如,正在繁殖一批松毛虫赤眼蜂,要求20d后散放成蜂,已知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4,有效积温为161.36日度,我们可以计算培养温度(T)以达到要求:TK/N十C161.36/20十10.3418.408 即如果控制培养温度为18.4,这批松毛虫赤眼蜂可干20 d后羽化散放。,4)有效积温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有效积温在应用时发生偏差的情况是经常遇到的。其局限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a)有效积温的推算,目前还是假定昆虫在适温区内温度与发育速率成正比关系的前提下按照有效积温的基本公式进行推导的。从关系式TC十KV看,这是典型的直线方程式。但在大多数昆虫中,偏低或偏高的温度范围常常不是随着温度的提高而成正比地加快,只有在最适温范围内这两者的关系才接近于直线。因此,为了计算积温而选择的温度处理应在最适温或接近最适温区的范围之内。同样,通过计算推导出来的发育起点温度,对于计算有效积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与实际的发育起点常会偏高或偏低,这是值得注意的。,(b)一些昆虫在温度与发育速度的关系曲线上(在最适温区范围内)有出现发育恒定温区的可能性。这也是带来偏差的一个因素。(c)一些有效积温的材料是在室内恒温饲养下取得的,但昆虫在自然界的发育处于变温之中,在一定的变温下昆虫的发育往往比相应的恒温快。此外,气象上的日平均温度也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温差情况,且与昆虫实际生活的小气候环境不完全相同。(d)生理上有滞育或高温下有夏蛰的昆虫,在滞育或夏蛰期间有效积温是不适用的。,4、低温对昆虫的影响及昆虫耐寒性 冬期的低温引起大多数昆虫的大量死亡。在发育零点以下,随着温度降低,昆虫的生长发育停止,代谢水平下降而进入麻痹状态。当温度继续下降,体液冰冻结晶,原生质脱水、机械损伤和生理结构(包括细胞膜)严重破坏而引起死亡。这是低温引起昆虫死亡的一般性描述。然而,一些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于冬期低温的耐寒性,低温引起昆虫死亡的原因要比上述的简单过程复杂得多。,1)代谢消耗和生理失调 在低温下昆虫不能正常发育,体内代谢水平虽然下降,但仍在继续进行。由于体内各种代谢下降的速度并不一致而造成生理上失调,这是低温下引起死亡的原因之一。亚热带地区的许多昆虫,或非越冬的虫态,往往由于这种原因而于冬期死亡。即使是越冬虫态,冬期温度偏高,体内代谢水平也偏高,因而消耗体内贮藏的养分也较多,死亡率也会增加。例如,广东的三化螟越冬幼虫,冬期温度偏低并不引起大量死亡(广东冬期的短暂低温在一4以上);相反,如果冬期温度偏高,由于体内养分的消耗增加,将会降低三化螟对翌年早春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少昆虫的越冬虫期,适应于冬期的特点,在越冬期间,降低了体内代谢水平,提高了低温代谢的调节能力,且在冬期之前积累了充分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冬期的耐寒性。,2)体液结冰 昆虫体液结冰一般在0以下。体液结冰引起昆虫的死亡,主要是由于原生质失水,不断扩大的冰晶在原生质内形成分割的孔隙,引起原生质和原生质膜的质壁分离,破坏组织和细胞膜的生理结构等。不同种类昆虫和不同虫期,体液结冰开始的温度是不同的。俄罗斯学者巴赫梅捷耶夫(1898)应用热电偶温度计研究天蛾和大天蚕蛾等在低温下的体温变化时,得到了下面的情况:温度降低时,昆虫体温随着下降,当下降至0以下的一定低温时,昆虫体温突然上升,上升至接近0而后又继续下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同为止。这种现象称为过冷却现象。他把开始突然上升的温点称为过冷却点,体温上升而后再下降的温点称为体液冰点(图30 5)。,过冷却点是体液开始结冰时的温点。由于结冰放热的物理过程使体温突然上升。因此,过冷却点的研究成为耐寒性研究的一个手段。一些昆虫不能忍受体液结冰,当温度下降至过冷却点或通过过冷却点后,体温重又下降至过冷却点温度时引起死亡。对这类昆虫来说,采用过冷却点的测定可以了解耐寒性的程度。不少种类昆虫在冬期到来之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明显增加,水分减少,由于体液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地降低体液结冰的温度;当温度继续下降,体内结合水的比例增加,又进一步降低体液结冰的温度。通过这样的生理过程使过冷却点明显下降,耐寒性也显著提高。,三化螟越冬幼虫(广州种群)过冷却点达-17一-15,因而在广州的冬期不可能引起体液结冰(越冬幼虫通过冷却点后恢复常态仍能顺利化蛹而不会死亡)。而在生长季节期间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则在 7一一4之间。玉米螟5龄幼虫(陕西种群)在生长季节中过冷却点(平均)在-14.6土0.55至-18.9土0.89之间,而进入越冬后过冷却点下降为-22.0土0.96。在生长季节中的5龄幼虫不能忍受体液结冰,而越冬幼虫(10月底后至来年5月份)却可忍受冻结。,3)体液结冰以下的温度 一些寒带地区的昆虫以滞育状态度过漫长的寒冬。这些昆虫不但降低了过冷却点的温度,而且可以忍受体液结冰而不致死亡。例如,据国外的材料,欧洲玉米螟(北欧种群)可忍受-80的低温,而且可以在体液结冰的状态下度过半年以上的严寒。这类昆虫形成了忍受冰晶的机械损伤和结冰的生理破坏的耐寒性机制,适应于寒带地区的越冬条件。因此,当我们在估计冬期低温对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时,一定要注意到昆虫种类和不同种群的越冬生理状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二)湿度、降水对昆虫的作用 和温度一样,水也是发生积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原生质的化学活性与水是不可分割的;盐和碳水化合物只有在水溶液状态下才能发生生理作用,酶的作用也只能在水溶液中才会显示出来;体内的激素联系、营养物质的输送、代谢产物的运转、废物的排除等,都只有在溶液状态下才能实现。昆虫主要从周围环境中摄取水分,而且具有保持体内水分避免散失的能力,但环境湿度、水分、食物含水量的变化对有机体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昆虫在孵化、脱皮、化蛹、羽化期间,新形成的表皮保水能力甚低,如果环境湿度偏低,容易造成大量失水,轻则产生畸形,重则引起死亡。,1、昆虫对环境湿度量求 不同生活方式的昆虫对环境湿度的要求不完全相同。例如:(a)水生性昆虫可以通过体壁吸收水分,当离开水面时容易失水死亡。如稻根叶甲幼虫、稻摇蚊幼虫等。(b)土栖性昆虫或生活于土中的虫期,如金龟子幼虫、叩头虫幼虫、拟步甲幼虫、一些土栖性的叶甲幼虫、一些土中化蛹的夜蛾蛹、蝗虫的卵等。如果放人相对湿度低于100的环境湿度,可以看到由于水分散失而体重下降,甚至由于失水而死亡。蝗卵、金龟子卵等在低于饱和湿度时会引起于缩,只有通过体壁吸水后才能正常孵化。,(c)钻蛀于浆果内、茎内的昆虫,在钻蛀生活的虫期,同样适于100%的相对湿度。例如,三化螟的蛹期在相对湿度100时比96时短一些,而直接与水接触时,蛹期将比饱和湿度下更短一些。(d)裸露生活于植物上的昆虫或虫期,对环境湿度有一定的要求。例如,亚洲飞蝗在温度3035,相对湿度为35时不能完成发育,相对湿度为45时发有期为3643d;相对湿度l00时发育期为253ld,但成活率较低,相对湿度70%时为适宜湿度,发育期为3237d,但成活率较高。,(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湿度能影响体内水分平衡,自然会对昆虫的体内代谢起作用。因此,与代谢有关的繁殖、生长发育、成活率也会受到外界环境湿度的影响。对裸露生活于植物上的昆虫或虫期与外界环境湿度的变化直接发生联系。湿度对繁殖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多数昆虫产卵时要求高湿度。例如,粘虫成虫在25的适温下,在相对湿度90时产卵量比60时高出一倍以上,棉红铃虫成虫的交配产卵要求80以上的相对湿度;稻纵卷叶螟成虫在95以上的相对湿度产卵最多,偏低的湿度不产卵,且产下的卵亦不孵化。,在环境湿度偏低的情况下,往往出现下面的一些现象:雌虫已经抱卵但产不出来;卵内胚胎已经发育完成而不能破卵孵化;幼虫完成一个龄期后已经形成新皮而旧皮脱不下来;成虫已在蛹壳内形成而不能羽化;已经羽化出来的成虫不能正常展翅。在这样的情况下,并不是由于偏低的湿度影响卵内胚胎发育,也不是由于偏低的湿度影响胚胎、幼虫、蛹的发育。偏低的湿度主要是由于失水较多,血液中的水还要补充组织代谢对水的要求,因而在体内形成不了足够的液压,从而对产卵、孵化、脱皮、羽化和展翅发生影响。,刺吸式口器昆虫以汁液为食,从食物中可以取得充足的水分,因而对一些刺吸式口器昆虫来说,外界环境湿度的影响相对较少;当湿度偏低时,植物组织内含水量比较低,取食的干物质量相对增加,反而有利于生长发育。这对一些蚜虫、一些蝽类似乎是适合的;但对一些飞虱、介壳虫却在湿度偏高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三)降水对昆虫的影响 降水与空气湿度密切相关,因此常常可以从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了解湿度的一般情况,或以同一地方不同时期或季节降水量的特点来表示当地1年内的湿度变化。这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参考价值的。,降水对昆虫有下列的生态关系:(a)降水显著提高空气湿度,从而对昆虫发生影响。(b)降水影响土壤含水量,对土中生活的昆虫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土壤台水量对植物发生影响,从而作用于昆虫的食料,特别对取食植物汁液的昆虫影响更加明显。(c)降水对一些昆虫却是重要的条件。附在植物上的水滴,常常对一些昆虫卵的孵化和初孵幼虫的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稻痪蚊的初孵幼虫借叶片上水滴的张力爬行侵入,或落入水中移动侵入;降水(或灌溉)对小麦吸浆虫的入土和出土发生影响;早春降水对解除越冬幼虫的滞育状态有密切的关系。,(d)冬季以雪的形式降水,在北方形成地面覆盖,有利于保持土温,对土中或土面越冬的昆虫起着保护作用。(e)降雨也常常成为直接杀死昆虫的一个因素。蚜虫、红蜘蛛在暴雨后种群数量往往减少,暴风雨后在田间往往发现已死或将死的蛾类成虫,而且还可发现大量抱卵的雌娥。(f)降雨影响昆虫的活动。大雨时诱虫灯失去了诱虫的作用,许多昆虫停止了飞翔活动;远距离迁移的昆虫常因雨而被迫降落;连续降雨也常常会影响赤眼蜂、姬蜂、茧蜂的寄生率。,降雨对昆虫的影响是相当具体的。在一些资料中,往往应用旬降雨量、月降水量甚至年降水量来统计害虫发生数量的相关关系。这对一些害虫不一定可靠。比如,10d内降水50 mm(旬降水量),这可能是在短时间内一场大雨降水50 mm,其他时间均为晴天;也有可能是连续阴雨。这两种情况对昆虫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一些昆虫幼虫钻蛀于植物组织内,或在卷叶苞内生活,成虫自由活动。这就出现降水对幼虫及成虫的不同影响问题。因此,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进一步了解这个生态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3、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上面我们分别讨论了温、湿度及降水对昆虫影响的问题。当讨论温度对昆虫的影响时,常以一定的湿度作为条件;同样,在讨论湿度对昆虫的影响时,又以一定的温度作为条件。这是因为温、湿度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首先,在不同的湿、湿度组合下,昆虫的发育历期不同。例如,三化螟卵期在湿度2630,湿度84一96范围内发育历期最短(图306);湿度对多种蝗虫蝻期的长短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在各种温度下有明显的差异。,同样,在不同的温、湿度组合下,昆虫的死亡率也有差异。如果在试验中增加温、湿度的梯度,在多个处理中,我们可以了解昆虫的最适生存的温、湿度范围。粮食的含水量和温度对仓库害虫的存活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图30-7)。在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昆虫的适温范围可因湿度条件而偏移;同样,适宜的湿度范围也可因温度条件而偏移。或者说,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相应的温、湿度组合,可以产生相近似的生物效应。这是有趣的现象,而且是有生理基础的。温度与湿度对生物的作用是相互关连的。温、湿度的关系在生物气候学上常常以温、湿度系数或气候图来表示。生态学上也常常用以表示气候环境的一般特点。,(1)温、湿度系数 温、湿度系数(Q)是降水量(M)与平均温度总和(T)的比值(即降雨量和积温比)。其基本公式为:Q=M/T 如果表示一种昆虫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而且已知该种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C),则可计算其在发育开始点以下期间的降水量量,以计算有效温、湿度系数(Qe)。即:在生态学上也有应用相对湿度(RH)与温度的比值来计算温、湿度系数(Qw)的,其基本公式为:QwRH/T 例如,月平均温度为25,平均相对湿度为75,这个月的温、湿度系数(Qw)为3。温、湿度系数可以作为一个指标,用以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或用以表示不同年份或不同月份的气候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温、湿度系数的应用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例如,在我国的南方,可以找到上述Q1500/2506的地点和年份,而在我国的西北,也可以找到Q600/1006的地点和年份。Q和Q两个温、湿度系数值同样为6,但两个气候环境是有很大悬殊的。又如,有人认为,棉蚜在华北地区,当气温不超过25和相对湿度不超过75时,5d的平均温、湿度系数(Q)在2.53之间时将会大量发生,而Qw3或Q 25时,棉蚜的发生量相应下降。如果把这个结论放在生产上进行检验,华北地区棉田受“伏蚜”危害时,大多气温远远超过25,而且湿度甚低,因此Q 往往远少于2。因此,应用温、湿度系数分桥害虫大量发生条件时,应进行具体的研究。,(2)气候图 气候图的绘制是在坐标上以纵轴表示每月的平均温度,横轴表示每月的总降水量,以线条顺次连结每月平均温度和每月总降水量的交合点。气候图可以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如果两个地区的气候图基本重合,可以认为这两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基本相似;如果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的气候图基本重合,可以认为这些年份的气候条件基本相似。,在分析各交叉点的气候特征时,可把整个图划分为4个区域,左上方为干热型,右上方为湿热型;左下方为干冷型,右下方为湿冷型。这样,就可以用气候团分析昆虫在新区分布的可能性和不同年份昆虫的发生数量。如地中海实蝇是一种严重危害柑橘的害虫,其最适生的温、湿度范围是1632和相对湿度75一85,如图308A中小长方形内的范围;图中的小长形和中长方形之间的范围为该实蝇适生范围,中长方形与大长方形之间的范围为该实蝇的耐受范围。美国火奴鲁鲁的气候图表明该地全年的温、湿度都适合地中海实蝇生长发育;在法国巴黎,有寒冷的6个月对地中海实蝇生活不利;而在苏丹的喀土穆,有9个月地中海实蝇无法生存。图308B是以色列特拉维夫1927年和1932年的气候图,可以看出当地1927年的温湿度组合特别适合于地中海实蝇发生,实际上当年地中海实蝇确实给特拉维夫的柑橘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四)光在昆虫活动中的意义 光是生态体系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植物吸收光能完成光合作用而制成养分,这是生态体系中能源的基础。昆虫不能像植物那样直接吸收光能制造养分,只能从植物或其他动物中摄取能量。虽然如此,从间接关系来说,光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昆虫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辐射热、光的强度、光的波长和光周期的密切关系,昆虫的许多习性、行为都受到光的控制。,1、辅射热 昆虫可从太阳的辐射热中吸取热能。在寒带地区,当冰雪还未融化,有时会发现一些体黑色隐翅虫在冰雪上面活动,这些昆虫可利用太阳的辐射热提高体温。在高寒山区或寒带地区的昆虫往往颜色深暗,这样有利于吸收太阳的辐射热;在热带地区的昆虫往往色泽鲜艳而有强烈的金属反光,这也有利于反射太阳的辐射热而避免体温过高。一些昆虫例如菜粉蝶在阴暗处化蛹的蛹色较深,在光线较强处化蛹的蛹色较浅;有些昆虫的体色随栖息场所的背景色泽而变化;这都可能与光的辐射热发生联系。,2、光的强度 一般来说,生活在黑暗地方的昆虫,增加光度则躲入黑暗的缝隙中,许多蛀茎生活、地下生活和仓库内生活的昆虫具有这种习性;相反,裸露生活的许多昆虫,在光线较弱时趋向光源或光线较强的地方。但对许多昆虫来说,在过强的光度下特别活跃,代谢加速而寿命缩短。一些昆虫的活动受到光强的影响。例如,蚜虫的迁飞与光强有关,蚜虫在黑暗中不起飞,而中午光照强度超过10000lx时对迁飞也有抑制作用,故每天上午和下午出现两次迁飞高峰。试验证明,在无风的环境下光源对蚜虫的迁飞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又如,蚊虫大多在0.151.5lx的光强下活动,强光及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活动较少。,3、光的波长 人眼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人的视觉光区)为800一400 nm。依不同波长而分出不同的颜色:红(800一700nm),橙(700一600 nm),黄(600550nm),绿(550500 nm),蓝(500一460nm),紫(460400nm)。长于红光(800 nm)的称为红外光;短于紫光(400 nm的称紫外光。红外光和紫外光属于人眼的视觉光区之外(人眼的不可见光)。昆虫的视觉光区与人的视觉光区不完全相同,不同种类昆虫的视觉光区也有差异。例如,蜜蜂的视觉光区为650一297nm。人眼可见的红光对蜜蜂来说是不可见光,而人眼不可见光的紫外光部分属于蜜蜂的可见光。昆虫的趋光性对光的波长有一定的选择性。例如,三化螟和二化螟对330一400 nm的趋性最强,因而利用黑光灯(波长365400 nm)诱集的数量比消耗同样电能的其他波长光源多得多。,4、光周期 昼夜中的光、黑相互交替,形成了不变的序列关系。这是光周期的日变化。1年内每天光周期的日变化是不同的。在北半球,夏至日最长而夜最短,冬至日最短而夜最长;秋分刚好是从夏至日长逐渐变化至冬至日短的中点,春分刚好是从冬至日短逐渐变化至夏至日长的中点,“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同一纬度内光周期的年变化是相同的;不同纬度的光周期年变化的节律相同,都是夏至日最长而冬至日最短,春分、秋分日夜平分。但在赤道线上,夏至和冬至的光照时数没有区别,而向高纬度地带,夏至的光照时数依次增长,冬至的光照时数依次缩短。在北纬65。以上,可以出现“白夜”,即夏至前后昼夜都可以看到太阳,而冬至前后,昼夜却是暗淡无光。北半球不同纬度日长时数的年变化周期见图3010。,生物对光周期(日变化及年变化)相适应而形成“生物钟”,即在生理上形成了与光周期变化相适应的节律,在昆虫中也有相似的现象。光周期的年变化对许多昆虫的反应都非常明显。主要是光周期的年变化比温度的年变化更有规律性。温度的年变化是波动地增加或波动地下降的,而光周期的年变化是逐日地有规律地增加或有规律地减少的。例如,许多蚜虫在短日照时才产生两性个体。又如,光周期对许多昆虫冬期滞育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高纬度地带的许多昆虫,光周期的变化成为滞育越冬前生理上的准备和进入滞育的先兆,并且是部分昆虫解除滞育的生态条件之一。一般认为,低纬度地区的昆虫对光周期反应不明显。,(五)风对昆虫的影响 风与蒸发量的关系甚大,从而对湿度发生影响。蒸发量大也会引起温度下降。因而风对环境温、湿度都会发生作用。对昆虫来说,风也有助于体内水分和周围热量的散失而对昆虫体温发生影响。这是风对昆虫影响的一个方面。,风对昆虫迁移、传播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这是风对昆虫的影响的重要方面。许多昆虫能借风力传播到比较远的地方。例如,一些蚊、蝇类可被风带到251680 km以外,蚜虫可借风力迁移l 220一1440 km的距离,一些无翅昆虫,附于枯枝落叶碎片上随上升气流而到达高空传播到远方等。据最近研究,日本昆虫学家在太平洋海域(菲律宾至日本)的海面上捕获随季候风北向迁移的稻褐飞虱。我国近年在1500 m空中也曾捕获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等多

    注意事项

    本文(昆虫生态学概述教学.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